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晴帶您觀影片大雜燴

    說起《雍正王朝》中的皇五子弘晝,讓我們放放歷史,好好看劇。劇中弘晝在雍正面前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就像是太子胤礽面對康熙的時候。但是弘晝不是胤礽,胤礽怯懦而有野心,弘晝清醒深刻的認識到朝廷局勢和自身定為。弘晝最後也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60歲壽終正寢。弘晝的出場就像一出鬧笑的小劇場。荒唐或許就是他的最佳代名詞 ,堂堂阿哥,年紀輕輕就給自己辦喪事,和道士和尚混在一起,以看府中人為自己哭鬧為樂趣。

      但是事實如此嗎?非也非也?且看雍正與五阿哥的一段對白大意。雍正批評弘晝成天和道士和尚混在一起,不學無術,讓他去學學國學經典,認識仁義禮智信,研習一下滿族的騎射技術。五阿哥弘晝接受了建議,但是也表達了一番看法,他說自己沒有四個的能力,沒有三哥智慧。這在暗示什麼,五阿哥這算是和雍正挑明瞭,你別把我看的太重要,朝局我不參加,立儲君,我已經認識到自己能力不行了,就別牽扯我了。

      弘晝的不關心局勢,荒唐無理取鬧,看似沒什麼作用卻每每成為事情的關鍵所在。八爺胤禩帶著三阿哥去傳旨協管豐臺大營多帶了一個五阿哥顯得重要性更高,說服力更大。也正是因為帶了五阿哥弘晝,他才有意識到問題,並且把這件事告訴十三爺胤祥,幫助雍正在八爺黨逼宮中取得最後勝利。五阿哥弘晝真的傻嗎,從他的說話藝術上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不然。如果一次兩次我們也就不會印象深刻了,但是他每一次都是如此說話,只描述事件,不發表看法,讓對方體會。雍正也曾評價他說“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明哲保身。”可見五阿哥弘晝真的不傻。

      弘晝回答雍正時說了自己不如兩位阿哥的情況,這樣就讓父親雍正意識到了自己沒有奪嫡之心。弘晝在覺察到豐臺大營協辦共管的情況不對時,也沒有直接質問弘時傳說你怎麼假傳聖旨。他是問弘時說“三哥,皇阿瑪說什麼什麼怎麼改成共管了?”。這一問弘時戒心立馬下降為0,估計心裡想“這傻逼,八叔都傳成那樣了還要問我,隨便說說糊弄一下吧,反正他也什麼都不知道。”

      弘時嗯嗯啊啊說了半天其實啥也沒說,弘晝卻彷彿什麼也懂了“哦哦”稱是。弘時的放鬆給了弘晝第二天在上朝路上給十三爺胤祥說“有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的報信。你看即使報信,弘晝都說的這麼事不關己。還有就是八爺逼宮大殿上本來十三阿哥被支走去豐臺大營他是知道的,但是弘晝寧可被雍正打了一巴掌,都說“不知道”。可見弘晝真的是一點都不願參合啊。雍正後來問他是怎麼假傳聖旨的,他自己說兒臣記不清三哥說過什麼。弘晝也沒有對弘時落井下石。

  • 2 # 皖北影院

    在《雍正王朝》裡九龍奪嫡各顯神通,最終被四爺拔得頭籌,贏得了皇位。跟大家分析一下阿哥的個人實力排名。

    第九名:大阿哥胤禔

    胤禔是康熙嫡長子,但是自己的弟弟胤礽一出生就被冊立為太子,萬千寵愛於一身,自己只有羨慕嫉妒的份。大阿哥爭奪嫡位一事既明顯又招搖,能力有限但又處處與太子作對,找太子的不是,後來竟然用魘鎮的方式來詛咒太子,太子失勢後還對康熙進自己可替君父分憂,殺掉太子的建議,跳樑小醜般的人物,最後被康熙廢黜,圈禁在了宗人府。

    第八名:十阿哥胤俄

    說起十阿哥胤俄可謂是整部劇中的搞笑擔當,歷史上也素有“草包王爺”的稱號。從小與八阿哥、九阿哥一起長大,為人較為憨厚,但是康熙也曾說過他是個渾人,做事整個混不論。由於胤俄並沒有什麼主見,做事也全憑自己喜好,唯八爺之名是從,可以說是沒有什麼能力。

    第七名:九阿哥胤塘

    九阿哥胤塘在八爺黨中素有錢袋子之稱,自己經營多所莊園、生意。八爺需要用錢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九爺幕後提供的,而且素有心機,曉事明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八爺繼位添磚加瓦。在雍正派他去西北之時,九爺深知雍正是想借此打擊八王黨,因此非常老實,沒有給雍正留下把柄。八爺夥同旗主王爺們一起逼宮之時,九爺又推波助瀾。

    第六名:二阿哥胤礽

    這個沒有什麼可說的,一出生就是太子,做了四十多年太子後難免驕縱,待人有失謙和。雖然他的能力看起來一般,但是在這暗流湧動的朝局之中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本身就是個人能力和實力的體現了。

    第五名:十四阿哥胤禵

    “膽子太大,心胸狹隘”這是康熙臨終之前對十四爺的評價,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但絕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十四阿哥在八阿哥暗自較量之時,懂得適時為自己打算,在西北策反八爺的眼線為自己所用,又曾利用局勢模仿太子調兵手諭給太子造成謀反的鐵證。雖然雍正繼位後十四爺被派去守皇陵,但不可否認十四爺是個強勁的對手。

    第四名:四阿哥胤禛

    一心為國家,為人心思縝密,在奪嫡之時做到了鄔思道說過的那句話“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只管未雨綢繆、用心做事,在鄔思道的幫助下,事事都能做的符合康熙的心意。且手腕強硬,為人冷峻,最終奪得了皇位。

    第三名:三阿哥胤祉

    在四爺追繳戶部欠款之時,胤祉為全朝重臣做了一個榜樣,第一個全額還清了欠款。康熙駕崩當晚,各阿哥為了繼位一事大動干戈,胤祉洞若觀火,沒有參與,後來隆科多請出了康熙遺詔,十三爺也率兵趕到勤王護駕,也是胤祉第一個跪拜雍正為新君。有較強的大局意識。

    第二名:八阿哥胤祀

    在朝中素有“八賢王”之稱,待人謙和,用仁義收買了不少人心,也使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康熙第一個廢太子後,讓朝中大臣再選出一個新太子人選,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八爺,可見勢力之大。後來夥同旗主王爺一起逼宮,差點成功,是雍正爭鬥了半輩子的對手!

    第一名:十三阿哥胤祥

    素有“俠王”之稱的十三爺,為人重情重義,深得康熙喜愛。後來康熙為了給胤禛留下可用之才輔助他,將十三爺圈禁十年,後來雍正繼位後盡心輔佐。在雍正繼位後懂得適時的解開與雍正的君臣心結,雍正此後對其信任有加,幫著雍正完成了新政改革等重大舉措。後來八爺逼宮,十三爺知道後迅速去奪回豐臺大營兵權,勤王護駕,這份忠義和睿智第一實至名歸!

  • 3 # 品眾

    1.八爺即愛新覺羅·胤禩,於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因病薨,享年45歲。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八弟胤禩(si四聲),雍正繼位後改名為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人稱“八賢王”。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允福晉趕回孃家。不久,藉故命允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王:愛新覺羅·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後改名為允禟,清聖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被毒死在獄中。

    十王:愛新覺羅·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者。被雍正帝圈禁革爵。

    十三阿哥胤祥幼年喪母,是雍正的生母撫養長大,因為從小跟雍正在一起,所以關係親密。十三阿哥曾經在軍中任職,掌管過禁衛軍隊,豐臺大營有很多的部屬,他們很欽佩十三阿哥的為人,願意聽從他的號令。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登基,封他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又命總理戶部。因為胤祥對雍正一朝的貢獻很大,他得到了世襲罔替的特權,為大清最後一個鐵帽子王,他死後,諡號為“賢”。雍正也特別喜歡這個兄弟,胤祥為了避胤禛的名諱,改為允祥,後來雍正專門下旨,將其名中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雍正朝唯一的能在名字中用“胤”字的阿哥。

    十四阿哥胤禵最後的結局還算是不錯,因為他終於熬死了雍正,盼到了光明。

    胤禵是雍正的親弟弟。

    在眾兄弟中,胤禵可以算得上是文武雙全,智勇兼備了,而且膽識過人,行事果決.所以,雍正上位後,對他是防範至深,不敢掉以輕心。

    康熙帝去世後,雍正繼位,胤禵被從西北軍營中召回京師。

    雍正元年四月,康熙的靈柩運往景陵安葬,雍正諭令十四阿哥胤禵留住在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讓他時時可以瞻仰父皇的陵墓,痛改前非。並剝奪了他身邊的侍奉人員,還派重兵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胤禵的心中憤恨,口出怨言。雍正一一記下,說他:“在朕前放肆傲慢,犯禮犯分”。太后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晉封老十四為郡王的虛銜,不予封號和俸銀,仍稱固山貝子。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們進行打擊,允禵又被革去了王爵,降授固山貝子。

    雍正四年初,雍正又革去了胤禵的固山貝子,把他押回北京,囚禁在景山壽皇殿內。

    雍正認為,胤禵此時仍然還不老實,心中還懷有悖亂之意,不知悔改。雍正駕崩後,乾隆即位,便下令釋放了胤禵。

    乾隆二年,乾隆封允禵為奉恩輔國公,

    乾隆十二年,封其為多羅貝勒,

    乾隆十三年,乾隆又晉升胤禵為多羅恂郡王,並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乾隆二十年,胤禵病卒。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曰:“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逆反嚴重,根本不給你交流的機會,該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