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yang
-
2 # 戰略論
雖然蘇軍已經進抵至維斯瓦河一線,離華沙地區近在咫尺,可是蘇軍始終沒有在該地段達成決定性的突破,未能同華沙起義軍取得直接聯絡。而德軍趁蘇軍進攻停息階段,集中了相當的主力部隊向華沙發起了進攻,華沙起義軍的失敗不可避免!
在蘇軍抵達華沙前線後,當面德軍得到了3個齊裝滿員的黨衛軍裝甲師的增援,這支強大的突擊矛頭從北側蘇軍突出部的側翼發起了反擊,迫使蘇軍撤退,而蘇軍對維斯瓦河橋頭堡的擴張行動也被德軍的援軍所阻止。
造成蘇軍整個戰線的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便是之前蘇軍過快的突擊極大的增加了蘇軍後勤補給的困難,這是誰都不可避免的戰略定律。蘇軍在之前的5周裡前進了450英里,其速度之快,距離之遠,都前所未有,其交通線也拉的過長而無法及時的向前線輸送補給。事實上,蘇軍在維斯瓦河停留了6個月之久,才做好下一次大規模進攻的準備。
所以雖然蘇軍距離華沙起義軍很近,可是未能打通聯絡的通道,無法援助起義軍,哪怕是分擔一部分德軍進攻的壓力。華沙起義軍孤軍奮戰,直到全軍覆沒都沒有見到援兵的到來。
唯一對華沙起義軍的援助是盟軍的空軍部隊,英美的重型轟炸機運載著補給從義大利起飛對華沙起義軍實施空投,然後在原路返回。由於航程太遠,其空投行動的作用極其有限。有個小插曲是英美曾向蘇聯提議由在西歐的盟軍主力轟炸機部隊(數量龐大)執行空投任務,然後降落在蘇聯的機場。但遭到了蘇聯的拒絕,使得對華沙起義軍進行大規模空中援助的企圖最終破滅。
-
3 #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在歷史教科書上,華沙起義往往被描述成波蘭愛國者為反抗德國佔領、爭取解放而進行的英勇抗爭。可是,在這個光鮮的表象背後,混雜著波蘭和蘇聯之間的歷史積怨、政治分歧和意識形態衝突,以及大國之間陰暗的政治交易。縱觀華沙起義的前後過程,不難發現這次起義實質上是波蘭流亡政府和國家軍為實現其政治目的而倉促發動的,他們對戰局的嚴重誤判,對西方援助的天真幻想,對蘇聯的極度敵視,都導致了起義失敗的悲慘結局,而為他們的錯誤買單的是化為廢墟的華沙城和多達20萬人的生命。華沙起義的最大獲利者是蘇聯,在起義初期不予援助,借德軍的力量削弱了波蘭未來政權潛在的反對者,在起義後期又透過有限的援助削弱了英美盟國在波蘭人心中的影響力,同時提高了自身的影響力,從而更有利於戰後對波蘭的政治安排。
-
4 # 網路真慢呀
起義的是西方支援的臨時鎮府,而蘇聯也有扶植的波蘭勢力,最好的選擇就是借德華人的手將親西方勢力消滅,然後由己方取代之。
-
5 # 波蘭那點事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歷史經驗證明不要和蘇聯/沙俄做對,沒有好下場的。華沙的起義軍背後是波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撐腰的。波蘭一直就是蘇聯沙俄的勢力範圍,斯大林借納粹的手打掃門戶何樂而不為。
-
6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二戰後期華沙起義,其實是波蘭人為了爭取自由所做的最後的努力。
歷史上波蘭亡了兩次國,每一次都和俄國有關係,第一次普奧俄三次將波蘭徹底亡國,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了,沒開心兩天就又被蘇德瓜分。
可以說,波蘭人和蘇聯那時候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
1944年,德軍節節敗退,波蘭人為了避免波蘭在戰後受到蘇聯的控制,打算髮動起義,奪回華沙。
起義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在德華人的控制下他們物資奇缺,槍支彈藥也嚴重不足。希特勒聽到華沙起義的訊息後,調集軍隊對華沙進行殘酷鎮壓。不久華沙起義宣告失敗,氣急敗壞的德軍調來大炮,將華沙夷為平地。
當時,蘇聯申明,波蘭流亡政府是無效的,蘇聯解放波蘭後,政府要由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構成。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是啥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吧。波蘭人說“德華人來了,我們有失去肉體的危險,蘇聯人來了,我們有失去靈魂的危險”
但是當時波蘭在地下活動的救國軍以流亡政府馬首是瞻。為了波蘭能在戰勝後不被蘇聯控制,為了保住流亡政府的地位,只能發動起義,試圖自己解放首都。華沙起義後,蘇聯軍隊明明駐紮很近,但是拒不救援,在西線作戰的盟軍請求蘇聯施以援手,但是斯大林說華沙起義是一幫投機分子的動亂,蘇聯不會幫助投機分子,盟軍無奈只能透過空中支援來對華沙起義表示關心。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華沙起義最終失敗。
德國投降後,波蘭領導人從蘇聯飛機上走下來,晃了晃帽子,就解放了波蘭。
-
7 # 一葉楓流
這次起義是個政治問題,而不是軍事問題。
在波蘭問題上,蘇聯和英國是有矛盾的。英國想恢復戰前的波蘭政府。因為二戰就是為了保衛波蘭而爆發的。但是蘇聯是瓜分波蘭的人,當然不能承認戰前的波蘭政府。起碼會要求重新選舉新政府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那些天真的、英國支援的波蘭抵抗者以為盟國真的是為了反法西斯而戰。就發動了起義,希望和蘇聯裡應外合。但是斯大林的醜惡嘴臉就暴露無遺了。既然能屠殺2萬波蘭軍官,這些抵抗者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蘇軍按兵不動,眼睜睜的看著抵抗者被德軍消滅。借刀殺人之後,蘇軍才進軍華沙。
二戰結束後,波蘭問題是英蘇分裂對抗的導火索。蘇聯認為蘇軍佔領了波蘭,波蘭的事情當然應該由蘇聯決定。斯大林的思維還是十九世紀的模式。英國當然要恢復戰前的波蘭政府啊,否則這二戰是為什麼打的?還不是因為德國入侵波蘭?
但是美國不想插手波蘭的事情。英國孤掌難鳴,心有餘而力不足。
讓美國決定遏制蘇聯的是希臘。斯大林得寸進尺,妄想把希臘也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這就涉及到地中海的政治格局了,直接威脅中東。而希臘是英國的女婿家,英國的底線、核心利益。美國絕不能袖手旁觀。所以才有美國戰艦訪問希臘,土耳其成為美國的盟友。然後蘇聯建立鐵幕,冷戰開始。
-
8 # --_--NichtWiedu
我想說的是你們總說華沙自己作的。那話又說回來了。蘇聯算好人嗎?英美心眼壞難道蘇聯就心眼好嗎?
-
9 # TZ95KG
愚蠢的波蘭領導人,要搶在蘇軍前解放華沙,(衝起義人數上講這群領導人還是受到波蘭人擁戴的)。不管蘇軍是不是隔岸觀火,就一條你不聯絡我,我怎麼配合你?就能堵住一群人的嘴。
-
10 # 戰爭之王
華沙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波蘭人過於天真,本身就沒有足夠的準備。而且事先根本沒有和距離最近最能提供幫助的蘇聯方面接觸,從一開始就指望遠在天邊的英美給予支援,而且波蘭人認為華沙起義後德軍為了騰出兵力對付蘇軍一定會放棄華沙,貿然開始行動,最終導致了這出慘劇。
波蘭人認為德軍面對蘇軍的強大壓力,會在起義後立刻放棄華沙,所以根本就沒有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但是在華沙周邊,其實就有大量德軍精銳部隊,隨時可以前來鎮壓這些波蘭人。
而從一開始,波蘭人根本就沒有和距離較近的蘇軍接觸,而是完全指望英美軍的支援和德軍的放棄,這顯然有悖軍事常識。如果事先和蘇軍溝通好,勢必會大法減輕傷亡並擴大戰果,但是波蘭人沒有這麼做。當時蘇軍推進到維斯瓦河附近,德軍炸燬大橋並組織防禦,而且此時蘇軍後勤補給線已經高達400公里,根本就無力支援波蘭人的華沙起義,冒然進攻只會付出巨大的傷亡並失敗。
蘇軍也不是一點都沒有幫助波蘭人,其空降了一部分聯絡員用於溝通彼此,結果無人接應而被德軍抓獲。派遣的一個波蘭師(由波蘭人組成,但隸屬於蘇軍)渡過了維斯瓦河,可是波蘭起義部隊不配合作戰,最後這支波蘭人組成的蘇軍在戰局惡化後只能撤回對岸。
最終,華沙起義徹底失敗,波蘭人也白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牽扯到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蘇軍在進攻到華沙城下之時,正是結束一系列的大規模進攻戰役,部隊需要補給和休整。同時波蘭和蘇聯是宿敵,而且華沙起義是親西方的政治力量在主導,其在蘇軍進攻之前提前起義也有自己的政治目的,想搶先蘇軍佔領之前,在波蘭建立一個親西方的資產階級政權,而不是一個紅色的共產主義政權。但在當時的形勢下,蘇軍與華沙近在咫尺,而西方力量的支援卻是遙不可及。而蘇聯是不願意見到華沙起義成功,從而建立一個親西方的政權的。所以蘇軍大軍壓城,卻袖手旁觀德軍將反抗軍消滅殆盡,將華沙夷為平地。從歷史上講,在二戰之初的1939年,蘇聯與德國聯手侵略波蘭,導致波蘭亡國。但是十分戲劇性的是,在戰爭中波蘭和蘇聯又成為了盟國。但是二國之間所存在的矛盾是不可能消失的,波蘭在二戰前的蘇波戰爭中對蘇聯造成了大量傷亡,而蘇聯在波蘭製造了卡欽森森慘案,同時對大量的波蘭人民進行流放。這些矛盾都不是短時間所能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