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調屆的攝影師
-
2 # 手機攝影手冊
好比我們接滿一桶水,水龍頭開一半用時10分鐘,那麼全開自然用時就是5分鐘。
互易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要得到相同曝光的照片,如果感光度不變,光圈增加一檔,那麼快門就降低一檔。或者如果快門保持不變,光圈增加一檔,那麼感光度就要降低一檔。
總之,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個引數,其中一個不變,一個增加,另一個就要減少相應的檔數,最終的曝光效果就沒有變化。
互易律是膠片時代的術語,但由於膠片上鹵化銀晶體因為曝光時間太短(小於1/1000秒)會存在惰性,曝光時間太長(大於1秒)又會喪失敏感性,就可能發生互易律失效。
由於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之後立即透過LCD回放剛剛拍攝的照片,因此,互易律、互易律失效問題在數碼攝影時代可以不用過多考慮。
數碼時代需要考慮的是信噪比問題。影象感測器在長時間曝光時,隨著工作時間的持續,溫度會逐漸升高,噪音也會幾何級攀升,這就是暗光長曝畫面噪點增加的原因。
-
3 # jiefenglee
謝邀。光圈,快門,感光度(ISO),三者可以互相組合。相同的曝光量(用EV表達),可以是上述三者的多種組合。以前的膠片時代,ISO固定,更強調光圈與快門的組合,現代的數碼相機,ISO可以動態調整,互換率有了更新的生命。不考慮曝光量時,調整光圈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景深,調整快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動感或撲捉快速運動場景。而對於拍攝野生動物,或拍攝演出這樣的場景時,既需要一定小光圈加大景深、又需要高速快門、同時光線變化較大,此時就可以設定固定快門和光圈,ISO設為自動,大大提高拍攝成功率。
-
4 # 攝影小馬哥
曝光互易律是指在曝光總量不變時,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間是一種此增彼減、可以互換的關係而且一級光圈、快門速度或感光度的變化對曝光量的影響都是相同的這就是三者間的關係,這關係就是攝影中所說的“互易”關係。
公式:總曝光量=光圈+快門+感光度
曝光量是決定影像成像質量的最關鍵因素,它是由光圈、快門速度和ISO感光度三者共同決定的。如果單獨改變其中一個引數的數值,則影像的曝光量就會隨之改變,畫面的效果也會有相應的變化,這是由於三者各自對畫面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光圈能影響景深的大小,快門速度能決定動態物體在畫面中的形態,ISO感光度數值的大小會直接影響畫質。
當畫面的總曝光量不變,而期望改變畫面某一效果時,首先就需要改變三者中對應的某一項,這項的數值被改變後,勢必會影響另外兩項的數值,兩項中至少有一項的數值也要發生改變。例如,如果期望得到大景深,就要將光圈調小些,這意味著整體曝光量減少了,為了達到與原來同樣的曝光量,這時就需要透過降低快門速度或者提高ISO感光度來實現。
給大家列出了四種既改變光圈大小,同時又保持曝光量不變的辦法。
原始拍攝引數如下:光圈為f8,快門速度為1/125秒,感光度為IS0200。為了讓景深變小些,將光圈由f8改為f4,那麼快門速度和ISO感光度如何變化才能保持曝光量不變呢?
總曝光量=光圈(F8)+快門速度(1/125)+ISO(200)
第一種辦法:將快門速度提高至1/500秒(減少2級),感光度數值保持不變。
總曝光量=光圈(F4)+快門速度(1/500)+ISO(200)
第二種辦法:快門速度保持不變,將感光度降至ISO50(減少2級)。
總曝光量=光圈(F4)+快門速度(1/125)+ISO(50)
第三種辦法:將快門速度提高至1/250秒(減少1級),將感光度降至ISO100(減少1級)。
總曝光量=光圈(F4)+快門速度(1/250)+ISO(100)
第四種辦法:將快門速度提高至1/1000秒(減少3級),將感光度提高至ISO400(增加1級)
總曝光量=光圈(F4)+快門速度(1/1000)+ISO(400)
之所以要改變光圈、快門速度或感光度的數值,為的是既能保持曝光量不變,又要對畫面效果進行有效控制。這三者如何組合,取決於拍攝者最想體現的效果。當你想要大景深的畫面效果時,就應該選擇小光圈,然後再根據曝光量確定快門速度和感光度的數值。若想要用高速快門定格某一運動瞬間,或是用慢門表現運動物體的執行軌跡,那首先應該確定快門速度而光圈和感光度則根據需要確定。若既想要大光圈的小景深效果,又要使用低速快門,那就只能考慮降低感光度了。當然,這時還得看相機最低的感光度是多少,其能否滿足曝光要求。
在這裡跟大家說一下互易律是否存在失效的問題:
互易律失效是對膠片而言的,是指在有限的曝光時間範圍內(大概是從1/1000秒至1/2秒左右),光圈、快門速度的1:1互易比值關係才成立和有效。當曝光時間超出了這個範圍,也就是曝光時間更長或更短時,互易的比值就不再是1:1了。如果還按照原來的比值進行互易換算,那麼過短時間的曝光會出現曝光不足,過長時間的曝光則會出現曝光過度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互易律失效不是指互易關係的失效,而是在相應範圍內1:1比值的失效,但它們互易的關係還是存在的。
在數碼相機中,光圖、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依然是互易關係,不存在失效的問題。由於數碼成像是透過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光學電子感應原理,它記錄的是光線的強弱訊號,而不是透過曝光時間來使膠片產生化學反應,也就不存在因感光時間過長或過短導致的影像密度問題,因此教碼相機在原理上不存在互易率失效的問題。就這一點而言,用數碼相機拍攝夜景要比用傳統膠片相機方便不少,因為不用考慮互易律失效的問題。
-
5 # 拍客張光林
怎麼理解攝影中的“曝光互易律”,如何實施“曝光互易”?
所謂曝光互易律的大概意思就是指,光圈大小、曝光時間長短和感光度高低三者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關照;在它們三者的相互協調和關照下,構圖的畫面能夠得到相對正確和需要的曝光量而形成的相互依存關係。第一、一個指標的變化帶來的影響。關於光圈大小,分別是從1.2、1.4、1.8等等一直到18、21(一般而言)等等,每一級之間的光圈大一倍進光量的效果就會大一倍,比如,1.4的比1.8的進光量和效果大一倍,而1.2的又比1.4的進光量和效果大一倍,餘類推。但是習慣上的說法叫做大“一級”,具體到數值表達,也只是近似的,這裡面涉及到許多數學的計算,為了簡捷表達,一般只取了小數點後的一位。
但是光圈之間關係的本質是光圈的面積大一倍(大一倍的實質是指現在是原來的兩倍),面積就變成了約兩倍,就是放大了一倍;再放大一倍,光圈面積就是最初的4倍;餘類推。
類似的,在曝光時間上,也就有1/50秒、1/60秒、1/80秒等等的區分,意思就是快一倍、快一倍和再快一倍,或者叫做快一級、快一級和再快一級,等等;在感光度的標註上,100、200和400等等,意思也是大致如此。
第二、三項指標的平衡關係。在光圈值、曝光時間和感光度三者之間,理論上講,就是在一定的光線條件下,一組“三大元帥”數值的組合,就是保證了這一條件下的正常需要進光量和機器的工作做能力的適應值;三項指標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證正常曝光;如果出現了三項中的某一想弱化或“不給力”,必須用其他兩項當中的一項或兩項及時加以補充和提升,以達成總體進光量與相機能力的匹配,這一點就是所謂“曝光互易律”的精華。
第三、互易的原理。如果光圈小了,就得拿速度的降低和感光度的提升來補充;速度高了,就得拿光圈的加大和感光度的提升來做保證;等等。但是,事實上,不同的光圈、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感光度,也就是不同的組合拍攝所成的畫面,它們的畫面效果差別甚大,也就造成了各種畫面的個性差異。因此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結局。
概括一下的話,曝光互易律是指在曝光總量和效果不變時,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間是一種此增彼減、互換調節的關係,這三者之間的互相照應關係,就是攝影中所說的“互易”關係。
公式表達的話就是:總曝光量=光圈+快門+感光度,但是這裡不是簡單的數值累加,只是說明共同作用的結果現象。
第四、互易的手段。當畫面的總曝光量不變,而期望改變畫面某一效果時,首先就需要改變三者中對應的某一項,這項的數值被改變後,勢必會影響另外兩項的數值,兩項中至少有一項的數值也要發生改變。例如,如果期望得到大景深,就要將光圈調小些,這意味著整體曝光量減少了,為了達到與原來同樣的曝光量,這時就需要透過降低快門速度或者提高感光度來實現。
舉一個具體例子。比如,我們在某一現場拍攝夜景,根據當時的光線條件,我們選擇光圈優先模式拍攝,並且選擇了400的感光度,由相機自動給出一個曝光時間引數。這一組引數在當時應該是非常合適、非常得體的。但是,拍著拍著天色漸暗,相機測算出的曝光時間就會加大,會大到幾秒、十幾秒、二十秒直至靠近30秒,當相機認為需要的曝光時間超過30秒時,就會處出現報警,意思是說,這樣的條件和這樣的設定,曝光時間要求已經超過30秒了,而超過30秒,你讓我成功拍攝,“臣妾做不到”。
這個時候我們只好在有些專案設定上做一些調整和讓步,比如加大光圈,比如提高感光度等。只有在光圈和感光度兩方面我們作出一些讓步和調整,實現“互易”,我們才能保證畫面的正常曝光。
如果使用速度優先拍攝,互易的過程大致類似。
回覆列表
簡單的說,光圈和快門這對曝光組合是反比關係。光圈增一檔,快門速度就降一檔;光圈降兩檔,快門速度就相應的要增兩檔。這對組合按需要調整,不影響曝光準確度。
這主要針對以前的手動控制相機,現在都是自動曝光了,基本上也不需要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