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灰視讀

    水滸中的武打篇幅並不算短,只能算正常。

    1、也就是說,水滸對於武打的描寫,長短合適。作者很實在

    2、金庸把武打寫得那麼長,一招一式都寫清楚,一個武林大會能寫個一兩章。說實話,這正是金庸的敗筆,也是金庸小說極大的缺點。小說必竟不是電影,你非要把每招都寫清楚,讀者確實也覺得煩。還是寫意點好。

    3、金庸是個報人,自己的小說在自己的《明報》連載。大家又喜歡看,每期都寫點。即可以充版面,又可以多賣報紙,最後出書又可以湊字數。是相當好的生意。

    4、古龍的武打描寫雖說要寫意些,古龍有更好的賺錢方式。就是多斷句。寫一句話就另提一行。生生把小說寫成了詩歌。一本薄書寫成了厚書,稿費“騙”了不少。

    5、不光是金庸古龍這最出名的兩位,其餘的武俠小說家都各有各的賺稿費的門道。

    6、最後說一句,你所認為的,武俠小說的武打描寫都很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者為多賺稿費特意為之的。

  • 2 # 賞悅空間

    水滸傳的創作背景和現代武俠小說不同。讀水滸傳不能從當代武俠小說文化作品角度去解讀,自然描述書中的武打場景是敘事方式不同。當代小說諸如金庸、古龍等作品描述武打場景也各有特色,當然也有歷史小說敘事方式的傳承。

    功夫一詞是對練武者術的評價。武功高低並不是水滸傳所要透過打鬥場面的描述表達的意義,它只刻畫筆下人物的生動性格特點及為俠講義、除暴安良的水滸英雄畫面。

    古人用筆語境不同,還不是現代白話文的寫作風格,言簡意賅。

  • 3 # 他狼叔

    我覺得不短啊,每次正式對戰都有試吧,如果說短,那就只能說沒有像金庸小說裡那樣一招一式都寫得清清楚楚,再說我個人的一個想法,我的想法就是恰恰相反,戰鬥時間短正是說明武功高,一招就把對手解決了,就像小說裡說的只一合,就將對手斬於馬下~

  • 4 # 灣火

    若說武打篇幅較長的,也就只有金庸了。金庸在武功招式和路數都有其傳承和脈絡,一招一式,讀起來彷彿看到兩個武俠人物在面前切磋較技。

    我在寫問答的時候,編寫衍生故事,也借鑑了金庸的文風手法。這種文章讀起來比較形象和生動。

    水滸整個篇章裡,武打的篇幅很短,覺得很不過癮,每個出場的場面都很足,但是打起來,就是一筆帶過。粗看起來,梁山好漢的武功怎麼寥寥數筆,便知勝負輸贏。似乎武打設計上不足,看得有些索然無味。

    其實,水滸不是武俠小說,它是偏歷史小說。裡面講忠義多過講俠義。這部小說塑造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個個性格鮮明,活靈活現,每個人具備有質樸的英雄主義性格特徵。

    整部小說以落草為寇到扛旗起義,最終歸附朝廷的故事。這裡面不是為了爭個武林盟主,或搶個武功秘籍的故事。所以裡面的武打篇幅並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圍繞樑山好漢共襄義舉,推動從起義開始,到最後失敗的經過。

    小說裡的文字精煉,形象生動。留白的地方很多。只要有留白,自然會讓你展開無限的遐想。

    不過從作者的喜愛來講,給予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人的武打場面還是比較多的。在你讀水滸,你會被他的烘托氛圍所吸引,反而忽略了武打的細節,這也是章回小說的魅力。

    其實,不管我們看到的早期的武俠小說,蒼穹神劍,荒江女俠啊。裡面的的武打篇幅也是不多的。很多反是神怪妖術做了輔助,當誇張的情節佔了版面,武打就微不足道了。

    水滸後期,也有怪力亂神的章節。如果對手是包道乙,鄭彪,你用啥武功都無濟於事,神怪總是能勝人力。

    能把武打推向巔峰,也只有金庸了。能把每個意境推向極致,也只有古龍了。

    如果把水滸的人物留給金庸,那武打場面必定精彩,讀之壯志滿懷。如果把意境放給古龍,那你的水滸人物必定是陸小鳳或傅紅雪之類的人物。

    不管如何,水滸裡的頂級戰將,武功都是很高的,儘管篇幅不多,但你自己在心中留個遐想就是。

    讀水滸,更多讀的是想象,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個水滸世界。

  • 5 # 戴草帽的小老鼠

    《水滸傳》中描寫打鬥的篇幅一般都很短,比如武松大戰飛雲浦,左一踢右一踹,先下去兩個,再回頭追後面兩個,一刀解決跑得慢的那個,捉住最後一個。看起來好像不過癮,這說明武松武功不高?

    當然不是,武松舉三五百石頭那段說明一切。小說對武打場面所花的筆墨不多,這不能說明梁山好漢武功不高。

    《水滸傳》也有花筆墨描寫打鬥場面的地方。我們就講一個例子,分享一下病尉遲孫立與遼國大將寇鎮遠的打鬥場面。

    ……只見孫立飛馬直出,徑直奔向寇鎮遠,兩人開始大戰。由於孫立的金槍神出鬼沒,這遼國寇鎮遠戰了不到二十回合就拔馬逃回。孫立不肯放過這立功的機會,看到寇鎮遠逃跑回陣,策馬追了上去,並拿出弓箭射向寇鎮遠。孫立在馬上帶住槍,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滿弓,覷著寇先鋒後心較親,只一箭。一箭射出去……沒想到寇鎮遠聽力非常的好,聽得弓弦響聲,把身子一側,不僅躲過箭還順手把箭給抓住了,這武藝真是了得,孫立見了都情不自禁的心裡喝彩起來。那寇將軍聽的弓弦響,把身一倒,那枝箭卻好射到,順手只一綽,綽了那枝箭。孫立見了,暗暗喝彩。孫立這一箭激起了寇鎮遠的決鬥心,寇鎮遠拿得孫立的箭,於是他掏出自己的弓回敬,朝著孫立心窩就是一箭。寇先鋒冷笑道:“這廝賣弄弓箭”便把那枝箭咬在口裡,自把槍帶住了事環上,急把左手取出硬弓,右手箭搭上弦,扭過身來,望孫立前心窩一箭射來。然而,孫立藝高人膽大,在馬上扭來扭去等著你的箭射來,箭快中身體時一個突然的後倒,躲過了箭。孫立早已偷眼見了,在馬上左來右去,那枝箭到胸前,把身望後便倒,那枝箭從身上飛過去了……原來孫立兩腿有力,夾住寶鐙,倒在馬上,故作如此,卻不墜下馬來。孫立索性就保持了這個姿勢不動,認由他的戰馬繼續往前跑,寇鎮遠一看這情況,誤以為孫立是中箭了,於是回頭過來要捉孫立。寇先鋒勒馬轉來要捉孫立。兩個馬頭卻好相迎著,隔不的丈尺來去,孫立卻跳起來,大喝一聲“不恁地拿你,你須走了!”孫立這一聲大喝,著實把寇鎮遠給嚇了一跳,只見寇鎮遠:寇先鋒吃了一驚,便回道:“你只躲我的箭,須躲不過我的槍!”望孫立胸前盡力一槍搠來。眼看孫立危險,可孫立畢竟不是吃素的:孫立挺起胸脯,受他一槍,槍尖到甲,略側一側,那槍從肋羅裡放將過去。那寇將軍卻撲入過來懷裡來。

    以上是孫立大戰寇鎮遠時的精彩部分,前後將近一千來字,相當於一個高考作文字數了。當然,最後孫立也解決了寇鎮遠。孫立超常的反應能力在這場打鬥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你刺我一槍,我偏偏等著槍尖快到時再躲閃。

    如果說《水滸傳》對打鬥場面沒有精彩描寫,孫立這段可以作為一個反駁例子。要知道,孫立僅僅是梁山排名三十九名,屬於偏將,其武功相對於魯智深、武松、林沖、盧俊義等人是要差一些,卻有如此精彩的武打描述。可見,並不見得武打描寫少了,就說明《水滸傳》人物武功不高。

  • 6 # 泠朔

    《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只是它書裡面的好多模式被後世武俠小說所借鑑。要說篇幅短,武功就不高這話就不是很對。高手過招就是一招解決的事。那麼一招就能解決對手,你覺得是高手,還是弱手呢?

    武俠小說所說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這種事不是絕對的。想破別人的武功,快是一個突破口。但是凡事不能看表面。就像現在下圍棋一樣,兩個絕頂高手,你覺得他們能快速解決戰鬥嗎?說不定是和棋或者好久才能略佔上風。那麼這個樣子就和高手對決,一招就解決不就是產生矛盾了嗎?所以有一個詞叫做“棋逢對手”。

    假如確實是一個高手,一招就能解決對手。另一個高手也能一招就解決對手。那要是這兩個高手碰到了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呢?能一招解決對手嗎?顯然不可能。

    古人寫小說,武功很寫實,不會輕功,武藝就是硬碰硬。而且古人很懂原理,兩個棋逢對手的人要是交手最開始一定是不分勝負到最後要麼兩敗俱傷,要麼必有一傷。所以,無論《水滸傳》還是《三國演義》,武功都是不誇張,很現實,很符合原理的。像《三國演義》的打鬥篇幅也很短。像趙雲和人打鬥的篇幅也很短,我說趙雲武功差,你肯定不會同意。

    《水滸傳》的打鬥篇幅較短,但是短不代表不厲害。之所以會篇幅短是因為實力差距較大。像呼延灼打李忠,周通。武松打蔣門神等。這種實力懸殊大的,幾招就解決戰鬥,寫的花樣再多,篇幅也會很短。另外,像一些棋逢對手的好漢,篇幅雖然短,但是時間長啊。雖然描寫就兩三行,但是卻是打鬥四五十回合,但是四五十回合怎麼打,難道要一招一式寫出來嗎?這是任何一個作者都不會寫的,那麼這樣就違背了詳略得當的道理。另外,像林沖對楊志,楊志對索超,呼延灼對林沖等棋逢對手的單挑之所以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花樣少。像林沖對楊志,就是站著刀對刀,楊志對索超就是馬上刀對斧,林沖對呼延灼就是槍對鞭。就是高手之間只展示一種兵器的對抗,那麼再怎麼寫,也是一種兵器,也寫不出什麼新花樣,篇幅自然就會短。

    而要說《水滸傳》都是篇幅短的打鬥那太絕對。像號稱《水滸傳》第一單挑的孫立VS寇鎮遠,全篇大約800—1000字,就和一片作文的長度差不多。之所以長,是因為我們也看到,孫立和寇鎮遠的打鬥,絕不是拼一種能力。他們一開始先鬥槍,之後鬥箭,然後鬥馬術,鬥敏捷度,斗膽量,鬥反應力,鬥智慧,最後鬥鞭法,一場打鬥,好幾種花樣,篇幅自然長。但也能看出棋逢對手,在一場打鬥中展示了多種能力,說明武功全面,戰鬥經驗豐富,基本功紮實。這樣的能力拿到整個《水滸傳》中也會讓很多絕頂高手自愧不如。

    綜上,篇幅短,不一定代表武功差,要麼是實力懸殊,要麼是棋逢對手。而篇幅長一定可以說明武功高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拉達麥克風有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