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籌徒健身

    古語云 :我們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教育。在21世紀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重金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幫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興趣班的收費比他們父母的年收入還高。我認為當代的父母應該理性對待孩子的交易,不應該盲目跟風。理由從下面可以看出。

    第一:孩子在童年的時候是孩子開發天性和培養自己興趣的關鍵時刻,父母不應該盲目的去聽從一些所謂的商家嚇唬,說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或者會落後於隔壁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比別人差等一下不理性說法。

    第二:在當今不應該再像古代一樣認為讀書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父母應該在孩子童年的時候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幫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花費父母所有積蓄或者在孩子童年短短几年花費掉房子的首付。

    對於父母以上這種教育不理性的消費是不應該盲目跟風的,我們應該理性根據孩子童年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孩子的童年教育費用。

  • 2 # 數學老師愛講故事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此捨得花錢的父母首先值得“肯定”,畢竟他們確實想孩子好也捨得付出。

    但恕我直言,這種“肯定”並非讚揚僅僅敷衍,甚至略有貶斥,就像老師誇學生聰明,往往是因為怒其不爭,又實在找不到能肯定和表揚的點,卻又怕打擊孩子一般!

    因為他們的“捨得付出”僅僅是花錢找人代勞,而非勇於自身成為孩子的優質榜樣,這是“懶和懦弱”;

    而且還有臉拿上網曬,這已然是歧途不知更以醜為美的反面典型,這是“熊爹媽”的思路還指望花錢就能讓“熊孩子”成才?

    要知道“根不正則苗必歪,這是自然規律!”

    所以雖然我可以理解這類父母的出發點並不壞,但過猶不及只會起反效果,所以奉上以前親筆的一篇文章,希望對這類家長有些幫助吧……

    育子如種瓜,強扭不甜!催熟有害!只有“本的”才最好!

    導言:

    前幾天被人發傳單,強行推銷了波理念,說"學霸是補課補出來的",出於同行,我可以理解這番言論的目的,但心頭卻有些不齒。

    畢竟是個人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催熟的菜有害"!

    一:強扭不甜!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同時也有與生俱來的不擅長,而"學習"僅僅是孩子人生前半程"專職學生"時的工作,"分數"雖是績效,可工作內容除了"學習知識,學會考試,更多的,還是培養品質和能力"以備未來人生!

    沒曾想,激進的社會感染了人,同時也感染了父母的育子心態:

    比較雖是好事,但最應該的,是讓孩子"自己學會比較對的、正的和好的",而非把孩子當作成果來進行父母能力之間的比較!

    更何況假如孩子真的沒有"學習天賦",為了滿足父母比較的功利心而硬把他往學習這條路上帶,想透過補課讓孩子長進,成效肯定是有的,可能達到的高度卻一定不會讓家長滿足。

    那到了最終,家長無外覺得"費時費力費心費錢卻沒成果"不說,最關鍵,這還是對孩子的一種耽誤和殘忍!

    因為孩子真正的天賦被埋沒了,父母在耽誤孩子!

    更因為外界忽視了孩子的擅長,只強調孩子在不擅長上必須長進,這就會給他灌輸進一種錯誤的生存理念,"人是為周圍的需要而活,並非為自己的希望而活"!這種只強調責任忽視追求的人生觀正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二:催熟有害!

    不談普遍,只談優秀。

    假如一個孩子確實有"學習天賦",那麼一味強調"成為學霸"其實也是不對的,更何況還是補課補成的學霸!

    要知道,人都是有上下限的,擁有學習天賦只代表了孩子在學習和考試上的下限高於普遍,這雖已是優秀,但金字塔的頂是個尖,頂端畢竟只能有一個,那在優秀中就自然存在了"天才、強和比較強"的差別,而這取決於孩子的上限。

    上限是非人力能改變的,因為這是自然規律,不然愛因斯坦滿街跑,"天才"這個稱謂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當孩子觸碰了自身學習的上限,這就已然代表了他在專職學生時是成功的、是優秀的,那麼這時父母還拼了命"讓孩子透過補課更近那不可能,或浪費資源卻收效甚微的一頭"根本沒有意義,還不如調整視線,換個思路,把孩子沒觸碰到上限的方面再予以提升,不是效果更佳、意義更大、對孩子更好嗎?

    三:只有"本的"才是最好!

    我個人並非排斥"補課",我也覺得補課是能補出東西,能讓孩子提高成績的。

    但我只想強調一點:

    那就是父母在決定為孩子補課前,必須先弄清楚自己到底希望孩子能補出什麼東西,補成什麼水準,補到什麼高度!

    這個東西、水準和高度不是單純父母的意願,而是得符合孩子自身實際能力的,這不是靠臆想和主觀判斷就能找到的,而是得仔細觀察和分析、根據客觀,公正判斷出來的。

    否則就是"螞蟻想摸天"只會徒增笑料和自傷!

    因此真正為了孩子好,父母首先該思考的並非"補不補課",而是"自家孩子的"本""到底是什麼!

    他的"本"到底是不是學習,如果不是,那補課就別太追求水準和高度了,能讓孩子認清自己,端正態度,有了努力追求分數的意願和表現就已可謂足夠。

    倒不如多花些心思找到孩子真正的"本",並予以培養來的好。

    如果是,那孩子現在是否已觸碰自身上限,沒碰到的話,那補課的效果肯定能讓父母滿意和欣喜;

    但如果已然碰到,那就別太指望好成效和大驚喜了,因為孩子自己已力所不逮,能讓孩子改善現在學習上的不良細節和微小疏漏就已可畏足夠。

    還不如多花些心思找到孩子"本"外的缺,再予以引導和改善來的好。

    結語:

    這個時代充滿了轉基因,這是時代進步的表現,但人人都知"本雞、本鴨、本菜……"的營養和價值最高!

    那麼育子如種瓜,"本的"又何嘗不是最好? 你覺得呢?

  • 3 # 黑怕不怕黑黑

    這個現象多少也反映出當今家庭的教育支出和教育收費狀況。

    公辦學校還存在著入學需“建校費”,私立學校學費提到規定最高限額,各種班費,開學前的補課費,學期中的補課費,期末的補課費,各種所謂的費用一年下來也有三四萬了。本人所在的私立學校一個學期補課費要交三次,湊起來有3000。學費7000一學期,還沒算伙食費,校服費,空調費,班費,郊遊費,食堂碗卡費。學費交了是對整個學期課程的包括,殊不知如今的私立學校肆意妄為向學生以各種名義索取額外的費用,把一天中原有的下午最後兩節課改成自習,然後要求學生交補課費派老師來上這兩節自習。

    一般的私立學校市教育局查的少且權利大,沒交學校要求交的額外費用的甚至開除,這類違規收費的現象似乎已經成為了學生與家長腦中習以為常認為是正確的行為了。那麼消費者在這種缺少管理監督的消費環境下處於受損害的地位,所以為什麼說教育是三大暴利行業之一了。

    另外學特長的學生支出就更大了,無論音樂美術舞蹈播音編導表演器樂聲樂體育……這些藝術生既要支付文化費用又得對特長開銷。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支出是長時間的,十幾年內所支出的費用真的只是一個首付這麼小嗎?大城市的家庭還過得去,可中國的實際畢竟是小中城市佔城市人口大部分,何況農村?(41.48%)而經濟不發達地區教育質量低,文化不好的學生為了出路只能學特長,且不說能不能過藝考,學考和高考,經濟壓力對於他們來說是持續的,家庭稍有負影響就只能做廉價勞動力了,而路,只有這一條。現代社會誰願意?但要過好日子哪個工作不是要求高,中國本是人情社會,法律也似乎離日常生活比較遠,現在要擺脫貧困對人民的影響反而不合理的收費現象在“法律真空區”滋長,很多時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願不願意的問題。還有相關制度要根據實際需求完善,執行要真。

    鄧小平同志說過:教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基。怎能讓商業盲目求利的思想充斥在培養人才的地方?

  • 4 # 明天15552

    望子成龍成鳳的人分兩種:

    一種是口活厲害的,什麼父母多辛苦,全家都指著你,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等等。指望娃好好學習改變階層甚至改變全家階層的。

    一種是投入比較多的,不僅投入大量時間,還投入大量金錢。害怕讓娃輸在起跑線上,指望著娃有出息。

    我就厲害了,佛系養娃。不指望成龍成鳳,當個普通人挺好。不用去面對激烈的競爭。有錢養活自己,有閒四處轉轉,有精力幹自己喜歡的事,足矣。

  • 5 # 智匯魔方服務

    正常情況下,一套房首付是20萬到30萬,也就是說,孩子的教育費,三年內花了20萬到30萬。那這個數字多嗎?

    在小方看來,這個數字多與不多,還要分情況看。

    對於條件優越的家庭來說,這個數字並不多,因為基本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並不會讓孩子只是上學那樣簡單。往往學習之外,孩子們還要被安排學習各種技能,參加各種輔導班,之前騰訊專題《活著》之興趣班王國中就有這樣一張教育清單:

    最少一年13.6萬,三年下來,30萬是遠遠不夠的。

    而對於在農村或者在十八線小城市生活的家庭,這個數字差不多就是天價了。

    一來因為這些小城市的幼兒園,在學費上並沒有一二線城市高,畢竟教育水平在那擺著。在小方老家,一個像樣點的幼兒園,一個月託管費、飯費、其它雜費加起來差不多1200元左右,三年算下來差不多4.3萬。

    二來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生活在普通家庭條件中的孩子,父母是很少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的。即使家庭條件好點,報的興趣班也不會很多,基本2個興趣班封頂,因為各種好的資源實在太少了。

    所以還能怎麼看,我覺所有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錢是一方面,教育資源又是一方面,想做到魚與熊掌兼得,著實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述劉備的3件重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