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皓媽皓爸
-
2 # 尋紅中國
北宋名將
很多人只聽到過楊家將和戚家軍,沒聽過種(zhǒng)家軍,因為小說的演義和電視劇的過度傳播,過度神話,使得楊家將的名聲遠播,歷史上的“楊家將”只有楊令公和楊六郎;“種家軍”是真正的軍門世家,是北宋將領種世衡,兒子種諤,孫子种師道所率領的軍隊,人稱“種家軍”,在對西夏的戰爭中,有重要功績,在宋朝歷史上,種家軍比楊家將更有名,我認為原因有三:一、高風亮節,深得民心;種世衡年少時,有兄弟想分他的家產,他二話不說悉數奉送,仕途上得到總領西北軍務的范仲淹的提拔和重用逐漸成長為戍守西北的優秀指揮官;帶領將士開墾了兩千頃營田,吸引百姓耕種,發展農業;又給商人提供貸款,促進商業繁榮,不毛之地開始富甲一方。
二、將才風範,文韜武略;種世衡出身書香門第,是大儒种放的侄子,叔父的恩蔭,可以說是背景的;他也有策略:
1.打感情牌,主動結交部族酋長,經常與他們走動,使他們放下了戒備心理,都樂於效忠;
2.使“美人計”,拉攏羌族中最強大的部落為己拼死效力;
3.用“苦肉計”,除掉了李元昊的左膀右臂,也是宋朝抵禦西夏過程中的心腹之患,種世衡戍守西北邊關,有勇有謀,最後讓曾經不可一世的李元昊被迫與宋朝議和。如此功勞,正如歐陽修的讚歎:“臣伏見兵興以來,所得邊將,惟狄青、種世衡二人。”
三、三代為將,五代從軍;種世衡的八個兒子皆在軍中服役,有強大的後備力量,受朝廷重用,種氏家族後人皆勇猛,數代保大宋,數十人戰死沙場,為鎮守西北立下了赫赫戰功。
我覺得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地處邊陲,遠離朝廷是非之地,少了些勾心鬥角,政治自由度較高;總之,種家軍因駐紮民風彪悍的西北,將領一般世代相承,又長期對夏戰爭,因而長期保持強悍戰鬥力,築起一道保護大宋、抗擊西夏的屏障。
北宋時期,除了家喻戶曉的楊家將,在抗擊少數民族入侵的戰爭中,還有一支功勳比楊家將更大的將領世家——種家軍。
種家軍起源於種世衡,是北宋西北禁軍中戰鬥力非常強悍一支軍隊。在北宋年間,種家軍英雄輩出,種世衡、種古、種諤、種診、種誼、種樸、种師道、种師中都是領兵打仗的將帥之才。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人戰死沙場。
種世衡,字仲平,河南洛陽人。其是范仲淹擔任邊帥抵禦西夏時的二虎將之一,另外一個是狄青。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種世衡向范仲淹建議,可以在延安東北二百里的寬州廢城上新築城壘,即可抵禦西夏的進攻,也可以跟延安城呼應,還可以得到河東的糧食產區。朝廷同意修建,種世衡就一邊抵禦西夏軍隊的進攻,一般築城。為了解決城池的水源,重賞鑿穿岩石,才得到泉水,故取名青澗城(今陝西清澗縣)。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種世衡駐守青澗城,開墾營田二千頃,招募商人,借給本錢,流通貨物,青澗城從此富實。種世衡經常出行部族,慰勞酋長,所屬羌人部族都樂於為其所用。曾有冒雪赴約,取信蕃部奴訛的故事。還用“美人計”收服羌酋慕恩部落。從此,百餘個小部落都歸其所用。葛懷敏敗,種世衡曾率羌兵數千人趕往涇原救援。
同時,種世衡在邊防招募兵士,以賞錢、赦免罪罰的方式,訓練兵士精練射箭,使西夏軍數年不敢進犯。
種世衡在守衛青澗城期間,還用反間計,讓西夏李元昊殺了西夏顯貴野利剛浪、野利遇乞二兄弟;再利用野利兄弟的死,離間李元昊的君臣關係,迫使李元昊請求降服,稱臣如舊。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范仲淹檄令種世衡與蔣偕修築細腰城,種世衡當時臥病在床,收到命令後立即起身,率領所部甲士日夜修築城池,城修成功而去世。
種世衡的子孫,在《宋史》中立傳的有三子,種古、種諤、種誼;三孫,種樸,种師道,种師中。
種古,字大質,羌人犯界時,曾率兵阻截,斬首數百級。與其弟種診,攻佔環州的折姜會時,斬敵軍首級二千餘。熙河軍十萬人從寧州路過時,需要草料糧食,僚屬們進言說屬於別路的軍隊可以不給供給。種古說:“都是國家的軍隊。”命令供應。善終,享年七十歲。
種諤,字子正。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種諤智取綏州,招降西夏將領嵬名山、嵬夷山部落,共獲得酋長首領三百人、一萬五千戶、兵士一萬人。種諤軍駐紮懷州時,擊退四萬西夏兵,斬殺甚多,並在綏州舊址築城。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正月,種諤在羅兀北部襲擊西夏軍隊,將其打得大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唃廝囉政權君主董氈部將鬼章率軍進犯洮州、岷州,新歸附的羌人多數反叛,種諤等人率軍在鐵城擊敗鬼章,而後征討襲殺反叛的羌人。後跟隨李憲出兵邊塞,收復洮州,攻佔逋宗、講珠、東宜諸城,乘敵不備進襲到大河,斬下敵軍七千首級。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軍屯兵在夏州,種諤率領本路和京城地區的七將軍隊攻打米脂,三天沒有攻克。西夏八萬軍隊前來增援,種諤在無定川抵禦他們,伏兵出擊,截斷夏軍首尾,將他們打得大敗,降服米脂守將令介訛遇。種諤為延州知州時因病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種診,種世衡之子,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知環州,與兄種古進擊環州羌族。
種誼,字壽翁。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種誼跟從高遵裕收復洮州、岷州。後來,種誼平定山後羌人的叛亂,官至熙河副將。種誼出朝擔任路都監,從蘭州渡河征討敵寇,斬首六百人。宋神宗元祐二年(1087年),種誼和姚兕合兵征討鬼章。羌人迎戰,種誼把他們打退,追擊逃兵到洮州,並攻克洮州城,抓獲鬼章。西夏侵犯延安,趙禼派種誼統領諸將。夏軍聽聞種誼來到,都嚇得潰逃。延安人說:“有了種誼,勝過精兵二十萬。”最終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五歲。
種樸,種諤之子。河南蕃部叛亂,屬羌阿章率他族抵抗官軍,熙帥胡宗回命令種樸征討。羌人知種樸前來征討,設伏等待。種樸遇伏,首尾不能呼應,種樸殊死血戰,為賊所殺,被所騎戰馬把屍體帶回。
种師道,字彝叔,原名建中,種世衡之孫。
夏人侵犯定邊,築佛口城,种師道率宋軍前往夷平。
他曾統率宋軍修築席葦城,還沒有竣工,敵人已經趕到。种師道在河邊佈陣,暗地裡派偏將曲克徑出橫嶺,楊可世率軍繞後,姚平仲以精甲部隊攻擊,敵人大潰。宋軍俘獲駱駝、牛馬數以萬計,敵人酋長隻身逃脫,宋軍完成築城任務。
种師道統帥陝西、河東七路兵攻打臧底城,規定十天必須攻克,种師道八天就攻下了臧底城。
种師道隨從童貫聯金伐遼,种師道掩護諸將。宋軍抵達白溝後,遼人鼓譟向前,宋軍多有傷亡,幸虧种師道先令每人持一巨棍自防,遼兵盔甲擋不住鈍器打擊,宋軍才不至於大敗。
金人南下,宋徽宗召种師道進京。种師道得到命令後立刻東行趕到姚平仲處,帶上姚平仲的步騎七千人一齊北行。种師道在沿路遍貼告示,宣稱種少保率領西兵百萬前來。宋軍進抵城西汴水南岸,直逼敵營。金人畏懼,拔營遷往稍北處,限制遊騎活動,一心一意在牟駝岡增築堡壘自衛。种師道弟弟种師中也率軍進京支援,最終迫使金兵議和。
當時种師道已經高壽,天下稱之為“老種”,《水滸傳》中的“老種經略相公”。
師道請求集中關、河兵力在滄州、衛州、孟州、滑州修築防線,以防金兵再至。朝廷議論認為大敵剛退,不宜興師動眾修防禦來示弱,又聽信假情報逼軍隊速戰,致使援救太原的种師中戰死、姚古戰敗,朝廷震悚,召回种師道,讓李綱接任。由於援救太原的宋軍照樣受朝廷遙控,屢屢失利後,宋欽宗換掉李綱,由种師道接任。
种師道在河陽遇到金國使者王汭,察言觀色判斷金兵一定會大舉南下,立即上疏請求皇帝臨幸長安躲避敵鋒。大臣認為這是怕,宋欽宗又召回种師道。因為戰事屢敗,宋欽宗又用起主和派。太原最終淪陷,兩路金兵大舉南下,宋欽宗決心議和,主和派命令地方宋軍不許勤王,專心專意罷戰講和,李綱被貶出京城。种師道可能是悲憤交加,到京後已經病得無法入見,於十月份去世,終年七十六歲,諡號“忠憲”。
种師道之孫種彥崇從軍戰死。
种師中,種世衡之孫。种師中從小在軍中長大,從軍後長期戍守在宋朝西北邊疆。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初,金國完顏宗望率領東路軍渡過黃河,進逼北宋都城開封。北宋朝廷急令种師道率領西軍東下勤王,西軍大將种師中也奉詔率領秦鳳兵隨從哥哥入援。隨後金軍撤走,种師中率二萬宋軍駐守滑州(今河南省滑縣東)。
同年二月,金軍西路軍統帥完顏宗翰率軍圍攻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屬河北)三鎮,种師中率軍去救援中山、河間。
同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組織軍隊救援太原,种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解太原之圍。种師中很快就收復了壽陽(今山西壽陽)、榆次(今山西榆次),种師中為了避免孤軍深入,就率部屯駐在真定(今河北真定)。宋朝廷因情報錯誤,多次催促种師中進兵,甚至責備他手握重兵卻逗留觀望。
种師中接到命令之後,留下輜重糧草,連賞犒之物都沒帶,就帶領部隊輕裝出發。同時种師中寫信約定姚古、張灝兩軍分道俱進。宋軍遭到金兵主力的襲擊,种師中率領宋軍拼命死戰,取得了五戰三勝的戰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離太原只有百里的距離了。然而,懼敵怯戰的姚古部將焦安節慌報軍情,奏稱金軍主帥完顏宗翰(粘罕)已經趕到,致使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部會師。
當种師中部被迫撤退到殺熊嶺(今山西壽陽西南)時,士兵已經飢餓難忍,疲憊不堪了,金兵探知种師中軍中情況之後,再次發動猛攻。种師中率中軍死戰不退,從卯時戰到巳時,宋軍將士用神臂弓擊退了金兵。因為犒賞之物沒有帶來,沒辦法為士兵發賞齎,拼死死戰計程車兵十分氣憤,不願意再作戰,四散逃去,种師中率領身邊剩下的一百餘將士繼續拼命死戰,最終种師中身中四處重傷,飲恨疆場。諡曰“莊愍”。
種家從種世衡開始,五代從軍,數人戰死疆場,為北宋立下赫赫戰功。終因北宋末期皇帝昏聵,政令不明,和戰不決,導致“靖康之難”,種家軍從此也再無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