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海聽濤164
-
2 # 三國水滸歷史狂
慈禧那個禍國秧民的狗東西,自私而愚蠢,竟然為了自己開心,自己享受,挪用北洋水師的大把銀子大修頤和國,至使北洋水師兵員欠餉,彈藥缺乏,以次充好,欺下瞞上,將士們在邊防上浴血奮戰,吃不好穿不暖,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丁汝昌自殺殉國,民族英雄鄧世昌撞艦跳海,這個時候慈禧在幹嘛,天天聽唱大戲,天天慶祝,威脅大臣“誰讓她一時不高興,她讓誰一輩子不高興。”沒人敢言,大家知道她扮養什麼角色了吧!國在慈禧這種人掌權之下,怎能不敗,怎能不亡。
-
3 # 攀枝花雨花石
甲午中日戰爭中,雖然光緒已經親政,但是實際掌權的是慈禧。而慈禧只會玩弄權術,根本不懂政治,為修建頤和園耗費巨資,並只會算計自己的得失,留下“誰讓我一時不高興,就讓他一輩子不高興的狂言,最終導致戰爭的失敗,刈地賠款。慈禧有不可推懈的責任,成為歷史的罪人。我的理解僅此,望網友繼續評論。謝謝邀請!
-
4 # 一燈姐姐
謝邀,沒有認真思考過。晚清的腐敗,已入骨髓,從上至下的風氣,已然是積重難返了。作為當時的實際統治者,也許從本質上來說,她並不想斷送這個國家,甚至還會以為某些做法,是在為國家注入正氣與活力。但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候,面對訓練有素、堅船利炮的進攻,當時的海軍太羸弱,縱然有鄧世昌這樣的忠勇將士,朝廷也未必會覺得自己能贏。今天的我們,是回頭看去,自然是明瞭一切,有著精確的判斷力,但是在那個時代,人們不可能知道,就算是統治者,也是在得過且過,也許有奮發圖強、放手一搏的想法,卻沒有壯士斷腕、寧死不屈的勇氣。所以,每一次的朝廷,就當了忠勇將士們的拖後腿者,以割地賠款為手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終走向了滅亡。
-
5 # 龍漠然
甲午戰爭,使得中國社會性質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加深。沉重的賦稅和賠償,使得中國勞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慈禧,為了自己的私利,主張投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甲午海戰的失敗。而李鴻章,作為慈禧的全權代表,談判和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因此,對於慈禧和李鴻章,要有正確的觀念去認識評判。
-
6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陸戰、海戰大敗,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895年4月17《馬關條約》簽訂,清朝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賠款兩億兩。清朝是輸了,但慈禧卻打擊了光緒皇帝和李鴻章。
1、1889年迫於滿清權貴壓力,慈禧不得不讓光緒帝親政,自己去頤和園“頤養天年”幕後操縱朝政。光緒自然不甘心當傀儡,在老師翁同龢等人的幫助下,經過兩年多的博弈慢慢從慈禧手中搶到一部分實權。面對這種局面慈禧沒辦法明面反對,實際上是在一步步失去實權,但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讓慈禧看到了機會。
不論咱們怎麼看待慈禧太后,但是在清朝末年她是唯一一個能夠整合各方政治勢力對外作戰的人。甲午戰爭爆發後,慈禧隱藏幕後不出頭甚至於故意製造主和聲勢,而光緒帝年輕氣盛自然一力主戰。可惜光緒空有主戰之心,卻連自己手下的大臣都控制不住,翁同龢等人一方面逼著李鴻章作戰,另一方面在糧餉、後援方面拖後腿。
最過分的是北洋艦隊前方作戰,翁同龢等人各種造謠中傷、栽贓陷害李鴻章及其下屬的北洋將領;山東巡撫李秉衡和李鴻章早有矛盾,在甲午戰爭中手握雄兵,卻故意不救援北洋艦隊的幾大基地,坐視劉公島、威海衛等水軍基地被日本人困死、攻陷。
光緒帝見到各路戰場的潰敗慌了手腳,不得不請出“頤養天年”的慈禧太后來收拾殘局。慈禧出山後啟用恭親王奕訢主持總理衙門開始謀求和談,再次趁機奪走了光緒手中的權力。經過甲午戰敗的打擊,光緒帝在朝野的威望大損,難以威脅到慈禧太后的執政地位了。
2、李鴻章崛起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主持洋務運動,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手中雄兵在握坐鎮京畿地區。李鴻章位高權重、威望太大,已經成為滿清權貴的眼中釘肉中刺,慈禧對其也是非常忌憚。但是漢人督撫大勢已成,沒有藉口慈禧也不敢動李鴻章,而中日甲午戰爭是個機會。
中日甲午戰爭的主戰場就是北韓半島、遼東半島以及黃海、渤海地區,這些地方都是李鴻章手下部隊的防區,慈禧明白不論打勝還是打敗李鴻章都沒了威脅。李鴻章對日作戰贏了,手下的大軍也是損失慘重難以威脅到清廷了;要是輸了,清廷自然可以問責李鴻章,將其撤職查辦,李鴻章一輩子的名聲也就全毀了。
所以你看甲午戰爭期間,名義上李鴻章是慈禧太后後黨的人,但是慈禧太后就眼看著帝黨朝臣各種坑害、拖後腿,從來沒幫過李鴻章一下,最後打輸了還把李鴻章推出去背黑鍋、簽署賣國條約。李鴻章晚節不保,揹著滿身罵名被解除了擔任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投置閒散。
-
7 # 坐古談今
關於甲午之敗,慈禧第一責任人,李鴻章第二責任人。最無聊的觀點是慈禧希望李鴻章打敗仗。同樣還有翁同龢不給軍費說,光緒不該打仗說,丁汝昌和鄧世昌導致失敗說,李秉衡和李鴻章權力鬥爭說。這些觀點我基本都在之前的問答中說過了。 今天主要談談慈禧在甲午戰爭中的作用。
(1)慈禧1881年後可以說是賣國行為居主。
甲午戰敗上,李鴻章的責任在軍事上,清朝最精銳的部隊,武器最好、最受清廷信任的漢人軍隊、海陸兩軍齊備,最終因為貪腐、任人唯親,打仗不是逃跑就是怯戰,你作為總指揮難辭其咎。
慈禧則要負政治責任,光緒親政後,雖然力主打北韓戰爭,但沒有慈禧默許也不行。因此,慈禧起初和光緒意見一致,她是看不上日本的,因此,她想借此機會與光緒黨爭,理由也不太充分。
慈禧是在黃海海戰,平壤戰役失敗後跑出來主張投降的,這時帝黨之爭的苗頭才看出來。戰前不說話,剛一戰敗就跑出來投降,符合晚清統治者的思想。
(2)李鴻章是帝黨打壓的人,但從1874年到1894年他都是後黨扶持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慈禧希望李鴻章戰敗。
因為李鴻章貪腐以及治軍不嚴,特別重視淮軍忽視他人利益。
包括左宗棠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李鴻章是賣國賊、貪汙犯,因此,帝黨對其印象不好,一直想削權。
然而,李鴻章一方面勢力大,另一方面有慈禧二十年的支援,將京津冀交給淮軍二十多年,可以說身家性命交給了淮軍,您說重視不重視?
(3)甲午戰敗不是敗在沒錢相反很有錢,不是敗在戶部,不是敗在山東巡撫,就是敗在慈禧和李鴻章二人身上。
慈禧和李鴻章自1880年,慈禧徹底掌握政權後,其治國思想就和李鴻章基本一樣了。對內搞經濟,對外妥協投降。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清朝統治者的思想一貫如此,帝黨之爭不是主要思考點,慈禧就算還垂簾聽政也會投降。
其後,慈禧挪用軍費供自己享受,數額爭論比較大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但主流認定是兩三千萬。
但這個其實對甲午戰敗影響不大,你現在投入進去,西方也不會賣給你。
我們再看看,當時的中國對日本重視嗎?
不重視!當時的中國從上到下都在忙慈禧的生日,甭說李鴻章積極籌錢,懷裡揣著千萬軍費藏著,不給北洋添置武器。就是李鴻章掌控的輪船招商局還上敬了七十多萬兩。
您說,甲午戰敗賴誰? 不賴慈禧,不賴李鴻章,不賴封建體制能賴誰。
-
8 # 韋格蒂烏斯
甲午戰爭時期的慈禧是看熱鬧的,此時的決策人是光緒。慈禧在甲午時期唯一一個舉動是個不光彩的行為,那就是接受了光緒生父的賄賂,這筆賄賂來自於海軍專款。
其實慈禧在甲午做了什麼並不重要,甲午如同一場沒法作弊的大考,考試最關鍵的是考試前做了什麼。慈禧的錯誤在於她處於一個推動變革的位置卻只做了個審批人。變革這種東西,要麼自上而下,要麼自下而上,當年的情形,民間是不會有自下而上的動力的,自上而下的話,慈禧不出聲,有些事情別人連提都不敢提。慈禧在整個洋務運動時期,唯一主動做的事就是關心和支援了一下軍工中國產化的問題,除此之外一直都在做審批人。
所以當年就是洋務派在哪個位置就幹自己管轄範圍的事,大清朝的事就這麼尷尬起來了。兵部沒啥洋務派,慈禧也不管,所以裁汰舊軍隊組建新軍隊的事就沒人做,每年養鐵桿莊稼和大煙槍就得花兩千萬,那邊福州船政卻連造軍艦都得跟李鴻章搶軍費。
不是我說,大清朝就是不修頤和園,海軍建設的路註定也走不太遠。
-
9 # 達o芬奇密碼
最悲慘的事情就是,不專業的人卻在乾重要的事,年輕的皇帝,一個老太太,滿朝的書呆子大臣。唯一瞭解世界的李鴻章,卻沒有決定權。所有高層領導人都不懂海戰,不懂海軍,。科舉制度害死人。如果中國能早點有海軍學校,陸軍學校,也就不至於後來我們亂成一團,打不過日本。太平天國幾百萬人都打敗了,
-
10 # 麒麟110
甲午海戰的主要責任應該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為了一己之私,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致使海軍的建設停滯不前,導致了海戰的失敗。
回覆列表
慈禧是晚清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中日甲午戰爭則是徹底改變兩國國運和整個亞洲態勢的一場大戰,慈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然分量很重。
整個甲午戰爭的核心是海戰,結局是名列世界前列亞洲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被迫割地賠款,李鴻章這位和德國鐵血宰相齊名的政治巨人的名字又一次和恥辱聯絡在了一起;慈禧這位大清帝國的掌舵者自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鴻章是執行者在臺前自然成了替罪羊!
當時的政局是帝黨和後黨相爭,李鴻章和翁同龢就是兩黨的代表,黨爭內鬥使得北洋水師徒有虛表,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慈禧為了搞六十大壽重修頤和園用的還是北洋水師的軍費,可政府由於黨爭數年未撥一兩銀子給北洋水師;我們搞慶典,日本則是舉國捐款買軍艦,戰爭一開我們啥都沒有,還盲目自大主動出擊,有船無炮和死魚無異,焉能不敗!
慈禧作為最高統治者缺乏戰略眼光、盲目自大,不知時局的艱難、不瞭解國家的真正國力,不知己更不知彼,誤國誤民!可悲的是李鴻章、可恨的是翁同龢、可笑的是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