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ydsln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世間萬物變化無常,人生如寄,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應盡情地活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當生命結束時,就讓它結束,不必留戀,不必計較個人得失成敗。

    這是陶淵明的生命價值觀,他對人生的一種徹底覺悟。他跳出了三戒外,不在五行中,實現了真正地解脫,他找到了靈魂寄託之所。他對生命終始的思考,對人生價值的看法,是對世人最大的啟迪和貢獻。

    陶淵明(365—427),出生於東晉後期,陶淵明曾祖父是東晉開國將領陶侃,外祖父是東晉名士孟嘉,這二位對他影響很大。外祖父孟嘉溫文儒雅,名冠州里,喜歡喝酒,但喝多不亂。看來陶淵明嗜酒也是受外公的影響。

    八歲喪父,家庭逐漸貧困。陶淵明喜歡讀書著文,他精通儒,釋,道及玄學。由於家庭窘迫,他二十九歲出來作官。但是官場的汙濁晦氣與他那高潔品德格格不入,在他四十一歲時,依然決然辭職。“安得折腰事權貴,使我得開心顏。”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開啟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生命有尊嚴:不可折腰逢迎

    陶淵明從小閒靜寡言,不慕權利,喜歡讀書。安貧樂道,“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晚年生活更悽慘,“僵臥飢餒有幾日”。餓得快成殭屍了,好幾天起不來床了。江州刺史檀道濟來探望他,說:“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淵明說:“我那是什麼賢人,我還達不到啊!”檀道濟臨走時送了些糧食和肉。

    孔子說過,君子保持節操而固守窮困,小人窮困時,就會肆無忌憚。陶淵明在他窮困潦倒時,依然持守節操。

  • 2 # 使用者2724164402804

    1.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2.

    作品:《停雲(並序)》《時運(並序)》《榮木(並序)》《贈長沙公(並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並序)》《勸農》《命子》《歸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繼續回擊!奧尼爾曬五人包夾中扣籃:該死!我太懶了。科比該如何迴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