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CR71378

    銀行理財的投資標的主要就是債券或者非標,當然債券的風險遠遠低於股票,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數在到期後都能有不錯的收益。不過債券也可能出現違約等風險,所以銀行寫上不保本不保息就是在保護投資者,這是好事兒。

  • 2 # 鄧行長

    以感謝誠邀,我在銀行工作多年,下面我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因為以前的理財產品都是剛性兌付,雖然沒有保本保息,但是銀行都會按照預期收益率兌付,這就存在一個非常大的bug,哪裡銀行的理財產品管理得好,管理得不好,根本沒有區分,反正就是剛性兌付,收益都能實現。

    現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出臺後,就是要加以區分,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看本事,監管層也是希望銀行能按照市場化選擇,優勝劣汰。

    所以現在的理財產品都是不保本保收益,到底運作得怎麼樣,就看銀行的管理能力了。

    以上!

  • 3 # 嘹亮EMBA

    扯蛋!扯蛋!扯蛋!

    別再相信理財產品,其本身就是一個偷換概念的“詞”!所以沒有保本、保息(就是存款)或不保息一說,都是在騙人的!

    “理財”就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講故事引入的個人投資規劃專案的“詞”,銀行本無什麼理財產品。結算、存款、貸款、個金業務是基本業務。當市場經濟秩序混亂了,銀行就開始打擦邊球,以創新為誘導,把個人投資專案規劃中的理財觀念逆向操作,以幫助個人理財的理財產品就出來了,其實質就是變相的高息攬存。但又不願承擔高息的責任,故搞了基準利率上浮或下調的理財產品。

    你若理財,財理你更遠。這就是現實!

  • 4 # 每日研討紀要

    年初的時候,有一項政策叫做“打破剛兌、清除巢狀、穿透底層”

    其中打破剛兌的意思就是不能剛性兌付。

    用大白話來講,就是不能保證一定還錢啦。

    到了銀行那裡,那就是不保本。

    還有一項,則是整頓表外業務。表指的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用大白話來說呢,是一張講這個公司錢從哪裡來,用到了哪裡去的表。

    那麼表外業務是指,在這張表上看不到的業務。

    比如說:銀行給別的企業做擔保。這種事情,如果企業業務惡化了,還不起錢了,銀行要代為償還的,也就是說,會給銀行帶來可能的損失的,但它在表裡體現不了。

    以前,銀行透過這種表外業務放了貸、收了錢、做了保證。風險把控得當的,收益也挺好的。

    銀行理財有的就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去了。銀行因為這些表外業務賺的錢比較多,在其中構建的通道也養活了不少信託公司、券商的被動資管。

    所以保個收益啥的問題也不大。

    現在嚴格了,很多表外業務做不了了,銀行迴歸傳統的放貸。資金留在銀行的多,流出去的少,收益不高。

    監管檔案下來了,不準保收益了,銀行也就不敢保收益了。

  • 5 # 財者說

    據我所知,今年4月份,《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頒佈,不但標誌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承諾剛性兌付,即銀行不再為理財產品進行“兜底”處理,而且打破了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的承諾!

    一、何謂保本保收益

    保本保收益是指,在購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後,將享受固定的收益,不會因為金融市場的波動和銀行經營管理的不善而出現收益不及預期,甚至虧本的現象。銀行不再承諾保本收益,意味著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有固定的收益,你最終的收益有可能比預期高,也有可能比預期低,甚至於虧本的情況。

    二、何謂銀行剛性兌付

    簡單說,剛性兌付是指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銀行必須分配投資者本金和收益,黨銀行理財產品計劃不能按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銀行要做兜底處理。現在銀行不再承諾剛性兌付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銀行不能保證本金一定能正常收回,可能會出現本金和收益損失或者延期支付的情況發生,簡言之,就是銀行不會給你墊付了。

    看似對投資者有利的規定,為什麼還會被“指導”了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三、打破陳規的意義

    1、在經濟發展到某一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放緩,經濟效益下滑,隨之金融風險增大,國內經濟結構發生調整,如果繼續承諾剛性兌付,將導致金融風險無法向下轉嫁,削弱了國家金融的動能,增大金融風險的係數。

    2、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不再被承諾保本保息,也不承諾剛性兌付,這一基本事實將被如實告知投資者。明確投資是有風險的,低收益享受低收益,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這也是尊重投資客觀事實的體現,使得投資更加專業化。

    雖然銀行理財被規範,但是本身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投資選擇,除了定期存款之外,其他產品都有風險,打破剛兌,要求投資者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提高投資水平,適應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

  • 6 # 度小滿金融

    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下發並明確規定:所有資管產品需實行淨值化管理,金融機構不得再對投資者進行任何“保本保收益”的相關承諾,標誌著銀行理財的保本時代正式落幕。而打破剛性兌付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可能意味著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意挑選”理財產品了,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同公募基金一樣會存在著收益波動。

    1、銀行理財產品為何不能保本保息

    資管產品的剛性兌付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投資者享受著更高收益的同時並沒有承擔與之相匹配的風險,從而吸引了大批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導致投資者過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機構惡性競爭提高收益率,扭曲市場風險定價,增加了實體經濟獲取資金的成本;同時,剛性兌付的預期也提升了無風險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提升了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一旦發生違約,金融機構兜底,風險積聚在金融體系中,很容易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常年保持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一直阻礙著大資管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是影響著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的障礙之一。

    2、淨值化轉型或提高銀行理財產品收益

    《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此次一來,如果投資成功,投資者將會獲得所有收益,包括超過逾期收益之外的部分。與之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大部分要留存給銀行,只給投資者預期收益部分的做法相比,投資者的收益將可能大幅提高。當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收益提高同時,銀行理財的投資風險也將隨之提高。淨值化轉型後,銀行理財可能將不再是穩賺不賠的安全產品,也可能不會再成為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首選。

    3、不再保本的銀行理財還值得買嗎

    實際上,銀行理財不保本並不可怕。銀行理財的投資方向都有嚴格的投資標準,大部分資金都要投向安全級別較高的貨幣市場,並且要求面向普通投資者的理財產品,不能投資於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之外的基金,更不能投資於股市。所以,我們在銀行能買到的大多數理財產品,大都是屬於風險中等偏低的。

    再者,銀行理財不保本也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虧損,在整個理財市場中,銀行理財仍然算是相對安全的產品。況且,能保障資金安全的只有我們自己,只有挑選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才會更加安全。

    當然,資管新規針對的不僅是銀行理財,還包括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所有的資管產品。可能到2020年後,除了國債、銀行存款之外,所謂的“保本”理財產品將徹底消失。

  • 7 # 鑫財經

    那我想反問,銀行憑什麼給你保本保息?

    如果你在銀行工作,你會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別人家都有保本理財,你們家為什麼沒有?理財都不保本,誰敢買?

    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身為消費者保護工作崗位的我礙於身份只能講這是規定,但如果拋棄這個身份,我很想問幾個問題。

    銀行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50萬元以下保本保息,你為什麼不買?

    國債有國家信用做背書,無論多大金額都保本保息,你為什麼不買?

    股票風險那麼大,你為什麼還買?

    無非就是覺得銀行存款和國債時間長,利率低,覺得股票能賺大錢,不是嗎?

    好了,每一種投資產品都有它的特性,主要也就收益、風險和流動性三個方面,其中一般來說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風險越低收益越低,流動性則起到額外加成的效果,類似的產品,流動性越好(也就是隨時可取)收益越低,流動性不好(比如有封閉期不能提前支取)收益越高。

    那麼理財產品你可以看作介於存款和股票之間的產品,收益比同期限存款高,那麼他的風險就一定要比存款大,流動性也不好。越趨近於存款,收益越低,風險也越小,這就是保本理財,反之,越趨近於股票,風險越大,預期收益也越高。

    而不同銀行,會根據需求設計不同型別的理財產品,這就是有的銀行沒有保本理財的根本原因,它認為沒這必要,或說現在真有保本理財3點幾的收益,不保本的4點幾,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不保本收益高一點的吧?要安全,選擇存款好了。

    需求決定選擇。

  • 8 # 文共壽的美食美景

    強盜說了算,沒沒收就不錯了。虧了銀行可以連本都不保,那銀行怕什麼虧!而銀行如果掙多了又不分給客戶,完全是強盜的邏輯!

  • 9 # 睿掌櫃

    我來簡單的說明一下,方便老百姓能看明白。

    首先要明確你在銀行是辦理的存款還是購買的理財產品?

    按照最新的銀監部門的規定,理財產品現在一般是不能保本保息的。但一些貨幣型基金,風險極低,收益水平和無風險利率相當,流動性卻非常好。

    存款則不一樣,存款是剛性對付。特別是50萬以下的存款,銀行還強制投保。即使銀行沒了,保險公司也會賠付。超過50萬的部分,銀行倒閉後進行清算分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代理白酒最需要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