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鬱州居士
-
2 # 古河洋橋
個人感覺,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下治天下!朱元璋費盡心思傳位給朱允文,就是認為允文飽讀詩書,文質彬彬,知書達理,明朝開國沒有多長時間,百業凋零,老百姓還很窮困,允文熟讀儒家經典,也能身體力行,能給天下帶來一個太平盛世!朱元璋的其他幾個兒子,雖然武功赫赫,但是,不怎麼喜好文章,不能文治,所以不會將皇位傳給朱棣
-
3 # 歷史神秘人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推翻了自己的侄子,自己當上了皇帝,如果當初朱元璋傳位給朱棣而不是朱允炆,就不會發生自傷殘殺的事了,可朱元璋還是傳給孫子,這也是當時的需要決定的。
朱元璋是有責任的,自從太子主標死後,朱元璋就變了一個人,他不斷為朱允炆鋪路,幾乎把所有的開國功臣給清除掉了。在朱元璋看來,自己這個孫子軟弱膽小,鎮不住功臣,為了皇權安穩,大殺功臣也是正常的。可是朱元璋忘了對孫子最大威脅的反而是那些藩王們,可是朱元璋下不了手啊,都是自己的兒子,難道讓父親為了孫子殺自己的兒子嗎,手心手背都是肉,殺不得呢,畢竟殺功臣沒有親情負擔,功臣都是外人,無所謂了,可藩王都是自己的兒子,能骨肉相殘嗎,朱元璋雖說冷血殘暴,可對家人卻非常厚待,要什麼給什麼。既然下不了手,孫子登基後肯定會和叔叔們爆發矛盾,甚至戰爭,那不傳給兒子,把皇位傳給朱棣不就完了嘛,也許就沒有後來的事啦,朱元璋確實也想過那樣做,可現實的情況讓他做不了,傳位給朱棣實在太難了。
朱棣排行老四,就算傳給兒子,也輪不到朱棣啊,前面還有幾個兒子呢,當然朱標死了,秦王,晉王還在,按照嫡長制,皇位輪不到朱棣。朱棣是能力不錯,朱元璋也看好他,只是制度擺在那裡嘛,好在秦王晉王相繼死去,朱棣成了老大,皇位應該輪到我了吧,只是現實太殘酷了。朱元璋不能開那個頭啊,你傳給朱棣,那就讓其他的藩王兒子們怎麼想呢,朱棣成了所有矛盾的集中點,你朱棣又不是皇后生的,不是嫡長子,你都能做皇帝,其他兒子也就有資格爭一爭啦,就是不服朱棣做皇帝,藩王都有軍隊,憑什麼你朱棣就能當皇帝,他們也想當皇帝啊,所以一旦立了朱棣當太子,其他藩王會不滿,往後的天下還真的不安穩啊,朱元璋可不想冒這個險啊,傳位給孫子朱允炆就不會引起更大的矛盾,畢竟他是太子朱標的兒子,大家都給朱標面子,就算有意見也不會表面說出來,皇長孫做太子在法理上合情合理,大家也不能說什麼,王朝也得以穩定了,這就是朱元璋的考慮啦,傳位給孫子朱允炆保險多了,傳位給朱棣太冒險啦!
朱標雖說死了,可是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勢力已經長成了,大家也是認同這個太子的,朝廷很多官員都是站在朱標這邊的,他死了,這些官員自然支援他的兒子朱允炆啦!朱元璋曾經暗示過要傳位給朱棣,結果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反對,他們的理由合情合理,明知道有皇長孫為何要傳給兒子啊,這沒道理,也不符合禮法,朱元璋不可能把反對的官員都殺了吧,你沒有理由啊,人家說的有道理,你殺了就是暴君的行為啦,你是皇帝可以不用理由殺人,問題是殺人不能解決問題,反對的聲音還是有的,你朱元璋殺的完嗎,再說朱元璋當了這麼多年皇帝,明白治理國家還是需要官員的,不能說殺就殺,因此立朱棣的話,會導致官員和朱元璋隔閡對立,朱元璋不想這樣的情況發生,傳位給孫子大家都安分了沒意見,朝廷不就穩了嘛,何苦要和官員們把關係鬧僵呢!因此朝廷的官員反對也是朱元璋不等把皇位傳給朱棣的一個重大阻礙。
後來朱棣還是反了,不是說朱元璋就真的錯了,而是朱允炆削藩過於急躁了,實施過程中也是屢屢犯低階錯誤,這是朱元璋不能預料的。你朱允炆抓著好牌都不能贏,自己無能就怪不得朱棣把你幹翻了!
-
4 # 慕藩怪談
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對於皇位的爭奪都是一個朝代的重頭戲,朱元璋生前也十分重視繼承人問題,很早就立下了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朱標就成了,朱元璋的培育物件。朱元璋給了朱標最好的教育資源,而朱標表現得的也令朱元璋頗為滿意,但是朱標卻英年早逝。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中有26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只有兩個,朱標和朱棣。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子,其母是歷史著名的賢后——大腳馬皇后,同時朱標還是明惠宗朱允炆的父親。朱標一生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厚望已經將朱標立為太子,為人也很善良仁慈,德才兼備,所以父親朱元璋決定讓他做太子。
明成祖朱棣
朱棣二十歲時,就被封為藩王,駐守北平(北京)擁有很高的軍事天賦,朱標死時,朱棣剛33歲,年富力強雄才大略,但是唯一的一點就是沒有仁慈的胸襟。 在朱元璋立了太子以後,大家對這個立太子的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就連當時的朱棣也是很尊敬自己的哥哥朱標的,可惜的是朱標雖然優秀,但是卻並沒有當皇帝的命。還不等朱元璋去世,他這位太子便先朱元璋一步而去。既然太子去世了,此時的朱元璋就十分糾結了,到底該選誰合適太子之位?思來想去,他想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很是善良仁慈,待人寬容,朱元璋在自己的孫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兒子的影子,所以就很寵愛這個孫子,漸漸地就培養朱允炆作為皇儲。
此時的大家很是疑惑,為何朱元璋不將皇位給自己的第四子朱棣呢?小編認為有這兩點原因:一是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問題。在古代,嫡長子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就意味著你的出身以及長子的地位是很高的,朱元璋最愛的長子去世了,但是朱標的孩子很是孝順,性情各方面又受到朱標的影響。朱元璋在朱允炆身上能看到朱標的影子,而且對朱標英年早逝,很是惋惜,所以傳給朱允炆也是可以理解的。二是因為朱棣的性情。作為一個長期在軍營裡和沙場上磨練的人,父親朱元璋知道他的性情殘暴,若是他登上皇位,試想百姓們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所以經考慮選擇長孫朱允炆。
回覆列表
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就將朱元璋所有計劃打亂了。朱元璋用心培養朱標,根本沒想過其他繼承人選,太子突然去世,讓朱元璋措手不及。不得已,他只好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可是朱允炆還小,朱元璋又不得不幫他鋪路。
怎麼鋪路呢?首先就是除掉功臣,這些開國功臣,手中都有很大的權力,在朝中也很有威望。朱元璋害怕朱允炆繼位後,會主少國疑,這些功臣可能會不服小皇帝,於是朱元璋一個個除掉他們,不過也為孫子留下了一兩個。
再者就是提防藩王,朱元璋在臨終前,特地留下遺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他不準藩王進京奔喪,就是害怕他們趁機作亂,一旦如此,朱允炆根本沒辦法抵抗。
只可惜朱元璋如此費心,最後還是沒能幫助孫子,保住他的皇位。建文四年,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勝出,建文帝朱允炆,在宮中放了一把火,從此便下落不明。
既然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他就應該知道,事情一旦發生,朱允炆肯定會敗。而且眾多兒子中,他也知道朱棣能力最強,既然如此,他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這樣就可避免叔侄相殘了。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朱棣前面還有哥哥
長子朱標剛去世的時候,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都還在世。按照立嫡立長的傳統,朱元璋就算要傳位給兒子,也會先考慮秦王。秦王過後還有晉王,之後才輪到朱棣。
如果朱元璋直接傳給朱棣,必定引起其他藩王不滿,這樣更容易造成兄弟不和。可朱元璋又並不屬意秦王,於是他還是選擇了朱標一脈。
要是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真的繼續選擇兒子,那對朱棣來說就是好事。因為在朱元璋駕崩之前,秦王和晉王都相繼死了,如此一來,皇位就真的落到朱棣頭上了。可惜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斷了朱棣的路。
二、太子勢力已培養起來
朱元璋一直都認準一個太子,那就是朱標。朱標從小開始,就受到朱元璋的重點培養。當時李善長是太子少師,徐達是太子少傅,常遇春是太子少保,這些開國功臣,全部都要圍繞太子轉。
另外,除了太子的東宮之外,不再另設府僚,因為朱元璋說:“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如果另外設府僚的話,不方便各位大臣輔佐太子。
朱元璋還對群臣說過:“我的兒子將來是要管理國家的,所以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正其心。不要總是死讀書,這樣將來會一無是處。”
當時滿朝文武都知道,明朝只有這一個太子,將來他就是繼承朱元璋皇位的人。朱元璋甚至放權給朱標,讓他學習如何治國。
所以在朱標去世時,他周圍的勢力已經相對成熟,背後也有不少勢力支援。這時立朱標的兒子為儲君,這些勢力才會繼續忠心輔佐,換做是其他藩王的話,這些人未必會服氣,那麼對國家是不利的。
三、朱元璋不止擔心朱棣一人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不準藩王進京奔喪,主要是防朱棣,因為他知道朱棣的野心。可筆者認為不然,朱元璋要防的,是朱允炆所有叔叔。因為朱允炆少不更事,無論他得罪哪位叔叔,對方要扳倒他,朱允炆都無力抵擋。
當然除非其他藩王都進京勤王,可大多藩王都會明哲保身,要不就等著坐收漁翁之利。因此朱元璋擔心的,是所有藩王,並不指朱棣一人。有野心的也不止朱棣一人,只是因為最後他謀反成功了,大家便誤以為,朱元璋想防的就是他。
不管朱元璋選擇立哪位藩王為太子,其他人必定不服。如果立實力弱的,像朱棣這樣的強者,就會起兵奪位。如果立實力強的,比如朱棣,其他藩王必定群起而攻之。朱元璋最不希望的,就是他們兄弟自相殘殺。於是,他也只好繼續從朱標一脈中選擇。
四、朱元璋預料不到事情發展
其實朱元璋臨終之時,並沒有幫朱允炆把路鋪完,可惜他沒有時間了。無奈之下,朱元璋只有下旨,不準藩王進京奔喪,他以為只要將藩王擋在京城外,朱允炆就是安全的。
只是朱元璋想不到,朱允炆一上臺,就會馬上決定削藩。當初他就是怕朱允炆少不更事,會得罪某位叔叔,誰知朱允炆一下得罪了所有叔叔。如果他知道,一定不會贊同孫子這樣做。
還有就是,朱元璋也沒想到,朱棣竟然敢明目張膽起兵謀反,但凡他知道一點,在閉眼之前,他都會想法削減朱棣的兵力,來保證朱允炆的安全。
要是朱元璋早知道這樣的結果,不知他會不會直接傳位給朱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