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國華的發言

    謝邀!從笛卡爾開始提出的二元論,談的是生理學上的靈魂與物質的關係,而不是傳統的思維與物質之間的認識論關係。二元論的問題需要科學來解決,唯物主義則歸於認識論的範疇。因此,在二元論中,唯物主義被解剖為最終只能交由自然科學去研究的物件!因為,哲學已無能為力了。

    哲學之路己越走越窄,從黑格爾時代就開始了,他對哲學的未來是充滿憂慮的,當然,這是另一話題了。

  • 2 # 劉卓易

    二元論中,唯物主義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奇怪哈!

    二元論的定義是:世界是由物質和意識構成。一種是不能思索、沒有思維的物質。一種是意識,意識主導知識、文化,思考,感知等。這兩種東西構成世界。這是二元論的世界觀。即:物質和意識是不分先後從屬並行存在的。他們構成了這個世界。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由物質構成,意識是物質在腦中的反映(有的人認為意識是人腦對於物質世界的反映,這個概念有點不全面,事實上,凡生物都有意識反映和反應),即:世界是物質的。這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上第一性的,意識是從屬於物質產生的第二性的。這就是二元論和唯物主義的區別。二元論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平行的關係,沒有從屬關係。

    這種認識很有意思,有的人很有天賦,二元論認為這是意識獨立於物質存在的證據。如有的小朋友,兩歲三歲就能識字幾千還能寫,也沒有人教他。這種人的確存在。但唯物主義不這樣認為。唯物主義會認為是某個基因組織直接受先輩的遺傳,直接在他腦子裡面打開了,都是有一個物質基礎存在引起這個結果的。

    說了這麼多,回到題主主題:二元論中,唯物主義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

    二元論認為唯物主義的本質就是搗漿糊,把原本就在這個世界存在的兩個東西,生生弄出一個先後從屬來。就是扯淡的!

  • 3 # 大衛風清雲淡

    一元論哲學,就是承認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哲學,如唯心主義一元論,唯物主義一元論。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本原是物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是物質活動的一種特殊表現。次外,還有折中的二元論,認為世界同時有兩個本原,即物質和意識,二元論主張意識能夠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它在本質上和唯心主義沒有區別。辯證唯物主義是最科學最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

  • 4 # 科學與歷史愛好者

    說到唯物主義,那就一定不能少了唯心主義,唯物和唯心是對世界本質解釋的兩大陣營,而且是兩套截然相反的理論。不僅如此,唯物和唯心主義從古至今一直都深刻影響著人類對自然的認知。

    所謂二元論,就是主張多樣性世界有兩套不分先後,彼此獨立,平行存在和發展的本原(即物質本原和精神本原)的哲學學說。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其代表人物是笛卡爾。

    所謂唯物主義,在哲學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應。該理論認為,所有的實體(和概念)都是物質的一種構成及表達,並且,所有的現象(包括意識)都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這就是唯物主義的本質。

    所謂唯心主義,指的的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的基本哲學問題上,明確精神(即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

    而唯心主義分為兩種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還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都是由它產生而來的。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主觀精神(意識和觀念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都只存在於主觀精神之中,是主觀精神的產物。

    無論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對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世界來說,或許都是片面的,二元論的出現就是個例子,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存在各自的理論缺陷,不能服眾。在對於世界本原的探索中,哲學需要迫切尋找到一個比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二元論更好的理論解釋。

    懂點佛法的人都知道,在佛家的經典中,也有許多對世界本原的探討,佛家說心物一元,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緣起性空的,沒有永恆不變的本體。佛法不僅否定了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二元論以及哲學一元論,就連世界是否存在一個不變的本原都一起否定了,在佛家的觀點裡,一切的外在物質,透過六根六識所感知到的都是緣起所生的相,都是剎那生滅的。

    金剛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說的都是相同的意思,不論做人做事還是做科學,都不能太執著。

    在道家,道德經裡也曾經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來,世界的本原是不可言說的“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肯定了道在萬事萬物中所起到的根本作用。

    而“道”與西方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包括二元論都大不相同。道囊括了一切,包括物質與精神,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也是強調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思想,在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裡,物質與精神都是一體兩面的,並不是彼此對立的。

    好了,關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以及二元論就說到這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看點中國傳統的哲學的世界觀(尤其是儒釋道),必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 5 # 澤仁德喜

    眼耳鼻舌身能夠接觸到的,能夠思維到的,都是二元物質世界,反之,突破眼耳鼻舌身,突破意識範圍,就能突破二元物質世界

  • 6 # 宇蟬

    名詞與物質的對立,扛眼與哲學的互織,唯物空有神論,唯心萬法謬施。文明進步二唯合一,論界百維廈起!沙石泥漿混磊,構築萬里長堤!

  • 7 # 感知主義者

      人不知道存在為什麼存在,於是把不知道的一切事物設想成"客觀存在",客觀存在的概念是:人所不知道的,與人的感知和認識不相干的存在。人生存在不知道的存在中,人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存在。這是人為事物的存在和自身的生存所作的根本性定位,這種設想性認識將人與事物、人的認識與事物分離開來,將客觀存在作為本體,將感知認識作為方法,人屬於不可知的客觀存在,人的感知認識作為聯絡客觀存在的方法,從這個基點出發,人的生存立場被確定,人與事物的關係被確定。

      客觀存在之後,剩下的不過是認識問題了。怎麼認識是人的問題,怎麼認識便怎麼利用客觀存在,人與客觀存在只是暫時應用關係。客觀存在有自身的運動形態,規律與法則,人的認識和行為則是非常主觀而且浮淺的對客觀存在的介入,從地心說到相對論到量子力學等觀念的變化證明,人對客觀存在的認識與利用都是片面的、區域性的、膚淺的和暫時的。客觀存在的存在真相冷漠封閉,人望塵莫及,不著邊際。不服氣的科學一直在和客觀存在角力,從物質的微觀原子到粒子、夸克,從宇宙的宏觀若干光年到可知的極限,不過總顯得可笑,客觀存在這架風車根本不理睬科學這根唐吉訶德的長矛,客觀存在的秘密對於人們哲學的追問和科學的深究紋絲不動。人對客觀存在的認識不斷被證偽,以至於得出"科學命題必須被證偽"的結論。人早已懷疑自己,能否最終解開客觀存在的秘密?其實不用懷疑,客觀存在的設定一開始就註定:人不可能進入客觀,更解不開客觀,因為客觀存在的理論涵義就是對人認識方式的否定,。

      人把能不能真正認識客觀存在用時間作抵押,事實上,苦了的是人自己。人一直客居在不知究裡的客觀存在之中,不知道那些與人無關、無人知曉的客觀鐵律何時會冷不防出現,將人逼向窘境或毀於一旦。人何日何時不在惶恐、焦慮、懷疑、絕望中生存,人如棄子一般僥倖生存於客觀世界之中,惶惶不可終日。即便人將自己看作是"詩意地棲居在這個地球上",詩意常常破滅,人生存的背景便始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世界。

      人從把自然事物定義為客觀存在開始,就註定了人的生存是尷尬的、痛苦的和絕望的。生物和人是依靠感知來和事物發生關係的,事物被設想為客觀存在,感知和認識怎麼可能全面地、客觀地、正確地不以生物和人為主體來到達客觀事物?並客觀地反映出客觀事物的真相給不客觀的物件——人?這沒有邏輯的邏輯就這樣愚弄人數千年。人幾乎從不懷疑客觀存在的"客觀"性,而這"客觀"又會對人的生存產生什麼意義?

      人從設定客觀存在那時起,就註定了生物與人都將受虐於這一觀念,人感知的世界將既不真實又充滿苦難。

  • 8 # 夕陽紅155908541

    在二元論中,唯物主義的本質意義在於:

    ①揭示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世界先有物質後有精神,精神是物質的產物。

    ②揭示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④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

    ⑤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提供了方法論。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解決。

  • 9 # 愛悟道

    唯物主義把人作為主體同客觀世界分開,同時承認現實世界是物質性的,而人作為主體與客體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唯物主義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規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人改造客觀現實的方法。

    1.不管世界真相是什麼,有沒有神、超意志等,但作為以肉體為載體的人,我們確實有侷限性。沒有超能力去任意改造自然界,只能是透過一步步的認識與客觀世界互動。承認現實的客觀性,才能正視自己,才能不任意妄為、亂想亂為。

    2.至今的人類文明,唯物主義辯證法確實是最為實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讓個體看清現實,根據現實情況去決策自己的行動。不至於空想和亂碰壁。

    3. 其實如果做法不符合現實情況,也不一定就不能成功。畢竟什麼事都是綜合因素造成的,一味的屈服於現實,也不會有偉大夢想實現了。所以,唯物主義辯證法又強調了人的能動性的強大作用。強調了實踐是第一位的,如果理論認為不可能,但實踐成功了,那按實踐的來。

    4.唯物主義讓個體根據現實情況做決策,做事不會太冒險,循序漸進,同時又要發揮強大的能動作用,積極實踐,按實踐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心對待別人,但是卻常常失望,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已經不抱希望了,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