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想家美食
-
2 # 初二的原食餐桌
鹽巴是常見的調味料之一,除了調味以外,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功能與影響,調味時,先加鹽或後加鹽,對於食材有不同的效果,除此外,鹽巴也有幫助食材去除水分等作用,這些使用方式得考量不同的使用時機,到底鹽巴還有哪些運用的效果呢?又要在什麼時機加入才合適?
煮湯、咖哩或燉菜的時候 不讓食材化掉,要先放鹽
在湯汁中先放鹽,可以讓蔬菜出水、質地變得緊實,開火燉煮也不容易煮爛。例如做「關東煮」或「蔬菜燉肉」這種會加入根菜類的燉菜或湯品時,「先放鹽」可以讓成品的樣子變得更好看。
想讓食材化掉,最後才放鹽
燉煮的時候如果不放鹽,蔬菜的細胞壁會因為加熱而遭受破壞,變得容易煮爛。所以在煮咖哩或濃湯這類需要將食材煮到化掉或泥狀的料理時,記得要「最後才放鹽」。
想去除水份,撒大量的鹽,去除大量的水份
製作醃蘿蔔等需要確實去除水分的料理時,鹽一定要撒得夠多(約2%)才行。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鹽加太多會變得很鹹」,其實不用擔心,因為這些鹽最後都會跟水分一起排掉。
撒少量的鹽,逼出少許的水份
製作包菜絲沙拉等只需要適度出水的料理時,鹽不需要撒太多(約1%)。當食材呈現稍微出汗的狀態時,這些滲出的水分反而能增添料理的美味。
想留住水份時,最後才撒鹽
要享受蔬菜沙拉或涼拌菜的爽脆口感時,關鍵在於不直接撒鹽,而是要先倒油,等蔬菜的表面確實被油包覆之後才加鹽,這樣就能維持新鮮的口感。
跟油一起攪拌
想要維持脆度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先用鹽讓油或醋乳化之後再淋到蔬菜上;也就是利用做成醬汁的方式,透過攪拌讓鹽確實被油包覆,而不會直接接觸蔬菜的表面。
使用鹽的時候,要考慮時機和份量
既然知道了自己需要多少鹽,那麼就能實際動手做菜了。 在這之前要先了解的是,鹽除了能「替食材新增鹹味」,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利用「滲透性」(濃度不同的兩種液體互相滲透時,讓彼此濃度達到一致的力量)的差異,讓「食材出水」;只要能善用這一點,就能做到「新增美味」「去多餘的水分」還有「去掉食材的腥味」。
反過來說,不想讓食材出水的時候,就要考慮加鹽的時機和加鹽的方式。 只要能意識到滲透性的作用,在煮湯、咖哩、燉菜、沙拉和涼拌菜的時候,就能瞭解加鹽的時機及分量,因此最好能將各種法則確實記下來。
-
3 # 營養師薛榮濤
關於炒菜何時放食鹽我的建議是:不同的烹飪種類,放鹽先後順序不一樣。在控制放鹽量的基礎上再談放鹽順序,就算放鹽順序再科學,食鹽量沒有控制好對於糾結放鹽順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甚至長期食鹽攝入過量會引發一系列健康麻煩。
不同的烹飪菜類,放鹽順序不一樣。
*煸炒熟時再放適量食鹽
炒肉片、肉絲,炒豆角、芹菜、白菜等蔬菜時,煸炒熟時再放適量食鹽,這樣製作出來的菜餚嫩而不老,營養成分保留較多。如果過早放食鹽肉、蔬菜脫水,造成肉質老化和蔬菜乾癟。過早放食鹽會使食鹽中碘酸鉀高溫分解成碘單質而昇華,這樣碘鹽補碘的作用大打折扣。此外,食鹽大都肉類和蔬菜表面,可增加味蕾感受,能減少食鹽用量達到控制食鹽攝入量的作用。
*烹調前先用適量食鹽醃漬
清蒸魚、炸魚塊、炸酥肉等蒸、炸肉塊時需烹調前先用適量食鹽醃漬一次到位。這樣有助於鹹味入味。
*食用前再放食鹽
涼拌菜類如涼拌黃瓜、萵筍、洋蔥、涼拌粉等食用前再放食鹽。可避免放食鹽過早,蔬菜失水,汁液外滲,失去蔬菜原有的脆感,同時可增強鹹味感受,減少食鹽用量。
*烹飪熟出鍋時再放食鹽
做肉湯、排骨湯、雞湯、菜湯、豆腐湯等出鍋時再放食鹽。可使肉中蛋白質、脂肪較充分地溶在湯中,使湯更鮮美。此外肉質吸收食鹽較少可控制食鹽攝入量。
炒菜時為什麼要控制食鹽放入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推薦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而前段時間《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主要行動指標中對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又有了新的規定。人均食鹽攝入量由原來的6g降至5g。
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檢測結果顯示,中國每人日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10.5g,約1/3成年居民食鹽攝入量低於6g/d。
食鹽與健康的關係
1.有確信的證據表明高鹽(鈉)能夠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降低鹽(鈉)能夠降低血壓水平已是不爭的事實;
2.有很可能的證據表明高鹽(鈉)可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3.有很可能的證據表明高鹽(鈉)可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
因此,膳食用鹽與健康的關係不容忽視,預防永遠比治療付出的代價小。烹飪菜餚時適量的食鹽新增量比食鹽新增順序更重要。
-
4 # 黃蜂二師兄
鹽是百味之首,沒有鹽再好的廚師也無計可施,施展不開身手!人們通常拿鹽比喻幸福,沒有幸福感的人生再富再貴也淡撇無味!魚肉作嫩做好要小火不過25分鐘
炒菜是一門藝術,放鹽是一門學問,總的原則是偷著放,比如燉肉,你提前放它就會味苦、肉柴,應該先熱水過一下血沫,再炒一下,在表面形成一層口感脆韌的表皮,再放水小火燉煮,這時的肉已經被處理的毫無抵抗力,就可以偷偷開始加鹽,表皮整酥了開始放鹽
三十五分鐘左右到四十五分鐘開始收汁,這時要放些配菜和香料,嘗一下鹹淡,根據口味再補點鹽,待十分鐘收汁盛出即可,開鍋時也會放撒點香菜增鮮和裝飾!這種肉看著就好嚼
炒肉片先放點鹽、生粉和料酒醃一下,開始炒菜,與肉結合的菜肯定會爛了好吃,但是為了色像好看,最好少蓋煮,翻炒半熟把肉片放進去,蓋煮五分鐘,開鍋盛出,有很多人會把肉片炒柴,主要原因一肉選的不好,豬身上越紅的部分肉越容易爛,其二切的方向要對,橫向薄片,這樣炒的肉鮮嫩可口!菜和肉先後處理
涼拌菜鹽放早了菜醃重了,最好在前面的菜做好一半的時候開始調菜,醃八到十分鐘剛好吃起來脆嫩!放鹽十分鐘後開吃
鹽好比是介紹物件的媒人,來早了人家上家還沒有吹呢!來晚了人家已經找好了,哎呀媽呀,一不小心透露我的職業了,祝大家用美食點綴快樂!先燙一下,不蓋鍋蓋炒會脆綠
-
5 # 長春都市麗人鞏鳳霞
炒菜和燉菜,是調料最容易把握的烹調方法。炒菜,鹽給早了,食材會提前脫水,還沒熟就材料乾巴,鍋裡水糟糟,這道菜就沒法炒好。燉菜一樣道理,鹹味主要靠燉湯提供,食材要的是原味和口感。提前把鹽,燉出的肉一定會柴,口感差勁。提前給鹽,鹽的味道是進入食材裡了,但是影響了主味,破壞了口感。真正鹽的味道是在食材外層,在湯裡。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裡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面板變黃等病症。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中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回覆列表
至於炒菜的時候,是先放鹽好,還是後放鹽這個問題,一般的廚師或者稍微會做菜的人都應該知道
鹽這種調味劑在做菜之前,一般用於醃製食品而用,讓一些難入味的食物在經過與鹽的融合後而達到入味的作用
在炒,煮,燉,燜,煨,的時候,我們一般要等到最後才放鹽,如果炒菜的時候先放鹽,菜炒好之後,鹽的味道就會隨著水蒸氣一同揮發,就達不到您想要的鹹味,提前放鹽時間久了,會讓菜的味道變苦,炒至一些蔬菜要是提前放鹽,就會讓蔬菜的維生素流失,還會讓菜流失水分,最後既沒味道,又沒美觀,真是得不償失
其實只要菜快要完成後,一般在8-9成熟,我們只需加入適當的鹽,讓鹽融化與菜裡,讓菜的表面攀附著鹹鹹的味道就可以了,這樣做不僅健康,還不會破壞菜的品相,真的可以起到色香味俱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