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待我施為地煞變
-
2 # 八卦問道
有用,古代人講究忠義仁智勇,對國君特別忠。因為忠,所以不能容忍國君身邊的小人,因為這些敗壞朝綱,貪汙腐敗,賣官鬻爵,用親信,而不用賢人。如果這些人掌權,加上天災,廣大民眾就會造反,改朝換代也就成為必然。這樣,就觸動了上層階級的利益。所以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只有清君側,殺掉這些害群之馬。
-
3 # 蜻蜓FM教育有料
有用,很有用!
即便你是造反,也要打這樣一個旗號,這是最有用的,因為你需要的是認可!古時候的皇帝哪怕做做樣子也會宣告天下自己是“以孝治天下”也好,以別的東西治天下也好,總之一定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因為社會的價值觀是皇上是天子,管你是不是真的,但一定要說出去!這樣你就可以奉天之命,統治天下!
出師有名是為了今後的統治能夠掃平思想上的障礙,就算你當時的人知道你是造反的,但也架不住這麼說啊!三人成虎並不是說說而已,只要有兩三個人說你是正統的,那你就是正統的,而且會有人自發為你證明的!更何況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現在不也一樣嘛!
禮制的傳承只是為了規範普通人和和平年代的社會,並不會有人因為禮制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和權力的誘惑,當我們想把人類的慾望框持在禮制的教化之下的時候,就會認為自己或者身邊皆是懂禮守禮之人,但很少有人會去強調人的慾望為何。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名號也好,其他類似的東西也好,只是為了給人們看的,真正的到了人精的地步誰還會管你這個!而且有法、有禮、有名號,那自然就有制定這些的人存在,這種東西的功能只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運轉,說說而已!讓大家相信了,心裡舒坦了,思想上通了,禮儀上過去了,也就可以了!
這當然有用,而且有大用!套路這種東西,你撩女孩的套路還不都一樣,人家不也次次開心嗎?
-
4 # 紫禁的sphere
當然有用。
首先我們要明確政權存在的四個要素,尊嚴,力量基礎,法理,正義。
當一個政權失去其正義性,便會失去百姓的尊重。這個時候社會就會處於動盪期,而造反也大多發生在這個時候。四個要素去其一國家會陷入混亂,去其二會出現此起彼伏的造反浪潮,去其三則是轟轟烈烈的革命,去其四,那當政者就回家喝稀飯等死吧。
名列史冊的造反運動,都是在政權喪失兩個要素後發生的。當局勢還沒有糜爛到極點的時候,造反者為了抓住法理性,就會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因為此時的君主,作為政權的代表,代表著政權的法理性。造反者抓住了法理性,擁有了正義和尊嚴,方才有可能戰勝政權握有的最後要素——力量基礎。
國家是一種秩序。維持任何一種秩序都需要力量。國家的力量基礎,直白點說便是槍桿子,對外(軍隊)抵禦外敵入侵,對內(警察)維持和平穩定。只有力量基礎發揮應有作用,國家才可能長治久安,人民才可能和平幸福。否則只能是,百姓苦。任何國家權力運轉都需要法理基礎。它要建立在能讓巨大多數政治團體接受。如果掌握中樞的權力後,卻只顧某一方的特殊利益,便損害國家正義性,當政府損害了正義性,就會喪失百姓的尊重,歷代農民起義,皆是源於此處。
四個支點毀其一,國勢和國運將發生轉變;
毀其二,國家將發生動盪;
毀其三,走向滅亡;
毀其四,亡。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清君側是為了抓住法理性,自然有其必要性。
-
5 # 今古大觀
有用。所謂有理走遍天下,無論做什麼,都要講個名正言順之說。有了充足的理由,才能得到眾人的擁護,光桿司令,怎麼去造反,還不是忽悠追隨者造反有理!三國時的曹操就深諳此道,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真是玩的很好!本來他有足夠的實力取而代之!為什麼他還要操縱個傀儡,到死他都沒稱帝,還不是礙於名份,沒有充足的理由,造反無理,就會被眾人放火爐上烤!這也叫真實的虛偽吧。既有實力,又有虛偽的理由!曹孟德為他的後人創下了一片天地!
-
6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清君側”是我們大家很熟悉的一個詞,古代統治者或大臣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製造的事件都喜歡打出“清君側”的口號。“清君側”顧名思義就是清除君王身邊的奸臣,很多人會把“清君側”和“勤王”這兩個詞弄混了,認為是同一個意思。
“勤王”通常是指封建君主遭遇危險時,帝王主動下詔令天下兵馬前來勤王,是正義且合法的。而“清君側”本意也是正義的,是清除君王身邊的奸佞,但是“清君側”通常會被有心人拿來當做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手段,成為反叛的藉口。“清君側”是臣子的自行行為,是不合法的。
那麼,古代人打著“清君側”的口號有用嗎?當然有用,如果沒用,也不會被古人用了幾千年。自從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來,帝王的權力甚至可以隨意操控一個人的生死榮辱。皇帝的崇高地位和巨大權力讓每個人都心嚮往之,每個人都想當皇帝。但是無論皇帝犯了多大的過失,都很少有直接將皇帝拉下馬的,不是不敢,而是師出無名。
皇帝是每個人心中的夢,但是這個夢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大多數的都沒有能力和實力取代皇帝,有能力取代皇帝的人除了兵權之外,還需要得到世家貴族和平民老百姓的支援。
古代人崇尚儒家思想,做什麼事情都講究“師出有名”。在封建社會,帝王即正義,帝王就是天子,上天派來統治人間的代表。皇帝的命令就代表著天的旨意,誰反對皇帝就是對抗天意,得不到老百姓和世家的支援。
那麼,那些想要取代皇帝的人就要另找理由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既然皇帝代表上天的意志,上天是不可能出錯的,那麼出錯的就是皇帝身邊的奸詐小人。所以“清君側”就成為了諸侯名正言順的起兵藉口,而且屢用不爽。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清君側”事件是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漢景帝繼位後,晁錯上書漢景帝削弱藩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剛開始下手的都是一些小藩王,這些小藩王翻不起什麼風浪,所以一開始削藩還進行得沒什麼阻力。
但是削藩的物件輪到吳王劉濞這等強大藩王時,就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劉濞是劉邦的侄子,驍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論輩分,漢景帝還是他的晚輩。漢景帝跟吳王劉濞矛盾極深,當年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劉濞的兒子跟劉啟下棋時發生了口角,年輕氣盛的劉啟拿起棋盤就將劉濞的兒子砸死了。
現在漢景帝又削藩削到劉濞頭上來了,劉濞的暴脾氣也來了,拉攏了其他幾個藩王反對漢景帝的削藩政策,但是藩王畢竟不是皇帝,如果出師無名很難得到其他人的支援,於是他們打出了“株晁錯,清君側”的口號。最終“七國之亂”被名將周亞夫平定,這次的清君側也成為了不成功的造反行動。
還有一次“清君側”的戰爭就是明初的“靖難之役”。當時朱允炆登基後,害怕藩王的勢力過於強大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實行了削藩政策,一年之內就拿下了五個藩王。但是朱允炆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打草驚蛇。
當時對明朝廷威脅最大的是燕王朱棣,其下是寧王。但是朱允炆非但沒有著手對付他們二人,反而拿一些實力弱小的岷王、代王等藩王開刀,這樣直接驚動了燕王和寧王等強大藩王,給了他們備戰的時間。
燕王害怕朱允炆的刀落到自己頭上,加上本就對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不滿,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聯絡了寧王等兄弟打出“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反對朱允炆的削藩政策。這次朱允炆沒有“周亞夫”來幫他平定叛亂了,最終的結果就是朱棣勝利,之後順利稱帝,奪了朱允炆的江山。
雖然朱棣最終勝利了,也打出了“清君側”的口號,但是始終改變不了朱棣是造反奪權上臺的。不管朱允炆有多血腥無情,也不管朱棣稱帝后的成就有多大,朱棣篡奪了朱允炆的帝位是事實。所以“清君側”在大多數時候都是造反最好用的理由,失敗了則萬劫不復,勝利了也不會留下好名聲。
“清君側”在古代本是跟“勤王”一樣的正義之舉,但是被一些亂臣賊子用爛了之後,卻被認為是造反的代名詞。七國之亂在歷史上的定義就是造反,靖難之役雖然名稱上好聽一點,但是也改變不了它是造反的事實。
不過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造反,肯定是有很大用處的,不管結果如何,起碼起兵之初會得到部分人的支援。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人支援就有了民意基礎,也才會有勝利的保障。
回覆列表
有用。
喊”勤王”、”清君側”,表明造反者反對的是昏君或他身邊的奸臣,還是承認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的。也就是承認現在王朝的統治秩序:只要不反對我,你官該怎麼做怎麼做,錢該怎麼撈怎麼撈,酒該怎麼喝怎麼喝。立功了還能受賞。
朱棣就是喊”清君側”,奪得皇位後,除了懲治了一小批反對他的,提拔了跟隨他靖難的一小批,明朝官僚、士紳整體沒動。
而李自成則是”嗟爾明朝,氣數已盡”、“均田免糧”,表示原來的統治秩序不公平,要徹底打碎這一切,對原來的官僚、士紳則是該殺的殺,該抓的抓,該抄家的抄家。黃巢的“天補均平”也是如此,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更是如此。都是對原來的官僚士紳進行了殘酷的打擊與殺戮。不喊“清君側”的,原來官僚士紳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很難保證。
所以,喊”清君側”是表明自己的施政綱領,讓各路勢力選擇站隊。
你說既然”勤王””清君側”能減小阻力,那以後造反時都這樣喊好了。
但跟你造反的人也不是活雷鋒,人家要求低是為了有飯吃活下去,要求高點就是為了升官發財。這些都需要真金白銀的,但你們本來就是群泥腿子,憑什麼把這些分給你們?如果泥腿子一造反,就得分給他們一塊蛋糕,那士紳們的蛋糕不早被分完了?所以,對農民起義,封建統治者一般都是盡力剿滅,實在剿滅不了招安了,也得想法子弄死。《水滸傳》講的就是這個情形。所以,只有砍翻原來的地主,打碎原來的秩序,抄了他的金銀、糧米、小老婆才可以。
而能”勤王””清君側”的,不是親王就是大將。對於廣大官僚、士紳來說本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他作皇帝或兵敗身死,並沒有改變原來的秩序,也就沒侵犯他們的利益。他們樂得作壁上觀。
所以,玩”清君側”是需要本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