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魔法的K媽

    我們首先要反思孩子自私背後的原因,其中有我們做父母的很大責任。

    首先,我們總是以孩子為中心,把所有好的東西都優先給孩子,往往自己捨不得買這麼好的,都盡最大能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孩子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是特殊的,就應該最先擁有,就應該有最好的,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的,就應該自己決定要不要給別人分享。孩子強烈的佔有慾其實就是要鞏固自己的在家裡獨一無二的地位。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我們的觀念,不能完全以孩子為中心,一個家庭中其實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如果我們在很多事情上能夠首先考慮一下配偶和自己的感受,孩子自然就不會覺得自己很特殊,而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員,對自己定位清楚之後,他就不會為了透過佔有來體現自己的特殊地位。

    其次,我們要反思有沒有在孩子剛有了一個新的而且特別喜歡的玩具時,在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時,就強行讓孩子給別人分享。這也是導致孩子不願分享的原因,因為在他心裡,這種分享是被迫的,是對他的不尊重,就像是一種搶奪,給孩子心裡帶來很大的傷害,從而讓他以後也不願分享,變得“自私”。

    我們要做的就是問一下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讓孩子分享,有時候是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覺得自己帶出來的孩子願意分享,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要摒除這種想法。然後我們還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必須經孩子同意才可以做決定。孩子在一個被尊重的環境中,其分享帶來的是快樂,固然也不會再那麼自私。

    最後,我們要反省自己平時有沒有在孩子面前在一些小細節或不經意間表現得很自私。如在吃飯前有沒有等著做飯的家人一起吃還是因為自己餓自己便先吃,自己喜歡吃的或者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有沒有拿出來給別人分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就是我們自身的投射,孩子自私的背後可能有一個自私的家長。我們只有先改正自己自私的行為,才可能去希望孩子不自私。另外還可以透過主動向孩子講述分享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或給透過讀繪本讓孩子懂得分享帶來的樂趣。

    慢慢孩子就會改變,變得不再那麼自私,變得願意主動和你講述分享的快樂,期待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 2 # 婷姐生活分享

    自私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每個人對它的看法和要求都不一樣。很多時候可能你覺得一種行為是自私的,但我並不認為它是自私的行為。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很難界定。

    但是,人都有私心,這是事實,也很正常。

    連成年人都做不到處處謙讓或者毫無私心,怎樣去要求一個孩子做到呢?

    對於提問中孩子自私是到了什麼程度?如果只是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小玩具這樣的行為,個人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個人不贊成用“自私”這樣的詞語來評判一個孩子。

    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內心都很單純,沒必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思維去看待孩子。

    而且,沒人要求我們必須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也沒人要求我們必須博愛。

    但是,如果是孩子佔有別人的東西,那就不叫自私,叫霸道了。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能歸屬於孩子本身性格是否自私的問題。

    如果不是,建議可以舉出孩子自私的具體事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勿因為孩子個別行為就武斷地給孩子打上“自私”的標籤,這對孩子的傷害將會非常大。

    很多孩子小時候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對待他人和事務會非常謹慎和缺乏安全感,自我保護意識強一點也是正常的。

    所以,個人認為,沒必要在乎一個孩子是不是自私,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家長應該學會尊重他們,只要不是違反原則的問題,孩子有點私心就隨他去吧!

  • 3 # 青喬心理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心理?

    第一,不要讓孩子認為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人的天性就是偏愛自己,餓了給自己找吃的,遇到危險了就會呼救想辦法讓自己逃脫危險,難受了會想要發洩,丟臉了想要鑽地縫等等,這些都是人為了生存和繼續發展給自我提供的防禦保護機制。父母在給孩子提供各項條件的時候,大多都抱著一顆無私的心態,時間長了也會把孩子滋養在一個舒適的保護圈中,自然就會忽視父母的付出。

    那麼,可以如何去做呢?以下是幾條建議:

    第一,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人格的個體開待,而不要事事為孩子操心規劃,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界限感;

    第二,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家務,比如洗碗、打掃、丟垃圾,給予其肯定,讓孩子知道父母在為家庭付出,而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也一樣。

    第三,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有方法和技巧,並不是父母天天在孩子耳邊說自己為這個家操勞付出,你還不理解我,云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感恩的心,首先父母自己要做表率,比如對家中長輩,是否給予真心的關懷?對孩子給自己的細微關心(比如倒一杯水、添飯)給予迴應,常說辛苦了、感謝、有你真好之詞,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抱怨。

    第四,家長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的你,一定是身兼數職(父母,妻子,丈夫,兒子,女兒,還有自己的工作),難免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這就是考驗你情緒管理能力的時候,切忌不要將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中,有一種好方法就是養成凡事看兩面性的思維模式,這樣對於“壞事”,也讓自己有機會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這對你的生活好處多多。

    第五,和孩子多溝通、多溝通、多溝通。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個體,彼此之間相互尊重和理解,達成這樣的關係,對孩子來說比父母說了算更利於成長,幫助孩子養成獨立之人格,健全之心智。

    願對您有一點幫助和啟發!完。

  • 4 # 專注教育的諮詢師

    這個首先應該看孩子的年齡。

    如果是四歲以下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有很強的佔有慾,不許別人動,不許別人碰,更別提給別人玩或者吃,那就是正常的。因為他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裡,這種拒絕分享不過是他的物權意識已經覺醒。

    美國有一首兒歌《幼兒所有權法則》,裡面的歌詞生動的描述了幼兒在物權意識敏感期的表現: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尊重並且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不要貼標籤說他自私,小氣等等。對於他的東西,絕對尊重他的意見,不要逼著他分享,不要私自拿給別人,不能送人,更不能當垃圾扔了。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記性不好就隨意處理他的東西。

    我兒子三歲多的時候,很愛畫畫,地上丟的都是他的各種塗鴉。我媽很愛乾淨,看到那些紙被踩得很髒,就趁兒子上幼兒園給他全掃走了。沒想到兒子一回來,看到自己乾淨的房間,頓時放聲大哭,非要自己的畫。我媽說在垃圾桶裡,我兒子硬是跑去把垃圾桶全倒出來,把自己的畫一張張撿出來,有的紙被別的垃圾汙染了,完全要不得,他就哭,非要我媽賠。最後是我重新一張一張地給他複製出來,他才放過我媽。

    而且,自那之後,他從幼兒園回來的第一件事都是去翻垃圾桶,檢查有沒有被我媽丟掉的“寶貝”。直到我媽反覆保證絕不會再丟他的東西,他才停止每天翻垃圾桶的行為。

    當然,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並不意味著允許他去搶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不給就不能搶,家長也不能強迫別人分享。在這點上,絕對不能雙標哈。

    如果是四歲以上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自私,並且是經常性的行為,那家長就需要好好引導了。通常自私是因為不自知,父母長輩習慣了凡事都優先考慮孩子,好東西也都讓給孩子,孩子自然會覺得自己最重要。

    我兒子喜歡吃雞腿,我媽買烤雞,腿總是都給我兒子吃,我讓她不要這樣,她也不聽。後來我買烤雞,給兒子一隻腿,自己吃一條腿,兒子就問我,為什麼你要吃掉我的雞腿。我就告訴他,雞是我買的,我可以全吃掉,只不過因為我愛他,所以分條腿給他。外婆把雞腿都讓給他,也是因為愛他。人們愛別人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從那之後,他再也不多吃一隻腿了,就算我媽硬要給他,他也會讓給我吃。

    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當然年齡越小越好教育,只要能知道自私的根源在哪裡,有針對性地去處理就行了。

    比如從兒子六歲半開始,我要求他自己洗內褲和襪子。他最初也不願意做,每次要他洗都哭,吵著不要洗,討厭洗,還說我虐待他。我不為所動,只告訴他,不洗就沒得穿,我是絕對不會再幫他洗的。

    好在天慢慢熱起來,他可以不穿襪子了,自然也不用洗了。可是內褲沒辦法不穿,每天換下的內褲他是能拖則拖,不願意洗,我也不逼他,有一回他攢了七條內褲沒洗,到洗澡要換衣服才發現已經沒有內褲穿了。他著急了,連夜洗了一條晾在外面,第二天白天放學後一口氣把剩下六條都洗完了。

    教育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而是讓孩子去承擔自然後果。這種自然後果就是你不要把他當孩子看,而是把他當一個大人看,讓他自己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你跟旁人如何相處,就跟他如何相處。他吃東西不給我吃,我吃東西就不給他吃。他生氣時打我,我就會生氣地打他。他說話不算話,我說話就也不算話……

    現在兒子七歲了,人家都說他是個暖男。兩年前,他還是幼兒園裡人見人厭的熊孩子,誰都不願意跟他玩,老師頭痛得很,其他家長都認為我家兒子有多動症,老公也對他絕望了。我卻沒有放棄,終於把兒子變成了令我安慰的樣子。

    所以,不管你家孩子多大了,作為家長,哪怕全世界都厭棄他,你也絕對不要放棄,只要你用正確的方式去愛他,他一定會長成你喜歡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珅不死清朝會不會還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