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考古軍中馬前卒

    首先很明確的是,王莽肯定不是穿越者,網上有不少略帶誇大的帖子,說王莽是穿越回去的,主要理由是王莽的政策以及“發明創造”。但實際上,那些政策只是王莽針對西漢末期社會問題的“託古改制”而已,而所謂的王莽發明中,最有名的那件銅卡尺,也不過是一件時代為新莽時期的文物,與王莽本人毫無關係。所以,王莽穿越的說法拿來開開玩笑也就罷了,不足與辯。

    接下來重點談談王莽的改革。

    王莽這個人很有意思,我們翻翻《漢書》就能發現一個巨大的矛盾——《王莽傳》是《漢書》中篇幅最長的,以至於要分為上中下三篇,號稱“第一巨篇”。

    這就很矛盾了,在西漢歷史上,王莽可謂“竊國大盜”,屬於絕對要被批判的角色,為何班固偏偏要用這麼長的篇幅來寫王莽呢?

    實在是因為王莽身上可說的太多了,《王莽傳》裡不光寫的是王莽個人的一生,更包括西漢末期整個社會的弊病、矛盾以及謀求出路的歷程。

    王莽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王皇后,王家作為外戚,可謂位高權重,因此王氏子弟大多奢侈,唯有王莽刻苦學習、生活簡樸,因此名聲很好。

    漢成帝在位期間,王莽曾經擔任大司馬,禮賢下士,保持著一貫的優秀作風。漢成帝死後,趙飛燕就是被王莽貶為庶人並被迫自殺的。

    漢哀帝繼位,王莽被長期打壓,只得夾起尾巴做人,甚至逼死了自己擅殺奴僕的親兒子,這些行為繼續為王莽積累著名望。

    結果天隨人願,漢哀帝沒幹多久也死了,漢平帝即位,這時王莽重返政治舞臺,最終篡奪了漢家天下。

    王莽稱帝之後,開始大力推行自己的改革。

    其實在西漢元帝時期,社會矛盾就變得尖銳了,輝煌的大漢雄風至此開始走下坡路,主要體現為嚴重的土地兼併人口依附。其實這二者之間也是緊密聯絡的,農民破產,不得不賣掉土地,緊接著只能賣自己,去大地主、富豪家裡為奴為婢,可是當時奴婢的地位太低,被打被罵都是輕的,一不小心就會被主人所殺,過得很悲慘。

    對於朝廷而言,農民變成了奴婢,那麼他們原本應該交給朝廷的賦稅就流入了地主的口袋,直接導致朝廷收入減少,此消彼長,地主勢力太大,也是不安定的因素,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所以,當時漢朝的有識之士都在想辦法解決,而適逢其會,天降王莽,大家都把他當成了救星。早在王莽篡位之前,就被譽為“周公”、“聖人”。所以答主一直覺得,王莽之所以能代漢,絕不僅僅是陰謀,更是大勢所趨。

    王莽想要改革,但是他並沒有一個現成的方案,只能自己想。想來想去,他覺得應該“翻開歷史找答案”。前面說了,王莽曾經是個刻苦學習的好青年,果然,他通過歷史,找到了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辦法,那就是以《周禮》記載的周代制度為藍本,推行他的改革。

    第一,王莽參考西周“井田制”,規定土地是“王田”,不能隨意買賣。第二,王莽規定奴婢是“私屬”,也不能隨意買賣。第三,王莽參考文獻記載的上古錢幣名稱,改革幣制度,廢除了西漢沿用很久的五銖錢,發行一系列新的貨幣,甚至包括早就不用的刀幣、布幣。第四,王莽把鹽、鐵的開採、鑄造權收歸國有。第五,王莽將官名、地名都改為古代的名稱。

    在這些政策中,明顯有濃重的“古風”,但是“古風”只是外衣,其內在則是王莽的解決問題之道。禁止隨意買賣土地和奴婢,就是為了減弱社會上的兼併之風。鹽鐵國有與改革錢幣,則是為了讓朝廷獲利,比如他鑄造新錢,名曰“大泉五十”,其實只是稍微大了一點,卻要抵得上過去的50枚銅錢,這不就是變相掠奪嗎?

    至於改革官名、地面,則屬於瞎折騰,很多名詞大家已經用習慣了,尤其是地名,他突然換掉,別說老百姓,連官吏也不熟悉,有時候寫了新地名,旁邊還得備註上老地名。

    看上去,王莽的主要政策是有道理的,但是推行起來很困難。因為時代在發展,西漢末期的社會現狀早已不是西周時期那樣了,怎麼能硬套上西周的制度呢?這不就相當於不分青紅皂白硬讓今天的人們都換上“漢服”嗎?穿漢服能騎車嗎?能打仗嗎?能在工廠勞動嗎?

    更何況,《周禮》所記載的那些,並非是西周的真實情況,很多都是後來的儒者所重新構建起來的理想圖景,“井田制”究竟有沒有廣泛存在過都還存在爭議。

    所以,王莽的新政讓社會各階層都感覺不舒服,難以接受,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他的統治也沒有維持多久。

    復古之風,古今中外都有。在中國,從孔子開始就在鼓吹西周的“理想生活”,因為孔子覺得自己生活的春秋時代很黑暗。同樣的,王莽也覺得西漢末年很黑暗,只有西周才是美好的時代。西漢昭帝時,曾經召開一場非常有名的鹽鐵會議,在這場會議中,以桑弘羊、霍光為代表的大臣們主張國家推行鹽鐵專營,發展經濟,而另一批“賢良、文學”則堅決反對,他們口必言“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覺得上古之時啥都好,而當代啥都不好,這種心態和孔子、王莽都是一樣的。、

    一直到近現代,復古還有很大的市場,袁世凱要尊孔,而後“孔家店”倒了,如今又立起來,歷史似乎總是在迴圈。

    其實,絕大多數復古之風的根源就是對現當下的不滿,人們遇到問題時,往往會覺得回過頭去找答案要比向前方探索出路更為穩妥,而且,不由自主地會把一種虛幻的美好賦予過去。

    然而,過去真的有那麼好嗎?大漢雄風不是我們今天很多人所追憶懷念的美好時代嗎?但漢代人分明覺得西周才好呀!

  • 2 # 兒桃

    在位只有16年的王莽,為何會被懷疑是穿越的者,我們的王莽在為期間到底做了什麼樣的事情,讓人們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先讓我們簡單的認識一下王莽。

    王莽(公元前46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經歷西漢61年)侄。新朝(是不是覺得很是陌生)開國皇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皇帝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一:均田制的鼻祖!

    重點來了,那就是王莽的推動的土地改革,有點現代的氣息在裡面。那我們的王莽是怎麼做的呢。

    1:宣佈土地國家擁有,禁止私下進行土地交易,而且將土地重新洗牌。

    2:沒有土地的農民每一對夫妻會分到一百畝田地,不足的由國家補償。

    3:人均土地一百畝,多佔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還是普通百姓,立刻要無條件交出土地,分給貧民。

    4:土地不許買賣抵押!

    是不是在當時的漢朝,時一種很超時代的想法?似乎有著穿越者的潛質?當然,我們也要清楚王莽全面土改帶來的結果,那就是他失敗了。因為朝廷靠是地主以及貴族階級,來統治自己的王朝。土地改革一項就得罪了,自己所需要的階級。從而導致後來,被各地的豪強地主給推翻。王莽雖然知道土改的好處,卻沒有因地制宜、審時度勢!脫離的屬於自己的社會局面。

    二:王莽廢除了奴隸制度。

    那可是漢朝,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新朝君王,就要廢除奴隸制度了。而現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美國,也是在150年前的南北戰爭後才正式廢除奴隸制度的(此處只為舉例,別無它意,勿噴)。

    因為當時王莽十分痛恨奴隸制度,禁止買賣奴婢,但是中國真正禁止買賣奴婢也是在解放後才廢止的。所以他具有現代人那種人人平等的光輝思想。“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這曾是王莽說提出的口號;“買賣人口是‘悖天心,逆人倫’的罪惡行徑,必須立刻停止”,這也是王莽說過的。

    三:對漁民、獵人、商人、工匠開徵什一稅。根據收入徵收而不是按資本徵收。

    王莽特地頒佈法令強迫無業遊民必須勞動,沒有工作的的遊民,每年必須罰布一塊或者勞役工作,由國家承擔食宿。諸位,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勞動力是非常寶貴的,是不能浪費的,而王莽也知道,所以他不但下令廢除了奴隸制度,還勒令社會上的無業遊民必須工作,這也是穿越者才擁有的思想意識呀!

    四:酒、鹽、鐵國家專營,依靠國家手段,穩定糧、布市場穩定

    王莽頒佈了國家專賣的國企政策。主要內容就是酒、鐵、鹽等全部收為國有,國家統一發行錢幣。王莽還宣佈山川河流等自然資源全部收為國有,私人開採要徵稅,而且還要登記辦營業執照。

    五:制定了貸款制度,計劃經濟理論

    以刺激國家經濟增長。他宣佈,經營生意的商人可以向國家貸款,國家收取利潤的十分之一;進行祭祀或者喪事的,國家可以無息貸款。不用說了,這又是他其實是穿越者的證據。

    王莽還是個經濟思想家,這是後人給封的。因為他提出了計劃經濟理論,準備在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這六個城市設“五均司市使”,主管評定物價、調節市場、辦理賒貸、徵收稅款等事宜。評定物價是指五均司市師要定時對市場上主要產品物價進行評定,調節市場是指控制市場供應,貨物滯銷時以合理的價格收購,貨物漲價時則以平價出售,以維護市場秩序。這些現代化的經濟手段可是他自己想出來的,用在現在都合適。

    六:幣制改革

    王莽在世界鑄幣史上開創了主輔幣相結合的“寶貨制”,對後世的幣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就是全世界今天使用的幣制。王莽用一些做工精美但不足值的貨幣代替以前的金塊銀塊。不過那個年代還是接受不了,至於王莽發行的貨幣,中國錢幣收藏界一直認為是中國錢幣鑄造的最高峰,不論鑄造工藝還是銘文工藝,以後再也沒有超過的了,而且相差很遠,現在一枚王莽幣價值千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絕經兩年多了突然又見紅了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