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自我認知方面心理學的書籍 2、從淺顯到深刻的書籍 3、有個自己實踐和經歷的最好 謝謝您的分享
8
回覆列表
  • 1 # 愛玩樂

    透過書籍這些外力的方式來認知自我需要一定的時間。

    個人意見,直接學習冥想,透過冥想內觀自我的世界。開始你會不適應,你需要透過深呼吸來控制你的情緒和內心。

    但是你要相信,透過冥想,安靜的思考,和內心對話。你會發現你的思維模式,大腦的額葉活動頻率都會有變化。

    你會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那些生活中給你帶來痛苦,煩惱的事情都不再是問題。

    如果長期冥想,你還能啟用大腦中的松核體。

    至於會有什麼好處,還是自己堅持冥想。

    每日兩次,一次5分鐘即可。

    萬事開頭難,貴在堅持。

    比看心理學書要來的實在。

  • 2 # 全職媽媽說

    這些書籍是我最近看的部分心理方面的書籍,還有我準備看的書籍,可以參考下,前面6本是心理老師武志紅推薦的書,第七第八本是武志紅老師自己寫的書,他的系列書籍還有好幾本,我沒全部寫出來,你去買的時候可以打包一起買的。最後一本是張德芬老師的書。這些書都很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愛是一種選擇》《別用愛來控制我》《中毒的愛》《少有人走的路》《沉重的肉身》《愛的覺醒》《為何家會傷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

  • 3 # 源爸爸

    1烏合之眾,群體無意識。

    2人格心理學,人格的形成機制。

    3心理面具,心理防禦的方式。

    4大五人格,人格特質理論。

    6精神剖析,分析潛意識對人的影響。

  • 4 # 七七小酒窩

    《認知突圍》

    前些時候讀了蔡叔(蔡壘磊,暢銷書作者、螞蟻私塾和讚我Endorsit創始人)的《認知突圍》,被洗腦了。全書分六個章節重塑你的認知體系: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知識、重新認識金錢、重新認識時間、重新認識關係、重新認識人生。其中有些認知是已經存在於我自己的認知體系中,有些還依舊混沌不清,希望在他的指引下變得越來越清晰。

    我想,擁有清晰正確認知的人,首先應該是善於觀察的人,其次還能獨立深入思考,再次要善於自省總結。

    他的文字所傳遞的認知,很多是我從前根本沒有去細想的(深入思考),也許一時還不能全部接受(認知測試只得了4分),但至少我能辨別出他的確思維邏輯清晰,並沒有胡說八道。

    一切的認知都從認識自己開始,只有對自己的各類行為有了清晰的認知,對自己的侷限性有了明確的界限感,我們才能夠敞開胸懷,去接納更好的東西。——蔡壘磊《認知突圍》

    ▼1▼小時候的記憶

    村裡有個女孩莎莎比我早一天出生,她家就在我家門前的山坡下面。那時我們家很窮,住的房子是碳球砌起的牆,屋頂蓋的瓦。東面的屋子住著我們家四口人,西面住著我三伯家三口人。莎莎家的房子是很大的兩層樓房,用磚砌的。小時候我常常去她家玩。

    後來不知怎麼就沒再去她們家。

    長大後媽媽告訴我小時候的事,大概在我四歲的時候,她發現我沒再去莎莎家,老是一個人待在家裡玩,就問我為什麼。我告訴她:莎莎的媽媽瞅我,她不喜歡我跟莎莎玩。

    “瞅”用我們方言發音是“qiu”。相當於橫眼看別人,這是一種很嫌棄,很討厭別人的眼神。

    一個4歲的孩子就能察言觀色,能從大人的眼神裡讀懂嫌棄。因為這件事,媽媽得出的結論是:我從小就是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懂得看別人臉色。

    我試著從腦海裡搜尋這段經歷的記憶,好像還記得一點片段,又好像是媽媽描述後我想象的場景。似真似假,難以分清。

    也許你不會相信,但有一個事實是,記憶是一個重構的過程。記憶不像錄音帶或者錄影機一樣記錄客觀事實,它在生活中不停地被過濾和改造。——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埃利奧特·阿倫森

    由內而外認識真實的自己確實很難,因為“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總是構建在他人反饋的基礎之上”。比如,內向、節約、不愛說話、脾氣不好等,這些都是家人給我的評價;聰明、能幹、做事認真、沉默等,這些又是同事給我的評價;而身邊的朋友可能會評價我獨立、堅強、固執/執著等。不同的人對我們的評價都會不一樣,因為我們表現出來的“自己”不一樣。

    ▼2▼先做了再說

    常人的印象裡,孕婦的體型肯定比孕前要胖許多。所以,大家會質疑Angelababy是找人代孕,只有霍思燕那樣胖得變形才是真懷孕。然而,大量的事實證明,長胖並不是懷孕的必要結果。

    我自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醫院給我們孕婦上課,首先就是“孕期如何控制體重”,這是科學孕育的第一步。聽完課我才知道像Angelababy那樣只長肚子不長肉是有可能的,只是我無法確定自己能否也能那樣保持體形。

    先做了再說。這是我在工作後養成的行為習慣。當我想到一個好方案,而在公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擱置,不能及時推進的時候,我會直接先做起來,然後把初步成果再拿給領導審批,以此來推進專案進行。

    先做了再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許多事情開始做了,而不是始終停留在想的階段,是錯是對在做的過程中自會發現。壞處是,可能有些事一開始就錯了而你沒有發現,或者是等你辛辛苦苦做完了,公司卻簽了別人專案合作方。但我覺得好處大於壞處。至少,做也是一種體驗,受益的首先是自己。

    孕期控制體重,是在攝取足夠營養的基礎上,適當運動,讓體重的增長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對於孕期健身,很多人意見不一。有人說可以運動,有人說不行。其實行不行,是要看你自身的情況。比如你孕前是否就有運動的習慣,以及你每次產檢的結果(胎盤位置、胎兒發育情況),你的精神狀態、工作強度等多重因素。

    先做了再說。依靠三件法寶:健身單車、小啞鈴、刮痧板,以及無論多累多想睡覺都堅持早晚運動的決心,我實現了對孕期體重控制的目標,順產時更順利,產後恢復也更快!

    ▼3▼分享,分享,再分享

    舉個例子,在給客戶或同事做葡萄酒培訓之前,我總是要提前準備一下。同事覺得很奇怪:你應該可以用原來的課件直接講,為什麼還要花時間準備?

    其實這又說到了一個問題:輸出倒逼輸入。使用同一個大框架的課件,但是你面對的培訓群體不同,就需要對課件做一些修改,增加或刪減要講的內容,以滿足特定場合、特定受眾的需要。

    很多人並不清楚,其實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做葡萄酒知識培訓,也就是將你知道的知識分享給別人。

    每一次準備分享的內容,首先受益的還是自己,你更加熟悉了培訓的知識內容,然後收益的才是受眾,他們因為你的講解而獲取知識。

    每一次分享的過程中,會有提問和回答。為了更好地回答別人的提問,你必須查閱更多的資料,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和準確。

    每一次分享結束後,還要對本次分享做分析和總結,以便下一次分享能做得更好。

    所以,如果要完善你的知識體系,請分享,分享,再分享!

    ▼4▼難以替代的能力

    畢業工作後時常都有緊迫感,所以逼迫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技能,以成為那個“難以被替代的”人。人為此,企業也一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現實工作中,並不存在依靠單一技能的狀況,技能都是組合著用的。被組合的技能越多,技能的擁有者就越少,要做好某事的門檻就會越高,競爭者也會越少,掙錢就相對更容易。

    ▼5▼時間不夠用

    生子後每天的時間基本都給了孩子,嚴重缺覺。開始007不出局行動,更覺得時間不夠用。孩子每晚第二次醒來吃奶的時間都在四點左右,因而只好利用他再次睡著後的這個時間段來寫字或看書。

    因為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才越來越清楚時間的珍貴,也才越來越珍惜時間。

    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都與你的同等重要,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都不想浪費自己的生命去尋找答案,何以有自信認為別人會為了你浪費生命呢?

    所以不再去管很多事情,將注意力都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

    真正懂得了自己的時間珍貴,也會懂得別人的時間同樣珍貴。不再拿問題去打擾別人。

    ▼6▼怪物

    在中國農村,親戚很多時候還不如街坊鄰里。

    見過太多親兄弟為了利益打得頭破血流,甚至出人命的情況。

    我讀小學的時候,大伯母跟我媽媽吵架,我剛好揹著書包路過,她跑過來拉住我打了一巴掌。我被打懵了,等反應過來想還給她一巴掌,被我媽拉住了。她們倆繼續在吵架,我流著淚特別委屈地去了學校。從此我看見大伯母便不再叫她。

    等這件事情過去很久後,我媽看見大伯母還是會打招呼。有時她來我們家玩,我也當做沒看見不理。媽媽就教訓我。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白讀了這麼多書,不會做人!我還不是恨她,我只是表面上跟她說話。

    看過太多的人情世故,我覺得“親戚”這一概念可以不復存在了。

    然而,其實更多時候最傷害我們的還是父母。“你是我女兒/兒子,我都不能罵你,那還有誰能罵?”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想法。

    最近我媽又給我貼了一個新的標籤“怪物”,因為我總是買書看書,她不讓我看書“看那麼多書會把腦筋看壞”;因為我跟她的育兒觀念和方法不一樣,她覺得我什麼也做不好“你們兄妹幾個還不是我那樣一手帶大的”;因為我讓她不要再幹涉妹妹的婚姻,她覺得我多管閒事“你自己都過得一塌糊塗,沒有資格操她的心”;因為……

    我成了她眼裡的怪物,為人處世都與她與這個地方格格不入。

    ▼7▼人人都能擁有幸福

    人們常說:幸福是一種感覺。

    我也會問自己“你現在幸福嗎?”

    如果跟過去的自己比較,我覺得很幸福,因為有了兒子的陪伴,以及越來越清晰自己的未來。如果跟有家庭有孩子的別人比較,我現在的狀態多半是不幸福的。

    所以,幸福其實是主觀感受,而不是你的客觀狀態。

    願我們都能活得明白,不枉此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不用農藥殺滅紅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