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ob6116
-
2 # 懂事乖巧的兒媳婦
一般小孩的話如果哪裡不舒服的話最好是建議去看醫生我的建議最好是去看醫生因為很多東西我們不是醫生醫生的答案是最正確的。
-
3 # 喲喲呦1切可鬧
很多家長對多動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認為多動症就是多動,其實平時看似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患上多動症。,
多動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活動活動和注意力不集中。
安靜的兒童多動症更加可怕,兒童多動症的表現非常不一樣,有多動的、也有不動的。但是,不管哪一種,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多動症可以使用瑞舒瓊多動貼來改善,中藥調理,無副作用。
-
4 # 小湯圓生活記
兒童多動症”這個名詞,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記得我還小的時候就聽說過誰誰家孩子得了多動症,要去看醫生,誰誰的媽媽懷疑孩子得了多動症,要去看醫生,於是孩子就被拉到醫院去看病!此種場景比比皆是,時至今日,“兒童多動症”似乎成了流行病,許多孩子開始了服藥治療!
今天歪歪牛奶在尹建莉老師所著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看到了一篇文章,是關於“兒童多動症”的,文章很長,內容很多,但閱讀並瞭解“兒童多動症”的必要性,讓我坐下來慢慢讀下去,因為我不想自己走入“兒童多動症”謊言中,同時也希望透過我的分享,可以幫助走在這個謊言中的媽媽們,不要再錯下去!
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享文中內容
“多動症診斷量表”,如此粗製濫造、愚蠢做作的東西,竟然被當作主要檢查工具給兒童使用,它哪裡只是張量表,簡直就是診斷圈套。
“兒童多動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兩個錯誤:錯誤的兒童觀,錯誤的教育方法!
這兩段是文中摘要處的內容,看到這裡,媽媽們是不是有所感覺,“兒童多動症”是個騙局,原因是那診斷量表和成人的錯誤?起碼,我看到這裡很有感觸。
(此處引用原文)
尹建莉老師有話說
她說:我明明清楚地看到了這些孩子“病症
”的出處—他們的家長或嚴厲或溺愛,教育方法都出現了明顯的錯誤。正是這些錯誤,給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身上的“病症”,幾乎都在反抗不得當的教育中被扭曲的表現,同時,我沒看到哪個孩子僅靠吃藥治好了“多動症”,相反,吃藥後越來越像病人,“病情”越來越嚴重的孩子倒不少。
“兒童多動症”這個詞越來越像根刺一樣不時地刺痛著我,促使我去關注這個事情!
歪歪在想,其實,不是沒有結婚的人不用去關注這個問題,早晚有一天,你都會碰觸到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該打好提前量,把這個問題搞得徹底一點呢!已經結了婚的人,是不更應該好好認識一下這個謊言呢?
(此處引用原文)
尹建莉老師有事講
尹老師前幾年在一所小學接觸過一個男孩,當時念小學二年級,被認為患有嚴重的“多動症”,他的“病症”表現在:上課滿教室亂跑,誰都管不住他,課堂經常被攪亂,弄的老師無法上課,他總是無端地攻擊同學,惡劣到把同學的頭摁到便池裡……為此孩子的奶奶每天影子似的跟著,寸步不離,上課時同他一座,摁著不讓他起來搗亂,下課抓著他的手在走廊裡,不讓他和同學玩,雙手被奶奶緊緊地鉗著,什麼都不能幹,像個小囚徒。他的老師很肯定地說這個孩子有多動症,家人帶去醫院精神科看過,被診斷出來後開始吃藥,至少要吃三年,他吃了三個月一點效果都沒有,而藥又很貴,爺爺,奶奶出租經濟考慮,給他停藥了!
後來尹老師透過和奶奶及孩子簡單聊了幾句,瞭解到孩子的家庭,父母離異,打小把他拋棄,爺爺脾氣不好,把對兒子那種恨鐵不成鋼的不滿發洩到孫子身上,奶奶整體包辦孩子的一切,又成功心切,恨不得快點把孫子培養成才,所以對孩子要求每天都很多……
歪歪有想法,在這樣“野蠻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是個小野人,換成我生活在這樣家庭裡,我也會“瘋”,我也會成為“病人”,所以孩子的“病根”不在他自身,而是他身邊的人,如果身邊的人不改善,那麼孩子只有兩個去處,監獄或是精神病院。
我們都知道,想讓大人改變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困難,但不改變成人,孩子就不可能改變,大人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問題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逐漸改變教育觀念,放棄原來粗暴的方法,不再打罵孩子,孩子隨之也會有很大變化!
所以,我們又重新審視“兒童多動症”,是孩子真的“有病”嗎?我看未必是真的!
給孩子看過“病”的媽媽應該認識這兩張行為量表吧,沒錯,這就是所謂的兒童多動症行為量表!
歪歪也進行了一下測試,就當我還是7歲的兒童,結果平均每項得“1”分,那麼我也是“陽性”,我7歲那年也是“患兒”?如此看來,哪個兒童不是“患兒”?它真的不是一張量表,簡直就是診斷圈套!
有的媽媽會說,“致病原因”也看過了啊,有很多,是啊,書中也有說明,是不是有以下幾種原因(此處引用原文)
第一:輕微腦組織損害
第二:城市環境汙染造成的鉛中毒
第三:遺傳生理因素
第四: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食物新增劑等
第五:家庭或學校的教育因素
前四種原因不存在完全性,肯定性,基本上都屬於“猜測”
而第五種,是唯一透過直接觀察,在大量案例的基礎上得出來的,而不是猜測,最有說服力的這一點,卻被擺到最不重要的位置,相信很多談多動症的資料都說病因是腦部問題,生理問題,而教育問題,心理成因只是偶爾被一些資料淡淡提及!對於這個原因沒有人能做出解釋,一個基於教育形成的問題,為什麼需要孩子自己服藥治療!父母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吃藥能解決嗎?孩子因為父母爭吵而內心傷痕累累,然後孩子又被告知自己有病,這難道不是雪上加霜嗎?
相信很多媽媽也接觸過一種場景,幼兒園的孩子不守紀律,不睡午覺,也會被老師說成多動症的前兆,父母得知後就會憂心忡忡,然後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最後成為了“病人”,開始吃藥!吃利林!
為什麼現在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兒童越來越多,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不瞭解,從醫生那裡來的錯誤資訊,媒體或道聽途說,最後害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成為“病人”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但僅有愛是不夠的,我們要懂孩子,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才能有質量地愛孩子,社會生活變的如此細膩,會生孩子不等於會當父母,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做父母,如果你家裡有個“多動症”孩子,要改變孩子,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改變家長自己,果斷把藥片扔進垃圾桶,勇敢地向孩子承認,是我錯了,這一天是家長的新生,也是孩子的新生!
希望歪歪的一點分享可以幫助你們,真的不想看到太多的孩子被診斷為“病人”,一定要記得教育和孩子的問題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家長要以身作我,做好自己,做好教育,相信我們的孩子永遠都是健康的!
另外,大家有機會,可以自己閱讀一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的這篇文章,真的會有很多收穫!
-
5 # 陶源深處
曾經看過一期老梁觀世界的節目,裡面談及了多動症,裡面說及怎麼判斷是不是有多動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動症的孩子根本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多動症又叫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重點還是在注意力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易衝動,是最明顯的三個症狀。但經過查詢,也確實有多動症不動的情況,有兩種:
一種是雖然人沒動,但腦子卻在亂動,胡思亂想,不能集中注意力。另一種是“裝的”在有家長監督,或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時候,會表現出短暫的精神集中。一旦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或沒人監督的時候有會多動。
-
6 # 康貝母嬰
多動症,全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顧名思義,多動症有兩種主要的症狀:一是注意缺陷,二是多動/衝動症狀。多動症有著嚴格的診斷標準,除了一些主觀方面的判斷,也是有客觀的判斷準則的。
如果孩子具備以下症狀多餘6條,並且持續時間超過了半年,就可能患有多動症,應及時就醫。
一、以下情況為注意缺陷症狀判斷:
①拒絕交流,和別人交談時不容易聽、理解別人的話;
②容易受外界無關的資訊影響而分心;
④難以完成任務、作業,沒辦法集中注意去做事;
⑤無法對事物進行組織,比如整理玩具、書包等;
⑥經常事事不上心,很容易忘記約會、家務,經常剛一回頭就不知道剛才準備做什麼事了;
⑦丟三落四;
二、以下情況為多動/衝動症狀判斷:
①不停活動,不管在什麼場合,都無法安靜;
②不願意等候,比如排隊;
④無法靜坐,一旦坐下就非常難受;
⑤無法專心玩耍或休閒,三心二意;
⑥話癆,說話過多;
⑦沒耐心,經常別人還沒說話就開始回覆;
三、症狀會在兩個以上的環境中出現;
四、症狀出現在12週歲前;
五、症狀已經影響到生活、學習、工作;
六、症狀不是由其他精神疾病引起。
所以說,孩子是不是患有多動症,並非直觀地從孩子是否“多動”來判斷,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並不能說每一個多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也不能說孩子不動就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被診斷為多動症,最根本的治療方案就是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教育。父母應當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給予適當的寬容和理解,多鼓勵孩子而不是大聲訓斥;給孩子量身打造合適的活動計劃,讓孩子動靜結合,哪怕是在教室,也可以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合理讓孩子舒展一下;對進行正強化的賞識性教育,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自尊;改善孩子的環境,如改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在有必要的時候,也可對孩子進行藥物治療,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治療藥物是安全的。
回覆列表
中國的孩子不是多動,而是動的太少,家長和老師的理念有誤區,總希望孩子乖乖聽話,最好不要動,這樣的孩子和木頭有啥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