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火648

    謝謝邀請!第一,諸葛亮是一軍師,一管家型別的人,沒有《三國演義》中寫的那麼神,和漢蕭何樣的人物。第二,管家,得管家,當時蜀已無多少良將,家中也就後方必須牢固,前方才能打好仗,故諸葛亮守家是最佳人選。第三,諸葛亮的戰略方針是聯吳抗魏,如帶他徵吳,難免他找機會阻止伐吳。故劉備徵吳,沒帶諸葛亮。

  • 2 # 上善若水36526

    由於關羽之死而引發的夷陵之戰,劉備所為在後世倍受爭議。就算在當時,蜀漢朝中也是有很多不贊同伐吳的。

    諸葛亮自隆中而入世,有人說其政務能力很出眾,但軍事能力卻不咋的。關於這一點,在下不敢苟同。

    劉備得諸葛亮之前,東奔西跑,顛沛流離。惶惶如喪家之犬,無有棲身之所,終日寄人籬下。

    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之後,劉備的人生才有了真正的轉機。

    先是聯合東吳,在赤壁大敗曹操,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後取荊州,再據川蜀。在擁有荊益二州之後的劉備,才真正的擁有一席之地而棲身。諸位看官,這些,沒有諸葛亮的功勞嗎?就算取益州是龐統之功,那劉備也是按照《隆中對》的策略去實施的吧!

    《隆中對》,堪稱經典的戰略構想。憑這個,劉備從一無所有到建立基業稱帝,不是僥倖,是因為有了諸葛亮之後,才有了正確的戰略指導思想!

    諸葛亮,史稱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沒有那一“家”是白白得來的!

    劉備伐吳,“不帶”諸葛亮這個說法似乎有些說不過去。怎麼“帶”?諸葛亮本來就反對伐吳,三足鼎立,蜀、吳為弱方,要想擊敗曹魏,聯吳是最佳選擇,也是唯一的可以抗拒曹魏的方法。

    劉備按照《隆中對》,完成了據荊益的初步設想,因關羽之死卻要交惡盟友,與諸葛亮的戰略指導方針完全背道而馳,劉備不明白這些?

    漢中一戰,益州所耗錢糧甚多,加之蜀漢政權初建,可以說國內是百廢待興,諸葛亮忙於政務,根本就沒有時間參與軍事,況且,劉備鐵了心要伐吳這樣的軍事,諸葛亮也無力迴天。

    劉備不明白伐吳有違《隆中對》?絕對的明白!但是,關二爺的仇不得不報。關羽就是軍中大纛,此仇不報,何以慰籍蜀軍將士?所以,鐵了心要修理孫權!

    至於問題中“寧可打敗仗”的說法,就更是搞笑!劉備征戰多年,也算是通曉戰事之人,今時今日的劉備,御駕親征,率虎狼之師伐吳,一是為關二爺報仇雪恨,二是想奪回荊州,甚至於滅了孫權才是他最終的想法,哪裡會想到打敗仗呢?

    諸葛亮不同意伐吳,劉備賭氣的想法肯定有,既然你孔明反對,我劉備又不是不會打仗,“帶”你一個反對派出去看了來氣!等我奪回荊州再回來跟你理論。

    劉備這些想法肯定是有的,但是,“寧可打敗仗”也“不帶”諸葛亮的說法就有些荒唐了。

  • 3 # 歷史詩人

    為什麼歷史上的劉備打敗仗,也不帶諸葛亮?曹操一語道破玄機

    自古,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真正的三國,和《三國演義》中的三國,卻是有很大出入的。《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傳唱度,以及精彩程度,甚至遠超《水滸傳》、《紅樓夢》,僅次於《西遊記》,然而,演義,畢竟只是演義,和真正的歷史,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這個問題:歷史上的劉備,為什麼打敗仗,也不帶諸葛亮?曹操一語道破玄機。

    在小說中,自從劉備三顧茅廬之後,似乎他和諸葛亮就如同連體嬰兒一般,形影不離。諸葛亮憑藉自身的卓越表現,也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了劉備,同時,也助劉備奪去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同時,諸葛亮也被劉備的人品所折服。不過,歷史上的劉備,每次上陣殺敵幾乎沒有帶過諸葛亮。這是怎麼回事呢?

    起初,諸葛亮是在徐庶的推薦下,才結識了劉備。如果不是徐庶,恐怕懷才不遇的諸葛亮,就該腹部一痛,將無法施展的“才華”給流產了。他和劉備,一個懷才不遇,一個正處於人生的低谷,急需一位大能拯救自己於苦海。於是,他們如同乾柴和烈火一般,燃燒出了共同的革命友誼。

    《康熙大帝》的作者二月河,曾說過一句名言,“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你正處於鍋底的時候,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然而,諸葛亮在加入劉備大軍的時候,劉備身邊已經形成初具規模的謀士集團了,並且,劉備本人似乎更加信任龐統和法正。在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同魚兒和水,誰也離開不了誰。

    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無論是入川,還是進攻漢中,以及出征東吳,劉備都沒有帶諸葛亮。入川,是法正帶領的。自然,為劉備江山打下基礎的人,也是他。進攻漢中,則是龐統帶領的,和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遺憾的是,法正和龐統都是短命鬼。一直等到這些人都去世之後,劉備才開始重用諸葛亮。可見,在劉備心中,諸葛亮雖然盛名在外,卻沒有龐統等人好用。

    甚至,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前期做的準備,都付之一炬的時候,諸葛亮也沒有在劉備的身旁,力挽狂瀾,拯救蜀國於水火。這次戰役,令蜀國元氣大傷。那為什麼劉備寧願打敗仗,也不帶諸葛亮出征呢?曹操作為三國中的梟雄,他對時局的把握,以及天下英才的把握還是十分精準的,他曾一語破玄機,劉備之所以不帶諸葛亮打仗的真相,“諸葛亮太謹慎”。

    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盛名在外,卻是一個極為謹慎的人,他從來不打沒有準備的丈。這點和白起類似,不過白起也因為這一點,被秦昭襄王記仇了。像關羽、張飛、劉備三兄弟,他們都是性格豪爽之人,做事從不拖泥帶水。而諸葛亮做事,老瞻前顧後,謀求一個萬全之策。對於戰爭,時機是不等人的。擁有冒險人格的劉備,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以及穩定軍心,索性,讓諸葛亮留在了後方。如此來看,劉備打仗不帶諸葛亮,也是為了打勝仗而已。

    參考文獻:《三國志》

  • 4 # 劍膽琴心01

    劉備出征不帶諸葛亮,這是因為他更需要穩固後方,只有擁有一個強大、安定的後方,前線戰事才能順利進行。使屬下各盡其才,這也劉備的過人之處。

    第一,劉備發現了諸葛亮的閃光點–“治戎為長”。

    不管是從荊州入川,還是和曹操爭奪漢中,以及親征東吳,劉備都把諸葛亮留在後方,因為諸葛亮辦事謹慎小心,相比帶兵打仗,他似乎更擅長治理國家。籌備糧草,補充兵源這些後勤工作交給諸葛亮來做,能最大發揮出他的長處,所以劉備每次出征必把諸葛亮留在後方,這樣他才沒有後顧之憂。

    荊州就是因為抽調了諸葛亮,缺乏鎮守的主將,導致後方空虛,最終被東吳所破。

    第二,劉備對諸葛亮的充分信任。曹操早期最信任的部下莫過於荀彧,所以他經常留荀彧經營後方,他們之間還有一層特殊關係,那就是兒女親家(曹操把女兒嫁給了荀彧的長子),因此不是一般的心腹,必然不會託此重任。

    而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被形容為“如魚得水”,可見兩個人的親密程度非比一般。所以劉備白帝城託孤,他兒子劉禪都沒讓去,直接把這個萬斤重擔、蜀國的前程交給了諸葛亮,可見劉備對他是多麼的器重和信任。

    至於夷陵之敗,吳國情願請和並交還荊州,都被驕傲的劉備斷然拒絕了,所以在面對一介書生陸遜的時候,自信打了一輩子仗的劉備,萬萬沒有想到會輸的這麼慘。

  • 5 # 段輝時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這樣問。

    其實,劉備自從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就沒有離開過諸葛亮,無論到哪裡,都帶著諸葛亮。關羽、張飛看不過,與劉備理論,劉備說‘吾得孔明,如魚得水’,你想,魚離了水能活麼?

    赤壁之戰,荊州爭奪戰,劉備、孔明都是在一起的。取益州之時,留孔明守荊州,帶的是龐統,諸葛不去,益州不能下,於是飛書調請孔明入川,才把益州搞定。與曹操爭奪漢中,也是劉備、諸葛亮一起去的。才能大敗曹操,奪得漢中。劉備得諸葛亮之前,就沒有勝過曹操。

    現在很多人都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對此,我不敢苟同。歷史上早有定論:諸葛亮是我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發明家。中國曆代武廟十哲諸葛亮都在其中,排在漢淮陰侯韓信之後,位列第四。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曹操、司馬懿、周瑜、陸遜都是不能相比的。曹操、司馬懿、周瑜、陸遜雖然也入了武廟,但都排在72賢之中。要知道,武廟裡十哲是坐像,72賢是站像。也就是說,諸葛亮坐著,曹操、司馬懿、周瑜、陸遜站著。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就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並評說:亮長於政事,軍略次之。吃瓜群眾就信從為實而不懷疑。《三國志》也沒記諸葛八陣圖,後出師表,難道這些也是別人的。北伐不能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以此認為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亮長於政事,軍略次之’,也可這樣理解:諸葛亮自身理政的能力比帶兵打戰的能力更強。我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依我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來的蜀國。

    劉備伐吳,沒帶諸葛亮,原因有三點。

    一,諸葛亮不支援伐吳,與劉備觀點不相左。諸葛亮理性多於感性,《隆中對》時提出聯吳抗曹,是大政方針,不可隨意更改,改則有失。劉備是感性多於理性,一心只要為關羽、張飛報仇,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劉備要伐吳,找諸葛亮商量,諸葛亮不同意,劉備哭著說‘朕縱有萬里江山,不能與二弟同享,要之何用’。諸葛亮也被感動,於是不再勸。

    二,劉備是仁義之君。劉備非常尊重孔明,孔明不贊成伐吳,也就不強要他去。趙雲也是同樣的原因,所以也沒帶趙雲。有人說劉備需要諸葛亮治理新得的益州。

    那是屁話,益州治理比起夷陵戰敗,熟輕熟重,劉備難道不明白。

    三,劉備自信不帶諸葛亮也能打敗東吳,曾說‘如曹公來,吾自走之,餘者,皆不懼也’,在劉、關、張眼中,東吳兵將全都是一群老鼠,開口便是‘江東鼠輩’。夷陵之戰前期,劉備連戰連捷,孫權派人來說:情願退還荊州,交還仇人,但請罷兵。劉備不許,怒說‘殺盡吳狗,方解吾恨。’。也正是由於前期太順,於是驕傲輕敵,犯了驕兵必敗之大忌。也給了陸遜可乘之機,用火攻,打敗蜀軍,劉備也因此羞病而死。

    要是劉備知道會敗,絕對會帶上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和劉備一起去代吳,諸葛亮和陸遜之間定會有一場驚心動魄的龍虎鬥。可惜孔明沒去,我們後人沒有眼福看一場好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后死後,漢高祖劉邦的嫡系子孫為何被斬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