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池塘
-
2 # 80後的救贖
1、我們來講講流星雨應該怎麼拍,拍攝流星有兩種方式:固定攝影與跟蹤攝影。對於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採用固定攝影就可以了。因為它裝置簡單,無須太多技巧。
2、因為夜晚天色黑暗,自動對焦基本時處於殘廢的,基本選擇採用手動對焦至鏡頭無限遠。直接把相機安裝在牢固的三腳架上,對準要拍攝的天區,焦距設定為無窮遠,快門設為B門或T門,用快門線鎖定就可以開始拍攝流星了。拍攝過程中不要碰三腳架或相機,也不要在鏡頭前走動,以免影響成像效果。
方法雖簡單,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才有可能拍到漂亮的流星:
對於身處在城市中的拍攝者來說,流星這類天文攝影的成功關鍵就是,一定要採取“走出去”的方式,在家裡是拍不出什麼好流星照片的。另外,拍攝場地要足夠開闊,以使你的相機可以在沒有任何物體遮擋的情況下,隨時指向最有利的天區。因此,在進行實際拍攝前,一定要預先仔細考察場地的情況,及早做好準備。 流星出現在天空中的哪個區域是有偶然性的,只能採用守株待兔的方式。
3、可以採用超廣角鏡頭,或多部相機同時進行大範圍的巡天流星攝影。這樣可以大大增加流星被拍攝到的機會,力求不漏掉出現的流星。
但當你的拍攝區域無法同時覆蓋整個天區時,相機鏡頭究竟應該對著哪裡才會拍到流星呢?一般來說,任何天區都有可能出現流星,拍到它們要靠運氣。
4、要想獲得一張流星題材的好作品,選地景也很重要。如果選擇一些樹景、山水景色、古蹟,乃至天文臺圓頂、射電天線陣等作為地景,加上巧妙的構圖創意,拍攝的流星照片一定會十分美麗。
曝光時間我們知道,流星這類天文攝影不像我們平時的生活照,按下快門“喀嚓”一聲就可以了,為記錄下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星,一般要長時間曝光。那麼每張照片到底要拍多久呢? 對於有科學價值的固定流星攝影來說,5到15分鐘的曝光量是比較合適的。然而,如果你想進行創意,拍攝流星的藝術照,那就沒有固定的規則了,綜合考慮環境、天空因素的影響。
但願對你有用。
-
3 # 東陽紅木
2. 儘快架設好裝置,快門開啟的時間越長,你拍下流星的機率就越大。
3. 使用穩固的三腳架,拍出清晰銳利的照片。
4. 把焦距調到無窮大。拍攝夜空會很有難度,所以當太陽還未落下之前,你應該預先調好鏡頭的焦距,用防水膠帶或者布基膠帶粘住調焦環,這能讓你在移動照相機和調整鏡頭時,不用擔心焦距會被改變。你也可以對準月亮或一顆明亮的星星,或是開啟照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得到準確的無限遠焦點,是拍攝流星雨的關鍵所在。
5. 你需要準備一根簡易快門線,把照相機調到鏡頭的最大光圈,使用你熟悉的最高ISO值,找到在當前位置、光線和月相條件下最恰當的曝光值。剛開始可以使用f/2.8,ISO 2000和15到25秒的快門,如果你有更好的f/1.4鏡頭,就能用更低的ISO拍出噪點更少的照片。當你找到合適的曝光值後,可以把相機調到連續拍攝模式,按下快門線上的按鈕,它會一直拍攝,直到你鬆開為止。
6. 調到最大光圈,數值越小越好,用上你角度最廣的鏡頭,至少要達到f/2.8,最好能用f/1.4的鏡頭。光圈數值越小,進光量越大。使用光圈開到f/1.4的鏡頭拍到的流星數量,是2.8鏡頭所能拍攝的兩倍。
7. 要有充足的電力支援,給你的相機裝上雙電池的手託,或者使用外接電池提供的直流電。因為你需要拍攝一整晚,很少或者甚至沒有休整的時間,將快門保持在開啟狀態,為的是拍下更多照片。在太陽昇起前出現的流星往往是最漂亮的,所以要儘量確保你的相機能拍攝一整晚。必要時可以選擇使用單塊電池,當它耗盡後快速換上備用電池。
拍攝流星雨的10個技巧
8. 把照相機架在面朝西北和東北的方向,能為你帶來最好的效果。我發現當相機稍稍偏離流星雨的輻射點時,拍出的流星尾巴更長,因為它們沒有直對著相機而來。利用好輻射點能讓你拍出絕美的延時影像——畫面中的流星都在繞著北極星旋轉。
9. 給你的照相機準備一張容量大、速度快的記憶卡。一張好卡能讓你拍一整晚,並擁有足夠的寫入速度能及時清空快取,無需暫停拍攝。當你被迫停下來更換儲存卡的時候,說不定會錯過一顆巨大的火流星。
10. 如果想拍出讓人覺得驚豔的照片,構圖是重中之重,這取決於你的攝影技術。要選擇合適的前景元素,比如一棵樹、一段岩層或者一座山峰,利用巧妙和穩定的構圖,遠遠好過只拍下了流星的天空。還有,如果你想在畫面中收入儘可能多的夜空,廣角鏡頭是不二選擇。
-
4 # 墮無傷
1.相機可使用135或120機,單鏡機或非單鏡機也可以,但快門必需備有B制式,同時,使用手動相機比自動相機更合天文攝影用途,因為自動相機利用電力操控快門,使用B制式的情況下,電池可能很快耗盡。鏡頭方面則要使用35mm或28mm、24mm 等廣角鏡頭,這樣才令相機對流星有更高捕捉率。
2.首先要確定流星雨的輻射點天區位置,如果你的鏡頭是28 mm或更大的超廣角鏡,一般可以對正輻射點或略側來拍攝,或以覆蓋該星座為主體。但光亮的流星大多偏離輻射點較遠和出現在低空,故不妨將鏡頭指向離開輻射點較遠的天區去捕捉
3.至於拍攝用的底片可選擇400度至1600度,鏡頭的光圈要開到最大,曝光時間可以由1分鐘至20分鐘,短時間曝光易顯示星座外貌,長時間曝光則可拍攝出星流跡,有更高機會捕捉較多流星。
流星的拍攝
1
一般流星都很亮,麻煩的是速度快。所以使用器材上與要拍暗天體所用的一致。底片一定要用超高感度的,彩色的至少要有800,最好用3200度的。黑白的可用TP,能用紅外線底片更好。鏡頭也要用高速、廣角的,通常的天文攝影使用的鏡頭光圈至少在2.8,拍流星這是低限,最好比2.8大(這樣的鏡頭不好找)以求記錄較暗的流星。廣角的要求是為了提高拍到流星的機率,就我個人的經驗,135相機以焦距24-35mm較合適,若要拍出壯觀的流星,可能得用50mm以上。曝光上不宜太長,否則像星光、天光、光害等會淹沒一些小流星的影像,在前述的器材條件下,10-15分的曝光較合適。至於要不要用赤道儀做追蹤,都無所謂。你也可以同時開拍好幾臺相機,以增加拍到流星的機率,唯獨在流星雨時千萬別朝著輻射點拍,否則會拍到十分少且無趣的流星。以上是"拍到"流星的方法,不是拍流星的方法。要拍出有意義的流星照片另有一套煩人的方法,不說了。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固定攝影」,一臺有B或T快門可長時間曝光的相機架在三腳架上,使用標準鏡頭,光圈全開,再加上一條快門線就可以了。底片方面,高感光度的底片可以拍攝到較暗的流星,相對地也容易對天光(sky-glow) 敏感,在此影響之下使畫面呈現霧化的情形,所以曝光時間不能太久;低感光度的底片曝光時間較長,但是拍不到較暗的流星。綜言之,使用ISO(ASA)400的底片,曝光15-20分鐘,光圈開f/2.8」大約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拍攝方向則對準天頂或是將流星群輻射點納入畫面任一角。
上述方法下,約10-20小時可以攝得一張流星的照片。所以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用能涵蓋整的天區的「魚眼鏡頭」,光圈全開,使用ASA 1600 or 3200 感光度的底片;但這大概只能拍到又長又亮的大流星。平常看還不錯的流星在畫面上可能只是螞蟻般小小的一點。當然...運氣好的話,可以拍到嚇死人的作品。
2
搜天流星儀,以四到八部相機加廣角鏡頭(一般以焦距28mmor24mm為宜)分別鎖定不同天區,兩兩之間互相視場略微重疊,總拍攝範圍 VV%儘量涵蓋整個天空,只要有流星出現,保證萬無一失。優點是可以拍攝到較暗的流星,流星影像也較為壯觀。(光圈底片同上)於此類推...。 要不要用赤道儀、追不追蹤依個人喜好,反正重點在拍流星,固定攝影也沒關係。每一張底片約曝光10-20分鐘不等(也要看光害影響程度,光害小的地方拍攝成功的)機會較高,攝影時間也可以長一點),可依上述指標推算適當曝光時間。不要忘了記錄所拍攝流星的出現時間,將來可能派得上用場。更進一步設計一類似風扇的旋轉快門裝置加在鏡頭前方,便可依據被切成幾段的流星跡長度來估計流星的角速度。當使用同步馬達來驅動旋轉快門的話,其快門速度就可以很容易由馬達轉速決定出來。倘若能在相隔數十公里遠處,幸運地對同一顆流星進行同步觀測;便可以精確地計算流星在地球大氣中的軌跡(trajectory),經由測量相對於背景恆星的流星出現位置以三角關係便可求得。假如是使用上述旋轉快門裝置的話,更可以決定流星之真實速度。
-
5 # 你好旅拍你好董小姐
流星是不可預測的拍攝主體。必須開啟B門,來等待它的出現。如果不用快門線、遙控器,就只有按著快門不鬆手,那樣會很累,還會造成相機震動,拍糊片子。怎麼說呢,你的相機拍攝星星、月亮或流星效果不會太好。但不是不可以。 一般拍攝天體,使用天文望遠鏡後,透過近攝腔連線相機後再行拍攝,這是最落後的解決方案。在或者你使用70~200的鏡頭拍攝月球也能清晰看到麥哲倫山脈。 給你個現實點的方案1:找一個空曠的,無人造光源汙染的地方,選擇天氣晴朗的夜晚,必須使用三。
1、必須有三腳架。
2、相機的設定。用M手動模式,光圈調小些,在F16左右,快門速度要根據流星雨的密度來調整,估計在15秒-幾十分鐘之間,具體可在流星雨沒發生的時候試拍幾張,以確定快門速度。ISO千萬不能高,用最低檔才行,高了會有噪點。
3、鏡頭的對焦模式要選在MF,即手動對焦至無窮遠。有防抖的鏡頭,要關閉防抖應。
回覆列表
看你用什麼機型,佳能要帶快門線,尼康系統自帶的,另外要利用星空軟體找準部分流星雨的方向定30秒一張,遠離光汙染地方基本容易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