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年蘭亭

    隸書,在中國文字和書法 的發展史中,佔據了極為重要 的地位。

    從文字發展史來看, 早期的甲骨文、古文、大小篆, 基本上符臺指事、象形、形聲、 會意、轉註、假信六義。

    隸書的 出現破壞了最初造字時所遵 循的六義,變成了不象形的象 形字,字形由形變方,發展成如今的方塊書 字形。

    從書法發展史來看,篆書的用筆比較單純,粗細 均一,纖回盤屈。隸書的用筆 複雜多變,輕重錯落,粗細有 別;轉折頓挫,變圓為方,為 以後草、行、楷各種字型的筆法變化開了先河。

  • 2 # 王效鈞

    實際上,文字的發展是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先看幾張圖片吧:

    虢季子白盤銘

    散氏盤

    泰山刻石

    雲夢竹簡(秦朝的隸書)

    從這些圖片中可以看出書法漸進的脈絡。其實,中國的漢字,因其特殊的造字方式(古人造字時,並沒有先設定方法,所謂的“六書”,只是後人的總結罷了。而且到現在都在爭論,談何指導造字),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方塊字的基因。後世一直延續這種造字方式,就成就今天的方塊字。不像其他古文明,後來轉向拼音文字,也就失去了成為方塊字的機會。

    現在公認的說法是——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也就是說:隸書之前的文字屬於古文字,從隸書開始為今文字。早期的隸書仍舊帶有明顯的篆書痕跡,到漢代成熟的隸書則徹底與篆書成為了二個不同的書體。

    僅此而已。所以,我的看法是——小篆、隸書都不能說是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而是漢字的基因本是就帶有方塊字的基因,其成為方塊字就是一種必然。

  • 3 # 子衿書法

    漢字的起源,上觀天文,下取諸形,以造六書。什麼是六書?造字的六種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在最早的甲骨文字中,雖然不能算嚴格的方形,但已大體具有了方形的雛形。這是最原始的基調。由於甲骨文在可考的文獻中,除了卜筮外,還沒有發現其他方面的應用。但它卻是文字發展史中的第一道線索。從它大部分的字形來看,偏向於長方體。除了甲骨文,就要算鐘鼎石鼓金文,這些文字統稱為大篆。大篆的體態,更趨向於長方。雖然,它的筆畫尚還彎曲,但整體的方形形態已經形成。其後的小篆,對大篆進行了簡化,方形基本確立。小篆的形成使用時間非常短暫,是所有文字中使用時間最短的。但其進步意義卻是最大的。它的出現,改變了先秦時期諸侯各國家的文字形態。對國家政令的準確實施,國家大一統的體現,對後世的教育、經濟、軍事各個方面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隸書的出現,方形已經完全形成。筆畫已經不再是大小篆一樣的彎曲,形體由小篆的長方轉變為正方或偏方。

    在漢字數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基本形態是以方為主。最大的改變,是由原始的圖形彎曲的筆畫,筆畫漸漸變直。形態由長方,變成了今天印刷體的正方。要說是什麼字型奠定了漢字方塊的形態,我認為甲骨文就已經是方形的了。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漢字方形基礎。

  • 4 # Charles莊禮偉洛杉磯

    小篆或後來演變而成的隸書都不是惟一演變成方塊字的基礎,溯自巌穴㕥至甲骨文字到大小篆及隸的蛻變過程中,有形成的開始,就繼而有其隨之而來的種種因素而演譯及其形狀之變化,,這就是文化的傳承了。絕不能斷章取義地說成小篆與隸所造成而已。中國文字確從形上觀是方塊體,不是由字母組合而成,但由於點與線的綜合形成首部,再而拼組成獨立的方塊體,此中也包函了正方,長方或扁或偏方或偏圓等。最重要是溯源上,每個時代書體的蛻變都會有傳出書寫元素給下個書體,增加其多元及多姿多彩化,也由此而論及師法於古的觀點念上了,理想及理性的方向是考接古之長而去其短,才不致食古不化。

  • 5 # 中研會王開來

    按地下出土實物,文字元號最早發現於賈湖遺址,距今八-九千年前。在這之後的三四千年裡,尚有眾多文字元號發現於仰韶、龍山等文化遺址中。截止到一九九九年,出土刻畫符號的新石器遺址,至少已有九十七處。賈湖發現的字元17個,甘肅大地灣新石器遺址距今七至八千年前,發現中國最早書寫符號十四種;與之同期的西安半坡遺址發現刻畫及書寫字元六十餘種;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發現字元630多個、百餘種;距今六千年前湖北宜昌大溪文化遺址,發現字元七十四種。距今五千年前的甘肅青海馬家窯文化,發現的字元超過一百三十種有數字刻符;與此同時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多達四五十個文化遺址,分別出土了為數眾多的文字刻畫及書寫符號。這個時期大體相當於典籍記述的黃帝、倉頡時期。

    目前關於夏以前文字元號的考古發現,缺乏詳確精準的統計,是文物資訊工作的欠缺。根據一般的推測,發現文字元號的夏以前文化遺址近千處,發現的刻符與書符數千個,種類達幾百種。這個時期文字元號的產生,是基於先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它們可能用作紀數、標識、姓氏、記述以及裝飾等,初期都是作為單體符號,後則聯綴成句,其多者達九至十三個符號相聯,初步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

    從賈湖遺址文化到黃帝的四千年,是中國文字孕育之期,學界多稱為原始文字元號時期,實際更準確應稱語符發展時期。我們今天看到的近千種書刻符號,今仍可推識者,為原始文字元號,但數量很少;多數不可辨識者,實為語符,即口語之記音符號。語言(Spoken Language)、語符(Written Language)、文字(Wenzi)三個階段,是人類溝通能力進化的自然序列,語符是從語言進化到文字的過渡階段。進入新石器時代,我們先民已有口語,農耕協作需要將所言之事傳留,即書刻言事,遂開始創制紀錄口語之語符。清陳澧曰:“未有文字,以聲為事物之名;即有文字,以文字為事物之名。”以聲為事物之名,就是語言和語符(Language)。但語符是紀錄音聲之符號,與指代物件之間並無直接聯絡,屬於無理指代符號。因此語符具有任意性和不確定性,而缺乏穩定性和視覺辨識性,當語言和環境變遷時,即不可識。中國此時之語符也是依附口語的,這四千年口語變動劇烈,故記錄初時口語之書刻語符,至黃帝、倉頡已不可識。這如同發現於其他原始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等)的某些刻符,曾誤認為是象形文字,實際是表音的語符。

    孕育之期還有極少數的原始文字元號,其構造方式不是語符的記音方式,而是取事物之象以制符號,如日、月、山、艸、木、一、二、三等。這些符號本質上是與指代物件直接聯絡的,屬於有理指代關係。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指事、象形的方法,個別還能看到會意方法的使用。其所應用的取象法和會意法,應該不是自覺的或共識的理法,而是在創制過程中自發出現的自然傾向。在距今八千至四五千年的漫長時間裡,在北起遼河流域、南至廣西江西,西起青海甘肅、東至渤海黃海的廣袤區域裡,幾百代先民或聚散、或斷續的創制了眾多的原始記音符號、原始文字元號,它們仍會在未來的歲月裡不斷被挖掘出來。後人將更有條件研判其屬性的細節。

    可能在黃帝、倉頡時代的某個時間點上,先賢終於認識到記音方式的語符難以長久傳留和辨識,而取象方式的文字可以發揚,於是棄記音而從取象(象事、象形、象意、象聲),進行了系統化的研究和創制。這是一個偉大的抉擇,是方法論的創新,是思想的飛躍,開創了人類有文字的時代,為中國文明後來的進步和積累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石。

    這個偉大的工作,不是一個人完成的,應該是一個專業的群體。這樣的人必須有專門的時間以及足夠的才智,進行這項專門的工作。典籍記述的史官倉頡,就是符合上述條件的人物之一,所以可能被後人追記為造作文字者。《荀子-解蔽》曰:“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好稼者眾矣,而後稷獨傳者,壹也。好樂者眾矣,而夔獨傳者,壹也。”荀子已知,倉頡之前造字者、書字者眾矣,但惟倉頡能一覽眾庶之作而通之於道。荀子曰“君子壹於道”,這個道即是造作文字之法。自此,中國廣大文明區域裡,出現了一種區別於口語、區別於語符、不再隨生隨滅的、可以追古垂後的符號系統,它叫作文字。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古人以其為天人交合之偉大造作,故《淮南子-本經訓》曰“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從黃帝、倉頡到殷墟甲文的千年時間裡,經歷了夏王朝及商王朝的前期中期,這是中國文字的發展期和成熟期。但這個時期的文字、文獻,迄今尚無集中的發現,猶如一百多年前我們對殷墟甲文毫無所知一樣。《尚書-商書》“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說的是殷商取代夏王朝的合法性問題。夏帝所以為萬邦共和之盟主,因其有文字典冊;而殷之先人,亦有冊有典,故可取而代之。在一個幅員遼闊、方國林立的社會共同體中,中央機構必須靠制度憲章、詔誥敕令等行政治理,使天下諧和相處。這些書字文冊,應該是以毛筆書寫於竹簡木牘,而不是占卜類甲骨契刻記錄。夏商兩代的典冊文獻,有待於將來之考古發掘,只有看到這些出土文獻,才能確切瞭解從文字元號到文字的發育過程。

    占卜類甲骨契刻紀錄,一部分集中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數平方公里,今稱殷墟甲骨文。其中刻有文字的甲骨(實物及拓片)約二十萬片,不重複的單字總數約六千個,已辨識的文字約兩千個。另一部分出土於陝西寶岐山鳳雛村的數平方公里,今稱周原甲骨文,至今公佈的刻有文字之甲骨近三百片。還有近幾十年相繼出土於陝西、山西、河北、北京等九處西周遺址的甲骨文,今稱西周甲骨文。西周甲骨總數四百多片,單字總數千餘個。所有甲骨文都是占卜記錄,因此是一類專門的文字,如同後世的印璽文。因其用刀刻於硬物,故筆劃和字形可能有別於書寫文字。甲骨文雖是很成熟的文字,但並不是文字之源頭。只是因其為今日能見之最早文獻,所以文字應用之探源,只能追溯於此,對我們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史料。

    至於小篆和隸書,不過是漢字發展程序中的一種書體,從現在出土的簡帛文獻來看,隸書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在使用了,按文字學的術語稱為隸變,至於小篆的地位,其實並不是一種通用的文字字型,至少不是書寫用的通用字型,因為至今除了少數碑刻之外,沒有任何一本出土典籍書簡是以小篆書寫記錄的,也可能是秦統一文字所使用的一種標準美術字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塵埃有什麼好處和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