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精緻的老妖婆

    對於子女的寵愛,作為母親,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對某一個子女更偏愛。有些偏愛不是很明顯,有些則是很明顯的區別對待。前陣子熱播的《知否》這部劇中,王若弗和康王氏都是王老太的親生女兒,然而,王老太明顯更加疼愛康王氏。當時王家是打算將康王氏嫁給盛弘,然而,她看不是隻是小門小戶出生的盛弘,因為這門親事是盛老太太親自求的,所以,她們就將同樣是嫡女的王若弗嫁給盛弘。

    王若弗性格大大咧咧,心直口快,沒什麼壞心眼,盛弘偏愛外表看似柔弱的林小娘,他這種“寵妾滅妻”的行為,讓王若弗被整個揚州的官眷笑話多年。作為大娘子,盛家的理事權不自己的手上,林小娘還可以講孩子養在自己的身邊,可見她是有多麼不受盛弘的寵愛,也間接看出了她在王家也不受重視,對於這個不受寵還已經嫁出去的女兒,只要不是很過分的事情,王家都不會那他怎麼樣。

    作為王若弗的姐姐康王氏,性格囂張跋扈,心機深沉,一肚子壞水,性格有些變態,見不得別人好。她嫁入康家後,丈夫納了很多的妾室,她需要每天應付家中的妾室及其子女。但她從小就被嬌縱慣了,對於那些她看不順眼的妾室及庶子庶女她可是有很多對付她們的手段。這些妾室及庶子庶女不敢忤逆她,從她指配康兆兒的婚事的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她的丈夫,也不敢得罪她,整天被她罵沒有出息。她之所以可以讓康家的人如此懼怕她,除了她囂張跋扈的性格之外,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她有王家這個強大的後臺。

    兩個人被區別對待最明顯的一件事,應該是盛老太太被人下毒病倒之後,明蘭一方查探之後,將目標鎖定在了王若弗和康王氏的身上,明蘭的態度讓王家知道沒辦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時候,王老太竟然想犧牲王若弗保住康王氏。而這件事的幕後主使和始作俑者都是康王氏,王若弗只是一個被利用了的幫兇。

    既然王若弗和康王氏都是王老太的親身女兒,為什麼康王氏更受王老太偏愛呢?

    王老太生康王氏的時候斜胎難產,足足生了三天三夜,所以對這個女兒格外愛惜

    康王氏在小秦氏的幫助下逃到明蘭處,想在明蘭生產的時候,趁機殺死她,在千鈞一髮的時刻,顧廷燁趕到,將康王氏刺死救下了刀口下的明蘭。 王家這個時候就不幹了,王老太穿著誥命的衣服,就將顧廷燁告到了御前。從她控訴的內容,可以得知,康王氏的出生並不順利。王老太在康王氏的時候,因為斜胎難產,她足足疼了三天三夜,差點要了她半條命。越痛就越深刻吧,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女兒,她格外珍惜,給了她大部分的母愛。

    康王氏一直都由王老太親自養著,而王若弗則是被寄養在鄉下

    對於康王氏,王老太是將她親自養在自己的身邊,細心呵護,將她寵上了天。因為是養在身邊的人,看著她一天天長大,見證著她的成長,而康王氏與自然與王老太也更加親近,也就更得王老太的喜愛。而王若弗則不是王老太親自撫養的,她從小就被寄養在鄉下,沒有時常與王老太見面,自然跟她會有些距離感,沒辦法像王氏與王老太那樣親密,所以王老太也沒那麼疼愛她。

    在潛移默化下,康王氏的性Grand SantaFe來越像王老太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康王氏自小就是養在了王老太的身邊,在潛移默化下,康王氏的性格跟王老太跟王老太的越來越像。王老太在明知自己犯下大罪的時候,既然在盛家理直氣壯,妄想逼迫盛家不追究她女兒的責任。自己的女兒不安分的在牢裡待著,想要跑去殺了明蘭而被顧廷燁反殺,她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女兒的錯誤,還跑到御前告狀,忽視了自己女兒的死完全是她咎由自取,而且,還是她一味縱容的結果。她這樣的是非觀,也難怪康王氏如此囂張跋扈,目中無人。

    王若弗雖然有些自私,但是本性不壞,最終還是得到了明蘭的原諒。然而,康王氏不僅心腸歹毒,見不到別人比自己好,這種變態的心裡,讓她越陷越深,直到回不了頭,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對於孩子的寵愛並不是一味的縱容,要從小培養正確的是非觀,不然最終只會害人害己,自食惡果。

  • 2 # 瑾湉mm

    藝術起源於生活,父母對子女的偏寵在現實中不在少數。電視劇《知否》更是將這種區別對待展現地淋漓盡致,而偏寵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各有不同。

    盛紘因林小娘而愛屋及烏,所以最疼墨蘭;顧廷燁的父親不喜白氏,所以內心更寵愛小兒子;盛長柏因為是嫡子的緣故所以比弟弟長楓更得寵;而分分鐘能懟死人,看似養優的王大娘子也深受其害,在王老太太的心裡,處處都不如她姐姐康姨母。

    同為嫡女,都是親生的,若不是出了毒害盛老太太事件,估計王大娘子到死都不知道母親能對姐姐偏心至此。王老太太為何偏心?雖然劇情沒有交代的很細緻,但從很多細枝末節中我們仍舊可以推測一二。

    親生的也有親疏之分

    王老太太有三個子女,康姨母的兄長在外頭書院裡唸書,整日裡不在身邊,王若弗呢從小寄養在叔叔嬸嬸家,所以只有康姨母是隨身養在王老太太身邊的。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康姨母從小被王老太太教養地聰明伶俐,又會撒嬌討好,自然最懂得討母親歡心。反觀王若弗呢,一根腸子通到底,心比天大,稀裡糊塗,又不是自己親手帶大的,這兩個女兒,誰親誰疏,王老太太心裡自然分的門清。

    嫁人後,在婆家的地位

    康姨母嫁進康家後,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儼然一副母老虎的樣子。她不僅將家中的妾室整治的服服帖帖,就連康姨夫也要對她退讓三分,她失手打死了下人和小妾,還要康家人替她隱瞞料理。

    王若弗這邊就比較羞於啟齒了…好說歹說也是一個出生高門的大娘子,竟然被一個出身不好的妾室林小娘壓了這麼多年。只要林小娘想要的,最後盛紘都會滿足。王若弗這個大娘子在盛府幾乎就是個擺設,一個正室混到這地步,也是全京城少有的。

    康姨母治家有方(雖然手段殘暴了一點),王若弗卻不爭氣地成了被豪門貴婦笑話的物件,王老太太內心裡更瞧不起這個打小就不知心的小女兒了。說句難聽的,將來王老太太落了難,也只能投靠更有話語權的康姨母。

    性格方面的原因

    王老太太也是王家上屆宅鬥冠軍,這性格也是十分鐵血潑辣的。康姨母在這方面就很有其母的風範,若不是被寵過了頭,以為自己是天王老子,無法無天,自己作死將主意打到妹妹的婆婆身上,康姨母原本會是妥妥的宅鬥冠軍。

    王老老太太的三個子女,大兒子看起來就是個沒有主心骨的軟弱貨,王若弗就更不用說了,比起她的兄長還不如。只有康姨母最像王老太太,腦筋活絡,鬼點子多,又有手腕。在老太太眼裡,康姨母有的優點,王若弗都沒有。康姨母的缺點,王若弗都有。這個小女兒,真是百看百厭。

    在盛家“會審”時,王老太太為了保住康姨母,竟然不顧王若弗的死活。王若弗痛心疾首,“母親你想讓我去死嗎?”王老太太一副看豬隊友的表情,老淚縱橫地道:你傻啊,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這是權宜之計啊!

    王若弗才不傻,老太太的偏心也不是一天兩天,若動真格了,兩者保全其一,老太太保的肯定是姐姐。不過諷刺的是,王老太太最看重的康姨母最後活活被自己給作死,還差點搭上了康王兩家的前程。而不得寵的王若弗卻得子孫承歡膝下,安享晚年。康家姐妹的命運結局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嬌縱子女埋禍根,二、知足常樂,傻人有傻福,心眼多不見得是好事。

  • 3 # 跟著丫丫一起電影

    王若弗和康姨媽都是王家的女兒,康姨母是王家的長女,王若弗是妹妹。可是為什麼王老太太對康姨母如此的偏袒呢?我覺得主要有2個方面。

    第一個:出生

    王老太太生康姨母的時候是難產生下來的,足足生了3天才生下來,好不容易從鬼門關把兩條命撿回來,所以她無比珍愛這個大女兒,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其實我們從兩個人的名字中也不難看出,康姨母叫王若與,“與”就是“予”,就是給予的意思,而大娘子叫王若弗,“弗”就是“不”,王老太太把所有的都給予康姨母,對盛大娘子則是什麼都不給,自然也就獨寵康姨母了。

    第二個:性格

    康姨母在王老太太的身邊長大,長大以後的性格也比較像她,飛揚跋扈,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十分看中利益,心機重,還會籠絡人心。而王若弗則是性格直爽,沒有心機,總是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有時候還糊里糊塗的,自然得不到王老太太的喜愛。

    其實她們兩個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妹,生活環境的不同讓她們的性格與人生都變得完全不同,這點也是我們值得深思的。

  • 4 # 1至此生

    康姨媽從小長在王老太太身邊,性格比較像王老太,有心機,嘴巴甜,王若弗從小因為家庭變動養在親戚家,十歲左右才接回去,性格比較耿直,嘴巴也沒有那麼甜,接回去幾年就開始議親出嫁了,大概親子關係不那麼好吧。

  • 5 # 開心的波貝貝

    《知否》中王家的康姨媽可以算是個風雲人物了,處處與明蘭作對,甚至慫恿自己的妹妹對婆母下毒,用心之歹毒,讓很多觀眾記憶猶新。同為王老太親生女兒,為什麼康王氏更受王老太偏愛呢?

    1.康姨媽是王老太用命換來的女兒。《知否》原著中曾經提到過,康姨媽出生時並不順利,王老太用了幾天幾夜才把她生出來,在那個醫學並不發達的年代,難產可以說是十分痛苦的一件事了,所以王老太對康姨媽有著特殊的感情,再加上王若與是王老太頭生的女兒,自然是當成掌上明珠,捧在手心裡的。2.康姨媽是王老太親手帶大的孩子。在童年時代,王老太爺在外地做官,王若弗被寄養在鄉下叔叔家,兄弟在大學士家裡讀書,只有康姨媽是王老太親自帶大的。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自然要比寄養在別人家的孩子更親近一些。3.康姨媽的丈夫對她不好。在劇中,康姨媽的丈夫娶了眾多小妾,將她的嫁妝敗的所剩無幾,其實這也要怪康姨媽自己的選擇,原本盛家求娶的是康姨媽,可是心高氣傲的康姨媽並不同意,覺得盛家門楣太低,所以選了家事更好的康家,但她並沒想到自己的妹妹替她嫁入盛府,最後卻比她過得好很多,這才是後來康姨媽為何慫恿自己妹妹對盛老太下毒的根本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期貨操作計劃向中長線轉型,有什麼建議或者注意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