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資格說苦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佔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臺灣》、《Sunny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1957年,何佔豪考進上海音樂學院管絃系主修小提琴。那時,他們經常下鄉演出,每次都拉外國曲目。何佔豪慢慢發現,聽他們拉琴的人越來越少。他開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華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呢?於是,何佔豪和丁芷諾、俞麗拿等6名同學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  起初,何佔豪用越劇音調創作出了絃樂四重奏“小梁祝”,第一次嘗試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戲曲音樂。  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陳鋼被派來與他合作。經過三個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終於完成了。有趣的是,當時曲子中並沒有“化蝶”這一段,因為他們執著地認為新中國的年輕人不應該迷信。音樂學院領導聽後哭笑不得,指出這是浪漫主義的一種創作手法。他們這才“放心”地把“化蝶”補出來,於是就有了今天長達26分鐘、被譽為“我們中國自己的交響樂”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 2 # 我是大贏家王富貴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佔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陳鋼簡介: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佔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臺灣》、《Sunny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樂作品。 何佔豪 (1933-) 浙江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劇團樂隊工作,後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學習小提琴,並和幾位同學組成“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探索小提琴作品創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風格問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種探索的成果。畢業後,轉入作曲系,隨丁善德學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還有絃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龍華塔》、越劇《孔雀東南飛》的音樂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凌渡和菲斯塔比較,哪個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