-
1 # 大棗33
-
2 # 阿丹151014015
薛姨媽當然是真的愛女兒寶釵的,否則她也不會在“紫鵑試玉”寶黛二人的小兒女私情真相大白之後,瀟湘館裡放風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
一個真愛子女的母親,當然會希望子女的婚姻是美滿幸福的。薛姨媽親眼見到寶黛情深難捨難離,於是準備為女兒寶釵的終身幸福放棄“金玉良緣”。
然而世事難料,薛姨媽為了救出牢中的兒子薛蟠,一口答應了賈母要娶寶釵為病中寶玉沖喜”的請求。
薛姨媽真愛女兒寶釵,但她更愛兒子薛蟠。畢竟是生活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唯有薛蟠才能傳續薛家香火,慈愛的薛姨媽最終還是不能夠免俗呀!
-
3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不怎麼喜歡外國文學,所以一般外國的文學作品我很少閱讀。但我知道世界上有兩個很出名的文學人物,阿巴貢和葛朗臺!據說這兩個傢伙。吝嗇到臨死看見油燈裡點著兩根燈芯都咽不下那口氣。幾乎讓全世界的讀者在苦笑中感嘆他們可悲的人生!
對於利己主義者。他們唯一關注的就是自我利益,哪怕因這利益會損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他們也毫不在乎。
薛家就是這麼一種人。皇商的身份決定了這一家人只注重個人私利,除此之外一切可拋棄,不管是道義,還是親情。
所以他們可以在明知道寶黛相愛的前提下。為巴結賈府尋找靠山斷送兩個人的愛情以及薛寶釵的個人幸福!
我想問問這位題主!把自己的兒女當做一種籌碼換取某種東西。及時把這籌碼扔到了金庫裡。你覺得對籌碼是真愛嗎?
所以我覺得薛姨媽對薛寶釵沒有什麼真愛。可能她更關心他兒子的命運和前途!對於這個女兒反正早晚是人家的,給了什麼人她完全不在乎!雖然金玉良緣對於賈府和薛府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對於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三個人,金玉良緣帶給他們的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
4 # 桃小妖讀書
金玉良緣說,薛姨媽愛薛寶釵是毋庸置疑的,天下哪有不疼女兒的娘,但是,不管是對薛蟠還是對寶釵,讀者都能看得出來,薛姨媽愛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問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跑偏了!拋開薛蟠,今天就只說金玉良緣吧。
一、薛姨媽格局有限
在封建社會,基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薛姨媽作為一個女性,雖然是皇商之妻,大家閨秀,但是見識有效,所以格局也有限。
在她看來,“金玉良緣”之說已經完滿地天衣無縫,但在外人看來漏洞百出。她傻傻地以為有了“金玉良緣”,寶釵和寶玉就是“天作之合”,殊不知,“金玉良緣”不是寶釵的幸福歸宿,而是噩夢的開端。
二、薛姨媽眼界有限
薛姨媽作為一個寡母,當然是一心為子女著想。但是,卻因為眼界有限,根本沒有預料到賈府的敗落。
她的思想還停留在四大家族的鼎盛時期,文中寫道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薛姨媽只看到了榮,卻忽視了損。他們薛家都已經出現頹敗之勢,她竟沒有想到,賈家能好到哪裡去? 她竟然還奢望著,把寶釵嫁進賈府,幫著薛家東山再起,殊不知,賈府早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三、薛姨媽能力有限
薛姨媽這個能力,也真是不可恭維。在賈家住了好幾見,竟然沒有發現賈府早已是危機四伏,還傻不愣登地弄個“金玉良緣”,把自己女兒往火坑裡推。
就連文藝青年林黛玉都看出了賈府的入不敷出,薛姨媽在姐姐、侄女管理賈府的情況下,已經沒有打探到任何口風,也著實有點不長心。
所以,薛姨媽受限於自己的格局、眼界和能力,以及“金玉良緣”對寶釵來說是極好的,所以極力促成,還以為佔了什麼大便宜似的,殊不知是坑了自己的女兒。
回覆列表
金玉良緣說,薛姨媽真的愛薛寶釵嗎?
白先勇先生在《細說紅樓夢》這部書中寫道:曹雪芹先生無所不能,不僅詩書畫全能,懂醫理,除此之外,他也寫盡了華人的人情世故。
《紅樓夢》這部書是以大悲之心來看人間事的,所以非常寬容。在他的筆下,沒有絕對的善人和惡人,美不全美,惡無全惡。它就是一部寫實的書,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一如今天的你我。
就像書中的薛寶釵,行事大方,隨份守時,是個處處讓人敬重的豪門淑女,可在淑女的背面,有著“滴翠亭楊妃戲彩蝶”的天真爛漫,還有著嫁禍於人的心機算計。
以前看《紅樓夢》,和林黛玉一樣,滿眼的看著薛寶釵被母親、哥哥疼惜,讓人感慨林黛玉的孤苦伶仃、寄人籬下;如今再翻開《紅樓夢》,發現原來薛姨媽苦心孤詣促成的金玉良緣也不過是薛家晉身的籌碼。
和賈府一樣,薛家同樣也面臨著末世的命運。薛寶釵父親去世後,作為唯一的兒子薛蟠不能繼承家業,任由家中在京城的生意消耗萎縮下去。可以說四大家族中薛家是最早敗落的。
兒子指望不上,只能指望女兒。
金玉良緣就是薛姨媽利用寶姐姐為薛家謀劃的一場中興大戲,就像賈政利用元春實現了賈府曇花一現的目的一樣。薛寶釵是棋子,薛姨媽是那個執棋的人。
其實她們兩人的人生都是早早被規劃好的,沿著模子長大,她們從出生開始就被剝奪了選擇的權利,只能按照長輩的期望接受教育。甚至薛寶釵的教育比元春更加徹底,也更加符合一個貴族淑女的標籤。
薛家上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薛寶釵備選公主郡主的入學陪侍,也就是選秀。這是薛姨媽為薛寶釵規劃的最頂級的人生道路。不幸的是寶釵落選了。而隨著薛寶釵的落選,薛家有了金玉良緣的傳言。
金玉良緣從這裡正式開始進入賈府眾人的視野。
賈寶玉是銜著美玉出生的,玉上刻著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而薛寶釵的金鎖上刻著的字是:“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這金鎖還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和尚給的,其中的曲折不言自明。
薛姨媽和王夫人是親姐妹,且二人之間常有書信往來,想來薛姨媽比別人更明白賈寶玉的美玉上刻的什麼字吧,為何在這之前的十幾年時間都沒有傳出金玉良緣的話,偏偏在薛寶釵落選之後由薛姨媽親自向王夫人提起呢?
一向敏感多疑的林黛玉都說:“你有玉,人家就有金來配。”
金玉良緣是薛家人自演自導的一場摺子戲,目的就是讓薛寶釵嫁入賈家。
結合薛家上京的目的和金玉良緣的起因,不難看出薛寶釵是薛姨媽手中待價而沽的商品,以她多年的教導和薛寶釵自身的資質,想來可以換得一張可以進入更高階層的入場券。
婚姻是快速實現向上流動的唯一捷徑!如果不能像元春那樣嫁入皇家,那麼嫁入世代簪纓之家的賈家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薛姨媽看來,榮國府的當家人是自己的親姐姐,這個姐姐有一個做貴妃的女兒,還有一個銜玉而誕的兒子,替自己姐姐管理內務的是自己的親侄女,又是賈府老祖宗面前最得寵的孫媳婦。
一句話,是她的孃家人在管理著榮國府,見識過上層社會的繁華和權勢,薛姨媽萌生讓自己女兒也躋身“王氏樂園”的願望很正常。更何況,寶釵一旦嫁入賈府,賈家和薛家就不僅僅只是連襟關係,是更加親近的親家關係。
借賈府的權勢來延緩薛家的沒落之勢。
現在回過頭想想寶姐姐的一言一行,她似乎時時刻刻扮演著溫柔敦厚、賢良淑德的角色,把自己包裝成最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高檔觀賞物,以便換取一張通往中上階層的入場券,透過婚姻改變自己和自己家族的階層。
這樣的母女關係是物化的利益關係。
作為賈母的座上清客,薛姨媽經常出現在賈府,對於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感情她心知肚明。
第五十七回,紫鵑以林黛玉要回蘇州的話試賈寶玉,不了寶玉當真,迷了心竅。發生了這樣尷尬的事,賈母不知道要說什麼,被薛姨媽的幾句話化解了:
“寶玉本來心實,可巧林姑娘又是從小兒來的,他姊妹兩個一處長了這麼大,比別的姊妹更不同。這會子熱喇喇的說一個去,別說他是個實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腸的大人也要傷心。”
其實並不是薛姨媽不知道寶黛之間的感情,正因為她深知所以才能“馬上”勸解賈母,緩解了賈母的尷尬,解釋了眾人的疑慮。
賈寶玉養病時,薛姨媽到瀟湘館陪伴林黛玉,更是親自向黛玉提起要把她說給賈寶玉。向寶黛二人都證實過這段感情,薛姨媽依舊堅持“金玉良緣”。
明知道賈寶玉心有所屬,還一心把女兒嫁過去。薛姨媽從來不曾考慮過薛寶釵婚後的日子應該怎麼過,她考慮的是自己的女兒高嫁之後帶來的好處。
在她的心中,寶二奶奶的寶座比自己女兒的幸福要重要的多。
薛姨媽對薛寶釵有無母女之間的慈愛呢?有!書中有多次寫到薛姨媽和薛寶釵之間的親情流動,可是這種親情有多少是出於愛呢?
它更像是一種姿態,以此證明自己女兒的嬌貴,增加嫁入豪門的資本。為了教養出金尊玉貴的女兒,他們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深知在未來這種投資能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元春如此,寶釵亦如此。
這種姿態不是出於慈愛,也不是出於親情,而是利用。
薛姨媽的教育很成功,寶釵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把自己裝進賢良淑德的外衣裡。在賈府甚至連最陰私刻薄的趙姨娘都稱讚薛寶釵周到,每逢史湘雲和林黛玉發生口角後,都是她在中間調和,賈母給她過生日,她專點老年人喜愛的熱鬧的戲文,食物也是老年人喜愛的甜爛之物。
她勸寶玉也是以仕途經濟的那一套標準為座右銘,她以金玉良緣為圭臬,以主流價值觀為行動準繩。她的人生就像一個被設定好的程式,完美卻無溫度,她活在外在價值體系中,也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薛姨媽對薛寶釵很有信心,對王夫人很有信心,對自己的謀劃也很有信心,唯獨遺漏了深愛林黛玉的賈寶玉是否能接受“金玉良緣”的安排,最終,她苦心謀劃得來的婚姻帶給自己女兒的是“金簪雪裡埋”的無可挽回的悲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