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村頭小東坡

    最新的形勢是,中國豬瘟疫情持續,以及新型動物疾病和資源消耗,都給人造肉企業提供了不小的發展空間。而且人造肉和人造奶等未來產品的技術儲備,不失為解決中國食品儲備和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一種思路。

    以合成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生物科技在學術、醫藥和工業等領域並不陌生,只是近年在消費領域應用,尤其是人造食品的興起,讓各界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除了在食品領域,人們近年也在其他消費領域接觸到合成生物技術,譬如在實驗室生產的蜘蛛絲編織的領帶(原理是編碼製造蜘蛛絲的基因,然後在實驗室利用酵母透過發酵生產)、在實驗室製造出的動物真皮所拼接的時裝等。

    人們也許要問,為何是生物合成,而非化學合成?在化學合成方面,由於大部分天然產物結構複雜,合成過程中容易形成無活性甚至有毒的成分,而且合成過程步驟繁瑣,轉化率低,能耗高,難以滿足工業化需求。

    相較而言,基於合成生物學中的代謝工程,即透過發酵原理生產的天然產物,具有生產週期短、不受時節和原料供應的限制、發酵產物易於分離純化等優點,容易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同時還保護自然資源及環境。

    “譬如在實驗室,製造大麻素目前所需的發酵時間只需一週。”Ubersax指了指發酵罐說,“你可以想象種植大麻,再分離提取需要多長時間?”

    在Demetrix辦公室的對面,是一座綠色玻璃樓,這是美國能源部資助的研究機構——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我經常站在辦公室和我們合夥人Jay Keasling互相招手,Keasling也會在那裡出現。”Ubersax說。

    Keasling是伯克利大學化學和生物工程教授,也是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生物組副主任及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的CEO,他被視為是合成生物學特別是代謝工程學領域的權威之一。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上世紀70年代從植物黃花蒿中分離得到了抗瘧原蟲的有效單體青蒿素,併合成更穩定藥效的雙氫青蒿素。她於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青蒿素由於化學合成難度極大,在發現後的30年時間中一直依賴於植物提取。而植物中天然青蒿素的含量極低,並且植物生長受到氣候條件制約。

    Keasling 的成就之一,就是破解青蒿素基因“密碼”,利用合成生物技術,“人造量產”青蒿素。

    不過,合成生物技術備受爭議。支持者說,這種技術可以降低因依賴農業生產而帶來的價格、供應和質量的劇烈波動,能讓消費者最終得益。反對者則認為,當成本大幅下降可能會促使農民停止種植某種作物,甚至讓農民失業,引發供應短缺。而更被反對者質疑的是合成生物食品的安全性,這也是近年多國監管者的難題之一。

    合成生物學市場潛力龐大,更被業界稱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研究機構BCC Research預測,其規模由2017年的近44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39億美元。

    多國政府亦看好合成生物學前景,紛紛制定發展計劃扶持產業。早在200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撥款1600萬美元,資助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多所頂尖大學,共同建立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推動合成生物學的研究工作。英國則於2012年制定合成生物學路線圖,翌年更將該領域列入八大重點發展科技範疇之一,投資8800萬英鎊支援其發展。

    中國合成生物學近年來在理論與技術方面獲得發展。有中國學術論文指出,合成生物學在國內的發展可追溯至2008年,但目前還主要侷限於理論研究或處於向產業轉化的過程中,缺乏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目前中國在相關領域研究比較前沿的機構是中科院下屬的深圳先進科學研究院和位於北京的動物源研究所等。由於目前暫時缺乏在食品領域應用,深圳先進科學研究院沒有接受財新記者的採訪。中國大型食品肉類加工企業萬洲國際(http://00288.HK)也未予置評。蒙牛和伊利(600887.SH)則回覆稱,目前沒有相關食品領域的研究和產品開發。

    不過,蒙牛表示,公司研發與戰略部門對於所謂人造奶一直在密切關注。人造蛋白產品(包括人造奶、人造肉等)確實存在其獨特優勢,但目前仍處於研究的起步階段,蒙牛也會做好各方面前沿技術儲備。

    雖然目前中國內地還沒有這些人造肉和人造奶產品,但這並不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概念炒作。國內A股早前誕生了人造肉概念股,迎來一波“吃肉”行情。5月至6月,雙塔食品(002481.SZ)、金健米業(600127.SH)、東寶生物(300239.SZ)、維維股份(600300.SH)等數十隻股票連續上漲,遊資瘋狂湧入。不過,此後多家上市公司紛紛闢謠,稱未佈局人造肉業務。

    也許有人會說,人造食品就像當季時裝潮流易逝。但產品只是表象,背後的技術才是關鍵。如今,世界各國政府都開始關注人造食品,希望透過這種技術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新加坡政府稍早前就宣佈投入重金,研發人造肉等生物技術,打造未來食品的亞洲研發中心。

    “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選擇。”吳奇指出,華人攝取肉類的絕對數量,在2018年已經達到了美國和歐盟28個國家消耗量的總和,人均近60公斤,還在增長。這意味著中國必須要加強對食品科學和技術的研發,解決國民的飲食和營養問題。

  • 2 # 餐飲吳探長

    對於人造食品的看法分為兩個緯度(客戶端+商家端+供應鏈端)

    客戶端:對人造肉存在消費心理作祟的情況出現,但是產品的體驗和穩定性更加強,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得到大大改善,再也不擔心豬瘟等現象

    商家端:產能穩定成本把控性強,服務更加穩定。品控較好把控

    供應鏈端:由於全球農業從業者減少,食品原材料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人造肉的出現將大大解決產能上的缺失

  • 3 # 瞎子看世界

    感謝邀請,關於人造肉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人造肉分為兩種,一種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這類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是一種健康的食品。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這種人造肉說實話,覺得有點噁心,但是是安全的。食品安全是人類的一大挑戰,人造肉有助人類在解決飢餓問題同時保護水源、土地和能源,也能降低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我覺得人造肉是有益於人類的,只要嚴格控制人造肉的製造品質。

    20世紀30年代後期,美國化學家波耶受汽車製造商福特僱用,研究汽車座墊套皮革的代用品。他在研究中發現,榨油和製造人造黃油後的大豆殘渣中,蛋白質含量豐富,並可纏繞成股。他從中受到啟發,想用這類物質製造清淡而又易消化的 “肉類”。但當時限於已擔負的科研任務,不能用更多的精力從事此研究,直到1953年,他才取得“人造肉”的發明專利。為製造 “人造肉”,波耶把大豆殘渣製成細粉,與粘合液混合,直至混合物變成粘膠狀,然後象製造尼龍絲一樣用噴絲器噴出,經酸和鹽類淋洗,使絲凝固。再與調味劑混合,纏繞成股,可切片、切丁、絞碎。60年代,人造鹹豬肉開始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由於肉類價格上漲和肉類中含有脂肪、膽固醇,很多人都認為組織化植物蛋白肉(TVP)銷售前景看好。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博士生賈森·馬西尼在《組織工程學》雜誌中撰文人造肉指出,他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找到了在實驗室內製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他們首先從牛、豬、家禽或魚的肌肉組織中提取細胞,在一個薄膜上進行培育。他們發現,細胞會生長、擴張,然後從薄膜上脫落;等到脫落後的平面細胞群堆積到一定厚度時,就形成了肉;馬西尼提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一種三維顆粒中培育肌肉細胞。這樣培育出的細胞組織可以用來製造肉製品,比如雞米花和碎牛肉。馬西尼介紹說:“透過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肉有很多好處。它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調節肉中所含的營養成分,例如大多數肉裡含有過多的Omega6脂肪酸,食用過多會導致健康問題,而人造肉可以用沒有危害的Omega3脂肪酸代替。此外,‘人造肉’還可以減少因養殖家禽而帶來的汙染;人工養殖肉類動物會消耗大量水資源和土地,而‘人造肉’只需要很低的成本。”細胞變異美國與荷蘭的科學家正在研製利用動物的細胞組織,直接在實驗室當中培養出一種“人造肉”,完全擺脫了飼養和屠宰動物的傳統肉類生產方式。然而,這種“人造肉”的製造成本每公斤高達1萬美元。美國與荷蘭的科學家正研究以細胞培養的方式,製造出一種“人造肉”。科學家本傑明表示:“我們找到一套方法,讓肉類在動物體外生長。”據悉,科學家們首先抽取出動物身上的“肌肉母細胞”(myoblast),然後將其放在培養液中生長,接著倒入支架,放入生物反應器當中,藉此培育出動物肌肉纖維。這些人工培養出來的肌肉,最後將被用來製作肉類食品。科學家表示這種用人工製造出來的“人造肉”可以保證絕對乾淨,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而且還可以加入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不過這項研究仍還在實驗室階段,因為每公斤“人造肉”的生產成本約為1萬美元,相當於市面上普通肉類價格的1000倍以上。國內知名專家、上海組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的周廣東教授表示,大規模繁育人造肉的可能性很小,幾乎是難以做到的。“所謂動物細胞與組織培養,是從動物體內取出細胞或者組織,模擬體內的生理環境,在無菌、適溫和豐富的營養條件下,使離體細胞或者組織生存、生長並維持結構和功能的一門技術。”周廣東教授表示,“但是想要大規模的繁育人造肉不太可能。”周教授說,想要人工培育出的動物的肌肉,要把從動物身上切下的整塊肉分散成單個肌肉細胞再進行增值繁育。但是由於整塊組織中的肌肉細胞相對較少,因此取一斤肉只能獲得少部分的肌肉細胞。想利用這些肌肉細胞再培育出一斤肌肉,那麼就需要這些肌肉細胞進行大量的增值。科研人員在實驗中發現,正常的細胞在體外培養超過15代以後,細胞發生變異轉化成腫瘤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肌肉細胞本身的增值能力有限,因此在培育的過程中就要用到晚期的細胞,而使用這種細胞只能產生兩種結果,一種就是已經老化的細胞死去,另一種能夠就是細胞發生癌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寶可夢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