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扣帶回是邊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扣帶回前部((anteriorcingulatecortex,前扣帶回)和後部(posteriorcingulate)是邊緣系統功能及形態結構不同的兩個區域。扣帶回的區域性解剖及其纖維聯絡比較複雜,有關這方面的詳細論述十分有限。
扣帶回位於大腦半球內側面,胼胝體上面, 胼胝體溝與扣帶回之間。 它向後在胼胝體壓部處彎曲, 經穹窿回峽與海馬迴相連; 它的前端和圍繞胼胝體膝部的新皮層相延續。經過扣帶皮質的纖維束和扣帶束, 起自額葉下面的嗅三角和胼胝體咀下方的旁嗅區, 圍繞胼胝體上方, 向後連線海馬迴和鉤回皮質,它們是連結邊緣葉的主要纖維束。
二、杏仁核附著在海馬的末端,呈杏仁狀,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在情緒,特別是恐懼中,具有重要作用。
杏仁核位於顳葉前部、側腦室下角尖端上方,又稱杏仁核覆合體,一般分為兩大核群,即皮質內側核和基底外側核及前可仁區和皮質杏仁區。人類腦杏仁核的纖維聯絡至今尚未十分清楚。杏仁核的傳入纖維來自嗅球及前嗅核,經外側嗅紋終止於皮質內側核;來自梨狀區及間腦的纖維終止於基底外側核。杏仁核參與了中腦邊緣DA獎賞迴路並接受下丘腦、丘腦、腦幹網狀結構和新皮質的纖維。杏仁核的傳出纖維透過終紋隔區、內側視前核、丘腦下部前區和視前區,越過前連合後,部分纖維經髓紋終止於韁核,而另一部分不進入髓紋而直接終止於丘腦下部、丘腦背內側核、梨狀區和中腦被蓋網狀結構。另外,杏仁核與前額區皮質、扣帶回、顳葉前部、島葉腹側之間有往返纖維聯絡。杏仁核的功能仍不十分清楚,大量動物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杏仁核與情感、行為、內臟活動及自主神經功能等有關。電刺激杏仁核,病人可表現恐懼、記憶障礙等精神異常,呼吸節律、頻率和幅度改變,以及血壓、脈搏、瞳孔和唾液分泌變化
在大腦底部,有一個杏仁狀的腦結構——杏仁體。儘管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杏仁體是大腦中的“恐懼中樞”,對判斷驚恐訊號起關鍵作用,但一直沒有搞清它在判斷人類面部表情的過程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2005年,美國科學家終於將杏仁體判斷驚恐表情的奧秘揭開。2005年1月6日,著名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科學家發現杏仁體的新功能,它還會告訴你首先應注意別人的眼睛
美國心理學和神經系統科學教授阿德菲,對一名中年婦女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觀察。這位婦女因患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病,導致大腦杏仁體受損,不能分辨別人害怕時的表情。阿德菲讓這名婦女與其他志願者們透過小洞觀看不同面部表情的人物照片。其中,一部分照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為害怕,另一部分照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為高興。結果發現,具有正常大腦的人通常會直接看“眼睛”,對“害怕的臉”尤其如此;但是,這名婦女不能本能地看眼睛,而是直直地盯著照片,最後判斷照片上的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是“中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科學家們提醒這名婦女注意看人的眼睛時,她也能判斷出哪個人處於驚恐之中。但是這種能力持續很短,必須不斷地提醒她注意看眼睛的部位。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受損的杏仁體雖然不能指導視覺系統去搜集資訊,但它處理視覺訊號的能力還是完整的,也就是說,除了分析眼睛的訊號外,杏仁體還會告訴你首先注意其他人的眼睛。
一、 扣帶回是邊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扣帶回前部((anteriorcingulatecortex,前扣帶回)和後部(posteriorcingulate)是邊緣系統功能及形態結構不同的兩個區域。扣帶回的區域性解剖及其纖維聯絡比較複雜,有關這方面的詳細論述十分有限。
扣帶回位於大腦半球內側面,胼胝體上面, 胼胝體溝與扣帶回之間。 它向後在胼胝體壓部處彎曲, 經穹窿回峽與海馬迴相連; 它的前端和圍繞胼胝體膝部的新皮層相延續。經過扣帶皮質的纖維束和扣帶束, 起自額葉下面的嗅三角和胼胝體咀下方的旁嗅區, 圍繞胼胝體上方, 向後連線海馬迴和鉤回皮質,它們是連結邊緣葉的主要纖維束。
二、杏仁核附著在海馬的末端,呈杏仁狀,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在情緒,特別是恐懼中,具有重要作用。
杏仁核位於顳葉前部、側腦室下角尖端上方,又稱杏仁核覆合體,一般分為兩大核群,即皮質內側核和基底外側核及前可仁區和皮質杏仁區。人類腦杏仁核的纖維聯絡至今尚未十分清楚。杏仁核的傳入纖維來自嗅球及前嗅核,經外側嗅紋終止於皮質內側核;來自梨狀區及間腦的纖維終止於基底外側核。杏仁核參與了中腦邊緣DA獎賞迴路並接受下丘腦、丘腦、腦幹網狀結構和新皮質的纖維。杏仁核的傳出纖維透過終紋隔區、內側視前核、丘腦下部前區和視前區,越過前連合後,部分纖維經髓紋終止於韁核,而另一部分不進入髓紋而直接終止於丘腦下部、丘腦背內側核、梨狀區和中腦被蓋網狀結構。另外,杏仁核與前額區皮質、扣帶回、顳葉前部、島葉腹側之間有往返纖維聯絡。杏仁核的功能仍不十分清楚,大量動物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杏仁核與情感、行為、內臟活動及自主神經功能等有關。電刺激杏仁核,病人可表現恐懼、記憶障礙等精神異常,呼吸節律、頻率和幅度改變,以及血壓、脈搏、瞳孔和唾液分泌變化
在大腦底部,有一個杏仁狀的腦結構——杏仁體。儘管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杏仁體是大腦中的“恐懼中樞”,對判斷驚恐訊號起關鍵作用,但一直沒有搞清它在判斷人類面部表情的過程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2005年,美國科學家終於將杏仁體判斷驚恐表情的奧秘揭開。2005年1月6日,著名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科學家發現杏仁體的新功能,它還會告訴你首先應注意別人的眼睛
美國心理學和神經系統科學教授阿德菲,對一名中年婦女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觀察。這位婦女因患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病,導致大腦杏仁體受損,不能分辨別人害怕時的表情。阿德菲讓這名婦女與其他志願者們透過小洞觀看不同面部表情的人物照片。其中,一部分照片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為害怕,另一部分照片中人物的面部表情為高興。結果發現,具有正常大腦的人通常會直接看“眼睛”,對“害怕的臉”尤其如此;但是,這名婦女不能本能地看眼睛,而是直直地盯著照片,最後判斷照片上的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是“中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科學家們提醒這名婦女注意看人的眼睛時,她也能判斷出哪個人處於驚恐之中。但是這種能力持續很短,必須不斷地提醒她注意看眼睛的部位。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受損的杏仁體雖然不能指導視覺系統去搜集資訊,但它處理視覺訊號的能力還是完整的,也就是說,除了分析眼睛的訊號外,杏仁體還會告訴你首先注意其他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