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燒錄機
-
2 #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我一直認為,五胡亂華的直接責任在司馬家的統治者,而起點源處就是曹操。這種說法我說了至少有三五年了。
初,董卓亂京時,大漢皇權還在。尤其是地方諸侯擁戴大漢皇權的意識還十分強大。國家當時唯一的亂象就是董卓一個勢力,沒有其他。甚至製造大漢天下不穩定的外戚與閹黨兩派在董卓來京前就在互殺中全完蛋了(何進死於閹黨計殺。閹黨死於駐京校尉擊殺)。董卓進京其實於這兩件事根本沒有搞什麼穩定國家的功勞。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董卓亂京時,全國各地諸侯統一起來討伐他,說明什麼不言而喻了!沒有人可以容得下這樣的事情。說明大漢威嚴正在進行時!
注意,董卓進京的事,曹操打一開始就反對。因為他知道諸侯重兵在皇帝身邊是危險的勢情(危險不代表就一定要出事。好比女孩深夜搭車危險一樣。關鍵車主是什麼人。重要事再說一遍:關鍵車主是什麼人。女孩深夜搭車固然不好,但是總有不得已的時候)。我特別強調這段,是因為曹操這位“車主”知道漢獻帝進董卓的“車”很危險,而後面證明曹操自己這個車主也不是什麼良民善臣。所以曹操反對董卓進京更像是一個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而絕對不能說曹操是什麼忠臣良吏。
繼續。董卓亂京的所作所為雖然具體行為很多令人髮指,但是放在國家根本層面講危害並不怎麼大!或者說遠不如後來曹操所作所為來得惡劣和影響深遠。為什麼?因為董卓亂京沒有動搖天下子民對大漢的服從意識---這才是事情性質的關鍵所在。因此,董卓亂京只能算牛皮癬疾。而曹操不同了。曹操後面的事情才是天下真正大亂的起點與開始!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於國動搖了大漢的屁股不能摸的鐵律,於民,老百姓真正的苦難死亡日子開始了並迅速高潮。
繼續。如果曹操的腦袋像董卓一樣的話,我還真不會說曹操大奸了。可惜!曹操大家都知道,此人智計過人雄才大略。他有一千個優點,卻有一個缺點,就是天下不能有一點縫隙空子。只要有一絲縫,這貨絕對不是裁縫補洞的存在,而是見縫插針的貨色。許子將評他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真是恰如其分,一絲不差。這種貨色究竟怎樣感受?我必須打個比方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假如你不幸與曹操成朋友,你的黴運可能就此開始!比如有一天你遠門出行,拜託他照應你家人,大家自己想自己腦補這個貨色會做什麼事!
治世是什麼?對曹操這類言,就是沒有空子或者有一些空子但是不在曹操能控制的範圍之內。否則!......他開撕也要把它撕成亂世!不利用他的雄才大略給你帶個綠帽子的話,他曹操都會自己覺得對不住其才的。這貨的肚子裡,住著個極其不安分的小人。
好,繼續。漢獻帝終於跑到曹操這裡了(其實主要是曹操有預謀的巧遇不如偶遇滴迎上去的)。這個時候,曹操本來就有機會學習周公“中興漢室”的。但是就像美國恐怖片一樣,深夜山路,一個衣衫襤褸的美女爬在公路邊招車求助,遇見了曹操開車路過......大家繼續腦補一下曹操會這麼做!漢獻帝遇見曹操還沒有高興三分鐘!可曹操呢?卻抓住機會把漢獻帝這位美女放進地窖裡做性奴去了!一關就是二三十年!可恨的是,曹操這貨居然還自比周公!這貨的臉皮之厚,震古爍今!中國老懶的鼻祖!碰瓷的先師!
《當曹操遇到了漢獻帝》。他完全有另一個選擇,就像把山路美女救回家一樣。他完全可以一面安頓好獻帝一面依託獻帝調動其他各諸侯勤王納捐,安安生生迎奉獻帝回帝都。同時彈壓諸侯中一些不安分分子,完全迅速穩定國家局勢,還百姓一個安穩日子的。
但是曹操見縫插針的貨色怎麼可能放棄追人婦綠人夫的機會?!
曹操為了一己私利,把獻帝放進了地窖裡。打這一刻起,整個國家的大混亂才真正開啟。
①皇帝威權真正開始衰落。董卓亂漢一上來就是把皇帝踩在腳下,當然無理,所以天下諸侯集合反對。曹操外像上一絲沒有反漢跡象,所以“名分上是漢臣”而且是迎帝功臣。②實為漢賊。各大諸侯都知道他本質是挾天子(各諸侯及其謀士一點也不難對此做出正確判斷),所以開始真正的離心離德。同時啟發了其他諸侯的貳心與不臣。比如袁紹攻擊公孫瓚,就是看穿了獻帝制止不了他而曹操也不會去制止他(因為曹操正好利用此機會攻擊其他諸侯為以後決戰袁紹做準備。)。③如果獻帝真的當政,各地諸侯互攻必然會被獻帝斥責或加罪或討伐,但是不可能了現在。於是真正的戰爭開始了!老百姓大難臨頭了。真實情況連曹操自己的詞賦裡都有反映。一個字,慘。全國十停人死亡九亭開始了。④就這樣了,曹操這貨居然後來還自比周公!這是個什麼樣的鬼啊?!⑤曹操把國家社稷動搖了,還直接導致百姓生靈塗炭。他激發了諸侯不臣之心,就算你後來滅了他們有正能量意義嗎?!但是,這貨居然後來還說什麼“沒有孤,不知幾人稱王”!這貨就是掘墳鞭屍都不能解其對華夏的大罪。
漢人自此開始長期內耗,能量大減,為以後異族禍亂中華大地埋了根。大漢當年威壓四方異族的威勢一去不返。他曹操是分水嶺。一切從他那裡,開始了。
最後,總結一下結論:司馬家直接導致五胡亂華,但是曹操是起點。
曹操當年如果真以周公為榜樣,自居輔佐地位,然後返政於漢帝,就不會有後面的各種惡事。就算以後有惡事,你沒有做錯什麼,也怨不到你!但是他做的一切,正相反。還有什麼好說,還有什麼好爭論!
-
3 # 歷史複習機
世人皆說我負天下人,可天下人沒有負我?
我一生征戰,平定中原,使那飽受戰亂,性命別在腰上生活的平民的以安家樂業,不再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我於危難之間迎奉那被郭汜李扣住李榷追殺有如喪家之犬的漢帝,我奉天下討伐不臣,不僅讓那漢帝吃上溫熱的雞湯,還讓那風雨飄搖的漢室安定數十年。
我視漢室為正統,一生不敢越界稱帝,那《讓縣自明本志令》難表我心,難道只有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才是值得稱讚?何為漢相,又何為漢賊?
我北征烏恆,烏丸,使外敵不敢窺視中原,實行屯田制,使得被戰爭破壞的社會生產力得以恢復發展,有效緩解了東漢末年嚴重的流民問題。
我所留下了事業成了魏國的前身,更是成為了日後重新統一中國的晉打下堅持的基礎。
漢賦在我手中得以創新,建安風骨由我開創,“老驥伕櫪,志在千里”尚在耳邊。
如果我禍害千年,三國又有誰不是罪人?
-
4 # 松鼠老孫
題主錯了。
以仁孝治國才是錯誤思路。傳統儒家特別強調“內聖外王”,強調道德修養,以仁孝治國,結果呢?產生了大批偽君子,歷代王朝的崩潰,無非是皇族權貴貪得無厭,貪圖享樂,忘記了“水能載舟”,結果失去人心,從而失去一切。
所以,儒家為代表的這些樸素的,也就是幼稚的治國觀點,才真正不利於國家。
當然,我們不是說儒家一無是處,也不是說儒家毫無貢獻。儒家顯然適應了古代社會,才得以被皇權青睞。我們只是要指出儒家的缺點,以及它導致中國社會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
比如,個人品德的修養當然重要,但這僅僅適用於個人,適用於民間習俗。
可是,這些冠冕堂皇的說法,偏偏不適合於治國。
兩個例子為什麼呢?因為內在的道德是無法衡量,甚至是無法顯現出來的。比如孔子最推崇的兩位古代政治家,周公和管仲。
古人有詩云: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
若使當時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周公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親弟弟。周公在滅商建國過程中功勞顯著。武王去世後,周公為攝政,就謠言說周公要對武王之子、年幼的成王不利。周公因此被迫離開朝廷。
周公是孔子的偶像,是功績牛B,道德也牛B的完美人物。可這有用嗎?如果他當時病死或被殺,他還可能被平反嗎?
管仲則是另一種型別的政治家。管鮑之交是歷史美談,可管仲的表現是什麼?跟朋友合夥做生意多拿多佔,做官屢屢失敗,作戰率先逃跑,追隨主公不能從一而終……
兩個例子的延續周公的封地就是魯國,孔子的家鄉。魯國雖小,地位卻很高,祭祀禮儀等同於天子。
可是,周公之後這麼一個高度文明的魯國,先是屢屢被齊國欺負,後來三家臣子亂國政。說好的以德治國呢?
管仲輔佐齊桓公小白,小白對管仲說:“寡人有大邪三,其猶尚可以為國乎?”我是齊國國君,可我有三個壞毛病。寡人不幸而好田。寡人不幸而好酒。寡人不幸而好色。就是好打獵,一打獵就昏天黑地啥都不管,一喝酒就昏天黑地啥都不管,一看見女人就昏天黑地啥都不管……
可,就這樣的一對君臣,把齊國治理成了春秋戰國第一霸主,九合諸侯,尊王攘夷,捍衛了中華文明的成長。連孔子都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沒有管仲,我們早成了野蠻人了。或者更慘,成了野蠻人的肉乾了。
那麼,治國,比繡花要複雜多了。古人經常說,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可文章寫得好的人,未必能做實際的事情。曹操的求賢令,重用有才能的人,不問出身,不問品行,正是國家真正需要這樣的人才。至於人才的缺點,有其他方法可以補救監管。
相反,過於強調仁孝,都可能把管仲這樣的真正的大才,先給排除在外了。根本不應該作為遴選人才的第一標準。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農民,憎恨貪官,貪60兩銀子就要剝皮充草。他還把官員的收入定得很低。這就是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是逼迫官員們整體唱高調,集體貪墨!
以道德標準,取代經世濟用標準,是儒家給傳統社會挖了一個大坑啊!
回覆列表
如果按照現在來看曹操的所作所為應該說沒有什麼禍延天下一說,朝代滅亡更替很正常,如果按照當時人的看法,曹操禍延天下那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藐視法度,禍亂朝綱,毀壞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導致諸侯並起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