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習書法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疑問和思考,希望能早些懂得其中的秘密。
9
回覆列表
  • 1 # 半桶水書法

    謝謝邀請。臨帖,首先當然是要寫像,無限接近帖裡邊的字,這是最基本要求。透過反覆不斷練習,可以窺探古人運筆習慣,也就是到底是怎樣寫出來的,比如起筆的角度把握,如何調整筆鋒,收筆力度如何,等等。繼而揣摩古人執筆姿勢,執筆高低,是枕著寫還是懸著寫。最後還需關注筆畫之間關聯,字距,行距,通篇氣息的節奏以及連貫性。有了這些基礎,在創作中還要繼續觀察其章法佈局,以期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 2 # 千年蘭亭

    學書法,絕不是為了複製一張與原帖一模一樣的“偽作”。

    古代沒有影片,關於書法的任何經驗,只能透過書法作品與書論傳承下來。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法帖,就是經千百年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經典,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最好教材。

    臨帖的目的,是要透過臨摹,找出並學習法帖中隱藏著的古人寫字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要寫的內容中去。

    所以說,臨帖的形似是表象的,次要的,作品的風格、神韻才是我們要抓住的重點。

  • 3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提問者不是善於思考,而是心不靜。

    當你還有疑問,要不要把字臨到和帖子一樣的時候,相用善於思考做偷懶的藉口。還有表明程度是初學書法。

    初學書法,臨貼都沒有做到比較像,其他的事就不需要想太多了。

    學習書法的過程,是寂寞和枯燥的。而且還只能自己忍受和堅持。

    書法沒有什麼秘密,一旦你發現了。你的字就能突飛猛進。

    你現在這個情況,不是想的太多,而是心不靜。

    為什麼臨帖要追求像,甚至目標追究是一模一樣

    臨帖,臨得像,才是讀帖的第一步。如果你沒有臨得很像的水準,想的東西都是不切實際的,沒有依據的。

    因為,寫出來就是白紙黑字。想得再好再多,寫不出來,說明只是自我感覺上,自己想得很多想得很好。

    歷史上基本上所有的大書法家都是,非常勤奮的,勤於動筆寫的。

    比如元朝趙孟頫

    有兩件事,可以讓我們學書法的人學習。

    一、日課萬字

    日課萬字啊,這個多麼誇張的事情呢?

    現在很多毛筆,會標註,可書5000字的小楷筆。

    日常功課,寫一萬字左右。每天寫壞兩支筆。

    書法勤奮是基礎。

    二、瘋狂的臨寫《蘭亭序》

    為什麼說瘋狂呢?現存趙孟頫臨的《蘭亭序》,大概有10個版本。有的在博物館,有的已經被拍賣,有的藏在民間。

    如果要說趙孟頫這一生臨過多少次《蘭亭序》,數百次上千次肯定有。

    我個人最喜歡趙孟頫的縮臨版本,《縮臨蘭亭》橫:32cm,縱: 13cm。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橫69.9cm,縱24.5cm。

    就《蘭亭序》這本帖子來說,誰能敢說,我比趙孟頫的感受深,看到的字中的秘密多。

    一本帖子,不是靠說,不是靠想,是要寫出來。

    以趙孟頫的水平,為什麼一生要臨寫這麼多次《蘭亭序》呢?

    難道趙孟頫,不會停下來看嗎?

    書法不要太聰明,不要自以為聰明,沒有捷徑。

    一人有感

    書法有人練一輩子,每天都在寫。

    書法有人練了幾年,之後就不寫了。

    書法有人練了幾天,一下就放棄了。

    每個人對書法的看法不一樣,很正常。

    但是如果真的要學,書法最快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苦練,持續的練。

    再說一遍。

    臨帖,臨得像,才是讀帖的第一步。如果你沒有臨得很像的水準,想的東西都是不切實際的,沒有依據的。

  • 4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到底是把字寫得和字帖上的字一樣,還是學習字帖裡的其他東西?我的觀點是:重要的是學習字帖中的字的筆意,只有把帖中字的筆意掌握好了,其它問題都迎刃而解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臨帖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有不少人始終弄不明白。臨帖,主要是學習古人碑帖的筆法和字法,而最重要的是學習古人的用筆之法,而字法是明擺在那裡,好學,用心把間架結構按照規律佈局好就可以了,這個相對而言比筆法容易多了。

    臨帖,先追求形似,需要用好筆法;臨帖,後追求神似,需要用好筆法;背臨和意臨,需要用好筆法;集字創作,需要用好筆法;創作書法作品,首先要用好筆法。這說明什麼?說明用毛筆寫字,用筆至關重要!

    臨帖,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學其筆法。自古以來的大書法家們都是把筆法用在寫字之首,只有掌握好筆法,就能寫出形神兼具,好看耐看的書法作品。

    所以說,臨帖,一定要先學其筆意,其它次之!

  • 5 # 不二齋

    題主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對的疑問,希望早點掌握其中的奧秘。

    練了這麼多年的書法,從高中我就進入科班進行專業訓練,每天練習兩個小時,週末全天練習,寒暑假更是全天上課,從未間斷。

    我大學讀的是書法專業,從專業老師到外聘的老師都是行業內的高手,畢業以後不斷的參加各種培訓班。

    這些老師包括:包括國展狀元、獲獎專業戶、蘭亭獎獲得者、全國著名的書法教授、美院裡的書法碩士生導師、吳昌碩的再傳弟子、還有不少地方上的老書法家等等。

    我個人也涉獵過很多的字帖,基本上歷史上的名家大腕的字都接觸過,對於書法史更是熟悉,當時考研究生的時候都能看著目錄直接複述一本書。

    透過這些學習,我想告訴題主的是:學習書法哪有什麼奧秘,無非多練罷了。

    那些成功的書法家五不是廢紙三千、廢筆成冢。

    關於題主說的,學習書法是臨像還是學習其它的東西。

    臨帖當然是要臨像的,初學書臨不像是學不到東西的,要在臨像的過程中學習。

    臨像其實就已經很厲害了,剛開始學習書法先不要想著寫出裡面的內涵。

    你能寫出一個表面就很好了。

    其它的東西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會理解的。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6 # 字畫娛樂圈

    字帖裡面除了字,還有什麼啊?呵呵,是印章?還是標點符號?

    我臨帖這麼多年了,除了發現字帖裡面有字,還真沒有發現有其他的東西!

    所謂的章法、意境、精氣神、結構、筆法,還不是靠字形表達 出來的?

    字形不像了,你拿什麼表達章法、筆法?

    初學者臨摹字帖一定要型像,而且要每個筆畫的粗細、軟硬、傾斜都要像,每個字的結構都要像,每個字的大小比例、整行的傾斜度都要像原帖。

    只有一種人,可以意臨,可以臨摹的不很像,那就是已經有了幾十年深厚功底並且已經自成一家的大書法家。

    這種人已經自成一家了,他臨摹帖子的時候可以只選擇帖子裡面的一方面學習,這些人與其說是臨帖,不如說是再創作。即加工、修改、再創作原帖。

    當代很多書法博士、博士生導師都“意臨”,但是都臨摹的很差,東施效顰的感覺。於是產生了醜書、怪書。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因為這些書法博士生和他們的導師都功底太差,浪得虛名。花錢買了虛名之後,他們就誤以為自己真的有博士的書法功底了,於是急於求成,不肯踏踏實實的臨帖了。

    不是看不起這些書法博士和導師,不管是臨帖水平、還是創作水平,他們比我差多了,我是中國易經協會專家委員吳海萍。

    更有一些初學者,臨摹的很差,一點點也不像,還死要面子,硬說自己是“意臨”的。

    除非你有蘇東坡、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或者今人啟功等大師功成名就之後的書法功底,否則,你不要意臨。

  • 7 # 翰墨書道

    學習書法初步能夠達到臨摹的惟妙惟肖,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臨摹的形神俱似只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最後就是要透過臨摹的像從古代經典法帖中汲取書法技法和文化和、藝術知識,形成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這才是最終目的。因為如果臨摹的像,終歸仍然是別人家的,而不是自己的。何況如果只是生搬硬套的臨摹學習不善於總結經驗和舉一反三的融會貫通,就無法進行獨立創作,特別是仿照古人的筆意進行創作。所以學習書法臨摹古代書法只是學習的起跑線,掌握書法技法,學以致用才是最終目的。

    臨摹的象,特別是背臨能夠達到惟妙惟肖,只是說明我們在初步的書法學習中對書法的學習方法正確,理解的深刻,步子紮實。過去也有類似的列子,臨摹的非常好,但離開字帖,要麼又回到原來的自己,要麼無所適從,還有一種是四不像。能夠到達這個獨步也不容易,也說明不能靈活運用所學到的技法知識。如陸機的《文賦》筆筆源於王羲之,但唯獨沒有自己,初學可以校法,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其中存在的缺陷。

    學習書法從實用角度來說就是寫一手好字,從書法藝術角度來說傳承書法藝術文化。

    那麼為什麼說學習書法初步以臨摹為目的,最終是以學習技法為終結呢?因為只有透過臨摹學習掌握了較為系統的書法技法知識才能為我所用,才能打好書法創作的技法基礎。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為什麼學習和怎麼學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盲目的進行。

  • 8 # 錦書絲語

    要想學習字帖裡的其他東西,必須首先要知道字帖裡有什麼東西,這些東西哪些是你要學習的?哪些是你不要學習的。當然你如果沒有看到字帖裡的東西,就談不上學習了。要想學習就必須先看到,要想看到就必須先臨帖。儘量和字帖上的字相似或神似。這樣就可以看到字帖以外的東西。比如柳公權《玄秘塔碑》中共17個“以”字,如圖

    臨帖者如果臨得和帖上的字一樣,就會發現17個“以”字各不相同。稍作分析就會發現字帖裡的其他東西也就是柳體字的變化。字帖告訴了17種寫法,也就說明了“以”字還可以有第18.19種寫法。如圖,兩個“以”字。

    字帖臨得不好,就不可能發現字帖裡的其他東西,就不可能走出原帖。也就只有繼承傳統,而沒有發揚傳統,所以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都務必臨帖。只有把字寫得和帖上的字一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字帖裡其他的東西,才能發揚光大中國傳統書法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代名臣王安石為何一直和蘇東坡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