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
2 # 王思露營養師
謝謝邀請。這是很多人心目中存在的“喝酒的理由”。飲酒可以抗癌一事不知從何時起已經住在了大家的心裡。然而市面上存在的“喝酒能抗癌”的多種說法和實驗資料其實並不靠譜。酒精是世界公認的“一類致癌物”,相比於抗癌作用,致癌風險更加明顯,因此飲酒次數越多、酒精攝入量越大,對於身體的危害必然會更大。飲酒一事,請您科學看待。
白酒當中含有一些活性物質,所以飲用後會有抗癌的作用?在2015年,江南大學發表過一篇名為《科學認識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的論文,其中主要闡述了白酒中所含的各種“功效成分物質”以及它們可以給人體提供的功效作用。雖然像白酒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類物質、有機酸、酚類化合物等物質的確存在,它們在動物實驗中也的確具有調節生理節奏、緩解酒精傷害、預防一些疾病、甚至包括抗癌的作用。但是含有並不代表很多,動物實驗中存在功效作用並不能直接替換到人身上;白酒當中所含的“功效物質”含量並沒有很多,在動物實驗中投放的功效劑量在我們體內根本無法靠喝白酒去實現;換而言之,如果你真的喝了同等量的白酒,對於身體的傷害一定遠超過所謂的作用。
所以,白酒抗癌的理論並不科學、靠譜,萬不可深信。
請您明確:酒精是世界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它的攝入會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飲用越多,對於身體的傷害也就越大,致癌風險也就越高,無論您喝的是什麼酒。如果您單日攝入25克酒精,那對於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鱗狀細胞癌、肝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會有明顯的增加,然而這個量其實根本“算不上多”,很多人逢喝必然會超量。
酒水中含有活性物質並不稀奇,現代科技的分析方法如此先進,就算在一些野草或者蔬菜當中,也會發現在動物實驗中對人體“超級有用”的物質,然後單憑某種可食物質中含有活性物質就來判斷它具有抗癌作用實屬“不負責任的行為”,請不要忽略任何一種物質可能對人體帶來的“毒副作用”。
飲酒一事,態度很關鍵:首先,沒有什麼大事,請堅決“不喝酒”,酒精是一類致癌物,不喝“0風險”,但凡飲用必然會增加對身體的傷害。
其次,如果您並不喜歡喝酒,或者本身存在對酒精過敏的情況,請不要“逞強飲酒”,別不拿自己的身體當回事,飲酒只是一種“增進相互感情”的行為之一,靠其他事情同樣可以完成。
最後,如果飲酒,請您選擇度數更低的酒水(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飲用的過程中嚴格限量(能少喝盡量少喝),飲酒不摻雜其他品種酒水和飲料,喝酒的前期和同時必須伴以食物,從根本上減輕對於身體的傷害。
關注健康,正視飲酒,酒水中雖然含有一些功效活性物質,但這些物質並不會產生太大(明顯)的作用;它會致癌,並不是在嚇唬你;不飲為最靠譜之法,但凡飲酒必須要“機智和健康”。願您不被飲酒之事困擾。
-
3 # 李愛琴營養師
適量飲酒可抗癌,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不知提主是怎麼得出的這個結論。還是從哪兒看到的。
反而是,喝酒的壞處一大推,除了大家熟悉的傷肝以外,最新的研究證據揭示: 酒精還會破壞肝細胞,會加速誘發大量的基因突變,即便是少量飲酒,也增加癌症的風險。
最近,在科研圈,《自然》發表了一篇論文:有關酒精是否增強記憶力的文章?酒精引起的基因表達變化最終會影響與喝酒相關的記憶呢,但這都是在小鼠身上的實驗,而且在進一步的研究當中。並沒有定論。
至於您在描述中所說的你認為喝酒可以抗癌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引起癌症的因素很多,喝酒只是其中的一點,也沒不能拿飲酒的反而沒得癌症,不飲酒的得了癌症,就能證明飲酒可抗癌。
其次,你的描述中,拿飲酒和吃藥來做比較,但吃藥,就說明此人身體本身就有毛病,並沒有與飲不飲酒有關係。
而且最新科研論證: 適量飲酒對健康的益處也是不存在的,只要飲酒,酒精對人體都是有傷害的,只是所傷害程度與飲酒的多少有關。
所以,不能給愛喝酒找一個合適的藉口,儘量少喝或不喝,能戒時就得戒。
-
4 # 超然智者
首先說結論:適量飲酒可以抗癌。原因是酒屬陽性,能給人體補充陽氣,這是抗癌的決定性前提。因為癌症的病因就是人體的陽氣不足,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陽虛。
這裡需要捪出的是酒是有選擇性的。現在的用酒精勾兌的酒是不行的,必須是燒鍋燒出的酒。
酒在中醫看來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中藥。中成藥霍香正氣水中有50的酒,瓜萎薤白白酒湯是中醫治療胸痺(心梗)的絕佳好藥。即然如此抗癌那是必然的了。
-
5 # 錢多多營養師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人們便開始喝黃酒。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人們發明了蒸餾法,於是乎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白酒。酒文化在中國那可是源遠流長。
不過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大夥對喝酒這個事也變得越來越理性,對於“酗酒有害健康”也已經默契的達成了共識。
很多人都認為每天少喝點酒沒問題,只要適量飲酒,不喝醉了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堅信少量飲酒有保健作用,而且還能製造個浪漫的小調調啥的,多好!
真相來了:
實際上,酒精對人體的損傷是蓄積的。少量常年飲酒即使短時間內沒有明顯傷害,但長時間的積累一樣會導致嚴重損傷。
所以捏,飲酒沒有“適量”,最好的“適量”就是不喝。
總結一下就是酒能不喝酒不喝,不要指望著喝酒能起到什麼抗癌的作用。
-
6 # 只有營養師知道
沒有資料能證明適當飲酒能抗癌,而且這個“適當”到底是多少?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是每天一罐啤酒,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是一斤白酒。總之膳食指南上限定,成年男性每日酒精的限制量在25g以內,女性在15g以內,25g酒精大概是750ml啤酒,450ml紅酒,二兩白酒,女性則更應當減半飲酒量,而且最好不要攝入高度數的酒,如烈酒,白酒。但並不代表控在這個範圍內就可以每日頻繁按這個量來飲酒,這個量只是上限,不是每日推薦飲酒量,如果頻繁飲酒照樣會對身體造成威脅,尤其是肝臟,其次是心腦血管。有不完全統計,如果每日酒精攝入量低於10g,則40歲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在1%以下,若是照膳食指南限定飲酒量每日都喝,則可增加到7%~10%,如果每日頻繁大量飲酒,這個數值會升高到40%以上。
題主拿酒和藥物來比較,兩者完全不能相比,酒可完全沒有藥物的特點,它也不可能針對某種症狀有即使改善效果。既然選擇吃藥,那麼說明身體一定已處於不健康的狀態,此時雖然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但是針對某種更嚴重的症狀藥物的選擇可能會起到更好的緩解效果,但飲酒卻不明不白沒有針對性,而且還會瓦解健康。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朋友把喝酒作為一種保健方式,喝酒一段時間後因為身體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會讓血管收縮血流加速,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人的狀態變得積極,身體發熱,而這些現象往往讓很多朋友覺得自己的血流被“打通了”,活血化瘀,瞬間覺得自己到達人生巔峰,啥病都沒了,這其實只是臆想,這只是一種酒後狀態,並非喝酒帶來的好處,等這勁頭過了,血管該堵的還是繼續堵,頭該暈的還得繼續暈,手腳冰涼的症狀不能被改善,喝酒並非帶來中心性的發熱效益,而是短時間內激發熱量,一段時間後身體反而會覺得更冷。另有不少食物可能也有此效果,例如辣椒、花椒、生薑、大蒜、大蔥等等。
一些酒類中的確能測出一些有益活性物質,例如紅酒、白酒中都能檢測有多酚、類黃酮等成分,雖然其實並沒有大量資料能夠證明這些抗氧化物質有“抗癌”的效果,但多年以來卻被營銷界傳得沸沸揚揚它們是能抗癌的。退後一步,即便是它們真的能抗癌,但酒精帶來的弊端恐怕妥妥地能覆蓋它帶來的好處。例如酒精的代謝會耗費大量的水、氧、肝臟中的糖原,如果頻繁飲酒或飲酒過多,肝臟負荷較大,肝細胞可能確實養分而造成損傷;酒精的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成分“乙醛”,它們同樣會損傷肝臟細胞,包括其他細胞,最新的研究發現,酒精帶來的有害成分還會對細胞DNA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喝酒並不能作為保健的方式,酒精的利弊目前尚在研究,它的作用機制複雜,但疾病它能給我們帶來一些益處,但它的威脅一定是更大的存在,千萬不要把“適當喝酒”作為藉口來每日都飲酒,喝酒不是不可以,但偶爾的小酌才是最好的,朋友聚會,過節過年,大家偶爾暈夠幾盅,人生才更完美,但千萬記住,就不是抗癌的食物,也不能和藥物相提並論。
我認為適量飲酒比不飲酒患癌的風險低,酒從古至今一直都有為何以前的人小生癌而現在卻越來越年輕化,而近來也出現很多花季少女因癌早逝而並非飲酒有關!或者把酒當成一種藥適量飲用一定對身體有好處甚至勝過做運動!更勝過那些天天吃藥的人,因為凡藥三分毒,好多人入過醫院再出來的只有半條命!
回覆列表
酒精是公認的1類致癌物,適量飲酒不僅不抗癌,還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
世衛組織公佈的三大致癌物,其中之一就是酒精。酒精在體內,先由乙醇脫氫酶催化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催化成乙酸,然後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體外,這個過程中,乙醛影響細胞的DNA,大大增加正常細胞癌變的風險。
酒精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廣泛,除了增加胃腸、肝臟、乳腺、肝臟、口腔、咽喉、食管、胰腺等部位的癌症風險,還會使大腦、睡眠等各方面產生影響,誘發各類慢性疾病。
很多人認為“適量飲酒對健康有好處”,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受中國傳統“酒文化”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適量喝酒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喝酒,對身體的危害可以忽略。其實不然,酒精具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不僅對身體沒有益處,還會增加癌症風險。無論飲酒多少,無論是哪一種酒,對人體的健康都是有害的,只不過飲酒比較少,人體可以快速解毒,負作用比較小,但不代表不存在。
我的觀點是有健康問題的人,一定要戒酒,對於普通人,能少喝就不要多喝,能不喝就不要喝,男性一天飲酒量建議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