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洋洋的小葉
-
2 # 老塗說健康
可以的。
甘草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其中有效成分包括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以及甘草多糖等。
甘草對人體的功效:
1、清熱解毒:甘草可以瀉心火,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現代醫藥學已經證實,甘草有較好的解毒功能,還能抑制胃酸分泌,適量食用甘草,對胃腸道潰瘍病也有一定的預防和改善作用;
2、鎮咳祛痰:甘草口服以後能作用於發炎的咽部黏膜上,緩和炎性刺激、起到鎮咳作用,同時甘草還能促進咽部和支氣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3、甘草可以補脾益氣,甘草色黃味甘,氣溫益氣,是補脾益氣的常用藥物,經常和黨參、白朮等補脾益氣的藥物一起使用,用於治療多種氣虛證,比如心氣虛、心悸、脾胃虛弱等症狀;
4、調節藥性:甘草獨具甘味,有緩和其他藥味效能的作用,所以常用在複方中,能起到協調其他藥物性味的功能,在各類藥方中甘草能使各種藥物互相和諧,所以前人認為甘草能調和百藥,是不同性質的藥物協調一致發揮作用。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止咳作用,與其他強力止咳藥一起服用反而會嚴重損害呼吸中樞,所以服用甘草的時候注意不要與止咳藥一起服用,同時如果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的人群也不適宜食用甘草,因為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含糖量,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大黃別名:西大黃、將軍、錦軍 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乾燥根及根莖。原植物形態: 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肥厚。莖直立。瘦果3稜形。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胃、脾、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
1、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
2、 解毒消癰功效,用於熱毒瘡瘍、暴赤眼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如大黃牡丹皮湯。
3、行瘀通經功效,用於瘀血阻滯之月經閉止、產後瘀阻、症瘕積聚,及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4、清熱除溼功效,用於溼熱壅滯之黃疸、小便不利、大便乾結;熱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涼血止血,用於熱傷血絡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
現代臨床可用於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齦膿腫、皮炎、溼疹、淋病、帶狀皰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後醋調敷。 大黃生用瀉下力猛,蒸熟瀉下力緩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熱,炒炭可化瘀止血。用於瀉下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黃峻烈、攻下破瘀力強,易傷正氣,故表證未解、氣血虛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瘀結者及孕婦胎前、產後均應慎用或忌服。
回覆列表
可以。 黃芪性微溫,味甘,有補氣固表、止汗脫毒、生肌、利尿、退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託瘡。 而甘草性甘,平。他主要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所以二者合用可以補中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