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nife名刀

    梁山做大之後,基本只剩下三條路:起義造反推翻宋朝,佔山為王死耗,招安。

    1、推翻朝廷道路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只不過一群流寇而已,沒根據地,幾千人就搞定了。

    水滸中的宋江起義就厲害多了,有自己的地盤,有各路人才,聲勢浩大。但是,真能推翻宋朝嗎?

    首先梁山收得人大多數是亡命之徒,並沒有多少群眾基礎; 其次,梁山基本業務就是打家劫舍,說白話點就是搶劫周圍,搶光了就到其他地方搶,老百姓一般都怕這種,真的打下來一個地方,人跑光了就是空城一座;最後是戰力問題,雖然打了幾次勝仗,並一度攻下大名府,但這些都是地方軍隊,大家知道宋朝的禁軍制度,中央部隊禁軍和地方雜牌不是一個等級的。

    拉出去攻城略地,那就只能和《蕩寇志》結果一樣了,兵力越打越分散,佔據城池越多力量越弱,最後有生力量不斷被殲滅,只能死路一條。所以,所謂“佔了京師,讓哥哥做個皇帝,軍師做個丞相,我等做個將軍”這話也就是李逵說說算了。

    2、繼續在梁山死耗

    梁山資源是有限的,隨著名聲越來越大,投奔的人越來越多,資源會越來越緊張。前面已經論證,梁山不具備長期佔據城池的能力,而且佔據城池就是對政府宣戰的直接表現,明目張膽造反。

    但是不打城池,就憑著劫掠幾個客商,打幾個山莊之類的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他們需求。對陣童貫時,梁山的軍隊就有十萬之眾了,更不要說家屬。這麼多人,夠一箇中級縣城了,豈是一個山頭養得起。

    人越多,資源需求越大,需求越大,就要出去搶,搶的越多,剩下的就越少,投奔的還會更多,那就還要出去搶....當週圍地方搶光了,就只能在第一條和第三條之間選了。

    3、招安

    第一條死路,第二條最終還要回到第一條和第三條。

    那麼,梁山中好漢該何去何從呢?其實對於這樣的一群人來說,詔安確實是一種比較明智得選擇。

  • 2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提起水滸傳中的108好漢讓人熱血沸騰,其打抱不平、嫉惡如仇、除惡安良的俠義精神感染著後人,特別是梁山掌門人宋江打出的“替天行道”4個字更成了其揚名立馬的金字招牌。

    然而,成也宋江,敗也宋江。宋江最終選擇了走“招安”的路。梁山好漢歸順朝廷後,便成了宋廷任由擺佈的棋子,討大遼、滅田虎、敗王慶,最後是徵方臘,而在這些東征西戰中,梁山好漢損失過半,再然後是剩下的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又被朝廷奸臣陷害,以悲慘結局的收尾,只有少數幾個好漢及時“歸隱”得已善終。

    後人也一直在議論著這樣一個問題:宋江引領的梁山好漢招安是不是一個巨大錯誤,如果不選擇招安結果會如何?

    梁山經歷了王倫、晁蓋三掌門人,這三個人的決定左右了梁山的走向和好漢們的命運。王倫屬於保守的第一代掌門人,他沒有長遠的眼光,沒有廣闊的胸襟,更沒有霸氣的行事風格,只想守著一畝三分地,當個山大王過一輩子。結果因為忌妒梁山賢才,最後被愛打抱不平的晁蓋和林沖給做了。

    晁蓋是個開明的第二代掌門人,他有遠大的志向,有著謙虛的胸懷,更有著獨霸一方的英雄氣概。但人晁蓋憑藉自己的的俠肝義膽和英雄豪氣根本鎮不住也服不了眾好漢。晁蓋之所以會無緣無故的被射死,其實還是管不住眾手下。

    而宋江屬於英明的第三代掌門人。他為人正直仁厚,公私分明,紀律嚴明,眼看梁山有了108好漢後,便停止招收“入夥人”,而是積極尋找“合秋人”——招安。

    宋江是可以震住梁山好漢的,他之所以選擇主動招安,不是被宋朝廷所逼而致,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梁山可歸納為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被“逼”上梁山的。如林沖、秦明、武松、雷橫、朱仝等人,原本都有一份體面的職業,但因為當時朝廷腐敗,世道黑暗,被奸臣或惡霸逼迫的不能自保而投奔的梁山。第二種人是被“請”上梁山的。比如關勝、呼延灼、徐寧、盧俊義等人,他們要麼是被梁山好漢打敗,要麼是被“利誘”,要麼是被拉攏而上梁山的。第三種人是被“引”上梁山的。如王定六、焦挺等人。他們要麼是無業遊民,要麼是打家劫舍的土匪,為了尋常好的靠山,而主動投奔梁山。

    這三種人,除了第一種人因為和朝廷有深仇大恨不願意招安外,其他兩種人中絕大部門是想被詔安的,畢竟“改邪歸正”後,是可以當個一官半職,是可以換取功名利祿的。

    宋江選擇招安當然是“順應民情”的,是梁山108好漢的“將來”著想的。眾好漢佔山為王,固然瀟灑快活,但朝廷能放過樣的“刁民”嗎?顯然不可能,而梁山本領又有三個致命弱點。

    第一個弱點:梁山的地盤有限。

    梁山雖然依山傍水,是個易守難攻的地好地方。而且梁山泊物產豐富,不愁吃穿,加上有柴進的贊助,還有晁蓋帶來的生辰綱,有李應和扈家莊的家產,還有盧俊義的錢財,再加上平時的搶奪,可以說梁山好漢都是土豪,動不動就大稱分金銀,不缺錢糧。

    但梁山再好,地盤畢竟只有這麼大,只能僅限於梁山泊這個彈丸之地,壯大不起來,顯然是沒有出路的。如果不招安,朝廷顯然要不遺餘力地剷除,梁山被朝廷圍困而最終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個弱點:梁山好漢並不團結。

    梁山好漢雖然個個英雄蓋世,但同時也個個性格要強,個人需求也不完全一樣,時間一久,內部的矛盾必然會激化,很可能還沒被朝廷大軍鎮壓,自己內部就先散了。

    第三個弱點:梁山沒有群眾基礎。

    梁山的掌門人宋江雖然因好善樂施,但他並沒有如同方臘一樣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偶像,不斷擴大地盤。梁山也試過要發展,但沒有成功,起初拿祝家莊練手,就是像看一看自己的能力,但遭到抵抗,好不容易攻破莊院,好漢們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胡亂殺人,讓別百姓看到了梁山的土匪“痞氣”和兇惡“本質”,因此,梁山好漢並不得民心。總之,梁山好漢只懂得打打殺殺,東搶西奪,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民心所向,不懂得發展群眾,不懂得擴大地盤和勢力。失去群眾基礎的梁山如同一根稻草,隨及都有掉進萬丈深淵的險境。

    沒有群眾基礎,不詔安就會走向滅亡的道路, 宋江看清了梁山這個致命弱點,所以毅然做出明智的選擇——招安。

    當然,聰明的宋江的招安是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當時梁山在和朝廷的對抗中佔據了優勢,先後打敗了朝廷派來的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在朝廷大感頭疼,梁山好漢士氣正旺時選擇了歸順。這也為梁山好漢招安時提“要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其實,鑑於朝廷派來的人招安“談不攏”這個現實,宋江想出了更奇妙的法子,透過各種路子聯絡上了皇帝的老相好李師師,透過李師師表示梁山好漢的強烈“心聲”。最終促使皇帝真心實意地招降了梁山眾好漢。

    總之,梁山好漢是被朝廷風風光光地招了安的。招安後雖然也落得個悲慘的結局,但好歹透過招安洗白了“土匪”的身份,透過征伐方臘等人,證明了他們的個人價值。而這個顯然比困守梁山坐等滅亡要好得多。

    梁山泊的悲劇,不是宋江一個的罪,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末必是對的。

  • 3 # 小海娛

    肯定不應該尋求詔安。如果不被招安,也不會被朝廷一鍋端,至少一時半時不會被端。

    其實大夥都被宋江騙了,宋江就是洗腦高手。

    梁宏達老師的某檔節目中曾對宋江有過一針見血的點評——宋江是個不折不扣的傳銷頭子,也是個洗腦高手,而梁山的弟兄們都被他洗腦了!宋江繼晁蓋死後坐穩頭把交椅後,開始了對弟兄們的洗腦大法。

    打擊情緒潑冷水

    宋江對在大家正喝酒吃飯時,對大家說哎呀,弟兄們吶!雖然在這水泊梁山快活,但我們現在說到底是賊寇啊,我們雖然不謀反,但是朝廷通緝我們,雖然我們不殺窮苦老百姓,但是老百姓怕我們,也喊我們山賊啊!

    挑起大旗樹威望

    不久後宋江就把聚義堂改為了“忠義堂”扁牌,山頭上掛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這扁牌主要是對朝廷表決心,告訴朝廷,我們不造反,是忠君愛國的,“替天行道”是對老百姓說的,告訴老百姓,我們不殺人,只殺壞人。讓老百姓放心。宋江又把弟兄們召集在一起,對大夥說,我們豎起了大旗,就等於告訴天下的人,我們是山賊不錯,但是我們是好山賊,不殺人,不放火,劫富濟貧,是替天行道的。

    梁山的這群人,聽到宋江這慷慨的說辭,都覺得宋江真是太有才了,這是幫著大夥洗白啊,就連一些不太服宋江的都感覺這個大哥跟對了,然而他們不知道,宋江有自己的最終目的。

    苦情戲說服大夥同意詔安

    當宋江真正做到在梁山說一不二,威望無法動搖之時,為了說服大夥同意詔安,又開始演苦情戲,對大夥說,我的好弟兄們吶!咱們雖然是替天行道,是好賊,可是歸根結底還是賊啊!以後我們的後代世世代代都抬不起頭啊!想我們兄弟唐唐七尺男兒,哪個不是一腔熱血,哪個不想報效國家,但一直苦於報國無門啊,現在朝廷給我們機會,這是我們徹底洗白的大好機會啊!

    梁山的這夥人,有很多都是原來當過官的,有報復的人,聽到又能回去當官了,還能洗白,紛紛響應,這批人的響應對那些搖擺不定的人影響很大,當大部分人都同意時,那些想反對的人也只能順從。。

    於是朝廷就把他們當做炮灰,打這個打那個,打完方臘梁山損將過半。

    而在這個時候武松和魯智深都是很明智的,其實他們一點不相信朝廷,可無奈說不服大夥,更不敢跟宋江鬧掰,但還是躲得起的,打完方臘後都當和尚去了。

    李逵反對詔安,是因為他對宋江的愚忠,他想讓宋江造反當皇帝,而不是當官,他常說“都是姓宋,我宋江哥哥,為何當不得皇帝”

    末了末了,還是被宋江坑死。

    所以說宋江第一天上梁山就打好了算盤,走詔安之路,只是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不過他也打錯了算盤,死於對朝廷愚忠。他騙了大家,朝廷騙了他!

  • 4 # 說文道事

    我個人認為不應該尋求詔安,其實自始至終梁山上,真正贊成詔安的只有宋江一人而已,可見詔安並不是一個主流的意見!我覺得不應該詔安原因有這些。

    第一,詔安的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為了洗白自己的身份,加官進爵,光耀門楣。可我們來看,當時的北宋朝廷是一個什麼狀態,被強敵環肆不說,內政更是腐敗不堪,五奸當道,皇帝宋徽宗更是有意思,這樣的政府投身進去,明顯是看不到一點希望的。

    其二,力主詔安的有誰,就是宋江一人而已。本身宋江和大部分梁山好漢的出身都不一樣,其他的好漢要不就是被朝廷壓迫不得已反抗,對於詔安非常反對,要不就是本生屬於朝廷武將,性情中人。對於詔安一事屬於不贊成也不反對的狀態。所以詔安一事把梁山本來非常團結的狀態給破壞了掉了,一個小團體如果團結被打破了,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其三,當時的世道,天下大亂。遼,金,宋互相爭端,還有各種農民起義,有點隋末那種意味。所以,正確的做法,要不守勢,固守梁山養精蓄銳。要不攻勢可以發動農民,趁機起勢建立政權!結果可能都不會太長久,但是怎麼打算都比詔安要好。至少自由自在,而不是聽奸人安排,去打那死傷弟兄無數的征戰。

    金聖嘆先生最反感詔安這一情節,並在他的手上刪減了排座次後面的情節,並以盧俊義一夢做結。可能這就是我們心中最想看到的結論。但是一百單八將本就是妖魔下界,被朝廷的大官放出來,最終也講被朝廷所鎮壓,或許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天道輪迴,不由人力所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3歲了,一生氣就摔東西或者打人人,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