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輝仔很忙剪輯

    當年“兩週一成”“四大天王”等等時期,成就了許多的經典電影,比如說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功夫》等,周潤發的《賭神》《英雄本色》《監獄風雲》等,還有成龍的《醉拳》《紅番區》《警察故事》等,還比如說《倩女幽魂》,這些電影都值得我們看好幾遍,而我看了下現在的電影,拍的精彩的好像就那麼幾部《我不是藥神》《少年的你》等是近兩年的電影,而更多的是像各種俗套的翻盤,《上海堡壘》看的簡直瞎了眼。

    我想就是現在流量明星太多,根本毫無演技,而有的導演像靠流量來收割韭菜,只能說太看不起觀眾的品味了,我們不是什麼電影都回去買單的,所以票房縮水,優質電影稀缺成了目前電影行業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就是劇本,我們發現很多都是經典電影或電視劇翻拍,而沒有更好的劇本出現,《倩女幽魂》又被翻拍,電視劇金庸系列都不知道被翻拍多少遍了,毫無新意,要想讓電影行業發展更好,劇本也是重要的環節。

    希望資本入局,不要在販賣情懷了,好好用心的做電影吧。

  • 2 # 靈魂的小視窗

    票房9年首次負增長 中國電影(13.500, 0.12, 0.90%)行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終於有人講清楚了

      2018年是殊為不易的一年,資本寒冬,市場降溫,輿論風暴……尚在成長中的中國電影產業遇到來自內部、外部的重重挑戰。2019年1-5月,影視大盤承壓,最困難的時間仍未過去。

      6月1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上海電影(14.510, 0.38, 2.69%)集團,上海國際電影節一起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如約而至。

      在這一場中國影視界頂尖財經論壇上,除了釋出《強影之路2019》白皮書,還為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於冬以及著名演員、導演吳京頒發了“中國電影領軍人物獎”,向中國電影的領軍人致敬。

      論壇環節,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華誼兄弟(4.310, 0.22, 5.38%)創始人王中磊、上海電影集團Quattroporte王健兒、慈文傳媒(8.370, 0.13, 1.58%)創始人馬中駿等數十位行業大咖悉數到場,就票房九年首現負增長,製片和影院分賬比例等“接地氣”的問題展開深度探討。

      關於影視行業寒冬

      自2018年以來,影視行業就步入低谷。一方面,電影票房從快速增長變成下滑;另一方面,融資不暢、上市公司市值急劇縮水,也給電影企業經營者們帶來巨大壓力。對於影視行業的現狀、突破方向,企業家們是怎麼思考的?

      去年光線傳媒(10.960, 0.47, 4.48%)董事長王長田提出一個觀點,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國內會有上千家影視公司面臨倒閉。在今年的峰會上,王長田繼續聊了這個話題。

      王長田:去年的我好像是烏鴉嘴一樣,這個真的不怪我,我也沒想到會愈演愈烈。行業寒冬在加劇,一場一場的風暴刮過來,行業深陷谷底,大量企業倒閉可以看作是正常的市場反饋。這樣的情況到明年會改善,但今年仍然很嚴峻。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應對行業寒冬,歸根到底還是要拿作品說話,每家電影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我覺得這是考驗所有的電影公司專業程度、專業態度的關鍵的時刻。電影行業是逆週期行業,越是經濟不好,電影反而發展得好,因為消費者需要影視作品作為慰藉。 現在各個行業都面臨很多的壓力,電影行業也處在調整期、洗牌期,對我們在座的來說,需要迎難而上,要堅定信心。

      保利影業董事長李衛強:電影行業進入調整期,每個行業都有它的週期性。國內票房確實是下滑的,觀影人次也是下滑的,其影響因素有很多:從製片方的角度看,去年上映的電影有400部左右,數量上來說是夠了,但質量可能和觀眾的要求還有差距;從院線來看,截至今年3月底,螢幕數量已經有6萬多塊,也是足夠的,可能在區域和地點分佈上還不均衡;從價格來看,電影票票價可能偏高了。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今年電影票價的上漲主要是在春節檔,春節檔經過多年時間的積累發展成為了最重要的一個檔期,觀眾在這一時間段有集體性觀影的剛需,在這樣的檔期抬升票價會傷害消費者的心理。

      製片方和發行方對票補的投入正處於一個迴歸理性的過程。對製片方而言,電影行業的核心還是好內容。影視企業只有持續產出優質內容,觀眾才會持續為中國電影買單。同時還應呵護觀眾和市場。

      關於中國產大片

      博納開創主旋律電影商業化新模式之後,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成功案例,比如《戰狼2》這樣非常優秀的電影,主旋律題材未來的趨勢是怎麼樣的?如何避免觀眾對這一類題材產生審美疲勞?

      於冬:我覺得現在電影需要進行突破,《流浪地球》做到了科技的突破;我們還要在美學上的突破。是要借鑑現代電影技術和現代電影語境,賦予過去傳統主旋律電影一種新的樣式,讓它跟世界演員接軌,讓它跟年輕人接軌,這些年博納做了一些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大家都在談5G,電影院未來會不會被5G大屏客廳所取代?這是偽命題還是真命題還不知道,但留給院線行業的出路只有一個,就是電影院的劇場效應。為什麼?因為電影院與其他呈現形式的差別就在於:它是視覺沉浸式的體驗。中國電影在現階段沒有別的出路,除了把大片的故事講好之外,就是要把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水準,所以你才會看到徐客、李安這些導演在技術上不斷地追求更高標準。

      王長田:美國的六大電影公司,一年大概發行120部電影,這些片子通常體量都會比較大,但是如果沒有其他的電影做基礎,那這些片子實際上也沒有誕生的土壤。我們常說中國一年1000多部電影的產量太多了,我們應該減少數量,比如能不能降到100部。但是,如果沒有1000多部影片去培養人,去做各種各樣的探索,那就不可能誕生出排前面的幾十部影片。

      中國的電影可能會集中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就像南韓的電影一樣,南韓的電影並不追求視聽效果,他們對於社會話題非常關注,對於他們的歷史有深刻的反思,在電影的專業製作上面也非常精良,這樣的影片甚至可以跟好萊塢去抗衡,我覺得這是中國電影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

      萬達影視總經理姜偉:我們應該拍中國主流價值觀電影,因為中國電影市場足夠大,足以承擔投資成本,所以我覺得反映當下中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還是需要的。現在高票房的電影,比如《流浪地球》,就是符合主流價值觀的電影。隨著市場不斷擴大,頭部企業,比如萬達、光線、保利,還是應該做一些中國主流價值觀的大片來引領這個市場,大片還是以資金和技術為集約的表現形式,在這個基礎上能夠做到百花齊放。

      影視行業利益分配機制

      民營企業融資難、負擔重,一直是經濟熱點話題。影視公司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普遍為輕資產運作,但電影又是資本密集型的專案;與此同時,影視企業還要面對電影專項資金、與院線分成等負擔,就這些問題,各位企業家也進行了深入探討。

      於冬:電影專項資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於電影產業的促進作用是非常大的。專項資金是稅前票房的5%,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1塊錢的票價只能收5分錢,現在票價已經躍升到幾十塊錢的時候,再收5%的比例就不太好,因為30塊錢的票價就是1塊5到2塊5。到2018年,全國600億票房中有300多億是中國產電影,那專項資金要收走15億之多。

      去年博納有54億元票房,稅前5%的專項資金,就是2億元以上,這對一家企業來說負擔還是很重的。儘管我們的一些重點影片也得到了一些資助,但這些資助規模較小。

      電影專項資金,能不能免徵3年,休養生息?讓製片方和院線獲得緩衝,尤其是在電影行業下行這個階段,要鼓舞大家,共克時艱。進口影片是直接分賬的,所以中國產影片很長時間承擔了很多基礎設施的費用。

      王長田:5%的專項資金,有調整的必要,但我覺得還遠遠不夠。在全國各個行業都在減稅降負的今天,電影行業到底減稅降負多少,其實現在是沒有方案的,沒有人提這件事。

      第二個問題是,需要改革不合理的電影市場利益分配機制,比如院線和片方的分賬比例就極為不合理。如果你是電影的投資方,你能夠拿到分賬,相當於100塊錢票房裡面只能拿到30塊錢,這個比例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這種情況已經存在這麼多年了,都沒有什麼改變。

      以前,我們要鼓勵影院的建設,現在全國已經有6萬塊熒幕,全球第一,實際是過剩的;但我們現在是內容跟不上,內容公司的製作能力不強,因為收益算不過來。為什麼電影行業的投資越來越少?也是因為這個問題,即分賬結構不合理,這些問題都應該去改變,是時候建立一個鼓勵內容創作的分賬體系,沒有這個體系,中國電影很難發展起來。

      姜偉:專項基金在2002年院線制改革以後,對影院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沒有這項資金的支援,就沒有後來票房的大爆發。現在影院已經高度市場化,不再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撥款來建設,完全可以在專項基金如何使用上做一些新的考慮。

      很多國家對於電影有大量的補貼,通過稅收惠或者是返還的方式,做得非常好。像紐西蘭可以從25%一直到40%的退稅,捷克、摩洛哥也都有不同的稅收政策,以鼓勵電影的製作。中國也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我們有這麼一個地大物博的市場,希望有好的退稅政策,幫助中國電影行業繼續成長。

  • 3 # 逗瓜說電影

    大家好,我是逗瓜。

    據統計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相比2018年的607億元,同比增長5.4%,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產電影票房市場佔比64.07%,達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如此耀眼的成績,吸引無數資本,都想進來分一杯羹。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資本市場的進入對電影行業的利與弊:

    一、好的方面:

    1、一部電影作品的誕生,期間要經過多個環節才能最終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每個環節又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資本是一部優秀作品誕生的基礎條件;

    2、資本能讓更多的從業者進入,促進整個行業的進步,讓整個行業迅速發展起來,也能讓受眾有更多的選擇;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國外電影對中國市場的衝擊;

    3、同等條件下,資本的進入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電影的質量,並能迅速推廣電影作品,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電影行業。

    二、不好的方面

    1、資本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回報,因此它是從資本的角度出發,而不從電影本身出發,會導致電影質量參差不齊;

    2、資本雖然能促使行業的發展,但也間接導致一些粗製濫造、稂莠不齊的的影視作品出現;

    3、資本分配不均,中國電影市場的怪現象,演員的片酬要佔整個電影製作成本的絕大部分,導致其它環節成本下降,最終可想而知這部電影的整體質量如何。

    綜合以上來看,資本的介入有好有壞。電影總歸需要市場的檢驗,而目前國家也對演員片酬方面進行限制,因此我認為電影行業肯定會進入一個良性的發展。

  • 4 # aline8008

    資本進入電影行業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影響票房的因素非常多。

    電影需要拍攝、製作、宣發、上映等過程。此期間想引入資本的錢也需要通過資本嚴格的調研,方能引資成功。資本包括很多,我只說金融行業資金情況。

    金融行業一般銀行、信託、私募股權基金都是影視行業背後的資本,往往是以金融產品為主體投入的。所以資本的錢基本也是向社會募集而來的,產品一般是100萬起,大部分是合格投資人(家庭金融淨資產300萬以上),投資人最終是要產品賺錢。

    資本要對投資人負責,當一個專案找到資本時,金融機構基本要經過立項、盡值調查、風控過會、金融產品成立,上線發行。產品風險可控下,方可正常回款,所以產品管理人一定對影視專案進行嚴格審查風控。

    總體專案收入預測(廣告收入、票房收入、周邊相關收入等)、成本(製作費用、演員費用、其他支出等)、資金控制(按季度出款,設定基本支出限額,可以上下浮動多少),回款監控(銀行資金賬戶監管)等。這裡涉及對影視製作公司、導演、演員、宣發方、熒幕等進行調研。

    資本進入的同時,還會同時幫助提供相關資源,且幫著宣傳。綜上所述,資本不僅是對資金的支援,還有其他支援。所以不能單方面說資本對電影的票房有不好的影響,此類產品大部分是浮動收益類,投資人看的也是後期收益,如果產品管理人(資本方)不負責任,投資人也不會同意。

    題外話:下次看電影時,可以注意製片方或其他位置,一般都會出現某某基金等字樣,或基金管理人某負責人的名字。

  • 5 # 青蛙視聽

    其實資本行業當然對電影行業有好有壞,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沒有資本的注入,那麼這個行業肯定是西安行業,或者快要掛了。因為不賺錢,所以大家都不投這個邏輯都能理解。也就是說,如果電影行業真的沒有資本進入的話,很有可能意味著它不再賺錢了,這個角度來看,電影行業有資本注入是好事,因為有資本的支撐,他才能夠產出越來越多的更優秀的電影。

    而它的壞處就在於資本都是逐利的,所以在電影行業中,如果資本快速大量的湧入,就會造成資本方的話語權力很重。很有可能會導致導演並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攝自己的影片,導致四不像,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爛片氾濫的這種感覺。但我認為從總體的綜合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有錢才能有底氣產出更多好的精品電影!

    而且當今爛片多並不是全是資本的鍋,很多導演和演員急功近利,本來就沒有抱著好好做電影的心思,自然就拍不出好的影片。

  • 6 # 雙面刀剪輯

    因此,影院需要不斷定位不斷調整,堅持以管理作為核心,逐步完善影院各項措施。目前影院已經供過於求,所以處於核心地段的影院頗具有競爭的優勢,因為處於優勢下,資金會相對充足,並且還有投資巨頭的支援。而一些較小型的電影院可能會因為自身條件較差,所以會最先被市場淘汰。電影影院只有具備一定規模,才能加速聚集電影產業效應,最終才能在電影產業中脫穎而出,其目的是增加盈利潤收入,減少影業企業的成產成本。

  • 7 # 陌陌觀影

    決定一部優質影片的產生,是需要有多方面高要求的。電影是一種高階綜合的文化產品,也就是需要有優秀的編輯作者,導演,演員及幕後製作團隊,優質的影片是能引起觀眾共鳴,傳播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

    不可否認我們現在常說某部影片票房達到多少多少,其實我想說,現在的文化傳播途徑和平臺比以前發達很多。在強力的廣告推薦下,票房也許能達到某種高度。拋開廣告後,有幾部影片能有強大的後續影響?就如同一個普通的商品開始能通過強大的廣告取得很好的收益,但是沒辦法成為一個品牌的道理一樣。所以資本的強勢入局,很多的費用是用在高昂的廣告宣傳中,而不是在提升影片的製作質量。

    電影的製作本來也是需要成本,需要盈利,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電影行業過度的商業性質的加劇,投資方,製片方大資本的投入,也期望回本,高收益,這也就要求影片要高產,由於時間的倉促,編輯的素材質量降低,製作質量降低。這是過度資本化的另一個弊端。文化產業本來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當然,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演員,演員是決定一部影片質量好壞的關鍵環節。很多演員的專業素質需要提高,演員的身價卻普遍虛高,這也是為社會所詬病的。資本方炒作了演員,以至於一些好的影片素材找不到好的演員。前不久爆光,光一個演員的逃稅就能達到幾個億,幾個億是個什麼概念?他們拿著高額的片酬,卻有著不良的社會影響。吃瓜的觀眾被嚇呆了。這是大資本入局的另一個弊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室內設計還有前途嗎?室內設計師一般薪資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