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蜻蜓FM案上說書
-
2 # 動向1
不要看什麼組委會的讚不絕口,沒有一部片子不被組委會們讚揚的,最終還是要靠市場票房說話!
張藝謀、陳凱歌這些裝神弄鬼的導演早就過氣了,現在連港臺片都沒吸引力了。國民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娛樂審美,看看近兩年的高票房片子,都是接地氣的。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電影從技術上來說,張藝謀沒什麼問題。說神壇什麼的,原本就沒有的事,因該說的是八十年代的紅高粱,國際獲獎後,解決了中國電影在國際上,名氣有無的問題,正好我們國家當時需要各種國際名聲,所以張藝謀確實是完成了一個社會貢獻點。不過現在我們應該有氣量回歸電影本身說事,中國產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嗯,怎麼說呢?
成績基本可以不提吧?後來又有些電影陸陸續續參加過一些影展,拿過一些獎項,但這種事對電影來說不是本意,最多就是個宣傳環節,打打知名度的,電影真正的功能是進電影院,買票給人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中國產電影一直在國內混,沒能走出國門,我認知裡面,至今未有某部中國產電影,在國際市場達到過八十年代初,香港拍的那部《少林寺》,不知這個認知是否有誤?
因之,我的意思就是多努力吧,別急著在自己家建什麼神壇,沒意思。電影的國際市場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內的話,我的看法是我們儲備的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其中就包括張藝謀,已經足以應付一些能滿足國際市場水準的片子了,未必是現象級電影,但有良好盈利能力的片子是可以的,問題在於編劇,國內條條框框本身也是多了一些,但就編劇本身,創造力和想象力真的讓我覺得是個短板。外部因素則是好萊塢,在國內,看電影的人可以憑愛好,憑選擇隨便蔑視他,但真正做電影的,這真的就是壓頭上的大山,國際市場是他壟斷的,不是說你拍一部能盈利的電影就真的能盈利,這就是國內電影人裡,發行人的任務了。
-
4 # 板鴨小桔子
今天華人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和國際上對電影藝術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
然而,電影這個東西,是最藝術的法華人發明的。雖然說藝術要活命,要賺錢,但是首先它得是藝術,要不然大家直接拍愛情動作片賺錢就行了。
然而一部分華人在市場的嬌慣下,借民族主義的噱頭,自娛自樂,自我滿足,魚肉觀眾,壟斷市場,踐踏藝術。
不是說自娛自樂不可以,換位思考,比如說京劇就是京劇,你弄個哈嘍kitty的頭套唱《失空斬》,很顯然是沒辦法讓梅蘭芳老先生承認你這個就是正宗的國粹藝術的,對外國也一樣,人家有人家電影的規矩,你參加人家的比賽,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套路來。
其實中國的電影,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哪怕是在困難年間,是有板有眼按照西方電影藝術標準來的。
無論是三十年代——
還是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早期,
比如說《駱駝祥子》
《邊城》
《芙蓉鎮》
這些影片,無論是指令碼,編導,選角,敘事手法,表演,臺詞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哪怕就是一部《小兵張嘎》(1963年),至今是多少人童年的回憶。
然後進入90年代,00年代以後,隨著生活的富裕,電影越來越偏離藝術,很多資本家唯利是圖,只要是能圈錢的,就是好的。一個電影投資十億,五億搞關係,四億買院線,買水軍,九千萬請鮮肉,九百萬各種劇務開銷,租最貴的裝置,篡改劇本,剩下五毛錢給真正表演的人。然後弄出來之後一頓炒作,忽忽悠悠就把錢賺了。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種操作的重點依次是——渠道、水軍輿論、流量鮮肉,最忽視的是原創或改編劇本,導演及編劇,表演,臺詞......
然而,當電影作為藝術的時候, 首先看的是文化藝術哲學的立意,這個由原創文字決定,然後是看編劇怎麼把這個文字很好的改變為電影,即使用試聽語言,再看導演如何統籌,再看演員有沒有很好的表達,再看攝影是如何運用鏡頭語言......所以西方所有的電影節獎項都是——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表演、最佳臺詞......
所以當現代中國的電影人都在搞錢不搞藝術的時候,張藝謀認真學習了西方的標準,按照電影藝術的標準,講中國的故事和中國的文化,他是第一個用講述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的自己的電影藝術作品叩開國際電影聖殿大門的中國導演。
人生活作風和習慣如何和一個藝術家的成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張藝謀一生為中國電影做的事情,把中國電影帶上國際殿堂,這巨大的貢獻是永遠都要載入史冊的。這不是多少水軍用道德綁架,輿論抹黑,商業炒作,就可以把他從神壇上拉下來的。
要拉下來可以,憑本事上,國際評委認可你誰,你誰就是老大,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誰有這個本事。
我們就按照國際標準來看張藝謀的那些作品。
首先他嶄露頭角的作品《紅高粱》
指令碼來自於莫言的小說,雖然至今我們說不清楚,是張藝謀的電影成就了莫言的諾貝爾獎,還是莫言的小說奠定了張藝謀這個電影的藝術價值,但是可以說明一點,張藝謀是非常有遠見的。
編劇上,算是中規中矩地穩定發揮,但是他選擇的這個指令碼,講述的是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用的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
選角上,姜文和鞏俐最好的年華和最好的表現都給了角色。
再來看《大紅燈籠高高掛》
這裡面所有的用色和構圖,至今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我的父親母親》
女主角跑過金黃色的白樺林,遙望目送男主角,還有女主角見到那主角時那種按耐不住的激動和本能的害羞,正好是詩經《關雎》完美的詮釋,皆用鏡頭語言很好地表現了出來。
《有話好好說》
後現代的風格,黑色幽默,法式的敘事,搖晃的鏡頭,精彩的表演。即便是不玩國家,人文情懷,就是玩幽默,玩技術,張藝謀也是開先河的。
《搖到外婆橋》
即便是拍懸疑,也能拍出歷史感,神秘感。
還有《一個也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還有後來勇敢地對藝術與市場結合的嘗試,諸如《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
張藝謀執導怎麼選故事,怎麼成就演員,怎麼敘事,怎麼按照藝術的標準和章法,去向觀眾和市場普及電影。
陳凱歌《霸王別姬》很厲害,但是很多年來,就這一個。馮小剛量夠了,但是思想立意高度遠遠比不上張藝謀,賈樟柯思想立意深度夠了,但是玩得太小眾,普及不開, 姜文各方面都強,就是太自我,經常玩得來西方導演都追不上。所以論國際認可度,藝術價值,思想立意,產量,大眾接受程度,商業價值.....張藝謀最最全面,他本身就是大聖,目前沒有人能出其左右。
當然作為代表中國電影藝術最高水準的導演張藝謀也有自己的缺陷,他是學攝影出生的,比起學編劇出生的李安來說,還是略遜一籌。李安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比如《喜宴》前面矛盾一直埋著,同性戀孩子找個女孩假裝未婚妻,來做樣子給父母看,結果假婚禮做成真,覆水難收,最後穿幫,那種張力本身就能表現出最大的對刻板印象,文化陳規的諷刺,引起現代人的一些思考和共鳴。
這就是為什麼李安的電影能夠不斷拿到好萊塢的獎項,而張藝謀的轉型更加坎坷曲折。
當然,國際環境對李安是相當寬容的,但是中國的市場和某些人對張藝謀是相當苛刻的。就是你有功是應該的,你只要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就要眾口鑠金。
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重回神壇,人家一直就在藝術的神壇上。只不過近些年來,娛樂化,商業化的泛濫,讓很多大師失語了,我拍一個藝術品出來,賺不到錢,還要被水軍罵,還要被八卦,那我幹啥不賺錢,幹啥要跟你們耗?
很多愚蠢的人覺得用私德的理由把這個藝術的王牌幹掉了,就心態平衡了,其實這個對觀眾,對中國電影是最大的傷害。
不是張藝謀不配如今這個時代,而是如今這個時代配得上張藝謀的製片人、演員、觀眾,以及整個大環境和風氣,越來越爛。
最後,希望引用《我就是演員》中徐崢給任素汐的一句話——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希望真的是這樣子,希望在市場聚集起財富以後,投資商真的願意投資藝術,投資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創造出與國際電影藝術接軌的作品來。
希望中國多幾個真正善於自己本行的好導演,這是時代和觀眾的大幸。
9月8日訊,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影》,北京時間昨日凌晨4時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舉行了全球首映。張藝謀攜主演鄭愷、王千源、胡軍、王景春、關曉彤現身電影節紅毯及首映禮,現場觀眾對影片中所展現的東方極致美學讚不絕口。張藝謀榮還獲組委會頒發的重量級獎項——“榮耀電影製作人”獎,他表示:“拍了幾十年電影仍能因為創新得到大家的肯定,是一種重要的鼓勵。”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
張藝謀水平一直都是很高的,手握雙金獅一金熊,不誇張地說,近代中國電影被世界認可,張藝謀和陳凱歌那一批人算是重整山河的功勞!
只不過老爺子現在是“國師”,而且張藝謀很聰明,絕不和時局鬧矛盾,當年的《活著》在戛納上映的時候只有葛優一個主創去了,張藝謀被限制出境,相比之下,姜文隨性很多,陳凱歌國際名聲更大,而張藝謀相對顯得中規中矩!
不少人都認為張藝謀是從《英雄》開始掉落神壇然後又一步步墮落的,但其實《英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雖然其後的幾部作品不盡人意,直到迴歸到藝術片的路子上來後的作品《歸來》又有了幾分早期“國師”的風采!
嚴格來說,導演都有自己擅長的範圍在,有的導演拍商業片就是水土不服,有的商業片導演拍藝術片怎麼看怎麼像抄來的沒有個人氣質。所以《影》在威尼斯大獲好評,並不能說張藝謀由此就回到他的巔峰時期了,也有可能只是迴歸到之前的路子上來,回不回神壇暫且不說,至少水平看樣子應該回歸正常了!而且還有另一個考慮,威尼斯的好評多數來自影評人和媒體,還是國外的居多,在這樣的電影節上獲得好評的作品能否合大眾的口味也很難說!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李滄東新作《燃燒》大獲好評,資源一出,豆瓣評分馬上從9+掉到了8+,小編沒去看最新的評分,可能也很難回到9+了!
甭管神不神壇了,現在太容易被吹到神壇之上,還是儘量少用為好,張藝謀迴歸正常水平的作品依然吊打國內9.8成以上的新電影,看一部少一部,且看且珍惜吧!
下半年有張藝謀和賈樟柯的作品上映,想想還蠻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