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炎帝辰
-
2 # 金海岸666888
這個屬於一種政治策略,當時王莽篡漢,因為心虛,就想透過一系列變法來使自己的政權得到百姓的擁戴,因為變法脫離實際,太過理想,結果是弄巧成拙,倒行逆施。百姓更加怨恨他,社會更加不穩定,因此人心思漢。各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但大多都名不正言不順。而只有漢氏後裔起兵,才更具號召力。劉秀雖然是景帝一脈,祖上也受封長沙定王,父親也歷任各地縣令,但到劉秀這一輩,由於父親英年早逝,幾乎已沒有了皇族的優越感,與尋常百姓無異。劉秀作為劉姓沒落的宗氏,善於把握住這個機會,打著中興漢氏的旗號,因此得到天下豪傑的擁戴。等到打下天下後,就順勢推舟,恢復國號漢,以彰顯其統治天下的正統性,合法性。讓百姓臣服,社會很快安定下來。
-
3 # 史海爛柯人
同樣是爭搶皇位,王莽不僅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還揹負了千古罵名,而劉秀則成了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除了實力和運氣的因素外,還有兩點十分重要的原因:光武大帝姓劉並且以“漢”為國號。
從血緣關係來講,劉秀跟劉邦只能勉強算是遠親了。在重視名分的兩漢時期,如果強行攀論,劉秀大概能拿得出手的“族譜”大概可以追溯到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這份榮譽,大體和劉備自稱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一樣,都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按照《後漢書》的說法,劉秀的出身是比較清晰的: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劉邦分封了不少子孫,使得漢初出現了郡國並行的局面。劉氏祖孫成為諸侯王,原本是為了屏捍中央王朝,但最終卻尾大不掉。後來,漢武帝用推恩令的法子,讓他們割讓土地給子孫,透過恩蔭的形式逐漸削弱了諸侯勢力。
而劉秀先祖長沙定王及其後裔,也是慢慢經過這個法子被削弱的。劉秀這一支雖然還是姓劉,但實則已經慢慢衰敗了。劉秀九歲喪父,跟隨叔父長大。正因如此,有人稱劉秀其實跟漢朝的關係很疏遠。
不過,即便如此,劉秀在起兵時,還是打著劉氏子孫的名號。當然,即便疏遠,也改變不了他姓劉的事實。相對於篡漢的王莽,劉秀自然是佔據了優勢。
古人講究名正言順。王莽建立新朝,原本就是不得人心的,加之其天馬行空般的改革措施,將國家攪得烏煙瘴氣,故而更是遭到了世人的反對。如此一來,劉氏子孫再次重振漢王朝,可以說是順應人心了。
當時,天災人禍並起,以至於民不聊生。所以,李通等人便用圖讖的方式勸諫劉秀起事:
地皇三年,南陽荒飢,諸家賓客 多為小盜。光武避吏新野,因賣谷於宛。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雲:"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於宛,時年二十八。——《漢書·光武帝紀上》可以看出,自劉秀等人從一開始便看中了“劉氏”這個頭銜。毫不誇張的說,劉秀的出身,就是他建立功業的政治資本。所以,儘管他與高祖之間的關係已經十分疏遠,但還是會定國號為漢。
參考資料:《後漢書》
-
4 # 李渝泉1
往深層次上講,我認為這和我們農耕文明的習俗和文化有深刻的關係。農耕民族是典型的定點而居,守土為業,築牆圍城的民族,這就有了家族的觀念,叢集的觀念,部落的觀念,鄉土的觀念,自然也有了家長的觀念,族長的觀念,首領的概念和血緣的觀念。而遊牧和遊獵民族逐水草而居,東遊西蕩,子女知母不知父,家庭觀念淡漠,血緣關係淡漠,認強者認朋友卻缺少其他。而農耕民族則認強者,尊長者,崇智者,服領導。而領導則往往是有名望的人。而我們那時的文化是掌握在貴族或者富人手裡,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所以那些經過粉飾的文化又給了這些掌權者披上了神秘和智慧的色彩,資訊嚴重不對稱,因此被洗腦或者被薰陶的百姓只信服自己領土的首腦,習慣信奉正統效應,名人效應。所以後來的起義造反者,往往都要打出先朝先祖的名號,以示傳承和正統,往往能得到民心百姓的擁護和認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的難能可貴性。也不難理解劉秀為什麼要繼續用漢定國了。
-
5 # 黑水布衣
原因無他,就是“漢”這個國號對人民有著巨大影響力,何止劉秀,歷史上凡是姓劉的帝王都想和“漢”沾點光。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建立的“漢”,史稱前漢或西漢,國號源於其稱帝前的封號“漢王”,西漢帝國興起的意義深遠,它算是第一個讓中華民族有了大一統的國家概念的帝國。在它之前,夏商的部落聯盟、周的封邦建國,人民只知道小國不知天子大國,而秦帝國雖統一華夏,奈何暴政濫用,享國太短,人民甚至對其憎恨。而西漢開國時奉行黃老之學,與民休息,讓人民自力更生安居樂業,國家長時間安定繁榮近200年。在古代平均壽命較少的情況下,200年可以是十幾代人了,家國思想可謂根深蒂固。
再來看看劉秀,劉秀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漢景帝直系血緣,雖然時間較久了,但仍然是拿得出手的皇室後裔,加之王莽新政不得人心,劉秀開始雖其兄劉縯奇兵,加盟過更始帝劉玄,後來自立門戶,經過十多年的戰爭,統一華夏。因其血脈和天下對漢的歸心,他打下的江山自然可以叫“漢”,史稱後漢或東漢。說東漢與西漢關係不大,是因為劉秀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並不是繼承的,這與南北宋的關係不一樣。
兩漢400餘年的歷史在華人心中影響深遠,在其後的歷史中,建立的很多小國家都以“漢”定位國號,讓我們簡單的盤點一下其中比較有名的:
1、劉備建立的蜀漢,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在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建立漢政權,史稱蜀漢。
2、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沙陀人劉知遠於公元947年在太原稱帝,建立漢政權,史稱後漢。
3、劉龑建立的南漢,公元917年,劉龑在廣州稱帝,建立漢政權,史稱南漢。
4、劉崇建立的北漢,公元951年,後漢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北漢滅亡後,在太原稱帝,建立漢政權,史稱北漢。
5、劉淵建立的漢趙,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 )稱帝,建漢政權,史稱前趙或漢趙。
以上幾個都是史書上比較有名的政權,還不算一些特別小的漢政權,例如陳友諒建立的漢政權。這些人以“漢”為國號無非是將加自己的號召力。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能與“漢”並立的只有“唐”了。到現在,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而國外的華人集聚地都稱為唐人街。
-
6 # 水一白聊歷史
說東漢和西漢的關係不大,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劉秀的傳承
劉秀的祖上是長沙定王劉發,劉發是漢景帝的六兒子,而漢景帝的十兒子正是漢武帝劉徹。也就是說劉秀的祖上與西漢皇族傳承開始有別就是從長沙王劉發這裡開始的,華人古代講五伏,也就是五個輩份,應該說劉秀與西漢末年的皇族傳承已經出了五伏了,所以說劉秀與西漢關係不大也未嘗不可。
二、劉秀的出身
正是由於漢武大帝推行的“推恩令”,使得各諸侯國的土地越來越小,等傳到劉秀的父親劉欽的時候,只能做縣令這樣的小官了。可是不幸的是,在劉秀九歲這一年,他的父親死了,小小年紀的劉秀就成了孤兒,最後和幾個兄妹一起,由他的叔父劉良扶養長大的,這個時候的劉秀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平民了。
如果不是後來天下大亂,王莽篡位,新朝代漢,劉秀和哥哥劉縯一起參加了反莽大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不要說劉秀自己不會覺得自己與西漢有什麼關係,連西漢皇族也不會覺得劉秀這個遠親跟他們有多大關係吧?
為什麼劉秀要繼續使用“漢”來定國?這個就很好理解了,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時期秦朝,一共只存在了十幾年,而第二個統一的大帝國時期漢朝卻延續了兩百多年。可以說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已經形成了思維的定式了,大漢的統一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了,所以當王莽改制與老百姓心目當中的帝國反差太大的時候,自然四處都是揭竿而起的起義軍了。
而起義軍之中自然首推綠林軍和赤眉軍,而這兩支部隊也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西漢皇族的後裔來做自己的皇帝,綠林軍選擇的是跟劉秀一樣,長沙王劉發的另一位後人——更始帝劉玄,而赤眉軍選擇的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子劉肥的後人——建世帝劉盆子。
可見,漢朝的統治還是非常深入人心的,所以劉秀最後選擇“漢”來定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
7 # 林哥生活
我是林哥,我來答。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那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和西漢到底有沒有關係?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劉秀確實是西漢的皇族。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源自於一個誤會。漢景帝劉啟有一個妃子叫慄妃,深得景帝喜歡,有一天,漢景帝酒後欲與慄妃行周公之禮,但不巧,這天慄氏正好來了月例,慄妃無奈,只得將唐姓侍女掩面送與景帝,漢景帝酒醒以後才發現是唐姓侍女,然而此時木已成舟,十個月以後,唐姓侍女生下一子,取名劉發,這個典故在歷史上稱之為”唐姬誤會”。漢景帝封劉發為長沙王,死後諡號定,此人便是劉秀的先祖。
由於漢代的推恩令的實施,劉秀雖然作為漢室後裔,可此時的劉秀早已沒有了祖先的奢侈習性和貴族的氣勢,現在的劉秀早已是家道中落,勤奮好學、廣交好友、瞭解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環境的青年才俊。
面對漢末的腐敗和王莽的篡位,群雄逐鹿天下,劉秀與其兄長劉寅也率鄉民揭竿而起,參加了討伐王莽,平定天下,恢復漢室的戰爭。
此時的天下黎民,面對天下紛爭,以及王莽新朝的苛政,無不懷念那個曾經帶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盛世的西漢王朝,公元23年,劉秀於河北樹起漢室大旗,與更下佔決裂,他廣納賢良,善待庶民,結交西漢宗親,透過一手拉一手打的方式,逐漸平定和消滅了各地方的割據勢力。
公元25年,劉秀於洛陽稱帝,使漢王朝的國祚在中斷了18年之後,又延續了195年。
回覆列表
從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傳統來講,劉秀繼續用漢作為國號是有現實需求的。王莽竊漢之後,民眾內心還是在懷念西漢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