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小觀眾
-
2 # 千竹電影
大家都很看好這部電影的,為什麼呢?首先劉若英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舒服的一個女神,乾淨,清澈,溫婉。女生不討厭,男生又喜歡這種滿滿知性氣質。
很多人去看她的演唱會,都會想起曾經深愛的人。尤其是聽《後來》這首歌,每個愛過而不得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美好回憶。這首歌不知陪伴了多少失戀的人!
從當初聽說她要把《後來》拍成電影,一大批喜歡奶茶的鐵粉肯定會支援她啊。還未上映,預售就超過1億,首映那天就有2.8億元票房,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奶茶劉若英。這邊我們看著電影激動得不行,那邊確爆出了退票事件,貓眼電影退票38萬張,摺合人民幣就是1300萬,電影總局也介入調查了。
劉若英工作室也表態:將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但我不想說這裡面運營出現的問題,看這部電影的人肯定不想主動退票,那麼我們關注點應該在什麼地方呢?退票多可能存在人為拉高票房,不要告訴我是系統出了問題?利用我們對劉若英的喜歡達到盈利更多的目的沒錯。但不應該這麼做。我們滿以為這個電影一樣會順利破5億,10億,20億,因為我們很愛奶茶不是嗎?希望她的才華得到應有的肯定。希望不要被這個事件影響。退票事件是市場秩序問題,不應該對一部值得肯定的電影失去信心。電影總是沒錯的吧?喜歡就支援了,不喜歡也不要惡意評論。大家說,是嗎?
-
3 # 娛人摸相
爭議很正常
有相似經歷有代入感的人看這部電影跟沒有代入感的人看這部電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就是因為有了這兩個不同的群體
所以就出現爭議了
矛盾都是雙方面的
一些人覺得這部電影好,可能是找到了共鳴,也可能是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覺得它好
一些人覺得這部電影不好,可能是沒有共鳴,也同樣可能是從專業的角度分析覺得它不好
這部電影戳淚點的地方只有林見清爸爸的信那段吧
其他的都不痛不癢
劇情推進太慢,甚至會讓人發睏
不過每次陳奕迅唱的我們響起的時候,心裡還是會有很難受的感覺
你們覺得呢?
-
4 # panda
我先說下自己吧,我和老公相戀10年才結婚的,其中前5年是異地戀,後5年是朝夕相處,現在我們結婚了,婚後感情不但沒有變淡,反而比結婚前還幸福,準確說是每天都覺得特別開心,每天都盼著早點下班就能見到對方了。所以我就自己的經歷說下對《後來的我們》的看法吧。
對於《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目前網上主要有兩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覺得該片三觀不正,已婚男人追初戀的劇情讓人憤慨;另一種看法覺得這是一部懷念青春愛情的故事,極度貼合自身經歷。我的看法屬於第一種。
首先,既然都覺得對方是自己最愛的人,最重要的人,那當現實中的困難擺在眼前的時候為什麼不選擇去解決問題、改變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多考慮考慮呢,而是選擇逃避問題,選擇分手,以此來表達為了愛而離開的,是為了不想傷害對方才選擇分手的,在我看了就是怕了,不敢面對了,怕繼續下去感情會變,會變得不再愛了。
其次,既然選擇了分手重新找另一半,並且男主還結婚生子了,就該坦然面對一切,過去的就過去了,錯過的只能說明本來就不屬於自己,再見時也該看淡。別想著再給一次機會絕不會這樣選,這就大錯特錯了,再給一次寄回家還會是同樣的結局,因為當時的自己並沒有做任何改變。結了婚就應該對家人負責,把愛情給默默為自己付出的人,別總想著自己取了個不愛的人好痛苦什麼的,那不是自找的嘛,不愛就不要娶,娶了就該好好愛。誰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是愛情還是墳墓全看怎麼去對待。
所以這部電影有爭議這麼大是因為每個人的角度不一樣,經歷不一樣,看問題就不一樣。
-
5 # 木夕米
《後來的我們》在播出前,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覺得會是一部緬懷初戀的青春劇,但播出後就形成了兩派觀點,一是覺得這部劇毀三觀,一個已婚男,婚後還和以前的女朋友在一起,相處很親密,還一直在懷念曾經的過往;另一種就是覺得這部劇很好的,教會了愛,教會了怎麼去愛,去放手,教會了成長。
見清和小曉偶然地在火車上相識了,同為異鄉漂泊,懷揣著夢想,想要實現,在異鄉一起打拼的過程中,他們相愛了,但美好的愛情,嚮往的未來卻被現實所打敗,他們分手了。在各自努力後,見清想追回小曉,卻失敗了,雖然現在的他成功了,他卻沒有了她和她一起分享。他們經歷了相愛、分手、錯過、重逢,一起經歷了最艱苦的歲月,卻沒能一起分享最後生活的甜蜜。再次重逢的他們,見清已經結婚了,他們一起回想著過去,這一部分也是最受爭議的地方,覺得他們太過親密,男主沒考慮到他現在的身份,一個已婚男,一個父親,卻只顧自己這麼多年的不捨與遺憾。
一個曾經那麼相愛的人,一起經歷過困苦的人,卻不是一個走到最後的人,心裡肯定會有失落,就像這部劇裡說的,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一段沒有好好道別過的愛情,一段深藏內心的感情,到了一個節點總會爆發出來,因為這是埋藏了多少年的遺憾。
對於我來說,有一段沒有好好道別的感情,沒有好好的說再見,所以,每次想到時,就會覺得很遺憾,當時沒有跟他說說心裡話,沒有和他說再見,這段關係給我青春裡就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如果有機會再見時,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跟他說一聲再見,這是對我們青春的交代,也是對自己內心這麼多年所受的一次釋放,不會留有遺憾的繼續向前奔跑,過好接下來的生活。
你好!再見!
-
6 # 夢都亂彈
文/夢都行者在這個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裡,劉若英首次執導便創佳績,愛情電影《後來的我們》票房成績一枝獨秀,連續4天(4月28日~5月1日)位居票房和排片首位,最終以9.25億元人民幣票房位列今年五一檔票房冠軍。雖然票房重新整理了紀錄,雖然劉若英成了票房最高的女導演,可是從觀眾的反應來看,《後來的我們》充滿了爭議,在口碑上不是那麼盡如人意。爛片、三觀不正、垃圾電影……類似的差評比比皆是,豆瓣評分甚至低到5.9分,無一不使這個五一檔的票房冠軍尷尬不已,遙遙領先的票房數字也彷彿一個笑話。為什麼呢?
首先是退票的風波影響了影片的口碑。到目前為止,這場惡意刷票的鬧劇到底製造了多少假票房還未確定。貓眼平臺4月29日的宣告說涉及票房約1300萬元,而據業內人士推測,這個數字應該在1500萬-2000萬元。其實就算是2000萬,和上映前兩天的票房就已經超過5.5億元相比,這個數字對總票房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它的性質惡劣,除了給人欺騙的印象,還直接影響到觀眾對電影本身的體驗,導致票房越高罵聲越多,彷彿票房越高那裡的水分就越大、欺詐就越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人說的《後來的我們》所傳達的三觀不正:一個渣男和小三的故事,把往日舊情搬出當幌子,做為出軌的理由並想得到理解,獲取認同。這個問題如果換一個導演也許不會有如此嚴重,而劉若英因為對陳昇的單戀廣人為知,甚至被有的人看作一個“沒有成功的第三者,想拆散別人的家,沒有拆掉”。這樣,劉若英也被很多人視為三觀不正。你想,一個在很多人眼裡“三觀不正”的導演拍了一個“三觀不正”的故事,它的口碑當然好不到哪裡。其實《後來的我們》一開始在網路的評分還是不錯的,好象有7分吧。可惜後來一路下坡跌到5.9,眼看著就真的與爛片為伍了。那麼,你覺得劉若英的初次導演及格嗎?你認為有人說的《後來的我們》“三觀不正”有道理嗎?夢都娛樂評彈,評彈天下娛樂。我是夢都行者,期待著你的批評和關注!
2018.5.4.
-
7 # 娛樂獨角獸
昨日,北京新雲南CROWN假日酒店的三層宴會廳,熙熙攘攘的圍滿了人群。來這的人,目的只有一個,“想見見劉若英”。
記憶中,劉若英還是那個穿著白色連衣裙,唱著“想要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的為愛痴狂”的溫暖少女,如今,已為人妻的她,褪去了青澀,換上了更為成熟、幹練的牛仔襯衫。而她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也於昨日下午“超前”完成10億票房記錄,遙遙領先同檔期其他影片。
所謂“人紅是非多”,電影也不例外。 目前,圍繞著《後來的我們》爭議聲頗多,其中既有“超出預期”的好評,也有“很一般”的失望。但這一切在劉若英看來都覺得“值得開心”,她表示,看電影本身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只要你看,你喜不喜歡我都高興。而關於近段時間外界的諸多“傳聞”,劉若英也做出了迴應,“該說的都已經說了,目前只希望討論能夠迴歸電影內容”。
那麼,大家也不妨拋開外界一切“干擾”,迴歸至電影本身,從影片創作、主題表達等內容層面來探探這部影片的內在虛實,究竟值不值10億+票房?
-
8 # 小眼睛128729496
觀點一:是認為這部電影有點毀三觀,可能有這個想法就是因為影片結尾的男主帶女主跑回旅館。我本人覺得大可不必這樣認為,如果想法單純,那麼結尾這個部分他可能只是想表達男女主因為說開了當年心裡的怨結而高興的以及坦然接受的心情。
這部電影本身想告訴我們的可能是讓我們珍惜身邊人,把握身邊人,不要在將來後悔。也可能是想告訴我們沒有非要在一起的人,沒有非要做的事。有些人有些事經過歲月的沉澱和洗禮只適合放在心中。不管這部電影出發目的何在,我個人認為我們作為觀眾還是應該抱著他本來想要找回初心的那份心去觀看這部電影。大可不必這樣去歪曲電影本身想要表達的意義。
其實,這個社會在進步是好的,而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個小分子,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生活,Sunny向上。改變不了社會,也要努力保持不讓社會改變。
回覆列表
沒看過這部電影,爭議也不是有電影的故事情節引起的,而是因為他的票房。在中國,刷單真的是很普遍的行為,遍及各個買賣行業平臺。雖然平臺是大力禁止這些行為的。電影虛假票房也不是什麼新聞,之前的捉妖記也是傳言滿天飛,事實上是不是假票房,我也不知道。4天不到就有8億票房,確實是有點誇張了。舉兩個例子,16年星爺導演的《美人魚》,4天票房破十億。13年趙薇導演的《致我們逝去的青春》最終票房7.26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希望中國的市場更加乾淨明亮,公正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