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47804151601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古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 2 # LUGUOQING

    孫子說:從前善於用兵指揮作戰的人,首先要做到使自己不會被敵人戰勝,然後等待機會戰勝敵人。使自己不可能被敵人戰勝的主動權在於自己,可能戰勝敵人則在於敵人有疏漏和可乘之機。所以說: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夠做到自己不會被敵人戰勝,而不能做到使敵人必定為我所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但不能強求。

    要不被敵人戰勝,就要進行防守;可能戰勝敵人時,就要採取進攻。採取防守是因為兵力不足,取勝條件不足,採取進攻是因為兵力有餘。善於防禦的人,如隱藏於極深的地下;善於進攻的人,像行動於極高的天上,使敵人無從防備。所以,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取得完全的勝利。

    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所知道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經過激戰取得勝利,天下人都說好,也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這就好比舉得起秋毫算不上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得眼明,能聽得見雷聲算不上耳靈一樣。古時候所謂善於指揮作戰的人,都是戰勝容易戰勝的敵人。所以,善於指揮打仗的人所取得的勝利,沒有顯出智謀的名聲,沒有勇武的戰功。因為他的戰勝是能見微察隱,不會有差錯的。他所以沒有差錯,是因為他的作戰措施是建立在確有把握的基礎上,他所戰勝的是敵人已處於失敗地位的敵人。所以善於指揮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又不放過任何足以擊敗敵人的機會。因此,打勝仗的軍隊總是有了勝利的把握而後才同敵人交戰,打敗仗的軍隊,總是先同敵人交戰而後企求僥倖取勝。善於用兵指導戰爭的人,必須修明政治,確保必勝的法度,所以能夠掌握勝敗的主動權。

    用兵之法: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根據敵我所處的地域不同,產生雙方土地面積大小不同的“度”;“度”的不同,產生雙方物產資源多少不同,產生雙方可能投入兵力的數量;“數”的不同產生雙方軍事實力強弱不同的“稱”;根據雙方兵力的對比,最終決定作戰的勝負。所以勝利的軍隊對失敗的軍隊來說,就好比處於以“鎰”稱“銖”的那樣佔絕對優勢的地位,失敗的軍隊對勝利的軍隊來說,就好像用“銖”稱“鎰”那樣處於絕對劣勢。勝利者在指揮作戰時候,就好像在幾千尺的高處掘開河中積水一樣,其勢猛不可當。這就是軍事實力的“形”!

  • 3 # 墨池沉香

    第四篇《軍形篇》

    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有餘〕,攻則(有餘)〔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譯文:孫子說:從前善於用兵打仗的人,總是首先創造出不可被戰勝的條件,然後去等待敵人可被我戰勝的條件的出現。不可被戰勝的條件,其創造在於我方自身;而可以為我所戰勝的條件或可乘之隙的是否出現,那就在敵人方面了。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能夠創造出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而不能迫使敵人一定會為我所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但不能單憑自己的主觀努力就會實現。創造不可被戰勝的條件,是我方在防禦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一旦敵方出現可以被戰勝的條件,那麼我方就需採取攻勢動作了。採取防禦,是由於敵人的力量比我強大;而採取攻勢,則是由於敵人的力量較我弱小。善於防禦的人,能深密隱蔽兵形,猶如藏在極深的地下,敵莫知所在;善於進攻的人,能高度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猶如動作於九霄雲外,敵莫知所御。所以,這樣既能儲存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律師這個工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