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贏之道
-
2 # 江尾望君
首先,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世貿發展也不是金本位迴歸的理由。相反正是世界貿易的快速發展,黃金才退出了歷史舞臺。紙幣才得以快速發展。
其次,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資訊化社會,智慧化社會,數字化社會已是大勢所需。黃金的低流動性註定無法恢復往日的榮光。但黃金具有投資和商品雙重屬性,在風險規避,抵禦通貨膨脹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在美國濫用美元貨幣屬性的今天,去美元化,增加黃金儲備似乎正成為一種趨勢。但這種去美元化,並不是簡單的重歸金本位,或替代。而是應該以一種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為各國經濟發展,貨物貿易,提供支付選擇。這就必須得提高非美貨幣在大宗商品定價的中的能力。
第四,近年以來,美國利用美元地位對其它國家肆意制裁,讓很多國家深受其害,也意識到單一美元的危害。這就需要更多的支付渠道,或支付貨幣來對沖和減少各國對美元的依賴,增加外匯儲備多元化。一些國家降低了美元的持有量,增加黃金和非美元貨幣,透過央行貨幣互換,一方面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同時規避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
第五,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正在著力培育大宗商品的定價能力,黃金期貨,原油期貨穩定發展就是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六,自加入世貿組織後,人民幣的支付和使用頻率越來越高,IMF將人民幣納入SDR,人民幣國際化程序進一步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呼之欲出。成為Swift系統之後一個重要的支付系統,目前英法德也在著手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元的SPV.
第七,雖然移動支付和數字貨幣正在興起,並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但終究還是難以改變紙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貨幣的功能。
第八,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單極美元貨幣必將為多元化貨幣所替代,美元本身為促進貿易流通,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把它當成一種武器,則必然會被歷史所唾棄。
第九,美元仍在當前外匯,支付,貿易,儲備市場中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若美國能夠痛改前非,美元的市場地位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得以保持。
所以,綜合分析認為,雖然去美元化是一種趨勢,但去美元后惹沒有一種新的貨幣來彌補空白,黃金功能會得有效發揮,但即便這樣,美國擁有的黃金儲備仍是最多的,如果美國利用黃金作為武器,則世界可能會重蹈美元的老路,所以去美元化,恢復金本位,不是貨幣發展的趨勢。關鍵在於去美元化後多元化市場格局能否形成。
-
3 # 十分有財我們為什麼不拋棄美元迴歸金本位
2008美國次貸危機後,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開啟了“直升機撒錢”的量化寬鬆政策(QE),引起了全球對於美元的信任危機。近期關於美國和多國的貿易博弈,引起各國央行提高黃金儲備,黃金的地位和價值重新迴歸人們的視線。
其實早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牙買加協定就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範圍,使其逐步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防止美元獨大可能產生的系統性風險,人民幣也在2016年加入SDR貨幣籃子。
既然黃金作為貨幣有上千年曆史,而且在全球範圍被認可,為何不迴歸金本位作為全球貨幣基礎?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中,就提出了黃金重新迴歸貨幣職能的說法。但實際上會遇到一些操作上的難題。
黃金的實物交割不是問題重回金本位並不是用“金元寶”交易,而是可以採用數字黃金的形式,如同今天我們用微信支付寶轉賬而不需要再用紙幣一樣。買一棟房子,我可能需要向對方賬戶支付12.5Kg的黃金,就這麼簡單。所以運輸和切割並不是問題,黃金只需要作為數字賬戶背後的真實庫存即可。黃金可以儲存在官方或者交易所的倉庫中,實際交易發生時,只是庫存的歸屬變化,不需要搬運黃金。
事實上在一戰之前的歐洲,就採用金本位,各國規定本幣的“含金量”,只不過不是數字黃金,而是用各國貨幣,比如最具代表性的英鎊,來表示黃金的數量。
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的金匯兌本位制,也是用美元表示黃金的數量,當時35美元表示1盎司黃金。
當時大家用英鎊交易,或者美元交易就相當於用黃金交易。那麼這麼好的機制為啥解體了呢?
特里芬難題二戰後美國透過國際貿易大發橫財,儲存了全世界3/4的黃金,美元取代英鎊成為黃金的“代言人”。美元成為了全世界的貨幣,美國承諾35美元的官價兌1盎司黃金,國際貿易只需要支付美元即可,不需要再像一戰前轉運黃金或使用銀行券。
但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芬發現了一個問題,保持全球貿易所需要的美元,需要美國持續貿易逆差來輸出美元,而美元如果輸出過多,人們對於手中的美元能否真的兌換出黃金就心生疑慮。
美聯儲是可以印美元的,但是美國國庫中只有7000噸黃金,在這樣的信任博弈中,美國的黃金儲備不斷被擠兌,大幅下降,直到1971年裡根政府宣佈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不在保持35美元的官價兌換黃金。
這之後的幾十年裡,美元與黃金的比價從35美元/盎司一直飆升到了現在的1300美元/盎司,並非黃金更值錢了,而是美元的價值下降了。
因為黃金作為貨幣和儲備幾乎很少被用於工業消耗,所以從人類開採黃金以來,黃金的存量一直比較穩定。全球地表黃金存量19萬噸,而每年新開採黃金只有3000噸,不到存量的2%。
全球的黃金存量不變,而美元不斷增發,全球美元與黃金的比價自然要上升,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是一樣。
黃金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2018全球GDP達84.84萬億美元,而全球新增黃金產量4670噸每年(包括礦產金3502、回收金1168噸),約合1920億美元,遠遠趕不上全球新增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增速。如果迴歸金本位,黃金作為貨幣供給是無法滿足貨幣需求的。
這也是黃金無法作為貨幣的主要原因,全球各國的央行可以根據本國的經濟增長情況增發貨幣,而黃金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全球統一用一種貨幣,就會出現各國經濟增量與貨幣增量在區域性不均衡的情況,所以全球貨幣仍是一個難題。
結論,歷史的車輪在前進,重回金本位並不現實,但是黃金仍然是衡量價值的最好手段。 -
4 # 白刃行走
不可能了,除非發生大規模的戰亂,否則是不可能的。
世界貿易發展的太快,貨幣需求增長迅速,而黃金的增長有限,速度遠低於貨幣需求增長的速度,那麼黃金價格的上漲將會是長期性的。如果貨幣的價格上漲,人們就不會用,消費和投資的意願都下降,經濟就會萎縮。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這才是最為重要的原因。
另外,黃金作為商品的需求波動性較大,真實的工業需求只佔到需求的10-15%左右,主要的需求為首飾,因此,黃金價格的波動會大於大多數貨幣,不利於貿易和貨幣穩定。
除此之外,黃金的分佈不均勻,那些沒有黃金儲備的國家怎麼辦?
-
5 # 互金直通車
我認為是有可能的,但只能是暫時的。
現在國際貿易已經很少用黃金結算,主要原因就是黃金結算、交割、運輸比較麻煩。其實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是一個道理,古代的國內貿易也使用黃金,但是由於金銀等貴金屬的上述弊端,逐漸採用紙幣替代了。
但是,無論紙幣怎樣發展,都沒有把黃金廢除,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所有的紙幣都是一種信用貨幣,一旦這種貨幣背後的信用體系產生危機,這種紙幣就沒有價值了。縱觀目前一些內亂比較厲害的國家,委內瑞拉、土耳其等等,貨幣貶值速度簡直不忍直視,紙幣也就變得沒有價值。
二戰之後,國際貿易結算是採用金本位的,但是,這會制約國際貿易的發展,導致歐美等國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和黃金掛鉤。紙幣和黃金硬性掛鉤其實仍然是金本位的,只不過換了一個符號。
後來美元和黃金脫鉤,但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多邊貿易越來越多,美元結算體系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因為美元背後的信用風險讓大家感到不安。試想,美國動輒就揮舞制裁大棒,哪裡來的底氣呢?就是美元霸權的作用。
如果世界仍然和平發展,美元體系的弊端會越來越多,美國如果堅決維護美元的信用,就要為世界無償做一定貢獻,這不符合美國、尤其是特朗普的風格,其實,有一天將來的總統或民意也會如此。美國如果不維護美元的信用,美元體系就沒有意義了。所以,美元體系終結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比較可行的一種方式就是設立國際貨幣,但是協調起來很難,首先是既得利益的美國、歐盟、日元等經濟體不願意,其次是國際貿易會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影響,各個國家也都有自己的算盤,哪個國家領導人也不願意在自己的任期內放慢發展速度。
比特幣曾經作為一種考慮的方案,但是很多國家都不予承認,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其實,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類似比特幣的電子信用貨幣如果成為世界貨幣,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方案,不由各國政府操縱,成立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國際貨幣組織,以此建立全球貿易結算體系。
即便這樣可能也是烏托邦,因為前提是和平發展,一旦發生國際戰爭,所有的信用貨幣都會面臨風險,最終還要再回到金本位,所以,國際貿易回到金本位是有可能的,觸發因素就是戰爭。
回覆列表
半點可能都沒有!
1、如今的經濟體量和發展速度,黃金夠用嗎?每年新開採量都放到中國也未必夠。
2、黃金的貨幣屬性,金融穩定器的特點仍然有效這不是誰能改變的,而是歷史的選擇。所謂貨幣天然是金銀,而金銀並非天然就是貨幣。
3、在貨幣數字化的未來,黃金的貨幣本位不可能迴歸,影響只會越來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