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樹下的小金魚
-
2 # 湘藉無錫人
孩子是可以陪伴父母很長一段光陰,但終將不是一生。子女長大要工作,交朋友,結婚有自己的生活,而一個家庭需要是伴侶之間互相支援,互相的愛才能幸福長遠走下去。
現如今社會節奏快,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獨立空間,如果只關注孩子,會忽略更多人的感受。影響家庭健康發展
-
3 # 糰子麻麻育兒記
這句話我這麼理解:現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以孩子為核心,爸爸媽媽一句責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齊上陣。俗話說得好:慣子如殺子!疼愛孩子是本性,但要做到不溺愛,也不要過於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如此一來,孩子失去了主見,也失去了自己看事情另一面的機會。
不要過於關注孩子,比如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放棄自己的愛好。那麼,孩子自然而然的會覺得,你這麼做是必須的。沒有必要什麼事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那孩子長大以後呢?入了社會,誰會把他再放在第一位呢,孩子心裡也會有很大的落差感。
還有些女孩子,小時候母親百般呵護,為了她操碎了心。導致她們長大以後恐懼婚姻,害怕自己也像母親那般心力交瘁。
孩子是個還不成熟的個體,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就如何成長,不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適當引導孩子,比溺愛孩子強得多。不要以過小為藉口,孩子不會表達但不代表他不懂。
-
4 # 趙姑娘和她的四隻小羊
我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首先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父母雙方愛情的結晶,能夠讓家庭關係有一個新的推動,彼此有了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經營婚姻,同時共同撫養孩子,把孩子作為重點也不是錯誤,因為孩子尤其在幼童時期,是需要父母作為監護人來照顧,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投注心血來協助孩子成長,如果父母家庭沒有給予孩子成長中所需要的愛,那麼造成的後果也不堪設想。然而,過度的關注,也會造成溺愛,則將讓孩子成長中無法無天,這樣也不是父母所期盼的,另外現在存在很多家庭只關注孩子,而沒有自我,或者為了孩子放棄個人成長,付諸了全部,只求孩子成才,最後全家壓力在孩子身上,這樣也只會得不償失,我們常說要對孩子教育,需要言傳身教,殊不知身教更大於言傳,我們只有做好了自己,有更優秀的父母,才會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物極必反,那一種方式都要適度。
-
5 # 樹熊媽媽
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家庭的未必是悲劇這麼嚴重,但一定不是什麼好事,這是我的觀點。
從兩個層面來闡述。
首先是孩子,對孩子來說,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是以愛為名的控制。
紀伯倫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裡面寫道: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該說的道理,紀伯倫都說過了。
而事實上,父母的過度關注,帶給孩子的是透不過氣來的沉重。
我們都知道的例子,前有狄鶯,後有朱雨辰媽媽,都因為太愛孩子,自孩子出生後,事事時時以孩子為先,導致了後來的問題,孫安佐教育失敗,朱雨辰說結婚百分之五十是為了媽媽。
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會放手的母愛,像套在脖子上的繩索,讓人喘不過氣來。
母愛不能承受之重,給兒子帶來的是孤獨和不適。
其次是父母,對父母來說,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意味著放棄了自我。
木心大師說過一句話:
沒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覺都特別良好金庸小說,描寫人性特別深刻,舉幾個小說裡的人物例子吧。
一對是歸辛樹和歸二孃夫婦。
歸辛樹外號“神拳無敵”,在《碧血劍》和《鹿鼎記》裡都出現過,是華山派掌門的二弟子,他武功高強,是當時頂尖的幾個高手之一。
歸二孃自負除歸辛樹外,武林少有敵手。
兩人感情很好,只有一個孩子歸鍾。
拿今天的話講,也算事業大成,家庭幸福美滿。
可惜夫妻倆一生也只為孩子活,走南闖門,到處尋醫問藥,都為給孩子治病,甚至最後投靠吳三桂,殺害吳六奇,做正派人士所不齒的事情,也是因為孩子。
本來是響噹噹的英雄豪傑,因過於溺愛孩子,把孩子養廢了不說,夫妻倆人還由這個根子命喪皇宮。
說起來,真的是家庭悲劇了。
而另一對夫妻,《俠客行》裡的石清閔柔,江湖人稱“黑白雙劍”。
若說歸辛樹和歸二孃自身還有缺陷,心胸狹隘的話。
那石清和閔柔可是另一番正派人士,武功品行俱佳。
可惜,一生都為孩子所累。
天涯有篇帖子,大意說,石中玉之所以成為禍害,都是因為閔柔。
一樣的溺愛,一樣的護短,一樣的滿腔心血都在兒子身上。
這樣的父母,看起來形象高大,拳拳的愛子之心,愛到丟掉原來的自己。
結果卻陷入了另外一種自以為是的迷局裡去了。
所以,我們終將和孩子,過各自的人生,保持距離,活出自我,是對彼此最好的愛。
最後,仍以紀伯倫的詩結尾: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
6 # 萬年大冰塊
我婆婆就是這樣,她把她孫女凌駕在全家人之上,可以打姑姑,打爸爸,打媽媽,罵爺爺。我毅然把工作辭了,我來帶我家女兒。現在總算我覺得我女兒要正常一點了,出門玩知道要尊重別的小朋友了,也可以和比她大的姐姐們玩到一堆了。否則我真不知道我女兒長大了是不是無法無天了,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老人帶大的孩子和父母都不是很親,因為她睡醒了第一眼看見得不是你。
-
7 # 破繭成蝶1
我很贊同這句話,我大姑姐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姑姐今年52歲了,有一個孩子,剛大學畢業,現在正在找工作;而大姑姐倆口子呢?兩個50多歲的人,本該好好地經營著自己的床上用品廠,但他們現在也在找工作。造成這樣的局面都是因為這些年來他們一直以孩子為中心,什麼事都把孩子擺在第一。
24年前,大姑姐倆口子經過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家床上用品廠,生意還不錯。緊接著,他們的孩子出生了,大齡得子,格外寶貴。於是,大姑姐捨不得讓她婆婆來給她帶孩子,總覺得一分鐘看不見孩子就不放心。最後沒辦法倆口子商量後就決定讓大姑姐自己在家帶孩子,孩子爸爸負責工廠。可這工廠本來就是以大姑姐為主的,姐夫平常就這負責在工廠裡打打雜什麼的,他根本不懂怎麼經營。很快,因為做出的貨質量不合格,客戶一個一個的流失,其實在這過程中,大姑姐如果重新回到工廠還是可以挽救的,可他們就是捨不得孩子給別人帶,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工廠關門了。工廠關門後,大姑姐又開了個窗簾店,以她的手藝,靠窗簾店來養家餬口絕對不成問題,可他們幹了幾年,孩子該上小學了,就又覺得開窗簾店會影響孩子學習,於是,經營的好好的窗簾店,又回被他們關閉了。大姑姐要在家做全職媽媽,專心輔導孩子學習。沒辦法,姐夫只能靠給別人開車養家。可即便是這樣,該給孩子報的輔導班,他們也一個不少都報了,家裡經濟緊張的時候就跟我們這些親戚借。後來,他們又為孩子請了一對一的家教。本來,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心為了孩子著想,殊不知,孩子已經對他們細緻如微的照顧感到厭煩了,總覺得他們的這種付出是一種壓力和負擔,到最後孩子竟然要輟學,說自己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成績可想而知,最後上了一個3十2的學校,拿了個大專文憑,找工作也不怎麼順利。而大姑姐呢,這些年因為遠離職場,跟市場脫了節,又沒有本錢,想重新再做生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姐夫更是在前年失了業,倆人又沒買社保保險之類的,每當一說起他們的老年生活,他們就後悔當初以孩子為中心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因為過多地關注孩子而忽視或犧牲自己的事業乃至生活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大姑姐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但願我們都能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對待。
回覆列表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兩起駭人聽聞的事件。先是一位12歲少年因不滿母親的管教而持刀殺害了母親,事後竟說“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另一位13歲少年也是因為一點瑣事,將父母先後錘傷令其不治身亡,隨後還若無其事去網咖上網。溺愛教育下,這兩起案件的主人公冷血得實在令人毛骨悚然!
趙薇曾經在綜藝節目《中餐廳》中和幾個媽媽交流育兒經,有個媽媽說:“昨天問孩子,以後要不要跟我一起出去玩,孩子說不要。”趙薇問:“為什麼,他看不上你哪裡?”媽媽說:“哪都看不上,我在家裡的地位被排到最後。”趙薇說:“你不能讓一個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這麼高,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
沒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地位越高,父母的地位就越低,教育孩子時就越困難。當家長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自然而然地認為:在這個家庭裡唯他獨尊,他的要求,父母要滿足,父母的要求,他學會了抗拒。時間久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自私冷漠不自知。所以,別讓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否則,等你老了,就會嚐到自己種的苦果。
孩子的世界是沒有善惡和對錯的,他們僅僅依靠外界的影響來分辨對錯。父母若卑微,孩子就目中無人,父母若強大,孩子就卑微渺小,唯有平等,彼此尊重的家庭,才能有一個和諧的家庭。
在孩子眼中,如果一直滿足孩子無理要求,那麼意味著你和外人的感受不重要,只有孩子最重要,他就會目中無人,認為父母的意義就是滿足自己,一旦不能滿足,比如超出經濟承受範圍,那麼就是罪不可赦,孩子就可能會自殺,報復,搶劫,犯罪,報復父母,甚至傷害父母。
若孩子心性善良,不曾報復,也可能一蹶不振,散漫度日,一無事成。
故而,有人說慣子如殺子。
只有教給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在孩子6歲性格成型前經受挫折,學會忍耐,孩子才會懂得選擇,控制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