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谷幽蘭028

    我們先用“三牲”(豬肉、一隻雞)、粽子、糖果、橘子、生菜、等拜神,然後就要吃“酒碗”:用雞蛋、米粉、蝦米、瘦肉或牛肉、青菜做一大盤,每人吃一碗。還有就是吃粽子,吃完後就去街上看舞獅子、到村裡看籃球賽、拔河比賽等,親戚朋友見面互道祝福,發紅包給晚輩等等。

  • 2 # 吳歌說事

    大年初一,江南人不吃餃子,早晨起來,要開口說吉利的話,互相問候,祝新年好,長輩會給小輩發壓歲錢,早飯吃米粉圓子和煮年糕片,也有人家吃煎年糕片,四色湯圓等,小圓子、湯圓都是除夕年夜飯後做好的,年糕雖然是前幾日蒸好的,也要在除夕夜切好片。初一是農曆新年第一天,吃圓子湯圓和年糕,寓意著圓圓滿滿,年年登高,加點糖,則是甜甜蜜蜜。

    中午,就是正常吃年飯了,新年第一頓中午,是十分豐盛的,不必如年夜飯那樣隆重,但雞鴨魚肉各種蔬菜都有,表達了對新年富裕興旺的企盼和祝福。

    喝酒是新年必須的節目。江南人會喝點黃酒,米酒,都要溫熱了喝的,也有愛喝白酒的,在自家新年初一餐桌上,一般沒人會喝醉,因為一旦喝醉,就意味著一年醉到頭了。

    江南習俗,年初一不能太忙碌,忙碌了也意味著將一年忙到頭。所以飯菜都是昨天弄好的,熱一下就吃。年初一不掃地不倒垃圾,據說掃地倒垃圾會把好運財富掃地出門的。

  • 3 # 同學請入座

    大年初一除了吃水餃還有其他的風俗嗎?

    在我們農村,早上5點左右父母就起床準備拜祖宗的祭品了,差不多在6點鐘我們也會起床了,父母告誡不能大聲說話,不能說髒話,老老實實坐在那邊燒火等吃早飯。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我們南方不同於北方,北方是大年初一必須要吃餃子,而我們南方,以我為例,我屬於閩東這邊,大年初一基本都是吃少許的長壽麵在加荷包蛋,吃完後在吃米飯。

    春節初一不殺生,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新一年運程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

    同時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裡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

    我記得我小時候很喜歡去寺廟拜神,因為我媽是寺廟裡面的俗家弟子,所以大年初一基本都會去寺廟燒香拜佛,哪怕現在過去十多年,我也依然堅持著這個習慣。

    然而我覺得城市跟農村的熱鬧程度也不一樣,過年大家都會回鄉下去過年,鄉里鄉親一出門就能碰到問聲新年快樂,而在城市裡生活感覺會少了那麼一點年味。

    雖然現在我搬到了市區生活,但過年我們一家子還是會回鄉下去過年,畢竟我的年味、我的風俗在老家。

  • 4 # 湯米小坊

    大年初一吃餃子,放鞭炮,拜年,是我們這邊的習俗。

    餃子多是和臘月三十晚上吃的一起包出來蓋好,初一早上下鍋煮,煮好就放鞭炮吃餃子。是新年的第一頓飯了。

    餃子餡兒呢也很有講究,雖然寓意各不相同,但都是美好的心願。有包素餡兒的(平安),有包白菜肉餡兒(百財),芹菜肉餡兒(勤財),韭菜餡兒(久財),羊肉餡兒(洋財),等等。說法不一,選擇不同。

    同時我們還要包幾個糖餡兒的,除了與鹹餡兒搭配著好吃,更重要的是寓意著新的一年生活過的甜甜美美。這個我最喜歡了。

    放鞭炮傳說是為了驅趕年獸的。

    更重要的是拜年。滿滿的儀式感!

    “年”的由來大家都知道的。相傳“年”是一個大怪獸,臘月三十晚出來吃人的。

    所以“過年”其實就是歷劫。那麼拜年就是有幸沒被吃掉的人們互相祝賀了。

    吃完餃子,挨家挨戶的去給長輩們拜年,是孩子們一年中最快樂的事兒。穿上新衣服出發,給長輩們送上新年最美好的祝福的同時,收穫可是滿滿當當的,零食,糖果,壓歲錢……

    同輩之間遇見了也要互相道賀。

    年味兒越來越淡了。而生活越來越美好!

  • 5 # 八道同學

    【福州】初一吃太平面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飯是盛在一個竹篾編的容器中,當中要插一朵紙紅花,周圍則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福州人在正月裡少不了兩樣東西:年糕和太平面。舊時福州人過了祭灶日就要做年糕了。福州年糕被稱為糖粿,分為紅糖粿、白糖粿和蘿蔔糕。正月初一煮年糕吃,寓年年高升之意。

    而太平面通常是福州人正月初一的頭餐,很重要。由線面、高湯和兩個鴨蛋組成的太平面寓意一整年平平安安。傳統觀念認為,在自家吃太平面時,若能將兩個鴨蛋都吃掉是十分吉利的。因為在福州話裡,“鴨蛋”諧音“壓浪”,有風平浪靜之意。若不能全吃掉,也要將兩個鴨蛋的頭尾各咬上一口。

    而到別人家作客,吃主人請的太平面時,應該只吃一個鴨蛋,將另一個鴨蛋完整地留給主人。這是一種禮節,表示“大家都太平”。

    【客家人】早餐要吃齋

    正月初一凌晨,男人們早早地便起來洗漱乾淨,然後點香燭、放爆竹,給長輩拜年。之後,裝上一盤粉皮、米糖、花生,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這一天有很多講究,不撈飯、不掃地、不打水,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早餐也要吃齋,並以芹菜、豆腐為主,意為勤勞致富發財。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為“開正”。客家人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和紅柑。

    【閩南地區】要吃甜線面

    是日要早起,家家燃放鞭炮,把炮扔出門口,然後開啟大門,也稱為“開正”。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麵湯。糖,意為甜蜜;線面,意為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以甜線面及三碗乾飯插上紅紙花祭祀先人,紅紙花稱“飯春枝”,其中“春”與“剩”(富餘)在方言中同音,寓意家中糧食有餘。現在祭拜之俗在城鎮中已基本革除,在農村中還有保留。

    早餐為素食,乾飯佐以“長年菜”(以豆腐及整株菠菜、韭菜、芥菜等做成)。漳州城區的長年菜是將厚末菜(菾菜)一葉一葉剝下(不得用刀切),在水中燙熟後置於缽中,任其發酸。除夕“圍爐”時每人均要吃少許,其餘留到新年裡加到年飯的“菜尾”中,俗謂可以消食去膩。也有用芥菜代替厚末菜作長年菜。一般不煮新的飯而吃除夕特意多燜的飯,寓意年年有餘。也有的吃八寶粥或甜線麵湯。50年代後,忌言發財,改說“新年好”;80年代後,又時興以“恭喜發財”道賀。

    親友上門拜年時,主人用紅棗、蜜金棗、桂圓乾或冰糖、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並以朱漆的祭盒盛蜜餞、糖果、紅棗等外加瓜子、紅柑用以敬客。明代漳州人過年時用檳榔敬客,現在此俗在臺灣尚有殘存。至親好友上門拜年,主人往往會以佳餚美酒招待,稱為“請春酒”。客人告辭時雙方常以紅包饋送對方的孩童。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後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洩”。此外還有不洗衣、不汲水(有的地方還以米篩封井口),不乞火,不掃地,不用刀和針線,不討債,不打罵孩子,不穿白色、青色衣服等禁忌;忌打破食具,忌口出不吉利話。現代人還存有這些禁忌,但不太講究。

    過去,九龍江上的“船底人”,過年要買一大捆連根帶葉的甘蔗,用紅綢布綁在船桅上,三日後方可卸下來吃,以祈求好運。

    正月初一,常稱為“過年”、“過新年”,可見“年”既是時間單位,也是節日名稱,是年與年之間的大節。年是中國民間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堯舜時稱“載”,夏代稱“歲”,商代稱“祀”,周代起稱“年”,沿用至今(其間只有唐玄宗、唐肅宗二帝時一度稱“載”)。過年的時間自漢武帝時確定正月為歲首,即以正月初一為新年,又稱“元日”;又因此日始於旦,也稱“元旦”。辛亥革命後改行公曆,以1月1日為元旦,於是原稱為“元旦”的農曆正月初一即改稱為“春節”,但仍習稱為“年”。

    【禁忌】

    注意!初一不能動掃帚,會掃走運氣、破財

    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杯子、碗等瓷器,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凡事以納吉迎祥為準則,禁忌很多:

    忌飲茶水,忌吃稀飯,如此即可避免以後外出“半途遇雨”。

    早餐吃乾飯,以整葉煮的菜為佐,俗稱“長命菜”。

    忌打罵孩子,忌和別人吵架,忌說不吉利的話,不得討錢逼債。

    忌操刀切物,以示戒殺。所有食物如須刀切者,除夕即已準備周全。

    忌用掃帚掃地,意謂新年迎祥納福,惟恐一掃而空。

    忌穿舊衣裳,要穿新衣,曰“去舊迎新”;忌赤足,行走時足被刺傷即為不吉。

    忌打壞器皿、碗碟之類,否則一年福氣均被破壞;如不慎打破,則將碎片投入井中以鎮壓之。

    除夕夜、初一夜、初五夜、元宵夜均不熄燈,寓祥光永駐

  • 6 # 愛做衣服雲姐

    大年初一除吃餃子外,還有掃的垃圾不能倒掉,聽老人說大年初一倒垃圾,就是倒掉錢財,還有大年初一不出門的說法,還有不準說不吉利的話。

  • 7 # 一老沈一

    中國的春節,承載著傳統,凝聚著鄉愁。吃餃子,特別是在北方,非常看重。記得小時候,奶奶會拿出珍藏的幾個銅錢,不是鏽跡斑斑那種,而是擦的鋥亮,要非常鄭重的包在餃子裡,說誰吃到了,就能一年平安。當然,沒次吃到的都是孫子輩兒。那個時候會大喜過望。大了以後,才想明白,看似無意之間,這其實都是大人們“搞陰謀”安排好了的。還有一個風俗,多年後依然記憶猶新,就是從除夕夜開始,吃的花生瓜子皮都要扔在地上,不能掃,初一一整天也不掃,要放到初二。父親說,這叫“踩碎”,實際是“踩歲”的諧音。父親是個本份善良的人,他說自己是“不介逐物甘清貧”,“踩歲”,是他埋於心底對美好將來的一種默默執念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40歲的人了,打工還是創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