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幻想qm

    0~3歲,心情愉悅的全身心陪伴,瞭解孩子的敏感期,滿足孩子的撫觸渴望,多與孩子親一親,抱一抱!

    3~6歲,幼兒逐步走入社會,有初步自我意識,這時候在全身心陪伴的同時,瞭解相應敏感期和關鍵期,適當放手,鼓勵孩子走向獨立!

    6~10歲,孩子已經融入社會,這時候進入“我在你身旁”式的陪伴,因為這個階段有獨立意識、獨立能力,但不成熟,所以也需要幫助,因此,要讓他知道你一直都在陪伴著他,有需要時候我都會出現。

    10~14歲,進入青春期,叛逆期到來,這是走向成年的一個重要標誌,這個時候非常關鍵,很多親子關係在這幾年遭遇“滑鐵盧”,因為很多父母沒有“與時俱進”改變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方式。這個時期,父母要適當退出,給予孩子信任與自我空間,在孩子願意的前提下與他進行良性溝通,這樣就能很好的繼續原有的親密的親子關係。

    15~18歲,父母要學會放手,與孩子朋友式的相處,把他當做我一個成熟的大人去溝通就好了。

    不管在哪個階段都要體現愛與尊重,都要有全身心的支援與陪伴,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溫柔平和,這樣親子關係肯定親密又融洽!

  • 2 # 庭爸談育兒

    如何早教才能防止親子關係疏遠?能夠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說明,這個是我們有所擔心和焦慮的一個事情。那麼接下來的話你可以看看,從這幾個方面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我們會存在這樣的一些誤區。

    第一,早教的一個範圍,老話說的是三歲看大,7歲看老,所以最佳的一個年齡,不要超出7歲,如果年齡越大,我們要改變孩子的效果就會越差,所以最佳的一個早教年齡一定要注意,要7歲以內,當然往前推的話最好是0到3歲,三歲內如果說咱們有把孩子交給長輩撫養。你離開孩子身邊一段時間,那麼這個一定要注意了,我們的親子關係是必然疏遠的,這是第一.

    第二呢,正所謂焦點在哪裡,那個結果就在哪裡,如果你把時間都投入在工作上,投資在賺錢上,那麼孩子的教育,親子關係的疏遠也是沒法避免的,那麼我們必須保證每天要有一定的一個時間陪伴孩子。

    第三的話,一定要保證陪伴的一個質量,陪孩子並非,坐在孩子身邊,人在心不在,你坐在孩子身邊玩手機,那麼同樣也是沒有什麼啊作用的,那麼孩子只會能感覺到你對她的冷漠那就只能去看電視了,那這樣的話親子關係也是會疏遠。

    第四,陪伴並非挑刺,找問題。看到孩子哪哪不好,平時沒時間,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來陪伴,坐下來就是開始講道理,說教。試問你是孩子,你願意跟這樣的父母呆一起嗎?

    所以,我們梳理一下:

    第一,是否有讓孩子離開父母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否則肯定影響親子關係;

    第二,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至少要一小時起,這種陪伴是純粹的陪伴,而不是陪著看電視,那樣是毫先效果的;

    第三,陪伴是否是高質量的陪伴,陪著孩子玩,陪著孩子做親子共讀,講故事,陪著孩子說話,這些都能夠大大的促進親子關係;

    第四,要多和孩子互動,多瞭解她的感受,而不是批評指責,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啟發!

  • 3 # 孕育島

    現在大多數爸爸媽媽對孩子都有早教意識,但卻不知如何早教。我們早教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孩子的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但很多家長卻進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強迫孩子學很多東西,更是給孩子安排了各種補課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使孩子的心與家長越來越遠。想要在早教中避免與孩子疏遠的情況,首先要明白,早教的目的。

    與其說希望孩子成“才”,不如說應該先教孩子成“人”。早教的意義就是,幫助孩子在成人的過程中,建築穩固的基礎。

    如何正確的早教?

    首先,家長要想明白,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聰明的、“文武雙全”的、樂觀的、獨立的、優秀的......

    早教並不只是培養孩子琴棋書畫,識文斷字等這些技能。而忽略了,為這些技能打基礎的品性、專注力、社會能力和毅力等品質。有些家長認為只要盯緊孩子不鬆懈,每天勤加練習就能即學會技能又鍛鍊孩子的精神力。

    這就是無期所致,長時間的強迫會使孩子反感,有多少孩子在父母身邊成績優異,但離開了家長獨自上大學之後,沉迷網路遊戲,荒廢學業。所以家長在早教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甚至是情緒。

    早教的方法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早教班不是必須的,家長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積極科學的親子互動交流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早教。這方面家政可以買一些與孩子正確交流的工具書,來進行系統的學習。家長要以身作則,對孩子的品性要求,首先要自己做到,榜樣的力量,可以讓你與孩子關係升值。

    讀書,都市也是一個很好地親子互動活動。與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可能還在還不認識字,甚至不會發音,但家長可以透過讀兒童讀物,讓孩子觀察說話時的口型,這對孩子學習說話發音有很大的幫助。

    聽音樂,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早教類音樂。它可以訓練孩子的聽力和情操。帶著欣賞享受音樂的態度,陪孩子聽一段因為。如果孩子打大一些,也可以有語言上的交流,如“你聽這個音樂有什麼感覺?”“很歡快。”“沒錯,因為這事誰誰誰在某某情境下觸發的靈感創作的。音樂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影響我們的情緒,好的音樂是可以觸及人心的。”

    做遊戲,透過做遊戲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或發散性思維。比如一些數字類遊戲或想象類遊戲,也可以透過以些體能類或反應類遊戲,鍛鍊孩子的身體和協調性。

    培養孩子的性格,如:希望孩子善良,可以陪她養一課植物之類的,告訴她生命的可貴,和責任;希望孩子勇敢,家長可以在孩子膽怯的時候做榜樣,不要強迫孩子“你看我做了,沒事的。你不要膽小,過來試試。”家長可以在旁邊反覆的重複勇敢的過程並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也可以的,像Superman 一樣。”。

    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3歲時大腦中的神經元連線可達到1000萬億。所以寶爸寶媽們要為早教及早做功課哦。

  • 4 # 唐映紅

    先點評這個問題。問題提出很好的一點是意識到了親子關係的親疏應該在幼兒早期建立;但是問題不妥的是,“早教”是個極具誤導性的概念,親子關係的親疏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親子自然互動出來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教”只是親子互動很小的一塊。

    問題澄清了,接著就看哪些因素影響親子關係的親疏。

    首先是孩子的安全感,他從出生開始感知到父母給予他的是安全還是不安,直接影響他與父母的依戀水平,乃至未來成人後的人際關係取向。

    從發展心理學來看,嬰兒期,也就是孩子0~1.5歲,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敏感期。具體而言,嬰兒與母親的互動模式影響來自決定了嬰兒會發展出怎樣的依戀型別。一般來說,敏感而反應型的母親更可能育出安全型依戀的孩子。

    所謂敏感,指的是母親(或養育人)能否較為準確地瞭解識別嬰兒到底需要什麼。同樣是哭鬧,敏感的母親就能夠大體上準確地甄別嬰兒是因為什麼而哭,餓了的哭、便溺了的哭、不舒服的哭、情緒不安的哭,都有所細微差別。相對地,不敏感的母親就很難準確判斷孩子需要什麼,嬰兒只要哭,先塞一嘴奶再說。

    所謂反應型,指的是母親能及時滿足嬰兒的需求,餓了餵奶,便溺了換尿布,不舒服了調整姿勢,不安了抱起來撫慰,等等。

    不敏感或者反應遲鈍的母親,很容易育出不安全型依戀的孩子,一種情形是矛盾焦慮型依戀,這類兒童的親子關係很容易充滿衝突,父母很棘手,孩子很不安。另一種情形,不耐煩或忽略型的母親,可能育出迴避型依戀的兒童,這類兒童與父母關係很疏遠。

    其次是孩子的適應學習。嬰兒從18個月左右開始就具有自我意識,開始要自主地探索世界。從18個月到36個月,也就是從1.5~3歲是幼兒行為塑造的敏感關鍵時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學習能力超強,不過不是“早教”的學習,而是寫在孩子基因裡的靈性的學習。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的適應環境,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發展的智慧,被稱為靈性。

    簡單地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走著自然的強大的模仿學習和適應學習的本能,模仿學習就是父母怎樣言行舉止幼兒就模仿怎樣的言行舉止,有樣學樣。適應學習就是幼兒感知到怎樣的環境就會適應怎樣的環境。

    對幼兒來說,與父母的互動是他年齡和發展適應的最主要的環境。換言之,父母如何對待他,孩子就會發展出怎樣的適應。例如,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吼孩子,孩子就會發展出相應的反應模式來適應暴躁的父母。具體而言,為了適應父母的暴躁,幼兒大機率會發展出兩種適應策略,一是把自己的真實訴求藏起來,因為他很容易總結出父母總是對他表達的訴求而不悅,那就把自己的真實訴求藏起來。另一個就是學習適應如何迎合取悅父母,幼兒一旦發現自然真實低表達不能取悅父母,他就會嘗試探索怎樣才能取悅父母,並鞏固下來。

    如果幼兒適應了把自然真實訴求藏起來,然後曲意迎合取悅父母,事實上親子溝通渠道就被堵塞,親子關係就變得疏遠,這樣的孩子顯得很“乖”,很“懂事”,中國許多父母以此為欣慰,為驕傲,殊不知親子關係並不親密,反而充滿潛在的危機和隱患。

    反過來說,父母如果想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除了嬰兒期母親需要學習和練習(如果有必要)成為敏感而反應型母親,更關鍵是父母在與幼兒互動中要摒棄父母就應該有當然權威的傳統觀念,以平等尊重的現代觀念和心態與幼兒互動。父母尊重幼兒,幼兒就能夠輕鬆地適應無忌地表達自然真實訴求,而不必遮遮掩掩;父母多鼓勵和賞識幼兒,幼兒就有自信,就有無畏的性格雛形,就有發展積極高自尊的基礎,就有更可能有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人間最值得珍視的天倫之樂。

    看吧,跟“早教”有個屁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嚴厲負責還是溫柔寬鬆?對孩子適當體罰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