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誠哆2
-
2 # 財智成功
理財確實一定跑不贏通脹,但是投資多數更跑不贏通脹,相當比例還會血本無歸。
真實通脹率簡單點說就是廣義貨幣M2增速減去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速,在之前基本能達到8%左右。我們所能採取的理財方式,基本年收益率4%上下居多,凡是超過6%的,都有可能損失全部本金。以P2P理財為例,即便是達到10%的年收益率,5年下來超過50%,但是一天跑路,本金和利息就只剩下零了。
從上述角度講,理財跑不贏通貨膨脹是對的。
至於投資,範圍更廣,風險也更高。投資某些號稱高回報的專案是投資,投資收藏品也是投資,還能投資房產、股票、基金、貴金屬、債券,投資創業,投資民間借貸等等。這些投資多數有風險,關鍵還不一定都能跑贏通貨膨脹。
我們常聽說的一句話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炒股確實有人發家了,實現了數十倍上百倍的收益,但是多數人不但沒賺到錢,還虧進去了本金。地球進去,乒乓球出來,鱷魚進去,壁虎出來。
說句公平的話,投資確實有一定機率跑贏通貨膨脹,但是多數投資是跑不贏的。在過去的二十年,投資房產幾乎是唯一可以穩定跑贏通脹的選擇,買房早的人普遍賺到了。但是如果再往後二十年,投資房產也許會大幅虧損,關鍵想賣恐怕都賣不掉了。
比特幣曾經很火,進入早的投資者確實賺到了,但是更多的人被套牢了。實際上,很多所謂的投資就是一種零和遊戲,少數人賺到了,但是賺的正是多數人虧掉的。幣圈如此,股市其實也差不多。
如今房價很高,成為創業最大的成本之一,房價上漲也推高了人力成本,於是創業的環境在持續惡化,創業的成功率也在不斷降低。有的人說創業九死一生,實際上如果把創業的時間拉長到五年,一百個創業者裡面能剩下五個就不錯了。
能夠跑贏通脹的投資方式一定是有風險的,如果我們忽略風險去一味強調回報,這是不對的。
-
3 # 馨月說財經
這種說法是市場中非常流行的說法,但是這一說法並不全面,因為與市場事實不完全符合。
從資本的發展規律來說,由於其社會成本是螺旋線性增長,所以必然會導致兩種結果出現,一是少數人站在財富的金字塔尖,二是必然產生經濟危機,這兩大特點決定了資本社會的結構必然是多數人跑不贏通脹,即使你選擇了投資也同樣如此。
為了鼓勵投資風險資產,譬如鼓勵投資股票或期貨等方面的金融投資,就常常會看到一些統計資料,譬如美國股市的年平均複合增長為6%,而銀行存款等理財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比美股明顯偏低,所以一些書中就提出了長期投資股市就會比投資理財產品更容易跑贏通脹的結論。但事實上是廣大的美國投資者依然跑不贏通脹,他們的投資利潤基本都被華爾街的基金管理人吃掉了,也僅僅是造就了少數人的富裕。
有的人說長線投資股市,就可以跑贏通脹,但是美國股市有退市制度,而且道瓊斯與納斯達克的退市率一直都非常高,基本都在5%—7%之間,這樣的市場很容易就會踩雷,所以收益高風險就高。幾乎每隔幾十年,美股就等於基本大換血,能夠幾十年內還留著股市當中的股票並不多,所以投資者長期投資選股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由於美國投資者自己選股非常困難,就又把資金投入到投行或基金等方面,試圖透過專業機構來代理投資獲得穩定收益,但是美國的基金近萬隻,每年的淘汰率非常高,每年被清盤的基金非常多,所以選擇基金投資也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容易,有時甚至比選股還難,而且大多數基金不僅跑不過市場基準,同時還要收取各種費用,導致基金經理旱澇保收,但基民的收益非常差,一些所謂較好的基金收益其實也就和國債與銀行存款收益差不多,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虧損狀態。但是由於市場的宣揚,投資者對這些基金的投資依然樂此不疲。
現在的國際國內投資者都熱衷於投資ETF指數基金,但是美國的ETF基金非常多,尤其是近幾年規模更是蓬勃發展,國內也是如此,由於ETF交易費用低、免印花稅和過戶費,又是專業機構管理,所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投資,但是購買ETF也有一個基金的選擇問題,同時EFT適合長期投資,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所以即使選擇了ETF投資,也同樣會遇到基金盈利能力與短線炒作成本提高的困惑,最終透過ETF跑贏通脹的同樣是極少數。
對於理財產品來說,當通脹率不高時,還是可以與通脹對沖的,甚至跑贏通脹,同時也不容易出現投資虧損。其實對於不善於投資的人選擇理財產品並不是壞事,至少還有穩定的收益增長。
所以在跑贏通脹的問題上,很多宣傳是有盲點有漏洞的,事實上中國的股票投資者已經過億,但是其中有多少透過投資在十年內跑贏過通脹的?顯然很少,大多數不虧就已經是幸運的了,何況說跑贏通脹。還有做黃金投資與期貨投資的幾乎都是虧多賺少,這些年來投資房地產與實業的人賺了一些錢,但目前也逐漸轉難,收益也不斷降低。所以投資也有一個週期問題,如果沒有選對投資週期,盈利也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是否能跑贏通脹和投資者的水平有相當的關係,即使市場再有效,即使金融投資理論上認為投資可以跑贏通脹,但是人類的行為不可測,多數人依然無法完全遵從有效市場的投資策略,也很難達到戰勝通脹的水平。所以是否能夠跑贏通脹與個人的投資素質密切相關,與資本社會的財富分配形式緊密相連。
-
4 # 財經宋建文
有人說理財一定會跑輸通貨膨脹,但投資則是可以跑贏通貨膨脹,你同意嗎?
這句話對一半,錯一半。
對一半是理財一定會跑輸通貨膨脹,但這裡指的是真實通脹。如果我們以每年統計局公佈的CPI資料來看的話,理財收益都是能跑贏的。以2018年為例,2018年全年CPI同比漲幅為2.1%,如果以較低收益的貨幣基金來看,2018年平均收益在2.5%左右,是能跑贏CPI的。
但是由於貨幣持續超發,貨幣購買力在下降,CPI僅反應了部份物價消費指數,比如過去房價漲幅就很高,那麼按照諸多機構的分析,最近幾年真實通脹率大概是7%--13%左右,2018年大概在8%左右,那麼目前即便是收益率較穩定的定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也為5%左右,也會跑輸真實通脹。
錯一半是說投資可以跑贏通脹,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今年初買股票的人,現在普遍收益率在20%以上,肯定跑贏了通脹。但是僅憑一段時間的取樣資料作出這個決論,只會誤導人,讓更多人往火坑裡跳。投資是屬於高風險的,無論你做的是股市,期貨,外匯,還是其他投資,它本身存在著潛在的高收益,但對應的也是高風險。
最簡單也最直觀的一個例子,2018年初買入股票,到年底的時候,大盤下跌了24.6%,絕大部份股票跌幅都在30%以上,你如何跑贏通脹?即便是今年以來大幅上漲,也僅有極少數個股收益了去年的跌幅,又即便是你真的正好買到這極少數的個股,那麼兩年收益率也為0%,而兩年通脹已經去了20%,你又如何能跑贏通脹?
因而理財確實會跑輸真實通脹,但如果不理財,你只會跑得更輸。而投資確實有可能跑贏通脹,但需要具有很強的擇時能力,並且需要具有持續獲利的能力,否則漲一陣跌一陣還是會跑輸通脹。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
個人建議:對於不懂投資理財專業知識,且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那麼理財依然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透過理財讓資產實現增值對抗通脹,另一方面可以用更多時間好好工作或經商賺到更多錢才是王道。而如果本身對投資比較瞭解,又具備專業知識和時間精力,那麼透過優選個股價值投資,長期來說有較大機率戰勝通脹。
-
5 # 陸燕青
投資理財本來就融為一體,難分難解,沒有絕對的區別。標題上的理財可以理解為活期存款及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就是炒股和炒房,激進一點即參與P2P。
下面就按照標題來對應回答:
家庭財務安排需要考慮通脹的影響,但是勿能將此作為主要的因素。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理財組合,定活期存款、中長期的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改善型住房,投資基金和股票,都在投資理財的範圍之內。
每戶家庭存款是必不可少的,遇到生老病死及突發性事件,都需要大額現金支付。如果全部錢財都用於投資理財,沒有備用資金難以應對災難性事件。
並非所有跑輸通脹的投資產品都沒有價值,商業醫療保險中的住院醫療保險等等,提供高額的人身保障,值得家庭配置。
投資理財需要因人而異,各自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及家庭需要,進行一些選擇性組合投資為宜。
回覆列表
可以這樣理解~但不是絕對!先說理論,理財~一般指現有資產細化,即配置。而投資~誇張點可以是“零”資產,離譜點解釋,即負債貸款都可以實現!前者通貨膨脹是天敵,後者則幾乎是好友。(貨幣增速一般不會低過貨幣利息~理財幾乎是想方設法用現資產賺更多“利息”。而投資或負債投資預“算”未來貨幣增幅大於“投資品”加利息就夠了~即本身該物品不存在,靠支付貨幣和利息,而物品漲的價格或生產成本都來自貨幣增速~即利潤也可以理解來自此!當然,實際投資還不止這麼簡單的“借,買,還本付息,賺通貨膨脹差價”。這僅僅理財之“錢生錢”和投資技巧之“無中生有”同時遭遇“通貨膨脹”結果對比!)實際現實中理財和投資區別不大,保守的“投資”就是理財~因太在乎安全穩定甚至要求無變化,所以一般跑不贏通貨膨脹!而過於冒險的,甚至瘋狂的“投資”。準確的說是投機!經過太多分析,計算,計劃,策劃等等之後就不再“瘋狂”~旁觀者依然稱投機倒把,而非經商或投資。78年改革開放就是例子,90年股市是升級換版。2000年房市是新市場規則,後來網際網路更是徹底將商業文化重新整理!未來的投資肯定更離譜,更誇張~個人認為“簡單”,就是生孩子!甚至於貸款都將從“房本位”向“娃本位”方向發展。所以,投資能跑贏通貨膨脹~即使不懂貨幣,金融,經濟學一樣可以投資~生孩子!未來的生產力,購買力~夫妻倆就可以用“孩子”這種方式投資!