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碼雞尾酒
-
2 # 小飛聊科技
聽的出來的,但是價格必須差的很多,比如說29元的耳機和50元的有線耳機,一般人是很難聽出來區別的
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還是那一句話:一分價錢一分貨。相差幾十塊錢的耳機。在音質或者是做工方面可能沒有差別。
常說百元以下耳機聽個響。真的是說百元以下的耳機聽個響嗎?其實這樣說是差不多的。但是呢七八十元的耳機和9.9元包郵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怎麼說呢,尤其是那種九塊九包郵的,或者是十幾塊20幾塊的那種耳機。用它來聽音樂,只是聽個響而已。如果用這種耳機聽音樂聲音調的相對來說比較大的話,你會覺得聲音有些刺耳。如果使用的是上百元的,幾百元呢,或者是上千元的耳機來聽音樂的話,他這種耳機的高音和低音分的特別清楚。區分得很清晰。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拆解過那種比較貴的耳機。有的那種耳機裡面是有兩個線圈兒的。一個高音的線圈兒,一個低音的線圈兒。裡面的磁鐵相對於便宜的耳機來說也比較大。
舒適度。相對來說價格稍微高一些的耳機。即使是,帶的時間久了,耳朵也不會那麼的痛。如果是那種,價格很便宜的耳機,你戴的時間長了耳朵會很痛的。
質量方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便宜的耳機使用了線材一般都比較差。髒了很難清理。而且現容易發生破損。價格高的耳機在這兩方面兒要好的多。
-
3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5858
我覺得喜歡聽音樂的人應該能聽出來。便宜和貴的的耳機音質不一樣,音樂效果也不樣。
1、首先從音樂上來說,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音樂裝置能夠非常的逼真還原音樂,那對聽眾來說必然是一場享受。好的耳機還原度比劣質耳機還原度高。
2、我們在佩戴耳機時候,由於聽音樂都是長時間的聽,所以好的耳機佩戴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3、還有就是幾千塊的耳機在用料上面,質量上面那都是用的非常好的器材,而幾塊錢純粹就是能聽個響就行了。
4,音樂在耳機上收聽的時候,調校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像我們知道音箱拿回來都要好好的煲幾天才能有好的效果。
5、好的品牌好的耳機,在音樂引數上都有很多的理論資料進行研究,而便宜一點的就沒有這麼多的研究。
6、還有一個就是大家的品牌認知度,普通的耳機由於沒有被大家所認識,所以便宜,而大廠家的大都知道,所以大家信任度也高。
-
4 # 鐵元素聲學
鐵哥來跟你嘮嘮
1、發聲單元的不同
目前比較常見的發聲單元是動圈、動鐵
動圈
幾十塊的耳機多是採用的動圈做為發聲單元,多是很微小動圈,也就是常見的5MM,6MM這樣。
上千的耳機多是採用16MM的動圈做為發聲單元,比如索尼的EXK。這裡要說明一下,同樣材質下發聲單元尺寸越大效果越好。
動鐵
十幾塊的動鐵耳機通常都是隻有一個動鐵在發聲,其他動鐵都是廢料件,也就是傳說中的“聽個響”。
上千元的動鐵耳機通常是婁氏正品的動鐵耳機,做了很多聲學測試和調音,已保證高中低音的協調。
2、音質!音質!音!質!
A、當你聽慣了辣雞耳機,再聽好耳機,你:“好像沒啥差別嘛”
"B、當你聽慣了好耳機,再聽辣雞耳機,你:“我次奧,什麼辣雞耳機”
3、線材
十幾元的耳機通常就是一根銅線
千元級的耳機通常是四芯、八芯銅銀混編
-
5 # 系統之家
作為一個數碼愛好者,本人也對耳機有點自己的看法,也體驗過beats,sony,AKG,魅族Flow各種不同品牌的耳機。
當然在小時候也用過10塊錢地攤上的耳機,綜合我的個人看法來看,說說自己的看法。
好耳機和差耳機的最大不同:聽感
聽了200以上的耳機,才知道架子鼓是幹什麼用的。聽了600以上的耳機,才能明白為啥貝斯手地位那麼高。聽了2000元以上的耳機,才能明白我們平時說的音色,甜美、清澈、厚重分別是什麼東西。
好耳機和差耳機的第二不同:質量
一分價錢一分貨,好耳機無論在做工還是用料上都比便宜耳機好很多。就拿我最近在聽的魅族Flow耳機來看金屬拉絲工藝,高精度手工CNC 紋路切割,輪廓與人耳貼合的恰到好處。帶上以後真的舒服。
好耳機和差耳機的第三不同:調校
無論對任何產品來說,硬體聽感是基本,調校是第二重。試想一下,10元一條的耳機會花大價錢讓專業人士來調教麼?
總的來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也提高了,對任何產品不僅僅是追求能用而是更好的體驗和服務。就拿這幾天我在用的魅族Flow耳機和AKG來說吧,魅族Flow耳機599的價格採用了定製級兩鐵一圈單元組合,而且在魅藍6釋出會上李楠說了魅族Flow耳機全部換婁氏單元。婁氏單元啊不簡單哪.
要論耳機好壞,我覺得個人有個人不同的感覺。比如有的人喜歡DJ,那肯定覺得beats好啊;有人喜歡音質,AKG和魅族Flow也不錯啊;
有人喜歡質感和隔音,那麼sony的也行啊。
重在你自己的體驗了,不過那種幾十塊錢的耳機還是別入手了,官方自帶的有可能都比呢個好。
便宜的耳機可以有9元包郵,貴的耳機可以上萬元,那麼它們的差別僅僅是反映在價格的差距上嗎?肯定不是的,幾塊錢或幾十塊的耳機和上千元的耳機至少有兩方面是可以非常直觀地體現出差距的,首先在佩戴的舒適性上,幾十元的耳機的外觀設計、耳廓尺寸設計通常都比較差,所以佩戴的舒適度會非常差,如果佩戴的時間長一點,很可能造成耳朵疼痛。而上千元的耳機的外觀大部分都會經過人體工程學計算,在外觀設計、耳廓尺寸等方面都更精確,可以有效降低長時間佩戴時引發的耳朵不適等問題。同時,耳機的外觀設計也會考慮聲音的輸出,在內部結構上作出優化。
另一個明顯的差距是在音質上,幾十元的耳機可以談不上有什麼好的音質了,或者說幾十元的耳機在聲音輸出較大時不出現破音已經算不錯,更不要談什麼低音震撼了。而上千元的耳機在聲音上是有一定優勢的,由於採用了相對高階的動圈或動鐵單元,所以在聲音的輸出和幾十元的耳機有明顯差別,比如是人聲和詮釋上還原更真實;在高音方面的準確度更高,而且不容易出現破音的現象;至於低音的表現上,如果是聽鼓或大提琴那一類的樂器演奏時,那種聲音的震撼感真的好像在現場一樣啊。另外還有動態範圍和瞬態爆發力等方面的表現,這些在幾十元的耳機上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上千元的耳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也各有不同,有優有劣。
另外線上材與介面材質等方面,上千元的耳機在線上的選擇上都是採用超低抗阻的高純度銅線,以及高品質鍍金插頭。當然,更高階一點的還能夠支援更換線材。
所以,幾十塊的耳機很可能把古典音樂變成電子合成音樂咯。
耳機是個有趣的東西,作為一個音樂的載體,便宜的有9.9淘寶包郵,貴的有幾千塊一條的耳塞。那好耳機和差耳機在體驗上到底差別在哪裡呢?引用知乎一段簡單粗暴的評論:你聽慣了差耳機再聽好耳機,可能暗想:貴幾百上千元也不過如此嘛…但是你聽慣了好耳機再去聽差耳機,心中就會暗罵:臥操,這尼瑪也配稱為耳機?
這形象的不能再形象的描述了,直接說出大部分人買耳機的故事,從帶上好耳機的那一刻開始,一切就回不去了。如果想體驗一下好耳機和地攤耳機差別有多大的話,可以去專門的試聽會親自帶上耳機一起體會一下。
為什麼耳機與耳機之間會存在這麼大的差別呢?可以通過什麼來了解耳機是好是壞呢?下面會列出影響耳機聽感的主要引數,同時也請帶上自己的耳機親自測試一下,看完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1.解析力
解析力:衡量它還原音樂細節資訊量和細節清晰度的標準。
簡單理解: 對細節的還原能力
你的耳機聽這首歌,是否能聽到許多細節的東西,比如開頭清唱的時候,歌手換氣的呼吸聲和脣齒觸碰發出的聲音是否真實清晰。好的解析會很清晰的還原這部分細節,如果要很刻意的去聽這部分聲音才聽得出來,那解析就比較一般了。
2.低頻下潛
低頻下潛:指耳機的極低頻表現(量感如何,是否衰減)。極低頻在聽感上表現為對耳膜的一種“拍打感”。下潛好的耳機其低頻表現是立體的、腦袋是有“震感”的,這種感覺可以體會下在ktv唱歌低音振動身體的感覺。
簡 單 理 解 :動次打次!
3.聲場
聲場:也稱“現場感”,顧名思義,就是你戴上耳機後有一種親臨現場的感覺。好的現場感樂器和人聲從不同方位傳過來,聲場大小自然也就代表著這個“空間”的廣闊程度。
簡單理解: 準確定位樂器和歌手的位置距離
4.動態
動態:動態就是一定時間內裝置在不同強弱的聲音響度之間變化的範圍,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起伏變化,常見於交響樂。
簡單理解: 衡量起伏範圍大小的引數
5.瞬態
瞬態:瞬態響應好的耳機應當訊號一來就立即響應,訊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急啟急停”的轉變會讓你有嚇一跳的感覺。
簡單理解: 衡量起伏速度大小的引數。
6 層次感
層次感:指不同聲音的層次分明,差別明顯。樂器,聲音是清晰相分開的,而不是糊在一團。
簡單理解: 如下方左側圖片,從近景到遠景層層分明,人聲樂器也是要這樣的。
結語:幾十元的耳機也就聽個響,並不會讓聽者感覺到音樂的層次感和聲場那些,而幾百幾千的耳機會有很明顯的層次感,最大限度的還原歌曲錄製時候的場景。
那麼哪款耳機好啦?
其實每款耳機的定位都是不同的,聲音風格也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正是耳機最有魅力的地方。加上每個人的聆聽偏好也是不同的,所以選擇一款符合自己個性的耳機過日子也是非常關鍵的。
現在基本是以流行樂為主,所以獨愛流行樂的話,那對解析力,動態,瞬態要求就不需要太糾結了,可能更注重的是低頻的素質和綜合的聽感。而有些人喜歡人聲,這就對中頻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喜歡古典音樂的要求就比較全面了,各項引數都要求達到相應的水準,三頻表現都要好,當然價格也就“蹭蹭蹭”上去了。根據個人喜好來用耳朵收貨,選擇耳機就是為了更好的享受音樂,把時間花在享受音樂上,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
6 # 進擊技術宅
你是想知道行業內幕呢還是 只是想知道 差價在哪呢
那我就先說下差價 在哪裡
一圖上這款華為耳機為例大約售價40元,這款耳機也是大牌的耳機 和蘋果的耳機一百多的倒是差價在哪呢?
第一用料 這款耳機用的音量控制板是單層pcb從手感按鍵壽命 和麥克風的收音效果 都差於蘋果
蘋果耳機pcb是 三層 按鍵是兩層 矽米麥克風基本上算行業標杆了
這個零件差價應該在三四塊
第二是 研發 中國產耳機基本上沒什麼研發費用,除了開模建模的費用 後期調音也是在外殼基礎上做出來的
蘋果耳機發布前 測試了3萬多人耳道才釋出了一款 沒有耳塞佩戴舒服而且隔音低音都非常好的耳機
之後國內大廠大牌相近模仿就是上面華為的耳機也是模仿蘋果的原型
蘋果算是這種耳機的開山鼻祖了
這也是最貴的研發費用了 ,中國產為什麼價格會低這麼多就是因為研發費用省了不少!
-
7 # 西瓜不是我233
幾十塊和幾千塊,完全沒有可比性啊
一言以蔽之:最大的不同是對產品的追求和做產品的態度的不同
粗略的從品牌、功能、設計、材料、供應鏈、音質和品控等方面做一下介紹
品牌就像年級裡的廣為人知的優等生,要麼是德智體美都很突出,要麼是在整體水平都均衡的情況下,某一科特別的突出。能成為品牌,要麼是天賦異稟,要麼是厚積薄發,產品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起點。同時大品牌擁有更多的技術,更規範的管理,更成熟的供應鏈,更靠譜的售後,更高的品控,這些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風險。
功能定義幾十塊的耳機,一般來說,大多隻具備“能聽”得基礎功能
幾千塊的耳機,則會賦予更多的功能,比如藍芽耳機在AI智慧、心率、翻譯等方面的拓展,比如HiFi類耳機,會非常重視聲音的高還原、高保真、臨場感和三頻均衡
設計前者,多使用的是工廠的公模,或者隨便做個設計,樣子看的過去,腔體空間能裝得下零部件就OK了
後者,產品的設計需要融合品牌調性、產品個性、能適佩人體工程學、要小巧精緻美觀、要經得大眾審美,要能和市面上其他產品體現差異化,更高層次的要能彰顯使用者的品味和價值觀 → 設計成本很高
自主設計=品牌定製,基本上全部要重新開模,一個產品有的需要開很多套模→模具成本很高
材料和工藝舉個例子,僅從喇叭來看,前者的發聲單元一般是單動圈,後者的發聲單元可能是多動鐵,僅這一個零件的成本是幾百倍到上千倍。
更別提各種PCBA,晶片之類的更貴的零部件了
供應鏈同一個人組裝不同級別的產品,人工費和管理費是不一樣的
同一個產品被不同級別的工廠組裝,人工費和管理費也是不一樣的
產品越精細,產線標準越高,產品質量越高,價Grand SantaFe貴
音質一者資深調音師和普通機械師的技術差距
一者是技術的研發或者其他專利的購買
一者是運用儀器精密度,比如CT和胸片的價值區別
一者是聲音藝術審美的鑑定及其他等
品控產品越有難度,良品率越低
對產品的品質要求越高,良品率越低
對產品安全性要求越高,需要做的認證越多,認證成本也是很高的
等等
以上是從理論的角度闡述區別,體驗上證明區別還需要自己親身體驗,可以週末去商場的音訊市場對比和試聽,區別還是很明顯噠哈哈哈
-
8 # 天音聲學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假設這裡面說的耳機是在生產廠家有著比較合理的利潤前提下。為什麼做這種假設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很多耳機廠家的利潤並不理性。閒話到此,我們說正題。
一個耳機的成本主要分為兩大塊:
1、產品研發成本
耳機雖然小,但是設計起來還是比較複雜的工作,並不是一個好耳機單元加上一個炫酷的耳機殼再加上好的線材插頭就能發出好的聲音。耳機單元的調整、耳機殼的容積、耳機殼的內部形狀以及導音孔的位置和大小都對聲音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早期的耳機廠家基對線材都不十分注意,基本上都用差不多的銅質線材,最好的也不過是無氧銅,基本上也都是漆包線包裹在橡膠絕緣層裡。這幾年開始有鍍銀線、單晶銅線的出現,有些也採用了一些比如平衡編織法等編制方法(好像比較早的是威士頓)。
所以如果是一個正規廠家,研發一條耳機是需要一個不算短的時間的,幾個月到幾年都有可能。
不只是上面說的關於聲音的技術,還要有一個標新立異的外觀,工業品外形設計也很重要。
所以從研發角度來講,價格便宜的耳機幾乎不用什麼成本,就是找一些差不多的東西拼裝一下而已,而高階耳機卻需要比較多的研發成本。
2、產品原件及加工成本
便宜的耳機基本上都是公版外殼以及線材,這樣才能將總成本降到最低,所以便宜耳機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
便宜耳機的用料也會比較廉價,比如耳機單元,比如耳機外殼、比如耳機線材。拿線材來說,因為我拆解過很多耳機的線材,從線材的材質到線材的粗細,便宜的耳機和貴一些的耳機,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有一次好奇,拆解了一條街邊賣十幾元的耳機,結果發現耳機線中居然就只那麼四五條極細的銅絲,這樣的線材折幾次是肯定斷的,更不用說稍微的用力拉一下了,所以這樣的耳機非常的容易壞掉)。
從耳機的喇叭來講,看起來都差不多,實際上從振膜的材質、磁體的材質、線圈的材質形狀以及纏繞方式、製造精度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便宜的耳機喇叭與好一些的耳機喇叭有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價格差是非常正常的。就拿精度來說,一些耳機單元阻抗不會超過3%誤差,而一些便宜耳機30%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那些便宜耳機,如果你聽覺靈敏的話,你會發現很多都是聲音位置不準確,不是偏左就是偏右,這就是製作之前完全不做單元配對的結果。
從人工成本上來講,不同檔次的耳機是由不同的人群製作出來的。最便宜的耳機的製作者就是典型的打工妹,她們的目標就是焊接上,有聲音就萬歲,至於什麼聲音對不對、結項準確不準確和他們沒什麼關係。好一點的耳機是由具有一定經驗的技術工人制作的,水準就會好很多,而那些非常好的耳機,製作人員就更高一些,聲音自然也調教的更好。很明顯這些人員的薪水是不同的,那麼加工成本自然也不同。
外觀部分,好一些的耳機會用一些比較好的材料,加工工藝也會更復雜一些,成本自然也高一些。
二、差別
1、外觀不一樣,貴一些的耳機外觀會更美觀,做工會更精緻,也會用一些比較好的材料(不鏽鋼、實木等等)
2、聲音不一樣,好一些的耳機聲音更完整、三頻的均衡度更合理、聲音細節表現更好、聲場更合理、音樂味更濃。而幾十元的就肯定有聲音缺陷,有一些甚至你都挑不出它有什麼優點。
這就是我理解的區別,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9 # 創意大雜匯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品味也相應提高,對於熱愛音樂的朋友們來說,一副好耳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從幾個角度,分析幾十和上千的耳機區別在哪。
1.材質做工
好的耳機可玩性比較大,比如可以自由更換線材、插頭,講究與播放器、解碼器、耳放的搭配,有的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聽音習慣來對耳機進行調音。
大廠家的耳機,一般出廠時,會配有豐富的配件,如耳機套(矽膠套,海綿套等)、繞線器、線夾、清潔刷、耳機收納包、平衡升級線這些豐富的小物件。售後方面也是比較良心,兩年保修,返廠換新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售後方式。
4.音質
一款耳機最重要的指標,莫過於聲音表現了,優秀的耳機,在三頻表現、解析力、聲場等方面均會有不俗的表現,借用電影《無間道》裡的一句臺詞就是: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打個比方,同樣一首歌,普通耳機只能聽到響聲,而好耳機就會感覺到演唱者與你的距離,位置,會感覺到演唱者的轉音、泛音、呼吸聲、口水聲,甚至他的口型你都能感覺得到。就像是親臨現場一般。當然,這些都得你仔細,認真的聆聽。
優秀的耳機會讓人更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購買一款優秀的耳機,在閒暇時,聽聽音樂,放鬆放鬆,也是一種不錯的減壓方式。不過話說回來,這些耳機的價格也很美麗,下至幾千,上至幾萬,如果想要購買,還需根據自己的能力,謹慎考慮,畢竟還要穿衣吃飯啊!
-
10 # 容易視聽
好的耳機到底是怎樣的?幾千塊的耳機價值究竟在哪裡?
耳機在生活中是一個很受用的消費品,因為每個人都要聽音樂,音樂關乎生活品質的享受,所以我們整理出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對耳機有一個詳細的瞭解。看完以後,起碼會對以下三點有足夠的瞭解。
文章包含三個部分
· 耳機品牌
· 好的耳機到底是怎樣的?有哪些點?
· 幾千塊的耳機貴在哪裡?
那下面,我們開始吧!
第一部分,耳機品牌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突出的優勢,每個人心裡又有自己喜愛的品牌。在這裡,我們將耳機品牌列出來,不做精細的排次,僅是供給大家瞭解。瞭解在耳機的世界裡都有哪些品牌,這些品牌及公司都有哪些故事。首先對於品牌而言,有一個世界四大耳機品牌:德國拜亞動力(Beyerdynamic)、森海塞爾(Sennnheiser)、奧地利愛科技(AKG)和美國歌德(Grado)。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品牌,它們包括:
日系:鐵三角(Audio-technica)、索尼(SONY)、STAX(靜電之王)、
美系: 舒爾(SHURE)、博士(BOSE)、KOSS、Beats、蘋果、JBL
中系:漫步者(EDIFIER)、宇音、小米、華為、阿思翠、HIFIMAN、萬魔(1MORE)
德系:極致(ULTRASONE)
荷蘭:飛利浦(PHILIPS)
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品牌這一部分比較冗長,主要是22個耳機品牌的介紹):
拜亞動力(Beyerdynamic)是德國耳機專業廠家,Beyerdynamic公司位於德國西南部的海爾布隆市,成立於1924年,是一個具有93年生產歷史的世界音訊廠家,被尊稱為耳機之父。1937年,拜亞動力率先開發出了全世界第一副動圈式耳機DT48,從此進入高保真耳機領域。這款耳機,也可能算是全球生產歷史最長的耳機了。拜亞公司一致都在生產世界上最昂貴的裝置,拜亞在現在乃意味著高品位和高品質。拜亞的產品也一直處於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封神的存在。
同樣全球最頂尖的森海塞爾(Sennheiser),始於1945年德國,領先的專業話筒和耳機制造商,全球首屈一指的電聲產品、系統合成及服務整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這個源自德國的品牌是高保真耳機領域裡最有名望的,發燒友幾乎盡人皆知,歷史長達50多年。它的動圈式耳機以中檔Super-aural型的400系列和高檔Circum-aural型的500系列為主。其中頂級型號HD800是當今最佳動圈式耳機之一,HD580也是大名鼎鼎的經典設計,僅次於HD800。森海塞爾的總體聲音風格是:透明、細膩、平衡,偏向冷色調,重播古典音樂聲音極為準確。60 多年來,Sennheiser 這個品牌它跨越了聲音錄製、傳輸與複製等各個領域,Sennheiser 為全世界的使用者呈獻質量好、動聽的聲音盛宴。
奧地利愛科技(AKG)是一家奧地利聲樂裝置製造商,主要產品包括麥克風、耳機、無線音訊裝置等。AKG在專業音訊領域最有名望的產品是專業耳機和話筒。AKG品牌擁有超過 1400 項國際專利,60多年來提供強勁、無失真的聲音,深受音樂專業人士的信賴,憑藉真實自然地演繹聲音的耳機和話筒在音訊業界中執牛耳。最近也與SAMSUNG合作在三星最新的Galaxy S9手機中提供高音質體驗的耳機。
歌德(Grado)美國最著名的耳機及唱頭生產廠,Grado 是美國聲風格的代表,速度快、力度足、音色溫暖濃郁,和風格冷豔精確的森海塞爾恰成鮮明對比。Grado特別擅長搖滾樂、爵士樂、舞曲、人聲等,播放古典音樂也很有魅力。以設計者Joe Grado 的名字命名。產品系列從最便宜的SR40開始,直到SR325及旗艦RS1,均保持著極高素質。其中SR60和SR80兩款是以"超值"聞名的熱門產品,經常榮獲各類音響大獎。
介紹過所謂的世界四大耳機品牌之後,我們再從神壇上下來,看看其他那些昂貴卻又極具品質的好耳機品牌。
鐵三角(Audio-technica)創立於1962年日本,全球著名耳機廠商,致力於音響器材的設計、製造、行銷的大型跨國公司,產品以高質量、高耐久性、高性價比著稱。曾獲無數獎項,鐵三角公司一直以維持產品的高質量、高耐久性及高性價比為首要目標。因此其產品無論應用在大型音樂會、專業廣播、錄音室、公司、政府機構以至大禮堂等均有著出色的表現。
索尼(SONY)始於1946年,行動式數碼產品的開創者,日本代表性企業,世界電子3C/遊戲/金融/娛樂領域的巨擘,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索尼不同定位的耳機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普遍偏向流行的調音。索尼的耳機分很多個系列。如低端的MDR-E系列明顯偏向於低音的量,更適合普通大眾使用者的喜好,覆蓋中高階的XBA-系列偏向於動鐵耳機的高解析力。高階的頭戴系列如Z系列更偏向於豐富的音染調教,更符合索尼獨特的風味。有人說,SONY主打的並不是所謂的空氣感,而是氛圍感。
STAX(靜電之王)源自1938年日本,憑藉對靜電技術的執著探索,結合對新技術的巧妙運用,設計出充滿創造性的靜電耳機的電子品牌。1960 年 STAX 憑藉對高保真理想的執著追求,以自身在靜電技術領域多年的探索經驗,成功推出商品化的靜電耳機 SR-1。憑藉在靜電耳機技術領域中五十多年厚積薄發的傳統經驗,加之材料技術, STAX 在 2011 年推出創世紀的 SR-009 靜電耳機旗艦,開啟了不朽傳奇的又一篇章。當之無愧的靜電之王。
中國有句名言,"滴水穿石"。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公司乃至個人的榮耀感,往往並非來源於某時突然爆發的某項重大事件,而是來源於日常工作的點滴成果累積。日本這款"千年級別"的靜電耳機就是這樣誕生的。
麥克風十大品牌,始創於1925年美國,麥克風及音響電子行業領先的品牌,專業的音訊裝置製造商,因其自然的音質和著名的耐用性而備受推崇。自1925年以來,舒爾產品以其音質和效能贏得全球音樂人和音樂發燒友的青睞。
(BOSE)始於1964年,知名全球音響品牌,Bose公司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教授Amar G. Bose博士創建於1964年,是世界上較早的揚聲器生產商之一,也是業內"原音重現技術"的革新者。Bose公司一直致力於將尖端科技與人們的需求相融合,力求研製出高品質影音產品。bose耳機它獨特的降噪技術與舒適度使得它在世界耳機界佔有的一席之地。
KOSS是一家成立於1953年的老牌美國耳機公司,從一開始,始終專注於耳機制造。KOSS是美國最大的耳機制造商,耳機在曾經的美中國產銷量第一,它的產品物美價廉是超市的暢銷品牌。KOSS耳機的特點擅長流行和搖滾等,是典型的美國聲,深受美國青少年喜愛。
Beats十大耳機品牌,全球領先的高效能耳機品牌,於2014年被蘋果公司收購,以優異的外觀設計和出色的音效取得廣大青年使用者及明星的青睞。
蘋果(Apple)的耳機市場主要源自於Iphone的使用,蘋果耳機在蘋果裝置上解析不錯,但是在蘋果官網上的價格也讓人望而生畏。
JBL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揚聲器生產商之一,JBL創於1946年美國,2017年3月加入三星旗下,音響及資訊娛樂產品的全球生產商,全球較大專業揚聲器製造商。JBL的耳機在音色、音質處理上都相當不錯,重低音表現較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三星官方正式宣佈以8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哈曼國際的收購,從此哈慢JBL將變成三星全資擁有企業。
EDIFIER漫步者是中國自己的音箱耳機品牌。創立於1996年,是一家集產品創意、工業設計、技術研發、規模化生產、自主營銷於一體的專業化音訊裝置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家用音響、專業音響、汽車音響、耳機及麥克風的研發、生產、銷售。 20多年來,EDIFIER漫步者始終專注於音訊技術的應用和實踐,已逐漸成為音訊行業的知名品牌。漫步者的耳機,價效比不低,在無線藍芽耳機引領潮流的今天,漫步者的耳機憑藉其價效比在京東有超高的銷量。
宇音(YUIN)耳機是中國系征服歐美的聲音,也有另外一個叫法,專注音質,"富華世界中的隱士"。YUIN公司罕有在網路中營銷,卻一直維持穩定銷量,這背後是牢靠優秀的耳機品質。想感受新奇體驗和冷門品牌的童靴可以嘗試。
小米,以手機/智慧硬體/IoT平臺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專注於高階智慧手機/網際網路電視以及智慧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華為,始於中國1987年,以創新科技力著稱,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訊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
這兩家中國頂級手機公司生產的耳機,就如蘋果公司的耳機配件一樣,儘管不是音訊專業品牌,但品質、音質和用料肯定不會太差,是值得放心選用的日常中端耳機。
阿思翠(Astrotec)是國內HIFI聲學領域的耳機品牌之一。02年由幾個在音訊裝置行業有著十多年經驗的骨幹創立而成。公司成立於成立於2002年8月,主要從事聲學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業務範圍包括消費電子、航空、遊戲、醫療、重工業、軍工等行業。月產成品耳機30萬。旗下旗艦產品AM800動圈入耳式監聽耳機具有木頭與金屬的融合,深受一部分粉絲喜愛。
HiFiMAN是一個2007年在美國紐約創立的高階音訊中國產品牌。現今,頭領科技已經成為享譽國際的高品質耳機和行動式播放器設計商與製造商。2009年,頭領科技釋出了全球首款發燒級個人行動式播放器HM-801,並受到了來自專業器材評論家和高品質音訊愛好者的廣泛好評。HiFiMAN的動圈式耳機系列產品,也由其極高的價效比在業界享有盛譽。
1MORE中文音譯為萬魔,是萬魔聲學科技有限公司耳機品牌名稱,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專注於研發設計與智慧軟硬體開發的聲學品牌。致力於為熱愛音樂的使用者呈現品質卓越與更全面價值,主要產品有三單元圈鐵藍芽耳機、Stylish雙動圈勁掛式藍芽耳機、智慧耳機、頭戴耳機等。
極致(ULTRASONE)同樣是一款源於德國的耳機公司,創建於1991年,主要以生產高階耳機為主。產地主要在德國和臺灣。ULTRASONE耳機以空間聽覺效果為考量,開發出S-Logic的初型,並製作Ultrasone第一款耳機HFI-100。
飛利浦(PHILIPS)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1891年為生產電燈泡而創立,享譽全球的跨國電子品牌,產品線鋪設非常廣大,包括消費電子、家電、個人護理。回到耳機上,飛利浦的耳機雖然不是什麼享譽全球的大牌,但在國外市場銷售挺好,產品價效比中規中矩甚至偏好,品質、音質和用料不錯,拋開耳機大牌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部分,好的耳機到底是怎樣的?有哪些點需要注意?
在買耳機的時候大家都想買個好耳機,而這個"好"到底好在哪裡?怎麼來判斷和發現這些"好"、好的耳機有哪些特點? 下面來一一說明一下:
1、 品牌
品牌是許多人購買耳機時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其重要程度堪比價格和價效比,可以說在購買耳機的選擇當中佔據了決定性因素。所以好耳機第一個"好"當然是在品牌上面。那些歷史悠久的大牌廠商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和技術的沉澱,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設計上都擁有巨集大的實力,有的公司經歷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耕耘,將現代科學與工匠技藝精煉到極致,研發出偉大的產品,正因為如此,它們被奉上神壇,被眾多的使用者和消費者喜愛。
也正是因為這麼多的研發、生產、測試的付出,所以使得這樣的品牌有了很高的溢價,品牌溢價由此而來,成為了好耳機的一部分。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只有這樣的品牌好,這樣的品牌是大牌。
2、 外觀、設計、材質感覺
有人說好像價效比高的耳機外觀都一定不會好到哪裡去,否則價效比就不會高了。這是因為外觀設計+材料+加工工藝都是要成本的。所以對於好的耳機來說,外觀精美良好首先是肯定的。精緻、簡約、大氣和時尚、甚至是張揚富麗浮華的外觀,這不是5塊錢1小時煙霧繚繞網咖裡那種閃著五黃藍綠紅光的耳機,而是足夠體現的出發燒友的別緻與逼格的,是真正或金屬或皮革或高階材料質地的感覺。設計也是需要成本的一部分,你會發現好耳機在一些易用性的小細節上,以及佩戴的舒適度上與一般耳機有所不同。此外,好的耳機用料肯定是最紮實的,從內部最精細的元器件到外部的外殼耳罩等。
歐美那些百年老牌企業,不像有些中國產不良廠商一樣靠著假冒偽劣產品招搖過市這裡那裡能摳一點料就摳一點。歐美百年老牌企業都是從原材料生產、使用、除錯、檢測、確認良品率之後保障每一個出廠產品都是藝術品,意義悠遠的口碑因此而來。所以總結一下來說的話,所謂"好"耳機的另一個點就是「外觀、設計、用料材質」。
3、 音質
終於來到最核心的一部分,好耳機最重要的因素——音質。人們追求耳機的好音質,不外乎想還原一種現場聽的感覺。耳機作為一個音源的流動裝置,它永遠不會改變音調,它只是把從真實錄制的聲音,無限接近真實的還原給你的耳朵,傳輸到你的大腦。而越好的耳機這部分的能力也就越強,也就是表現音色的質量,還原音色的能力等等。所以還原音色的能力越好耳機就越好。
以上是通俗的說法,下面再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明一下幾個點:音色由基頻與諧波的組成決定,任何這個諧波組成的因素都會影響音質。另外影響音質的因素還包括總諧波失真、耳機單元的互調失真、耳機的阻抗、解碼晶片的能力等等等引數指標。好的耳機聲音分離度好、細節多,解析好、結像解釋、定位準、聲音凝聚。這裡就不往深入寫了,一個是略顯枯燥,另外一個還需要更加專業知識儲備。但是足以回答我們的問題,好的耳機到底是在哪裡好?那麼在技術層面,這樣的耳機就好在對音質的把控,對每一個引數細節上的反覆的調校、測試、確認。那些歷史上有名的大廠,都是這麼過來的。它們諸如拜亞動力、森海塞爾、鐵三角等等。
4、 特殊性功能
每個耳機廠商都有自己優勢的特性和創意的設計,共同構成了這個五彩斑斕的產品世界。這一項無疑是附加在耳機常規功能上的價值附加值,也讓他們的耳機變得更好。比如
· 人體工程學設計(頭樑曲線、輕型、耳朵空間結構、耳墊)
· 智慧降噪處理器
· 腔體設計
· Varimotion雙層振膜
· 雙重空氣阻尼結構機殼
· 真無線+長久降噪續航
· 特殊的材料使用
· 旋轉可摺疊耳機結構
· SENSE ENGINE感測器場景匹配
· 生物識別
等等
以上的功能只是浩渺的耳機市場品牌當中一小部分特性功能的例子,當然這其中不乏有廠商概念的炒作和廣告的宣傳,不過,如果僅是針對那些確實好用並能夠使用的創意性功能來說,這也是好耳機的一個溢價點。
那麼,好的耳機到底是怎樣的?有哪些點?就全部說完了,它們分別是品牌、外觀,設計,材質、音質、特殊性功能。
第三部分,幾千塊的耳機貴在哪裡?
貴在以下十點
第一、品牌價值。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
第二、耳機的發聲單元有不同型別,動圈式、動鐵式、圈鐵混合式。每種型別有不同的優點,現在市面上常有一種多驅動單元的耳機,要把多個驅動單元合理裝入狹小的腔體內,使得結構上變得更復雜,要求上變得更精密,也會增加製造成本,錢花得自然也就越多。
第三、研發和改進發聲單元的研發過程比較花錢;研發完成之後各個元件的生產除錯過程比較花錢;如何讓殼子配合發生單元發出想要的聲音這個調音過程比較花人花錢。
第四、從規律上來說,裝置是越做小越困難,所以相對應的投入研發也就越高。
第五、耳機的製造工藝上比較花錢,包括但不限於潮流的外形設計、精妙的內部構造、良好的質地、用的原材料(線纜、磁鐵、外殼等等)
第六、廠商為了收回之前高昂的研發成本、不斷的帖新牌提單價。
第七、除變動成本以外固定成本上的投入,廠房修建+生產模具等等。
第八、不同於常規具有明確標準和目標的研發,聲音的研發常常要試,試的這個過程比較花錢。
第九、好的耳機在公司管理、品牌運營、技術研發和工業設計上的花費要比製造的物料成本和營銷、物流等成本花費的多。
第十、對於高階產品來說,廠家對於降價這件事很敏感,因為降價意味著我家東西不如別家賣的好,反之,如果有某家提價整個行業中高階價位也跟著邁步,所以貴。
好了,到此為止,我們從耳機的品牌、好的耳機到底是怎樣的?有哪些點?幾千塊的耳機貴在哪裡?這三個方面依次介紹了耳機的一些內容。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搭配自己的喜愛的耳機。
回覆列表
作為數碼控很感謝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副好耳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它需要精確的物理聲學設計和材料科學。它的震膜材料、面積、音圈導線直徑、口徑等等,都需要科學解決,才能打造一副完美的耳機。
上千元的耳機通常做工精細,外邊無毛刺,又有一定的韌性和應力。從線材上,摸著有彈性,比較厚實,這是因為有填充物,能提高線材的抗拉性,耳機插頭為了提高抗氧化,通常採用金屬鍍膜的方式防止氧化,鍍層平滑均勻。而差的耳機通常彈性較差,易發硬,容易斷。插頭最常見的是鍍鎳的。
音質方面是一個牽扯到人的心裡、生理和聽音環境等方面的複雜問題。好耳機的音質首先要均衡,就是即使是播放樂器眾多、複雜的音樂也要聲音沉穩,心情舒適。還要有足夠的保真度,能夠充分還原錄音現場的聲音。然後是高中低音有足夠的細節,都要恰到好處,即放出來的聲音是否優美,舒適度這一點也很重要哦。
最後我們通過試聽來判斷好耳機。上千元的好耳機聲音分離度高,三頻延展性要好,這樣聽到的聲音會真實自然。好耳機的解析好,讓你能聽到多種樂器的區別和細節。聲場比較大,可以聽聲辨位,聲音自然有立體感、層次感、空間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差耳機是完全體會不到的。
上千元的好耳機舒適度是很重要的,因為耳機就是為了聽歌的,耳機的佩戴舒適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使用者體驗,你也不想戴一會耳朵就不舒服吧。還有好耳機都會進行低頻噪音和音質的調教,從而對聽力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最後祝願大家都有一副屬於自己的耳機,為你帶來完美的音樂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