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民謠

    梅蘭芳是第一個把中國戲劇帶到外國去演出的藝術家,最早把中國戲劇介紹給世界劇壇的戲劇家,在促進中國與國際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當時外賓到中國旅遊,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觀光長城;二是瀏覽頤和園;三是訪問梅蘭芳。 從20世紀20年代初到他去世前,梅蘭芳曾先後三次訪日,一次訪美,四次訪蘇,一次訪朝,數次遊歷歐美亞各國,把華人民的情誼帶給了世界人民,使中國的民族瑰寶京劇躋入世界戲劇藝術之林。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與俄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國布萊希特的戲劇藝術,並稱為世辦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一)生平    梅蘭芳(1894-1961),本名瀾,又名鶴鳴,小名裙子、群子,字畹華,一字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祖籍江蘇泰州。清光緒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於北京李鐵柺斜街的梨園世家。1961年8月8日病逝於北京,終年68歲。他是中國現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會活動家。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藝術事業,為祖國戲曲藝術的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享譽中外的文化名人。 (二)苦讀的幼年時代    梨園世家: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 是十九世紀著名的京劇演員,兼擅青衣花旦,被列為“同光十三絕”之一。父親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京劇演員,可惜英年早逝。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劇器樂家,號稱“六場通透”(即所有場面上的樂器都能拿起來伴奏),長期給譚鑫培伴奏。自幼受到的藝術薰陶,為梅蘭芳在京劇藝術方面的開拓發展奠定了基礎。    梅蘭芳幼年的生活相當艱苦。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來維持生活。8歲開始學藝,11歲登臺演出。這期間他除了學青衣戲外,還學花旦戲、武功、崑曲等。同時還看戲,用心比較、琢磨前輩藝術家們的藝術精華。    除了演戲練功外,他的業餘愛好十分廣泛,特別喜歡養鴿子、養花和書法繪畫,而這些愛好對他提高表演藝術起了很大作用。幼年的梅蘭芳眼睛微微近視,有時還迎風流淚,眼珠餘轉也不靈活,因此每當黃昏時分,他讓鴿子翱翔空中,讓自己的眼睛隨著鴿子轉動,認真鍛鍊眼力。久而久之,雙眼靈活自如,透亮傳神。    他認為京劇的服裝色彩、化裝、臉譜、舞臺裝置都和美術的密切關係,最好自己能畫。1913年至1914年兩次赴滬演出,他與老畫家吳昌碩結下了忘年之交,於是開始了繪畫生活。先請王夢白教畫。後向陳師曾、姚茫父學習畫佛像,向齊白石、湯定之學習畫草蟲、松梅等。    梅蘭芳對電影藝術的貢獻也為人稱道。早在1920年,就拍攝了無聲舞臺紀錄片《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 (三)博採眾家,自建梅派    梅蘭芳20歲時,已經是一位馳名京滬的京劇演員了。    1913年11月,梅蘭芳第一次和王鳳卿應邀去上海演出。上演了一二本《虹霓關》,開創了在同一劇目中一人演兩個不同行當、不同扮相、不同演法的先例。“槍挑穆天王”轟動了大上海。    1914年秋冬,梅蘭芳再次應邀赴上海演出,增加了《貴妃醉酒》等劇目,歷時45天,場場爆滿,盛況空前。曾以22萬多張票,當選為“伶界大王”。    兩次赴滬演出,是梅蘭芳一生在戲劇方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他在藝壇上的地位明顯得到鞏固。    梅蘭芳回到北京後,開始創作《一縷麻》等反對封建包辦婚姻、揭露官場黑暗的時裝新戲,對推動京劇藝術的革新和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不久,他又嘗試排演了古裝新戲,如《黛玉葬花》等,刻畫了那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婦女形象,創造出新的婦女裝束和扮相,豐富了京劇舞臺服裝。這些取材於文學的古裝新戲,為觀眾喜聞樂見。    1915年4月到1916年9月,梅蘭芳編演了11出新戲,同時還整理和上演了許多傳統戲,比如《宇宙鋒》、《花木蘭》、《考紅》等。1921年,編寫的《霸王別姬》,刻畫了一個善良、有見識、富有感情而又堅貞不屈的的虞姬形象。此劇後來成為梅派保留劇目中比較優秀的一個。    他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後來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四)藝術使節    梅蘭芳一生曾應邀出訪10餘次,他先後訪問過日本、美國、蘇聯、英國、德國、義大利、埃及、印度、北韓等國。與許多藝術大師交流經驗,並結下深厚的友誼。他是把京劇藝術介紹到國外的先驅者,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1919年4、5月間,梅蘭芳應邀赴日演出,這是中國京劇演員第一次出現在外國舞臺上,受到熱烈歡迎,日本劇評家高度評價了他的藝術造詣。    1924年10月,他第二次率國赴日本演出,獲得了更大的成功。還將《廉錦楓》和《虹霓關》中的“對槍”折成電影。從此聲名遠播世界許多國家。    同年,結識了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在北京開明戲院為其專演一場《洛神》。現在沿用下來的“川上之會”一場的佈景,就是根據泰翁的意見設計的。    1926年10月,瑞典王儲夫婦(後來的古斯塔六世)訪華,要求觀賞梅劇,梅蘭芳在家中為他們演出了《琴挑》和《霸王別姬》中“舞劍”一場,從此雙方結下深厚友誼。1957年夏,國際舞蹈協會授予梅蘭芳一枚榮譽章,表彰他在藝術上的精深造詣。    1929年12月,梅蘭芳率團24人,赴美國演出,歷時半年之久。所到之處,均受到當地政府、各界人士,特別的文藝界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接待。美國學術界也極為重視這次訪問演出,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波摩拿學院授予他文學博士榮譽學位。一時間京劇藝術風靡了美國。美國電影界認為他的表演藝術對電影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將他演的《刺虎》一拍攝成有聲電影新聞片,這是第一部中國戲曲的有聲電影。    1935年2月,蘇聯政府特派“北方號”專輪到上海迎接梅劇團訪蘇。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共演出8場,歷時一個半月。在此期間,梅蘭芳有幸結識了一批世界聞名的作家和戲劇家,如高爾基、小托爾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還有正在蘇聯的英國作家肖伯納、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及皮斯卡特爾。    建國後,梅蘭芳繼續致力於保衛世界和平、促進文化交流的工作。    1952年12月,他出席了在維也納如開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回國途中,又經蘇聯莫斯科作短暫的訪問和演出。    1952年春和1953年11月,兩次率團赴北韓戰場作慰問演出。    1956年,率中國京劇團到日本訪問演出。    1957年,參加了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赴蘇聯慶祝十月革命40週年。 (五)愛國志士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東北陰謀籌建傀儡滿洲國,曾多次派人請梅蘭芳前去演戲,以示“慶祝”,他每次都嚴辭拒絕了。    1932年,梅蘭芳全家遷居上海。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鬥志,梅蘭芳與葉恭綽等一起編演了《抗金兵》。他又把《易鞋記》改編為《生死恨》演出。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蘭芳身居淪陷區,不為敵偽的威脅利誘所屈服,毅然蓄鬚明志,8年不曾登臺演出。由於長期停演,梅家經濟陷入困境,他只好把北京的住宅賣掉。後來又靠賣畫甚至典質度日。這段時間,他曾作“達摩面壁圖”,上面題了雙關的跋語:“穴居面壁,不畏魍魎;壁破飛去,一葦橫江。”    1938年,梅蘭芳蜇居香港。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很快淪陷了。當時梅蘭芳未及撤離。一天,日軍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強行將梅接去,當時梅蘭芳蓄鬚已久,酒井驚訝地問他為何留須,他回答說:“我是唱旦角的,年歲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應該退出舞臺了。”酒井無奈,終於沒有提出什麼要求。又有一次,在酒井舉行的茶會上,許多新聞記者想把梅蘭芳和酒井握手的鏡頭搶拍下來,用作宣傳。梅都機智地避開了。以後,日軍幾次請梅蘭芳唱一出京劇,他又以牙痛為由回絕了。    1942年秋,大漢奸褚民誼突然來訪,提出請梅蘭芳輪迴演出,以慶祝所謂“大東亞聖戰”一週年紀念。梅立芳立刻拒絕了。日偽見軟的不行,就出面脅迫,勒令梅蘭芳必須參加演出,否則軍法從事。後來在朋友獻計下,請醫生打了一針預防傷寒病針,頓時使體溫升高到40度以上,經日軍軍醫檢查確是“病重”,才算作罷。    1945年8月8日,抗佔勝利的訊息一傳出,梅蘭芳高興得當天就剃掉了唇髭。沒出兩個月,他就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重登舞臺了。那時,他已經52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螺桿空壓機星三角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