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國,國土面積約為998萬平方千米,位於北美洲北部地區,從緯度範圍來看,加拿大位於41°N至83°N之間,北極圈穿過加拿大北部地區,從緯度位置來看,加拿大位於中高緯度地區,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總體熱量條件較差,不利於農作物生長。
那麼為什麼加拿大又是世界農業大國呢?這裡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是加拿大南部地區緯度相對較低,加拿大南部靠近美國的區域,緯度範圍在40°N至50°N左右,和中國東北地區的緯度相當,熱量條件雖然較差,但是也能滿足一年一熟的農業生產要求。其次,加拿大南部地區地形平坦,屬於貫通南北的中央大平原,適宜進行大規模的種植業發展,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
再次,加拿大屬於發達國家,工業發達,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加拿大中南部地區和美國的商品穀物農業區相連,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農業地域型別屬於商品穀物農業。最後,加拿大人口數量較少,全國總人口僅為3700多萬人,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小,便於開展大規模農業生產。目前加拿大以開墾的耕地面積約為6800萬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7.4%,還有很多後備耕地資源,農業發展潛力巨大,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出口國。
-
3 # 澹奕
加拿大的氣候與東北差不離,印象中冷卻也不盡然。大多數地方的確氣候比較寒冷熱量不足,可其畢竟擁有世界第二大的土地面積,其南部狹長地帶水熱充足而土地肥沃,這片適合農耕的地區面積也相當驚人。地廣人稀、土地肥沃加上發達的科技支援,加拿大的農業發展水平在世界上也是相當優秀的。
大部分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與寒帶氣候的加拿大,可耕地佔比例不到8%,可因基數巨大,其耕地面積仍舊達到驚人的6800萬公頃。這是什麼概念呢?被稱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耕地面積也才4000萬公頃,著名的農業強國法國、荷蘭與丹麥的總面積之和也不過如此。
所以,加拿大適合耕種的地區是非常遼闊的,更何況加拿大總人口僅僅3700多萬,其人均耕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澳洲與哈薩克。
加拿大擁有24萬個家庭農場,平均規模超過4000畝,而規模兩萬畝以上的農場也並不少見。英治時代開始,農業就是加拿大的重要生產部門,歷經上百年的積累沉澱,加農業擁有極高的機械化與科技化水平,生產率極高。
如今的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燕麥、豌豆、亞麻出口地,藍莓、芥菜籽、扁豆、油菜籽出口位居世界第二,蜂蜜、小麥、大麥、豬肉、牛肉、花旗參、大豆、玉米等出口規模也位居世界前列。而精緻農產品的葡萄酒、啤酒、乳製品等,出口也非常廣泛。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加拿大或許並不準確,畢竟人家一個人種上萬畝的地隨處可見,幾乎每個加拿大農場都配備了全套的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卡車等,機械化程度非常高,而加拿大的農業優勢拼的就是大規模生產。由於生產單位成本非常低,加拿大農產品的價格優勢是無與倫比的。
儘管大部分地方氣候寒冷,甚至適合農業發展的地區氣候也無法與熱帶、亞熱帶相比,不過“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加拿大耕地大多數屬於高度肥沃的黑土地,並不需要依賴化肥,且冬季寒冷多雪,病蟲害也更少,出產的農產品質量很高,在國際市場上也更受歡迎。
地廣人稀使得加拿大人均耕地廣闊,機械化集約化生產使得其農業生產成本更低,獨特氣候條件與科技水平使得其質量有保證,加拿大的農業強國之路可謂是佔盡先機了。
-
4 # 和牧小青年
1、加拿大地廣人稀,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現代化,生產力非常高,生產成本要低,農產品的競爭力大,農業機械配套非常全面,一個家庭能經營一個幾百公頃的家庭農場。
2、農業產業結構劃分合理,種植業畜牧業相互結合,上下延伸,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3、科技支撐和政府扶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研發新型農業生產裝置自己培育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作物,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
5 # 山豆幾Kyle
所謂的寒冷不利於農業這點沒有錯,但也要看冷到什麼程度,黑龍江吉林內蒙新疆也很冷,基本根加拿大南部同一個寒冷程度,同樣也都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糧食產區;同理,加拿大最寒冷的草原三省薩省曼省阿省南部也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農牧業產區,北部就不行了,因為太寒冷,長年的永久凍土。
-
6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加拿大的氣候寒冷,卻成為世界上較為重要的農業大國,主要原因還在於農業科技、農場主模式以及較為完善的耕地保護制度來實現的。
加拿大的地域較為遼闊,南部緊鄰美國,北部已經踏進了北極圈。按理說,在這樣的一個相對寒冷的氣候環境下,並不適合農業的發展,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加拿大的農業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緊鄰加美邊境的大草原、大平原地區,維度大概在北緯49-53度左右,氣候環境與中國黑龍江北部較為相似。但是得益於農業科技、農場主模式以及完善的耕地保護制度,使得加拿大也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大國、農產品出口國。
首先,農業科技的發展。與中國的農民相比,加拿大的農民更加職業化,不僅僅體現在大型農場主方面,而是體現在農民的職業化。在加拿大想成為農民,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技能培訓、農業知識培訓,還需要到農場工作幾年之後,才會得到可以成為農民的“畢業證”,這樣職業化的農民與中國的農民相比必然會有一定的優勢。
而且,加拿大在農業育種、農業技術更新等方面也是比較先進的國家。得益於成為農民的多年職業培訓,使得新技術、新機械、新理念可以更快速的推廣和實施,這也是促進加拿大農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農場主模式。加拿大與美國的模式差不多,都是以家庭農場的大型農場主為主,每個農場的面積從幾百公頃直至上千公頃。而且,得益於農場主模式使得加拿大的農業也較早的實現了大機械化、大農業的目的。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就能管理幾千畝的耕地,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力的參與。而中國呢?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幾畝薄田、幾個人,差距還是較大的。
還有一點是較為完善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加拿大,耕地有較為完善的輪作、休耕以及秸稈還田制度,比如說一個家庭農場今年至耕作一半的耕地,另一半的耕地則進行休耕。在農作物收穫之後進行秸稈還田,在第二年則耕作上年休耕的耕地,上年秸稈還田的耕地則在今年休耕,以此來保護加拿大境內有限的耕地。同時,由於加拿大的畜牧業也較為發達,耕地施用廄肥也是一個比較好的耕地保護措施。並且,加拿大的人口稀少,糧食消耗量較為有限,超過一半的糧食和農作物產品主要用來出口。所以,加拿大的農民對產量要求並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在耕地保護方面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由於加拿大耕作區的維度較高,氣候與黑龍江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較為相似,遭遇自然災害的風險也比較大,對其農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只不過,加拿大的農業資源較為豐富,農林牧漁都是其主要的出口產品,其農產品的產值在加拿大的整體產值中所佔的比重也是比較大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一個地廣人稀的大國,不需要像中國、印度那樣“惜土如金”,到處開墾種植。它只需在最適宜的地區、用合適的人力物力以求得最具價效比規模式經營,以下沒有全面深入分析,只是講述加拿大基本地理狀況與小麥種植區。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半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靠北冰洋,1/3國土在北極圈內。它東西最大距離5360公里,南北4640公里(一般取東西5000公里,南北4000公里數據),國土面積998.4萬平方公里,在西半球最大、全球第二,人口3628萬(2016)。
全境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多姿多彩,高山、高原、平原、谷地、湖泊、河流、島嶼、峽灣等一應俱全。大致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山嶺起伏,中部平原廣袤,東部多低山丘陵。再細分為六個地貌:東南部山地,位於聖勞倫斯河東南部,以海拔500—600米的低山丘陵為主。聖勞倫斯谷地,該河及安大略湖沿岸,地勢平坦肥沃。加拿大高地,地質構造上稱加拿大地盾,以哈得孫灣為中心向東(拉布拉多高原)、西(加拿大高平原)、南(與美五大湖交界地)延伸的廣大區域,約佔該國總面積1/2。西中部大草原,東起加拿大高平原,西至科迪勒拉山麓,海拔多在500—1000米之間,牧草豐茂。西部科迪勒拉山區,為全境最高區,包括西部兩列山脈和山間高原。北極群島區,多低山丘陵。
加拿大河湖縱橫,湖泊面積與淡水儲量(擁有全球20%的淡水)均居世界前茅。因大部分河流沒有明顯的分水嶺阻礙,恣肆奔流匯成眾多湖泊、瀑布,形成注入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和哈得孫灣的四大水系,具有四季來水均衡,水利資源豐富的特點。
加全國90%以上的土地位於北緯50°—83°的之間,加之西部重重山系阻擋西風氣流深入,全境大部難得海洋氣溫調劑,形成該國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少雨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各地區又有差異明顯的“小氣候”,北部為寒帶苔原和內陸針葉林型。西部太平洋沿岸屬溫帶海洋型,終年溼潤,為全國唯一冬季溫和地區,年降水2500毫米。內陸區屬溫帶草原型,年降水500毫米以內。南部五大湖沿岸與東南部四季分明,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分屬溫帶大陸性和海洋性特點。
加拿大經濟發達歷程中形象與品牌多多,尤以海狸居功至偉,它終日忙碌築壩,勤勞且能透過改變環境謀求生存,與加拿大人民族性格吻合。它濃縮了該國曆史,海狸皮引來早期歐洲移民,高峰時年交易量20萬張。1973年,海狸當選加拿大國獸。再有木材,幾個世紀輸出源源不斷,加已成世界最大紙張、紙漿和板材供應地。還有小麥,種植面積佔到該國耕地的六成,主產區薩斯喀徹溫省有“世介面包籃子”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