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想大聲告訴你1911

    張儀到了秦國,憑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這時候,六國正在組織合縱。 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組成一支聯軍,攻打秦國的函谷關。其實,五國之間內部也有矛盾,不肯齊心協力。經不起秦軍一反擊,五國聯軍就失敗了。[1] 在六國之中,齊、楚兩國是大國。張儀認為要實行“連橫”,非把齊國和楚國的聯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獻了個計策,就被派到楚國去了。張儀到了楚國,先拿貴重的禮物送給楚懷王手下的寵臣靳尚,求見楚懷王。楚懷王聽到張儀的名聲很大,認真地接待他,並且向張儀請教。 張儀說:“秦王特地派我來跟貴國交好。要是大王下決心跟齊國斷交,秦王不但情願跟貴國永遠和好,還願意把商於(今河南淅川縣西南)一帶六百里的土地獻給貴國。這樣一來,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得了秦國的信任,豈不是兩全其美。”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經張儀一遊說,就挺高興地說:“秦國要是真能這麼辦,我何必非要拉著齊國不撒手呢?” 楚國的大臣們聽說有這樣便宜事兒,都向楚懷王慶賀。只有陳軫提出反對意見。他對懷王說:“秦國為什麼要把商於六百里地送給大王呢?還不是因為大王跟齊國訂了盟約嗎?楚國有了齊國作自己的盟國,秦國才不敢來欺負咱們。要是大王跟齊國絕交,秦國不來欺負楚國才怪呢。秦國如果真的願意把商於的土地讓給咱們,大王不妨打發人先去接收。等商於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後,再跟齊國絕交也不算晚。” 楚懷王聽信張儀的話,拒絕陳軫的忠告,一面跟齊國絕交,一面派人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商於。齊宣王聽說楚國同齊國絕交,馬上打發使臣去見秦惠文王,約他一同進攻楚國。 楚國的使者到咸陽去接收商於,想不到張儀翻臉不認賬,說:“沒有這回事,大概是你們大王聽錯了吧。秦國的土地哪兒能輕易送人呢?我說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國的土地。” 使者回來一回報,氣得楚懷王直翻白眼,發兵十萬人攻打秦國。秦惠文王也發兵十萬人迎戰,同時還約了齊國助戰。楚國一敗塗地。十萬人馬只剩了兩三萬,不但商於六百里地沒到手,連楚國漢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給秦國奪了去。楚懷王只好忍氣吞聲地向秦國求和,楚國從此大傷元氣。 張儀用欺騙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了。

    秦惠文王念其功勳,遂封其為“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其後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蕩繼位,稱武王。武王自幼討厭張儀,群臣忌妒張儀的又趁機向武王進讒言,張儀也害怕大禍遲早降臨,因而用計辭掉相位,奔魏。

    公元前310年,張儀病死。至此,一代縱橫家張儀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 2 # 榮耀歷史

    “張儀欺楚”是一出精彩的連續劇,它充分體現了戰國時期各國的爾虞我詐,以及毫無底線的利益至上。

    秦國自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逐漸強大起來,到了秦惠文王時期,從魏國手上奪回了失去百年的河西之地,建立了東進的橋頭堡,東方諸國感覺到了危機,於是在公孫衍的聯絡下魏、韓、趙、楚、燕聯合攻秦,但是“合縱”被張儀的“連橫”所破,最後只有魏韓趙攻打函谷關,大敗,這就是修魚之戰。

    修魚之戰後,當時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兩個大國齊國和楚國走到了一起。

    楚國,經過楚威王的勵精圖治,獲得了七雄中最廣袤的土地,最多的人口,成為強國;齊國經過齊威王、齊宣王,也獲得了快速發展,後期成為與秦國相當的強國。齊楚聯盟,秦國感到了威脅,東進的步伐不得不停滯。

    張儀出發了,他辭去了秦朝相國,前往楚國,他的目的就是破壞齊楚聯盟。

    見到楚懷王,其他話不多說,只要楚國答應和齊國斷絕聯盟關係,秦國就把商於600裡地割讓給楚國!這可是十分富庶的廣袤土地,楚懷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發出命令:與齊國斷交!

    這道命令到達齊國後,楚懷王就派出人馬興高采烈地去秦國接收土地,哪知幾個月下來都沒見到張儀,楚懷王一想,是不是嫌棄我們和齊國斷得不乾淨,於是派出使臣前往齊國當中辱罵齊宣王,以示徹底斷交之意。

    這次楚國使者見到了張儀,張儀卻矢口否認答應給楚國商於600裡,而是6裡。訊息傳回楚國,楚懷王這才明白被欺騙了,倍感屈辱,於是發兵攻打秦國。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深深被他傷害的齊宣王已經派遣使者到了秦國,商議和秦國一起討伐楚國。於是楚軍一頭扎進了秦齊聯軍的懷抱,丹陽之戰爆發,楚國8萬大軍全軍覆沒,秦國趁機奪下漢中,為後來奪下巴蜀奠定基礎。

    楚懷王怒急攻心,不聽勸告,傾全國之兵進攻秦國,結果在藍田戰敗,與此同時魏國、南韓趁火打劫,進攻楚國,楚懷王總算清醒了,連忙割讓2個城池給秦國求和。

    在這一場精彩的政治角逐中,楚國是最大的輸家,秦國是最大的贏家:齊楚聯盟破裂,秦國掃清了東進的阻礙;

    楚國被嚴重削弱,成為二流國家,自此能阻擋秦國的只有齊國;

    秦國奪得了漢中郡,為後來奪取巴蜀奠定基礎,巴蜀地區成為秦軍的糧倉,也成為滅楚的前進基地;

    齊國雖然出了一口惡氣,韓魏雖然也搶了幾座城池,但是在戰略上,他們是失敗的,他們把秦國這頭狼養肥了,還把狼圈的門打開了。

    後面的事情就到了秦昭襄王時期,把六國都狠狠地削弱了一遍,到秦始皇做最後總結——統一全國。

  • 3 # 知趣分子

    六百里地變成六里地,騙得齊楚兩國斷交—戰國時期的最大欺詐案

    我們知道,蘇秦和張儀是兩個戰國時期最大的忽悠家,倆人憑著一張嘴,把天下各國玩得團團轉。其中,張儀的代表作,是用六里地的代價,欺騙當時的強大楚國主動跟盟友齊國斷交,結果被秦國暴捶,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一、秦國決定削弱強敵齊楚兩國

    公元前313年,此時的東方六國中,燕國剛剛被齊國車了一輪,差點滅國;魏、韓則在秦國的持續打擊下奄奄一息,基本上失去了反抗的實力;趙國的處境還好一些,只是被秦國攻下了一個城邑。但是,齊楚兩國,此時則順風順水。

    此時的齊、楚兩強,實力強勁,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幾乎都處於國力鼎盛時期。最要命的是,這倆國的關係還比較要好,幾乎稱得上盟友。秦過絕不允許這種局面出現,決定暫時轉移下火力,好好的削一下這兩個最強勁的對手。

    二、張儀的空頭支票

    若直接動武,面對齊楚聯軍,秦國並無必勝把握,所以秦王決定派相國張儀先去毀掉這兩國的聯盟,然後各個擊破。

    見到楚懷王,張儀施展了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他說:“大王,齊國最近對燕國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天怒人怨,鄙國大王決定派軍替各諸侯國出一口惡氣。貴國若是能與他們斷絕關係,表達對中國的聲援,中國願把和貴國交界處的六百里商於地區送給大王;其次,兩國和親,結為兄弟之國,攜手共進退,逐鹿天下,豈不妙哉!”

    富饒的商於地區這可是當初商鞅的封地,楚懷王大喜,立即答應了這一提議。不費吹灰之力就實現了開疆拓土,滿朝大臣也是備受鼓舞,齊聲恭賀楚王英明神武。

    滿懷期待的楚王,立即任命張儀兼任楚國的相國,給了他很厚重的賞賜,並派了一名將軍陪同前往秦國,以辦理土地交接手續。

    三、與齊國斷交,換來三里地

    一到咸陽,張儀就假裝從馬車上掉下受了傷,號稱三個月沒法上朝,割地的事也就一直這麼拖著。楚懷王收到這個情況,和大臣們尋思著:“張儀這麼拖著,是不是因為咱們和齊國絕交的不夠狠啊?”腦洞大開的楚國君臣,派了一位名叫宋遺的勇士,抱著必死之心跑去齊國,專門辱罵齊王(這時在位的事齊湣王)。齊王勃然大怒,當即就派人出使秦國示好。

    這個時候,張儀才裝模作樣地上朝,找到楚國使者故作吃驚的問道:“你怎麼不接受中國割的地啊?從某地到某地,方圓六里。”這時才知道被耍了,憤怒的使者趕回楚國,向朝廷彙報此事。

    四、惱羞成怒,結果被暴捶

    楚懷王被氣得渾身發抖,準備派兵攻秦。手下陳軫進言:“如今,我們已經和齊國公開絕交,又去和秦國交戰的話,那等於兩面樹敵,還會促成齊、秦盟好關係變成實際。所以,不如直接送給秦國一座城,邀請他們和咱們共同攻打齊國,這樣的話,我們在秦國那裡失去的,可以從齊國那補償回來,同時還能離間他們兩國的關係。不然,恐怕中國會成為眾矢之的!”

    可惜,一心要挽回顏面的楚懷王聽不進任何意見,派出了大將屈匄(gai四聲)率軍伐秦,早有準備的秦軍也迅速地派兵迎擊。

    第二年(公元前312年),秦、楚兩國軍隊在丹陽(緊挨商於之地,今天的陝西商縣)展開大戰,楚軍大敗,八萬餘名將士陣亡,主帥屈匄以及其他70多名高階官員被俘,秦軍更是趁勢佔領了漢中郡。

    不甘心的楚懷王,像一個殺紅眼的賭徒,決定孤注一擲,挽回敗局:他命令調集全國的兵力,再次攻打秦國。

    楚軍一路高歌猛進,順利殺到藍田(陝西藍田,靠近函谷關),秦王也集中了兵力,雙方在此處展開了決戰。在老巢門口背水一戰的秦軍再次爆發,以少勝多,一舉擊敗楚軍。此時,秦國的小弟--韓魏兩國,趁機落井下石,往南進攻楚國鄧城(河南郾城內)。得到此訊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楚王下令在秦國的軍隊撤回國內,並向秦國割地求和。

    秦、楚,這兩個當時的最強國,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以楚國的慘敗收場。經此一役,楚國不僅損兵折將,還徹底失去了漢中地區,從此在西北邊丟掉了對抗秦國的門戶和緩衝地帶,對秦戰略優勢不復存在。同時,國際生存環境也備受打擊,韓魏更加靠近秦國,齊國也與楚國漸行漸遠,鼎盛一時的楚國,開始步向了下坡路。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首先是毫無底線的張儀。而楚懷王的思想還處在春秋時代,因為輕信虎狼秦國的承諾,就做出了與盟友斷交的重大決策,實在是蠢得可氣又可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胎懷到40天左右就自然流產,孕酮也不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