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書101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語出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的第一句。這首詩是龔自珍寫的一首十分著名的時政題材的詩歌。全詩如下: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先說一下這個萬馬齊喑的含義。萬馬齊喑是一個典故,據蘇軾所著《三馬圖贊引》記載:“時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風骨,虎背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鬣長鳴,萬馬齊喑。”大意是來了一匹西域貢馬,極其威武壯碩,一聲長鳴,其他所有的馬都不敢吱聲了。作者用這個典故影射當時清朝統治下,朝野噤聲的社會局面。

    作者龔自珍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時龔自珍辭官南歸,不久暴斃而亡(死因複雜,至今成謎)。

    龔自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歷史時代,作為近代史上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龔自珍已經意識到封建的閉關鎖國政策註定要失敗,帝國主義的侵略將使得封建主義加速滅亡。龔自珍在這首詩中的確表達了一個熱烈的期待,他期待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些,期待偉大的人才呼嘯而出,帶領普天下仁人志士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徹底打破沉悶壓抑的腐朽統治,從而使中國涅槃重生,走向光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一代文豪龔自珍英年早逝,實在是令人唏噓,也許是天妒英才,也許是被人陷害,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大損失。

    隨文附上我自己寫的草書書法龔自珍《已亥雜詩》,表達對龔自珍先生的崇敬之情。

  • 2 # 牧笛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句話表現了詩人龔自珍的熱烈期待,他期待著什麼?

    題主這樣問,想必心中已有答案了。那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探討。我的答案是:

    詩人正在熱烈地期待一場風雷激盪的暴風雨降臨,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大變革爆發。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翻譯成白話是這樣:

    如果說這兩句詩還是詩人心有所思,喃喃自語,那麼接下來的兩句詩詩人幾乎是拍案而起,衝冠怒吼了: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兩句詩很直白:我勸上天重新振作精神,衝破一切藩籬,廣納天下賢能,振興我中華,開闢新天地!

    在這裡,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高揚雙臂、仰天長嘯的覺醒者的形象,一個圓瞪雙眼、揮舞雙拳的戰士形象。

    龔自珍不僅是一個偉大詩人,更是一個改良主義忠誠戰士

    龔自珍,原名鞏祚,字璱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改良主義先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

    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尋求“醫國”良方。

    青年時代棄絕考據訓詁之學,執意經世之務,一生志存改革。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侮,也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所撰抨擊封建專制的積弊的《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震驚朝野,更是為後來康有為等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

    可惜他生不逢時,恰處在一個封建王朝腐朽沒落、社會危機日益深重的“衰世”。空有報國之志,滿腹經綸,“動觸時忌”,備受排斥;久居“冷署閒曹”,“醫國”無門,變革無望。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48歲的龔自珍辭官南歸。這首詩就是他在往返京杭途中所作的315首《己亥雜詩》中的一首。

    數十年後,梁啟超對龔自珍推崇備至,讚賞有加:

    “舉國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龔自珍、魏源)輩若不勝其憂危,恆相與指天畫地,規天下大計”(《清代學術概論》)。

    “語近世思想自由之嚮導,必數定庵。”

    “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

    難怪有人說,龔自珍的橫空出世是晚清最後的一抹亮色。

    鴉片戰爭爆發一年後,龔自珍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

    可嘆啊!一代先驅英年早逝,最後化作了黑壓壓烏雲裡的一道閃電,烏漆漆夜空中的一顆流星。他所熱烈期待的“風雷”整整遲到了一個世紀。

  • 3 # 此箋

    “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詞萬數。道士乞撰青詞”,這是龔自珍寫在這首《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的詩末自注。雖是應景之作,詩人卻藉助民間的迷信活動,表達出自己對封建王朝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埋沒的強力控訴。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尤其首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連用兩個比喻,將這種朝野昏沉和統治腐朽的可悲局面形象地傳達出來。“萬馬齊喑”比喻在清王朝的統治下,朝野之中庸人把權,人才匱乏,到處呈現出一片死氣沉沉之貌。

    “風雷”則比喻詩人熱烈期待的社會變革,希望透過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來擺脫現在朝野噤聲、死氣沉沉的政治局面。龔自珍盼望的風雷激盪,是著眼於政治大局的社會變革,渴望新生力量所率領的猛烈改革。正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不在沉默中滅亡,就要在沉默中爆發。在詩人看來,朝野的生氣勃勃,需要卓爾不凡的英才來帶領變革,為行將就木的腐朽統治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達到九州煥然一新的理想局面。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人透過對“天公”的大膽想象,渴望人才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這才是詩人心中我輩英豪最大的歷史使命。萬馬齊喑,令人悲哀,詩人呼喚著變革,憧憬著未來。

    總之,“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表現了詩人對社會變革和人才輩出的熱切期待。詩人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早已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感到深痛惡絕,他懷著高度的民族責任心,主張改革內政,呼喚人才的破格提拔與重用。

    龔自珍的這組《己亥雜詩》多大三百一十五首,或抨擊時弊,或追憶往事,或抒發情感,但大都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般洋溢著高度的愛國熱情。詩人一生致力於改革救國,於辭官南歸的第二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斯人雖逝,但龔自珍的愛國熱情卻感染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正如詩人以花明志,“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終有一天這盛世如你所盼,“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嘶鳴衝雲霄”。

  • 4 # 紅塵彌勒

    在我的個人記憶力,曾經不止一位國學大師評價明清時期的文學,說過這樣的話:明清無詩人,龔自珍卻是個例外。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浙江杭州人。著名的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大詩人柳亞子對龔自珍評譽尤高,譽其為“三百年來第一流”。由此也可見大清三百年來的文學和國文的參差。

    龔自珍做過官,也曾歸隱山林,他是有清一朝比較敢於表達心聲的文學大師。他的詩多以政論入文,卻不切合具體事宜,總是針對整體社會現象或社會流弊做出一些宏觀上的評判與把握,且寫起來虎虎生風,總是那麼槍疾馬快,酣暢淋漓,就像題主舉例的這首《已亥雜詩》。以社會現象切入,卻反身站到歷史的高度卻加以評斷和審視,具有提綱挈領、振聾發聵的功用效能。

    而《已亥雜詩》竟有315首,從大到國事政體到小至心得感喟都曾入詩。這首《已亥雜詩》就是詩人的第125首。全詩很短,也只有四句,極像唐詩中的七絕,卻有人說他的詩更像是不受格律和風格約束的近體詩。全詩為:

    九州生氣恃風雪,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無疑,這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首詩。也是小學課本中為數很少的明清文學作品。

    全詩也並不複雜,比較容易解讀:華夏之邦生機勃勃要依靠風雷一樣巨大的內生或外在力量,而現在卻讓人感到窒息一般的壓抑和憋悶,整個社會啞然失聲究實可哀,我勸天公振作奮發、抖擻精神,不拘一格降下各路人才。

    詩人在這裡強調了華夏民族的整體失聲,就像一鳥壓音百鳥不語一樣,任憑外來力量暴虐猖獗,我們卻一味地忍氣吞聲,必須要有不世出的傑出人才脫穎而出,登高一呼應者景從,以此來複振或重塑民族之魂,使古老的華夏帝國再次復興,走向不敗之地。

    這首詩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江河日下,死氣沉沉;第二層,必須改變或打破這種沉悶和沒落,也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磅礴力量。暗指必須經過宏大而深邃的社會變革誘使國家煥發勃勃生機;第三層,一切的改革和發展來自人才,當朝所做的,就是要破格舉薦人才、使用人才,讓這些人才在重要的崗位或節點上發揮巨大的社會推動作用,從而擺脫這種壓抑和沉悶的社會格局。

      而詩人以“九州生氣”和“萬馬齊喑”入詩來比喻社會的現狀和期望發生的故事,是對封建統治的嚴厲控訴和無情揭露,更是對暴風驟雨一般的革命性力量的無限期待,這在有清一朝的詩人和學問家中間,是極為難能可貴的認識和品質,無疑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和引領作用。

    這裡再說一則小故事。

    龔自珍和其子龔橙,是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逆向發展人物。龔自珍胸懷天下,心憂萬民,實為一代愛國楷模。而其子卻是個典型的民族敗類。不僅自己揮金如土驕奢淫逸,還勾結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犯下了滔天大罪,不得不慨嘆並非“虎父無犬子”,而是民族黯弱滋生了趨炎附勢的哈巴狗、賣國賊。

    我們也更有理由為我們今天的民族成就而驕傲和自豪。所謂的“浴火成詩、鳳凰涅槃”的偉大意義也正在於此。

  • 5 # 雷神82868

    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發”。當時的晚清形勢,正是如此。龔自珍以此詩喊出時代的強音,願天降救國之才,領民眾打碎封建專制,奔向燦爛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布裡,北控男籃主教練,你看好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