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漢未央宮原址村民講:呂后以蘆棚遮天,紅氈鋪地,用一把菜刀將其頭顱砍下,頭落地後自行向西滾了十餘里,血染荒草,所以直到如今那一行草還是血紅色,我在未央宮遺址還真發看到了這行東西走向的血紅色的小草。
23
回覆列表
  • 1 # 貓眼觀史

    你這個版本用腦子想一下就知道是假的了。韓信被殺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又一次劉邦和韓信談話,因為當時劉邦很需要韓信的輔佐,於是就談到了說永遠不殺韓信,能做到三不殺,即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但是,呂后卻非常想也不得不殺死韓信,設計把韓信騙到宮裡,讓人用黑布把鎖韓信的籠子嚴嚴地裹起來,使韓信不見天日,此為“天不殺韓信”;接著讓一群宮女拿著削尖的長竹籤,往籠子裡猛刺,此為“鐵不殺韓信”;宮女是受呂雉指使也不是士兵,此為“君不殺韓信”。韓信就這樣被殺害了。這個說法也是後人杜撰的,沒有記載可言。但是後人再怎麼杜撰都脫離不了呂雉,歷史上韓信的死確實是被呂雉和蕭何設計害死的。

    (呂雉)

    據《淮陰侯列傳》記載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呂雉得知韓信也想謀反,就想把韓信召回又怕韓信不答應,於是叫來了蕭何。兩人一起設計商量好說陳豨已經死了。韓信一看連蕭何都這麼說,一會兒就來到了宮裡,一進門就被呂雉派人給抓起來了,最後被殺了。

    (韓信)

    後來劉邦回到京城,看到韓信死了,心裡有高興卻又有點失落,於是就問韓信死前有沒有說什麼,其實是想知道韓信到底有沒有想謀反。呂后說韓信最後說自己後悔沒有聽蒯通得話,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劉邦聽了之後更難過了。

    (韓信)

    話又說回來,你們以為呂雉殺韓信劉邦真的不知道嗎?很有可能就是劉邦指使的。最可惜的是韓信那麼信任蕭何,蕭何卻沒把他當回事……

  • 2 # 帝國的臉譜

    西安未央宮附近的村民流傳這樣一個說法,說當年呂后抓捕到韓信後,以蘆棚遮天,紅氈鋪地,用一把菜刀將韓信的頭顱砍下,頭落到地上後,自行滾了十餘里,血染荒草,所以,直到如今,那一帶的草還呈血紅色……

    呂后殺韓信是真,但“用一把菜刀將韓信的頭顱砍下,頭落到地上後,自行滾了十餘里”,這樣的說法就太荒誕無稽了,如果一個砍下的頭顱能自行滾動十餘里,那黃埔名將黃維的“永動機”早就橫空出世了。

    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評價呂雉說:“呂后為人剛毅。”一般情況下,史家不會評價一個弱女子“剛毅”,何謂剛毅?內心剛強,決策果斷,毅力非凡,堅如磐石。而且,司馬遷還說:“所誅大臣多呂后力。”說明那些異姓功臣的蒙冤屈死,都是呂后幕後決策、居中指揮的結果,這就不是簡單的剛毅了,這種堅韌、剛強的背後,是狠毒。

    在對待韓信的問題上,那就更是呂后之力在起作用了。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沈沙決水、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出陳倉、定三秦、破魏、代、趙、燕、齊,最後打敗項羽,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前197年,劉邦親征陳豨,呂后就開始磨刀霍霍殺韓信了。她讓人舉報韓信謀反,又安排人假扮劉邦的信使,由北而來,入長安,謊稱劉邦得勝,殺了陳豨。舉朝慶賀之際,她又讓蕭何利用私交感情,召韓信前來祝賀,當韓信輕信蕭何入宮來祝賀時,呂后安排武士埋伏兩邊,進宮就將韓信給抓了,呂后宣佈一下韓信莫須有的罪狀,隨即將韓信斬殺於長樂宮鍾室,並夷其三族,韓信一家老小,全部被殺害。

    其實,對於殺韓信,劉邦自己都是不忍下手的。當時,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偽遊雲夢”之計,把韓信抓到洛陽,大夫田肯稍一規勸,劉邦就沒有殺他,而是將韓信降為淮陰侯,軟禁在身邊。呂后的狠毒在於,她明知劉邦不忍對韓信動殺機,不想擔殺功臣的罵名,她越俎代庖,親自動手,用詭計誘殺了韓信,全然不顧劉邦的感受,這樣的狠毒,真是甚過男人千倍。

  • 3 # 史學達人

    韓信確實是被呂后殺害的,而且韓信還是以謀反的罪名,被呂后滅的族。

    下面我們看看,為大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韓信,為何非死不可?

    劉邦說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另外兩個是張良和蕭何。

    韓信的主要功績,就是為大漢的建立,打下來了三分之二的國土。並且在垓下打敗了項羽,為劉邦贏得了天下。

    大漢建立之後,劉邦為了表彰韓信對大漢做的貢獻。先是把韓信封為了齊王,緊接著韓信又被劉邦封為了楚王。

    但是,韓信當楚王的時候,劉邦還是對韓信不放心。索性就把他給貶為了淮陰侯,囚禁到了都城長安,自己的身邊,這樣若是韓信有個風吹草動,他劉邦就會第一個知道。

    這一段時間,韓信是極其鬱悶的。

    因為劉邦的排擠,也沒有幾個人願意給他來往。所以,這段時間韓信也就是待在家裡比較多,平時也不去上朝,天天請病假。

    到了陳豨叛亂的時候,劉邦要去平叛,他想讓韓信一起去。

    但是,韓信說自己有病,去不了。

    劉邦當然不開心了,但是,也不能強求韓信一起去。最後,不得已劉邦自己去平叛陳豨的叛亂去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呂后聽說韓信要謀反了。

    呂后聽說韓信想勾結陳豨,來個裡應外合,只要劉邦外出去平叛,韓信就在都城長安響應陳豨。

    雖說當時韓信手裡並沒有兵,但是,韓信是個軍事天才。即使他帶著自己的家奴,殺出去,那也是可以造成不小的轟動的。

    呂后害怕了,他就找了蕭何來商議,如何對付韓信?

    蕭何告訴呂后,把韓信給騙到宮裡來吧,只要把他個騙到宮裡,想殺他就易如反掌了。

    那要怎麼騙呢?

    蕭何告訴呂后,只要說劉邦已經凱旋而歸了,讓群臣來開慶功會,這樣說就可以了。

    可是,當呂后派人去叫韓信的時候。韓信並不相信,他還是說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去。

    呂后又沒辦法了,只能讓蕭何出馬,親自去請韓信了。

    韓信可以不給任何人面子,但是,他不能不給蕭何面子。畢竟當初是蕭何推薦了他,讓劉邦給他當大將軍做的。

    同時,既然韓信敢跟著蕭何去宮裡,這說明韓信應該是沒有打算過謀反的。若是他真想謀反,就把蕭何給扣押了,為何還要跟著韓信進攻呢?

    所以說說韓信謀反應該是誣告的,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冤案。

    韓信跟著蕭何進宮之後,再也沒有出來,就這樣被呂后給滅了族。

    有一句成語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說的韓信成功也是因為蕭何,死亡也是因為蕭何。

  • 4 # 小蟲看歷史

    呂后誅殺韓信,當然是真實發生的,這是確鑿無疑的。

    我看問題中用了一個詞“流傳”。流傳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傳播開來的與某件事相關的一些傳說。問題裡說到的血紅色小草算是一個。在《西漢演義》中三不殺的說法也算一個,劉邦曾經答應韓信:“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當然了,這些都是傳說。畢竟要是真像提問說的那樣,頭顱被割下後能滾動十餘里地,也著實太玄幻了一些,同“三不殺”“五不殺”等眾多說法一樣,這些內容正史裡都沒有實際記載。

    但是對於呂后誅殺韓信這件事。為什麼如此肯定呢?理由如下:

    一、司馬遷作為史學家的專業性。 正史中關於韓信被殺這件事最為詳細,明確的描述的起源於司馬遷的《史記》。韓信死於哪一年呢?“漢十一年正月”,即公元前196年,比劉邦去世時間早一年。司馬遷出生於哪一年?公元前145年,他二十多歲就開始遊歷四方,為創作史記做準備。這時距離韓信被殺不過七八十年的時間。更何況韓信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赫赫有名的“漢初三傑”之一,有關於韓信的史料記載只多不少,最後被誅殺,夷三族這種大事件上是搞不錯的。更何況,韓信被誅殺,最受益的是妥妥的是漢王朝。 當然,一定有人會質疑司馬遷的專業性,那就不妨參考參考另一件足讓考古界地震的事情---“甲骨文及殷墟的發現”,按照今天能發現的史料,殷商王朝距離司馬遷生活的年代至少有八九百年以上,所以司馬遷的《殷本紀》裡對殷商王朝的系統的描述一度被很多人認為是他憑空虛構,想象出來的一個朝代,直到司馬遷去世兩年多年後,河南安陽,殷墟被發現。證明《殷本紀》確有其事,歷經千年也能仿如昨日,史官司馬遷真的有這個能力。

    二、其他正史中對這件事情的記載。 之前我在一篇問答中分析過,《淮陰侯列傳》裡對韓信謀反的記載是司馬遷故意而為之的。這個觀點並不是隨意杜撰。在漢代之後的史學著作中也確實有這種說法,比如明末清初的的馮班在《〈史記〉會注考證》中就有非常明確的觀點——韓信死的冤(“……其冤自現”)。但要明確,說的是司馬遷繪聲繪色的韓信陳豨謀反那段可能是假,但被殺死這種轟動性事件難以作假的。 如果非要找一個可以讓人攻擊的點,那就是《史記》是私人修訂的史書,裡面的部分內容確體現了司馬遷的個人情感傾向,比如在他的筆下,項羽,韓信,李廣等幾個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有情有義。而對於劉邦,呂雉夫婦,司馬遷又好像沒太多好感。 假設《史記》對呂后誅殺韓信真的是司馬遷顛倒黑白,來看一下“官修”的正史代表《漢書》中是如何記載的。《漢書·高帝記》裡記載:“春正月,淮陰侯韓信謀反長安,夷三族。”《漢書·韓彭英盧吳傳》中關於韓信謀反,被斬殺於長樂宮鍾室這一段,更是近乎直接複製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相關片段。漢書作者班固,是漢王朝正統理念的忠實擁護者。更何況官修的史書,尤其需要對帝王負責。標榜自己與西漢王朝一脈相承的東漢,如果沒有呂后誅殺韓信的事實,為什麼要往先輩的臉抹黑呢?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只有一種理由可以解釋,“韓信謀反,所以被誅殺”這個說法就是當時的漢王朝朝廷自己對外界作出的解釋。於是,司馬遷就這麼給記下來了。而東漢官修的《漢書》,也只能這麼記載,因為,這是呂后自己說的,從這個角度看來,呂后誅殺了韓信,豈能有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出有懸浮感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