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聊的人做事打發時間

    納粹德國 3次核試驗奪命 700人。

    德國德意志出版社14日出版的新書《希特勒的炸彈》披露,納粹德國的物理學家和軍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進行過三次核武器試驗。

    這三次核試驗中第一次於1944年秋季在德國北部的呂根島進行,另外兩次於1945年3月

    在德國東部的圖林根州進行。三次試驗共造成700人喪命。

    本書作者、德國柏林歷史學家卡爾施在書中說,當時德國物理學家找到了利用常規炸藥爆炸產生超高溫和超高壓從而實現核裂變的方法,並據此設計製造出簡易的核爆炸裝置。它可能是一種重約兩噸的圓柱形濃縮鈾裝置。由於裝填的鈾太少,這種裝置沒能產生更加劇烈的核裂變,其爆炸威力自然無法與真正的原子彈相媲美,但可以算作“髒彈”。

    卡爾施的這一觀點顛覆了以往史學界對納粹德國核武器研發進展情況的估計。它表明,納粹德國當年掌握核武器技術的程度比迄今專家們所認為的更高,更接近擁有核武器。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越來越近?好像事實並非如此吧,二戰德國從來沒有離核武器近過,他們走的不是彎路就是死路、岔路,連核武器究竟是什麼概念都沒搞清楚。學科帶頭人海森伯格在廣島原子彈後還算錯了臨界質量;德華人大量的時間都耗費在基礎的“重水生產”和“減速劑研究”上,然而原子彈不需要減速劑,那是核電站原料,德華人根本在南轅北轍。

    二戰的德華人在末日的陰影下點出了不少“黑科技”,卻偏偏沒把核武器這真正的終極武器看上眼,因此他們對製造原子彈的“鈾計劃”投入出奇的少,飛彈技術方面德華人花費了5.5億帝國馬克,而“鈾計劃”僅100萬帝國馬克。

    △1943年以後世界最具規模的建築“美國橡樹嶺氣體分離法工廠”

    看看美國的“曼哈頓工程”,這項計劃直接被美華人推到了最高優先順序,大量人力物力和資源無底洞一樣的投入,直接參與人員達到15萬人,其中文職人員達到2000人,軍事人員3000人,科學家1000多人,頂峰時期啟用了53.9萬人。奧本海默、費米等一大批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透過“系統工程”的方式硬攀核科技高峰。

    △美華人在當年同步使用了“電磁分離法”進行加工,走的是雙線發展

    從美華人的角度來看,德華人的“鈾計劃”是相當悲哀的。他們人才凋零,也沒有太大的政府支援,拿得出手的也就那個始終出不了成果的重水工廠,而且極度缺乏資金。要知道,美華人投入的24億美金中,9成的經費變成了核工程的基石,用來打造核工廠、反應堆以及生產原材料和醫治放射病,核武器相關的費用僅佔比10%。

    而且美華人對此還無所謂,他們的統計中,5美分一瓶的可口可樂賣了100億瓶,40美分一盒的斯帕姆午餐肉他們消耗了68萬噸(單盒淨重40克),原子彈那點小錢錢也就打9天仗的彈藥消耗罷了。

    △美華人並非只有鈾工廠,他們還有鈽工廠,鈾彈和鈽彈一個不少,又是雙線

    這麼一比的話,拿著100萬馬克,僅靠海森伯格一個人撐著的“鈾計劃”實在寒酸無比;儘管今天某些言論堅持認為德華人能造出原子彈,但稍微用腦袋想想就知道,“曼哈頓工程”在天時地利人和皆順的情況下也苦熬了3年,德華人的核武器計劃即便從1937年就開始了,又真能走出多遠的路?能離原子彈有多近?

    恐怕海森伯格自己都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是在盡一個科學家職責和愛國者的義務。可笑的是,連海森伯格自己差點都自身難保,因為不願意與納粹黨同流合汙,海森伯格長期受到蓋世太保的監視,甚至被人攻擊為“猶太物理學頭子”、“白皮猶太人”,他所做的學術是“叛徒愛因斯坦的代言”。

    但海森伯格還是選擇了為第三帝國服務,儘管並不是那麼甘心。後世有許多懷疑的聲音指向海森伯格,這個對納粹早就心懷憤懣的科學家似乎挺讓人浮想聯翩。放在後世來看的話,他好像在故意進行著錯誤演算,並且還是一條路走到黑的那種。

    據說1941年9月海森伯格就透過中子增值試驗確定了U235原子彈的理論可行性,但納粹1942年的新任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斯佩爾視察科研成果時,問他:“9個月能把這些變成武器嗎?”

    海森伯格回答:“9個月肯定不行。”

    斯佩爾:“那要多長時間呢?”

    海森伯格:“9個月沒有辦法。”

    斯佩爾:“那麼加大鈾原料投入呢?需要多少濃縮鈾?”

    海森伯:“也許要10公斤...”

    斯佩爾:“10公斤沒問題?”

    海森伯格:“...也需要好幾噸。”

    斯佩爾:“到底是多少?明年能看到結果嗎?”

    海森伯格:“要很多,具體不清楚。”

    斯佩爾:“...能製造出供電反應堆嗎?國家能源緊缺。”

    海森伯格:“不行,石墨減速劑失敗了,我們在用電解生產重水,要大量的電!”

    斯佩爾:“...”

    能在戰爭末期硬給憋出50%產能的軍備部長鎩羽而歸,從此懶得過問。反正希特勒對什麼“原子彈”之類的玄幻小說是不屑一顧的,如日中天的第三帝國有坦克、戰機和被領袖代替思考計程車兵就可以了。

    實際上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海森伯格的“蔫壞”,或者說他並不“壞”,只是純粹把方向導向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眾所周知,原子彈要個毛線的減速劑,沒有快中子你怎麼開轟趴?那些用減速劑慢吞吞玩的只有核電站而已。

    總之後世相關的疑惑很多,也有人說就是德華人技術太落後導致認知差錯,以為透過鈾濃縮就能造出核彈。不可否認的是德華人確實離原子彈的距離還相當遙遠,無論實踐還是理論都是。海森伯格也是在戰後才依靠廣島原子彈進行了真正的臨界質量運算,還算錯了。

    不過海森伯格自己倒是挺得意的,他在迴歸自由後,對媒體表示自己是摸著良心在“保護德國的科學界”,而且一直在暗中給德三們下絆子,成功的妨礙他們研製出原子彈。

    但他的老師玻爾卻說這都是扯淡:“海森伯格當年研究得可高興了。”

    再看美華人這邊,他們早就從愛因斯坦等科學家那裡得到了“德華人有可能研究原子武器”的情報(1944年海森伯格透過玻爾也提供過情報),所以派出了專門撈情報、逮專家、搞科學破壞的“阿爾索斯突擊隊”。

    “阿爾索斯”很快就透過調查鎖定了海森伯格,並迅速透過挪威抵抗組織的情報查明瞭重水工廠。他們還打入了西門子公司的生產車間,透過一位具備反納粹思想的總工藝師,為德國核物理學家佈雷格長期提供有問題的石墨。

    不過這條對於原子彈研製其實沒有什麼幫助,前面說過,減速劑並非核彈所需要的東西,原子彈要的是中子加速對撞而非減速控制。它到是很能從側面充分說明:德華人的“鈾計劃”八字一撇都沒有,連基礎的學科和原子彈概念都沒搞清楚,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德國設在挪威的重水工廠

    1943年,“阿爾索斯”乾脆派人裡應外合把重水廠給炸了,德華人焦頭爛額的用9個月時間恢復了生產,卻馬上又被150架轟炸機給刨了一遍。沒有辦法的德華人開始用火車將剩餘裝置運走,但1944年裝船行駛時又被特工連船炸沉。各種對應於納粹核設施的破壞從1942年就不斷,一直炸到德華人徹底歇菜。

    △重水工廠俯瞰,其實德華人有重水也造不出核彈,“氧化氘”只能做氫彈中氘化鋰的原料

    就這樣,德華人的“鈾計劃”徹底成了一場空,甚至從始至終他們連自己究竟在搞什麼名堂都是糊的,那些研究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離原子彈“越來越近”。

  • 3 # 環球視野Global

    答:德國在二戰中製造核武器越來越近,後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納粹德國生產的664個兩英寸鈾立方體之一

    鈾立方體。納粹計劃製造核彈,尋找可能改變歷史的實驗剩餘部分的命運。

    這聽起來像是戰爭驚悚片的基礎。相反,這個故事出現在最新一期的《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上,這是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的會員雜誌,是一家權威性的雜誌。

    這是納粹德國研究人員製造的664塊鈾立方體的故事。

    他們試圖在海格洛克一座城堡的“原子地下室”的實驗室中破解核密碼。但是實驗失敗了。

    當失敗的反應堆中的一個兩英寸見方的立方體進入位於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的物理學家蒂莫西科斯(Timothy Koeth)的手中時,他的好奇心被激起了。

    儘管有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等物理學家的天才,但德國的核武器計劃在二戰期間受到官僚主義的阻撓。

    納粹德國沒有集中資源,而是將研究人員分成三個競爭團隊,而德華人認為能夠推動創新的競賽最終卻扼殺了創新。它們比學者們之前認為的更接近核武器。

    科斯和希伯特利用檔案材料重新考慮納粹的核計劃。他們發現的情況令人不安。

    “如果德華人能夠集中而不是分散他們的資源,”科斯和希伯特寫道,“他們就離在戰爭結束前建造一個可用的反應堆更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想要追蹤所有的立方體。納粹失敗的核專案是一篇耐人心絃的文章,它把一個可以被視為歷史古玩的東西變成了一個不祥得多的故事。

    結束語

    看到評論裡,有大V說納粹德國沒有越來越近核武器,小編特意找了幾個國外權威媒體和雜誌確認過,發生在遙遠德國的事情,相信外華人比我們國內媒體或雜誌更清楚。只不過當年德國決策層:【1】沒有重視核武器研究,沒有集中資源發展核武器; 【2】當時官僚體系等原因,使得該計劃沒有成功。

    幸虧沒有成功,否則不敢想象瘋狂的希特勒會怎麼樣?

  • 4 # 泥濘中的海豹

    越看越遠才是的,優秀的科學家因為納粹的迫害而去了美國,加速了美國曼哈頓計劃的造成,歐洲唯一能製作重水的加工廠在挪威,被英國特種部隊soe屢次破壞,沒有重水就沒法做原子減速劑,所以德國原子彈計劃進度緩慢,甚至一度停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張伯倫進入當今聯盟,他能達到什麼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