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子養護
-
2 # 健康佳
中醫認為女性閉經與情志失常、貧血、寒邪溼濁侵襲等引起心肝、脾腎及衝任失調等因素有關係,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因虛致閉和因實致閉兩類。
而艾灸是中醫用於治療閉經的有效方法,相對來說,艾灸治療閉經方法比較簡單,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顯著效果,也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中醫透過艾灸治療女性閉經時,常用的穴位包括了關元、中極、中脘、合谷、足三里、三陰交。
可採用的艾灸方法包括了:
1、用艾炷隔姜灸,每次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選取3~5穴進行治療,每個穴位各灸治3~5壯,可以每日艾灸1次或隔日灸1次,連續治療10次為1個療程。
2、用艾條溫和灸,每次可以選取3~5穴,每個穴位各連續艾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即可,連續進行10次為1個療程。
3、用溫針灸,每次可以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選取3~5穴,每個穴位各灸3壯或10~15分鐘,一般患者要隔日灸1次,連續使用15次為1個療程。一般在患者結束療程後,能夠取得顯著治療效果。
最後提醒閉經女性朋友們,進行治療前也要做好身體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導致的閉經後才可進行下一步治療,在艾灸治療期間,也要注意遠離誘發因素,做好生活護理,才能加快恢復速度。
-
3 # 江滔7
真心實意的勸你去婦科查一下卵巢吧,很多情況都是可以透過藥物調整的。要真的就是停經了也沒關係,只是沒法再生育了。
-
4 # 岐黃傳承—龍籽江
閉經一年多了,單靠針刺或點按穴位是很難困難的,應該要綜合調理才行。
一、閉經的平均年齡是49歲到55週歲之間。而題主35歲就閉經,這是不正常的。在醫學上連續三個月經期沒來,就是閉經病症。早就該治了。
二、中醫治療閉經以血虛型,流產型,血瘀型,寒凝型為多見,這四型的治療方法都不一樣。針灸對於後兩型效果還可以,但對於血虛和流產型除針灸外還要配合內服藥效果才更好。
三、以血虛(精血不足)舉例:比方說,指的是河裡沒有水。就是說河裡的水沒有了,那麼你再怎麼通,也沒辦法生成水呀,所以說重中之重是要補足水才行。
而血瘀和寒凝症,它們本身的水是有的,只不過是被堵住了。那麼只要把堵住的清理掉就通了。所以這兩者的治療方法是要區別對待的。
治療閉經比較統一的方法可以採用梅花針敲擊。敲擊的部位選擇在腰2和骶1椎之間。
四、穴位選用中脘、關元、氣海、中極、子宮穴、陰陵泉、血海、曲骨、復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穴。每次選用4到5個穴位進行點按或針刺。
推拿以腹部為主,腿部肝脾腎三經為輔,並配合腹部熱敷。在經前的七天至十天開始治療,一日一次,一週為一療程。
五、治療了多例閉經,有些只要一二次經就通了。多數的一療程可以見效,最多三個療程經就可通,血虛型的需配合內服藥。
治療婦科病在臨床上一直都是難題。跟大家分享一句話:“婦女若要安,經帶產須防”。平時要愛惜身體,經常保健。
“任治十男,不治一女”,說的是女性的生理結構不同,病好多發多變且複雜。所以在治療上要求更要用心診治。
最後,希望題主早點找到好的醫師,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的痊癒。祝早日康復!
五、現從在臨床治癒的多個閉經案例中挑選一例,與大家分享:
徐某某,42歲。初診日期:2017年2月。自述陸續閉經多年、此次閉經三個月,以前經量偏少(一天一片衛生巾),週期短(3天)。伴四肢易麻、久蹲尤甚,易疲勞,久走無力。經產史:14 3 27-30生育史:孕4產2流2。易流汗,汗出怕冷,睡眠多夢,現有脂肪瘤病史,餘正常。無藥物和食物過敏史,無其他大病史。
查:神清,臉色黃中帶白,體略胖。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質淡無苔、左脈略弦右脈沉細。
病機:脾虛失於運化,故不能化溼逐痰(故生痰核,脂肪瘤),脾腎陽虛,元陽不足導致精血不足(易疲勞),肝藏血,血不足故多夢、經閉。中醫有云“氣不行則血不通”(故四肢發麻且木)。初診判斷:此女子為血虛型閉經。
治法:補中益氣、溫腎養血。藥用七劑,每日一劑。經前10天開始服用。飲食忌口:蘿蔔、濃茶油膩生冷等食物。
2017年3月17日,兩診:藥後閉經痊癒,餘症均有明顯改善。唯還有雙手易發麻。查:舌體大無齒痕,舌質紅無苔,右脈細弱。效不更方,7劑,每日一劑,水煎服。忌口同前。藥後追訪,諸症痊癒。至今未再復發。
體會:經常碰到閉經者很多,現在有不少在青春期就閉經的。這其中四型以青春期閉經的更好調理,100%可以痊癒。有些是生理期因素的(絕經年齡49-55歲)或遺傳性質的調理週期要長些。在臨床上多把閉經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這兩種,體質不一所以症狀各有不同,在用藥上應予區別。
閉經者如能配合針推循經取穴則效果更佳、方法同上。於經前7-10開始操作,一般7天為一週期(每月),通常在一至三個週期就可痊癒。
六、科普:中醫婦科學作為中醫學的其中部分,經歷了千年的發展:夏、商、周時代——中醫婦科學的萌芽。
春秋戰國時代——中醫婦科學的產生:秦漢時代——婦產科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黃帝內經》中《金匱要略》《逐月養胎法》《千金要方》《產寶》等產科及婦科專著湧現。
-
5 # 中醫推拿與養生
月經不調
1.按揉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手法:用兩手叉腰,拇指按揉兩側腎俞1分鐘。
腎俞穴
2.點按三陰交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三陰交1分鐘。
三陰交
3.點按血海穴
位置:在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
手法:用拇指端點按血海1分鐘,力度要均衡。
血海穴
4.按揉地機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地機1分鐘,力度適中。
地機穴
-
6 # 蔡珠華大夫
35歲人月經停止一年多了,是一種不正常現象。需要調理,但只通過穴位調理是不行的。
35歲,沒來月經1年多,主要原因主要分以下幾種:
1.卵巢早衰,卵巢早衰可以引起閉經,接下來會引起骨質疏鬆 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等,所以需要激素補充治療。
2.宮腔粘連:如果因人流等原因,行刮宮術後引起閉經,是因為子宮內膜土壤被損害,所以不來月經。這種情況如果不生孩子,可以不治療。
3 子宮切除,因疾病行子宮切除術後也不來月經
-
7 # 傲遊心海
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做足底反射區,主要做卵巢反射區,子宮反射區,生殖腺反射區,可以按摩或刮痧板刮壓,反射區必須發熱,有痠痛感才到位,時間10到15分鐘,一天兩次。三天見效果。
-
8 # 咕咚健康
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因此,對於月經不調的女性來說,是個既可以調經養陰,又可以保健養顏的秘笈。為此,秋季養生必須懂得調經養陰,下面小編教大家幾個穴位按摩以應對氣候對經期的侵襲。
一、天柱穴
位置:天柱穴就在我們的後頸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後髮際正中線上半寸處約2釐米左右,往兩旁各1。3寸各有1個穴位。
功能:感到疲乏困倦的時候按摩這個位置,可以起到提神醒腦、去疲勞的功效。而且可以舒緩壓力,通氣補益,調理經絡,幫助身體血液順利流通,有利於經期時出現的腰痛腰痠等不適現象的改善。
按摩方法:將大拇指貼住天柱穴(在頸肌外側緣入髮際處),把小指和食指貼在眼尾附近,然後頭部慢慢歪斜,利用頭部的重量,壓迫拇指,來按摩天柱穴。
二、中府穴
位置: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鎖骨外側下端的三角窩,那裡的中心就是雲門穴,在這個窩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功能:中府穴是肺經上的大穴,經常按摩可以順暢肺靜脈,強化淋巴迴圈,治脾肺兩髒之病、氣血不足,腹脹等,是調理內息經脈的一個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向下絡大腸,轉回,沿胃上口過膈肌,屬於肺,由“肺系”橫出向下,於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前,沿上臂前側下行至肘橫紋,沿小臂前側的橈側緣入寸口、過大魚際,沿大魚際邊緣出手拇指內側端。
三、命門穴
位置:位於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肚臍在同一水平處。用手指按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功能:按摩該穴位有利於改善壓抑情緒,舒緩肌肉痠痛,還能有效地延緩衰老,養陰護宮,改善月經不調,推遲更年期,恢復青春活力。
按摩方法:督脈起於少腹內,下出會陰部,向後行於脊柱內部,上達項後風府穴,進入腦內,上行巔項,沿前額下行至鼻柱。
四、承扶穴
位置:在臀部橫紋線的中央下方,位於左右臀下臀溝中心點,這裡是神經最為密集的地方,指壓時可以用力些。
功能:這個穴位主導生殖器官的神經從此處經過,經常按壓有效直接地刺激到子宮頸壁的神經,幫助腹肌、骨盆肌收縮及放鬆,有利於經血排出更順暢,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痛經作用。
回覆列表
建議首先解決宮寒的問題,少熬夜,注意休息,減少壓力
1.建議用艾灸神闕,關元,命門,足三里,陽陵泉,後溪,內關,曲澤
如果針灸的話就去掉神闕
2.其實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養護儀每天19分鐘,連續1-2個月,就恢復正常了,不吃藥,不打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