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讓水香
-
2 # 篤樂其道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找個噱頭而己,當代人整體文化素養提高了,很多人寫點東西尤其是用毛筆寫兩個字就敢說自己是書法家了,可自己涗肯定認可程度不夠,就想到用其它辦法了,什麼這個會那個協的,什麼頭銜都有了,就好象自己儼然就是一個書法家了,需要注意的是,書法家是有一定素養的,有一定書法基礎的,對各種書體有比較全面瞭解和掌握的,最關鍵是有自己體系的,這樣說是一個書法家才可有說服力,半瓶水不可稱家,只能說是愛好者。
"道"字寫的人還是比較多,在此我也曬一習筆道字書法,和一篇“般若"書法:醉得真如,希望指正。
-
3 # 不二齋
我覺得古代也未必都是這種現象,書法裡來和政治是分不開的,古代的書法家也是很看重名頭的,普通人的字寫的再好也很難流傳下來。
我們看歷代的書法家,一般都是達官貴人,王羲之家族是東晉的名門世家,一家子全是大官和書法家,王羲之本人也官至右將軍,世稱王右軍。顏真卿本來也是身居高位,後來還被封為“魯郡開國公”,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蔡襄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只有米芾官職比較小,他的母親還是皇帝的奶媽,也是混跡於上流社會的。元代的趙孟頫、清代的王鐸、張瑞圖都是身居高位。
貧民書法家不斷的出現還是清代中期以後的事情,到了近現代越來越多的平民書法家開始出現,現在有了全國性的書法比賽,只要你的字寫的夠好,就能夠得到評委的認可,就可以透過書法揚名天下,衣食無憂,甚至獲得很好的報酬,當今的絕大多數書法家都是從比賽和展覽中脫穎而出的。
加上現在有了網路,任何人只要寫的好都可以給別人展示,從而給自己帶來成就感和利益,現在抖音上面有太多的書法網紅了,他們就是自己寫的好,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靠水平吃飯。現在大家欣賞書法的能力我都提高了,光靠名頭,很難再去忽悠人了。
當然,現在也存在一些題主說的現象,很多書法家把名頭擺在前面,還沒寫字先整了一大堆的名頭,我覺得只要是名頭是真的也很正常,他們在書法上努力數十年,也要得到利益,但是大部分那名頭虎人的書法家,都是值得懷疑的,因為真有水平的人是不靠這些的。
-
4 # 墨影文化
古代書法家書法在先而名頭在後,現代有些書法家卻有了名頭後也可以題字潑墨了,提問者這個總結雖然不太具有普遍性,但似乎確實能找尋到這樣的痕跡。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在於傳播力的問題。古代莫說資訊不發達,就連交通也不發達,有的地方士子進京趕考,需要提前一年就赴京城!所以,如果一個人有相當的才學,要嶄露頭角是很困難的,那要出名就更難!古時候真正要做到揚名天下,首先得揚名於京城士大夫階層!
而每朝每代門閥觀念不是一點點強,要能夠進入廟堂之上展示才華,機會少之又少!所以,古代很多文學和藝術性的東西並不能在作者的時代就出名,除非本人就是士大夫階層,能夠隨時得以展示,如詩人李白、歐陽修之輩,本身就是官員;如書法家王羲之,其家族就是當時名門望族。與之相對的,有些文學鉅著很多連作者都不可考!
而現代來說,隨著行業的增加,有才能的人出名的機會同樣也增加,傳播效力也極強,所以,一個某方面有實力的人就能很快讓“天下知”,也就能成為專家、名家!
如莫言的文學作品水平高,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就能讓其名揚天下;賈平凹繼《圍城》之後,多部佳作就成就他在文學上的地位。
也正是這兩位,就能充分說明人一旦成名,總想染指書法藝術的衝動。賈平凹現在的書法題字可以用“一字值千金”來形容也不過分!莫言甚至在圈子的拾掇下要開個人書法展!
而現代出現這樣一個趨勢,最終是人們並不能那麼容易擺託功利的緣故。既然一個企業成功了,拓展業務範圍也就是很正常的;既然一個人出名了,哪怕是寫些“蝌蚪文”也能拍個好價錢,那又為何不能把央行的“印鈔機”搬回呢?
-
5 # 子衿書法
學習書法的朋友,很多人都讀過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所作的《書譜》。重名輕能,至少在唐代初期就已經存在。
《書譜》中對這種現象作了記錄:
吾嚐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嘆。既昧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致陵誚。餘乃假之以緗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聲,竟賞毫末之奇,罕議鋒端之失。從這段文字中我們看到。孫過庭在寫《書譜》時的年紀在四十歲左右。他的官職是率府錄事參軍。位卑職輕。他把自己認為寫的非常精彩的字拿去請教當時的書法名家。其中精妙的地方,給對方作了提示,人家卻不留意。反倒是他失誤的地方卻被誇讚。還有年紀高的和職位大的人,隨便譏誚他的書法。他又用舊紙書寫,然後落上其它古人的名字,再給別人看時,那些賢人立即改變態度,大加贊賞,一幫愚昧無知的人也跟著附和稱頌。
從現在存留於世的書法作品及史冊記錄的書法家來看,都是身居要職的官員、名流。普通人連留名的機會都沒有。敦煌寫經裡大量的書法作品,其水平之高,不在名家之下,只有一個統一的稱謂:“經生”。重名頭在古代相比於現在一點不弱。
我們現在看古人,只是從書籍的記錄中看到光鮮的一面。當後人看我們的時候,糟粕一樣會被洗去,留給他們的,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燦爛的一面。
-
6 # 千千千里馬
所以,我非常有興趣說說書法與書法家這個話題。
古代請書法家,一般都是請名人,名氣越大,請的人越多。
這一點,與今天沒有任何區別。比如,一個公司請一個無名書法家,那是幾乎沒有到。
古代自達官貴人至普通老百姓,不請名人寫墓誌的情況非常少見。
除非這個家族裡有做官的,雖然不以書法著名,也能學個不錯的字,那就也是請做官的寫。
由於墓誌銘是中國孝道文化的體現,所以,凡是能夠請為書墓誌銘,無論職位高低的書法家,都會感到非常光榮的。
而一些主要人物,重大事件等等碑文的書寫,也基本上被最傑出書法家壟斷了。
比如說,唐太宗在九成宮發現醴泉以後,為了紀念唐太宗貞觀以來的豐功偉績,就創作了《九成宮醴泉銘》。文章高官魏徵寫,勒石大書法家歐陽詢。
像《九成宮醴泉銘》就屬於國家重大事件紀念。當然,要請德高望重的書法家。
再例如,李邕所書的《李思訓墓碑》的主人公李思訓,官職是大將軍,相當於國防部長,李邕的官職只是一個太守,跟人家李思訓,差了好幾個官職的品級呢!
但是,李邕也是宗室,最主要的是大名士,公認的武后唐玄宗時代詩人、書法家,所以,這麼高職務的官員,也要借李邕大名士的光呢!
顏真卿給千福寺寫的《多寶塔》碑,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名碑。
但是,很少了解千福寺這個寺廟,是唐王朝中央政府的直屬寺廟,不但規模大,而且非常著名。
這麼高規格的寺廟,不是著名書法家,根本不可能請你寫字的。
所以,不要認為現代書法家注重名氣,古代也一樣重視書法家的名氣。
只是,大多數情況下,或者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書法家能夠參與這些高規格的書法盛事,已經非常有面子了,國家也不會給你額外獎金的。
除非沒有資格享受這些書法家的名氣,才會以重金聘請書法家。
最著名的,就是唐代書法家李邕和明代書法家董其昌了。
不過,無論如何說,古代書法家的書法確實名副其實,所以,無論怎樣在碑文署名及官職,他們的書法都是冠絕一代的大師,所以後人也就更加欣賞他們的書法,而不是地位了。
現代書法家不一樣,要競爭宣傳自己啊,什麼最有效果?那就是“官爵”了。
比如,什麼研究會,什麼協會,什麼院院長,什麼大學博導等等。
如果是官員,那就官職第一,書法無所謂好不好了。
為什麼中國書法家喜歡在自己頭上掛一大串“頭銜”?因為中國老百姓“官本位”思想比較深。
例如,你是縣長書法家,但是,我是市長書法家。不論書法高下,市長就比縣長要“值錢”。家裡有省長書法,那就更值錢了。
這個是政界的頭銜。
群眾組織的書法協會呢?也是先比級別了再論書法了。
比如,一看書法不錯,可是一聽才是省書協的,那就不如中書協的。
至於具體的書法藝術誰的更好,根本不論了。
這種過分以官職論書法高下,已經不是論藝術,而是對書法藝術的異化。也是不科學的書法評價觀。
但是,這種愚昧錯誤的書法觀,個人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因為收藏書法作品的人,大部分是商人,商人是利益至上。收藏有“官方”色彩的書法作品,對自己在商業競爭中有利,所以,書法只是一種商業的敲門磚罷了。
所以,收藏就是一種導向,傳遞出的資訊就是書法“官本位”才“值錢”。
不過,這種書法觀,就是演戲的書法觀。官員的地位也是變化的,宦海沉浮,誰也難遇預料。
回覆列表
過去人們從小的書寫✍️工具就是毛筆,可以說人們的生活之中,隨處都有毛筆的身影,對於一個文人來講,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說書法是從小就在練習的。不管是帝王將相或是平民百姓也好,當他成人的時候,都是可以熟練掌握運用了這種技巧的了,所以出不出名不重要,毛筆都是不能缺少的一種東西!
現在的社會多種書寫✍️工具代替了以前的毛筆,包括電腦,膝上型電腦,手機等還有去紙質化的趨勢,所以毛筆書法已經成為了一種個人愛好,而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了。有些人成名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寫一些書法作品,有些收藏者注重的是藝術的價值,有些收藏者注重作者的名氣,這個都和市場需求有各種關係。
所以我們看到古代是書法作品為主,近代以來有些是以個人身份為主不同的表現形式存在,其實古代也是有一些阿諛奉承的人,求一些權貴的書法為榮的。但是因為古代大部分人書法功底都很好,所以給人的感覺是過去的人都是書法先寫好後出名的。萬古不變的是人性,人性沒有變化,各種社會現象都會出現,變化的只是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