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風鈴167

    經常會碰到語言發育落後的孩子。2週歲的孩子,爸爸媽媽也不會叫。有的家長覺得寶寶開口太晚,專門因此來看門診;有的家長卻滿不在乎,來兒保門診2週歲體檢時,我發現寶寶不會有意識叫人,就對家長說:“寶寶2歲不會有意識叫人,有點晚了,需要問問你們這方面的情況。”結果家長說:“沒關係的,大了就會了。他聰明得很,你看你看,我把他玩具拿走了他就哭。”那麼,寶寶開口晚,到底有沒有問題?

    常見的原因如下:

    1.家庭環境的問題

    現在很多媽媽工作比較忙,把孩子給保姆帶,保姆在保證孩子吃喝拉撒的基礎上,很少跟孩子進行積極的互動;也有媽媽或老人自己帶孩子,但家務事非常繁雜,根本沒有空和寶寶互動,或者帶寶寶出去玩;或者媽媽或祖父母本身性格內向,不願意說話,很少跟孩子互動,又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不願意跟他人多交往,導致寶寶跟其他人互動的機會也很少。徐醫生曾在門診上碰到一個2週歲的孩子只會無意識叫爸爸媽媽,家裡經濟條件非常好,父親是大老闆,母親在孕育第3胎。老大2週歲,老二8個月。老大和老二基本都交給兩個保姆管理。兩個孩子玩具很多,使用衣物都是名牌。但媽媽說:“確實基本沒有人有時間和大寶互動,還經常家裡人都忙著出去做事,就把大寶一個人鎖在家裡玩。主要也是我們之前沒有意識到要多跟寶寶玩”。所以大寶不僅不會講話,還特別怕生,一到陌生環境或看到生人就非常恐懼。所以總的來說,環境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是很重要的。徐醫生認為,需要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多跟寶寶說話,說合適的話,以合適的方式說話,促進寶寶的語言和認知發育。

    2.寶寶自身的原因,常見的包括:

    (1)聽力損傷。聽力發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前提。所以家長要重視寶寶的聽力問題。很多語言發育落後的孩子家長覺得自己寶寶的聽力沒有問題,“喊他聽得見的,有反應的。”殊不知,有些寶寶的聽力損傷並不是全聾,而是部分聽力受損。所以家長在判斷寶寶的聽力時不可過於主觀。徐醫生一般會了解寶寶出生時聽力檢查的結果,以及出生後可能的耳朵疾病,如果有必要,還是需要再專門評估一下目前的聽力水平。

    (2)腦發育問題。這是很多寶寶語言發育落後的原因。徐醫生會根據寶寶就診時門診上的表現,對寶寶進行多項評估,排除寶寶的認知問題、腦發育落後和自閉症傾向等。媽媽的孕期情況和寶寶的出生情況也常常跟寶寶的腦發育問題有關。

    3.其他

    少部分寶寶確實沒有其他問題,只是單純的“金口晚開”。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寶寶往往互動頻繁,且寶寶透過表情動作等應對良好。這些寶寶有的有“開口晚”的家族史,直系親屬經常也有年幼時開口晚的情況;有的跟寶寶的個性存在一定關係,寶寶不願意和他人進行積極主動的互動和交流。導致寶寶日常的語言表達低於他實際掌握的語言能力。

    與家庭語言環境不良、家族遺傳或寶寶個性有關的語言問題,常常容易處理;而與寶寶腦發育問題相關的語言發育落後,則干預和矯治困難的多。但越早矯治、寶寶語言發育落後程度越輕,矯治的難度越小。家長要關注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跟寶寶多互動,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發育氛圍。一旦覺得寶寶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還是需要到正規醫院兒童保健科就診,以免錯過寶寶語言矯治的良好時機。

  • 2 # 螞蟻短影片運營直播

    一般小寶寶到了一歲左右就開始咿咿呀呀學語,說幾個簡單的詞句,其實稍微晚點也不要擔心,但是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鑑別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可以用下面的幾點參考,如果遇到問題,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相符,應及早干預,除了到醫院進行針對性治療,孩子在家的日常訓練也非常重要。 1.嬰兒時期的寶寶,不會咕咕地發聲,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寶寶到了12個月,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比如當你說出“指指你的腳”,他仍沒有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或是三歲的寶寶不能說斷句。 6.4歲的時候,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如果遇到上面的問題,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相符,應及早干預,除了到醫院進行針對性治療,孩子在家的日常訓練也非常重要。

  • 3 # 樂育媽咪

    我一直覺得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花期,作為父母,在確保孩子得到正確養育的情況下,確保孩子健康快樂的情況下,不妨放慢腳步,靜待花開。

    同年齡段孩子,一般女孩子說話較早,男孩子說話較遲,我記得我們家兩個侄兒子比我家女兒大幾個月,一歲半左右,我家女兒可以按照指令喊各種各樣的人,什麼姨爺爺姑奶奶之類的,教她喊,她就會跟著喊,但是我們家的兩個大一點的男孩子反而不說話。到了三歲左右,我家女兒已經很多話了,而我家其中一個侄兒子還是不願意開口,一直等到上了幼兒園,話才慢慢多起來。

    所以我總結遇到“金口難開”的情況,父母不用著急,在確保孩子聽力和說話能力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多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既包括父母要與孩子多交流多講話,還可以有事沒事在家裡放著音訊,電視就不建議用久了,對視力不好,但是一些故事、情景對話多放一放,讓孩子熟悉語言,積累詞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多帶孩子與表達能力好的孩子玩。孩子與孩子之間更容易建立交流,產生友誼,與大一點的孩子多玩一玩,或者孩子在幼兒園裡,自然而然就會學到一些基本的語言表達,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父母一定會收穫一個帶來驚喜不斷的孩子。

    多帶孩子閱讀繪本。其實內容精彩的繪本故事,需要父母陪孩子一起去閱讀,我記得兩歲多的時候,我家女兒學會了用“狼吞虎嚥”這個成語,就是在繪本故事中學到的,所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孩子也會更快地輸出語言。

    其實說話是要在環境中慢慢鍛鍊的,我想只要我們帶孩子多聽多說,放出耐心,就一定會等到屬於孩子的花期。

  • 4 # 最美幼兒緣7

    孩子金口難開有問題嗎?這個情況下就要看孩子是什麼樣的年齡段了?如果孩子是兩週歲左右,他金口難開其實非常正常,因為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不同,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說話早的小朋友可能在一歲左右就能說的很清楚,表達的很完整,也能說很多句子。

    但是說話晚的孩子,有可能到了兩歲甚至三歲的時候還只會兩個字兩個字的往外蹦,其他的話都不會說。所以這個時候孩子金口難開,一是因為孩子發育的晚,這種情況只要等孩子到了年齡之後慢慢的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強了之後他就願意說了。另外一種情況有可能是跟家長的教育有關。

    特別是如果家裡老人照看的孩子,他們在衣食住行方面可能不會讓孩子吃虧,但往往在和孩子交流或者是教育孩子這一方面,他們是比較落後的。老人覺得孩子只要吃飽了,喝足了,玩好了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用多餘的時間去陪孩子說話,陪孩子去玩。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他就會“金口難開”。

    因為沒有人陪他說話,所以時間長了他會覺得不說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慢慢的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退化了,他就變的金口難開了。一般等孩子過了三週歲上幼兒園之後,這種情況就會好很多,因為孩子在幼兒園這個環境和在家裡不一樣,幼兒園裡面的孩子多,所以他有說話的這個氛圍,有的時候孩子在家裡面金口難開,但是在幼兒園裡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就會很好。

    說明孩子遇到了同齡人,遇到了他感興趣的話題,所以他才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很好。我們為什麼要說孩子和大人有代溝,其實確實是有代溝的。所以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真的金口難開的話,家長可以等孩子到了合適的年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去鍛鍊兩天就可以了。

    還有的孩子在沒上幼兒園之前嘴巴特別甜,說什麼都不犯愁,遇到親戚或者是家長的朋友,孩子都會去主動的去叫人,但是等家孩子年齡越來越大,上了幼兒園之後相反不懂事了,變得越來越懶得說話了。遇到親戚不主動叫人了,而且家長說他他也不說話,所以這個時候說明孩子到了他人生的第1個反叛時期。

    他變得不愛說話,特別是家長如果越嘮叨他越不願意說話,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想讓孩子變得願意說話,就不要逼迫孩子,等孩子過了他的這個反叛時期,他就會主動說話了。如果家長做了這些工作,孩子還是不願意說話的話,家長就要考慮帶孩子到醫院裡面去檢查一下,孩子舌頭或者是聲帶有沒有一些問題?

    我同事的孩子已經三週歲了,也上幼兒園了,家長髮現孩子在家裡面就不愛說話。因為孩子從小都是爺爺奶奶照看的,爺爺奶奶平時也不和孩子交流,所以家長覺得孩子養成了一個孤僻的性格,不願意說話,就想著等孩子上了幼兒園這種情況就會好很多,所以就趕緊把孩子帶到幼兒園裡面來了。但是孩子上了一個月幼兒園之後,家長髮現孩子還是不願意說話。

    然後家長就比較著急了,本來她不覺得她家孩子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可能被老人帶著,所以語言功能退化了而已。但是現在明顯的一看孩子不是這種情況,所以家長帶孩子到醫院裡面去檢查,然後醫生說孩子的聲帶短,而且孩子好像有說話方面的障礙,所以導致他金口難開不願意說話。

    然後家長又帶領孩子各種治療,孩子現在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雖然也不是特別的愛說話,但是最起碼孩子說話了,只要你主動給他說,他會回答你,不過他從來不會主動和其他小朋友說話。但是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大的進步,現在我的同事每天都帶領孩子去做語言康復訓練。所以說孩子如果真的是金口難開,家長平時可以多陪孩子說說話,多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只要孩子不是有說話方面的障礙,家長多陪孩子說話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欺騙式”撤退翻盤RW,Puff絕境偷家,跳臉3殺,300%傷害轉化率,他這手EZ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